文 / Joan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化學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業內對優秀管理和教學人才的爭奪日漸白熱化。不僅新學校在創立初期亟需大批高素質人才,一些老牌學校也通過不斷更新優化師資隊伍以獲得更高效、更長遠的發展。
新學說獲悉,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秋季學期,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的北京君誠國際雙語學校(下文簡稱君誠學校)接連官宣兩位新校長加盟學校管理團隊。如此「大膽」地聘用人才,君誠學校在新學期有何新的發展規劃?兩位校長又將如何以自身的教育實踐助力學校的發展?
北京君誠國際雙語學校創建於2000年,是一所可為2-18歲的學生提供十六年一貫制的國際教育的寄宿兼走讀制學校。目前學校已取得美國教育權威認證機構Cognia(前AdvanceED)認證,同時具備AP課程資質。
據悉,君誠學校新聘的兩位校長,一位為資深IB教育管理者,擁有11年在香港和北京IB學校的一線教學管理經驗;另一位兼具頂級公立高中國際部和民辦國際化學校從業經驗,深耕教育行業超過20年。新學說發現,同時引進兩位業內資深的校長,君誠學校有志於在創校第三個十年繼續深化國際教育,培養真正的雙語、雙文化人才。
蘇媛
君誠學校執行校長
蘇媛擁有11年IB學校的一線教學管理經驗。她曾參與創建香港漢鼎書院,並先後就職於耀中國際學校、香港英基國際教育協會等香港三所IB學校。作為IBO官方委任的資深考官、出卷官、課程大綱審核官、教師培訓官、IBO亞太地區代表、學校評審組組長和建校顧問,她幫助過亞太地區的20多所學校獲得IB認證。此外,蘇媛在劍橋IGCSE和A Level課程體系管理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經驗。
王紅霞
君誠學校中學部校長
王紅霞擁有6年中學校長管理工作經驗和15年一線教學經驗。她曾先後擔任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師、北京第一零一中學國際部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北京第八中國際部負責人(外方校長)、以及天津一所國際學校AP美高的創校校長。她首創了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課程、美國AP課程、國家課程為主的美高融合課程體系,以及「雙導一自治」的管理模式。
雙軌推進IB和A Level課程,
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摩擦等多重因素作用之下,留學遭遇「寒流」。君誠學校認為,在未來更加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國際教育為學生營造更廣闊的教育出口是必然趨勢。
課程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直接體現出學校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據了解,君誠學校的課程設計理念旨在通過寬廣多樣的課程配置,給予學生們一個全面的通識基礎教育。目前,君誠學校小學、初中課程引進美國公共核心標準課程體系(CommonCore),並與中國國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課程體系相結合;高中課程以美國大學預備課程體系為基礎,同時提供AP課程,並與中國國家教育部的高中課程體系相融合。
在創校的第三個十年,君誠學校將在課程的引入和建立上進行創新。蘇媛作為執行校長加入君誠學校後,將發揮她在IB和A Level課程體系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之上,雙軌推進學校的IB課程體系和劍橋IGCSE與A Level課程體系。
在香港耀中國際學校、香港英基國際教育協會等IB學校的一線教學中,蘇媛以IB「結果導向」和「逆向思維」來實踐初中和高中的中文教學,連年取得優異的教學成果。她認為國際教育絕不僅僅指課堂用英文授課,而更需要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IBDP三大核心課程中的CAS(創造力,行動,服務)為代表的國際課程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教育理念。
在教育管理上,蘇媛相信教師的躬親示範作用。「誠如梅貽琦先生所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在君誠學校,她將組織並引領校內外專業培訓以助力教師的成長。
以「星探」挖掘師生潛能,
助力個性化教育
君誠學校一直注重打造小而精的國際教育。新學說了解到,為保證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和定製式的課堂,學校目前所有年級都是小班授課,班級人數為18-20人/班,師生比保持為1:6。
君誠學校新任中學部校長王紅霞認為,教育的使命便是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影響更多的人。「像『星探』一樣挖掘學生的個性與特色,讓他們的潛能和天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我做教育的初衷。「她致力於從學術體系的構建和海外升學渠道的搭建兩方面,進一步深化學校的個性化教育。
分層分類的學術體系
君誠學校的中學課程體系分層分類開設了數學、歷史、文科、語言、科學、藝術等六大領域的學科課程。其中包括了特色英文系列課程、語文主題課程系列,研學類、STEM、競賽類、跨學科類等貫穿了整個中學七個年級的課程。
初中課程體系以生本課程-學科課程的通識教育基礎為主。高中課程體系中低年級階段除了開設和初中課程無縫對接的通識科目外,根據學生水平,同時也提供了IGCSE的學科及美國大學理事會的AP大學先修選修課程;高年級階段逐步加大學術難度提供A Level和IBDP標準和難度的課程。
此套課程體系將初高中銜接緊密、通識課程與學術難度課程相互結合,被世界範圍的大學認可和接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真正做到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的升學指導
君誠學校中學部具有專業的來自海內外的升學指導團隊,學生從6年級入學開始,就會為學生建立個性學習升學檔案和升學指導教師。
升學指導團隊會定期舉辦升學指導課程、家長工作坊、研學等活動,幫助學生挖掘興趣、選擇課程、規劃標化考試、申請大學等。此外,君誠學校與海外大學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也可助力學生的升學選擇。
發揮不同從業背景優勢,
深化雙語雙文化教育
由新學說與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聯合打造的《2019年中國國際學校創新實踐年度報告》研究發現,目前中國大部分國際學校不能同時深入理解國內、國際兩種課程體系,導致學校進行課程融合面臨挑戰。
君誠學校中學部校長王紅霞在2018年之前一直在體制內的教育系統工作,之後出任天津某國際學校AP美高的創校校長,首創了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課程、美國AP課程、國家課程為主的美高融合課程體系。作為行業內較少的熟知國內、國際兩種課程體系的校長,她的從業經歷將助力君誠學校創新課程體系。
君誠學校執行校長蘇媛在香港國際學校從業時,曾深刻意識到強勢英文環境中中國孩子身份認同的缺失和中國文化的弱勢地位。作為香港漢鼎書院創校校長,她在書院的籌備和創建中融入了自己對「中國元素」、「中國使命」的思考,並推動書院完成中小學課程體系的搭建和認證,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常規。
蘇媛和王紅霞兩位校長在不同體制、不同地區對國際教育的深刻思考和豐富實踐,都將助力君誠學校更好地實現學校的願景:辦一所國際社會認可的雙語、雙文化的世界學校。
辦學理念的一致是校長和學校相互吸引的關鍵。蘇媛提到,蘊含在「君誠」二字裡面的「格物致知」與「誠意正心」正是教育的本質。王紅霞也提到,君誠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使命願景與她心中之理想之學校非常相似。相信兩位校長對國際教育理解和創新實踐可以幫助君誠學校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