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2020-12-26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梅雨季節,你看的最多的是什麼?《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天氣預報的誕生:雨水與人類的邂逅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那麼,這麼多雨究竟下在哪兒了呢?大數據顯示,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今年的「梅姑娘」來的偏早雨鋒偏強,造成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

  「梅姑娘」原地轉圈,小夥伴們的內衣都不夠用了,出門更是養成必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如今的天氣預報幾乎可以做到實時更新,時間可精確到半小時內所在區域是否下雨颳風,那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天氣預報的結果很簡單,但是製作過程非常複雜繁瑣。」江蘇省氣象臺預報技術研發科劉安寧說,天氣預報簡單分為五個步驟:氣象觀測、數據收集、綜合分析、預報會商、預報產品發布。

  氣象觀測為天氣預報提供最基礎的數據,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結合的氣象立體觀測系統。劉安寧介紹,地基主要有地面人工觀測站、自動氣象站、L波段二次測風雷達等。在江蘇,每日同一時間,各地氣象站將地基設備觀測的溫、壓、溼、風等氣象信息傳到省氣象信息中心。在高空,氣象飛機和測風雷達組成的探測網也將對流層的變化信息傳遞過來,再加上氣象衛星和天氣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它們被電傳到各級氣象信息中心,作為天氣預報員製作預報的「原材料」。

  氣象觀測完畢,分析與預報趕著來「報到」。各級氣象臺的計算機將國家下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反映天氣實況的天氣圖等各類圖表,供預報員進行分析使用。天氣預報員通過分析天氣圖,對天氣形勢進行分析作出天氣形勢預報。「天氣圖就好像醫生給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氣情況。預報員結合一些衛星雲圖資料、雷達回波資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氣系統的演變過程。」劉安寧解釋,觀測數據通過高速計算機通信網絡傳遞匯集,輸入到高性能的計算機,通過求解描寫天氣演變的方程組,未來天氣預報數值天氣預報很快就被算出來。

  綜合分析的結果出來後進入預報會商階段。每天上午,江蘇省氣象臺的會商大廳都會坐滿工作人員。開會時,值班、首席預報員等各抒己見,最後由首席預報員綜合分析、總結,提出正式預報結論。劉安寧介紹,天氣預報結論作出後,製作成不同形式的預報產品,通過微信、微博、廣播、電視、報紙、網際網路站以及手機簡訊、信息顯示屏等媒體向公眾發布,這就是大家收看收聽到的天氣預報。

  一碗「西紅柿雞蛋湯」,蘊藏降水強度的秘密

  在電視、微博、微信上公布的天氣預報通常會配備都卜勒天氣雷達回波圖,這幅圖從外到內大多由藍黃色向紅紫色轉變,也被網友們戲稱為「西紅柿雞蛋湯」,看到它就能分辨出未來的降水情況。

  「天氣雷達俗稱『千裡眼』。」劉安寧說,都卜勒雷達每隔六分鐘發出的電磁波會對近地的水氣濃度、底層雲的水滴、冰晶進行掃描,計算水滴的大小及位置,並在雷達顯示器上呈現回波圖像,雷達回波的顏色一般從藍色到紫色,顏色越深強度越強。

  「如果你所在的區域被綠色回波包圍,你就要準備好雨具了。」劉安寧介紹,亮黃色區域一般對應每小時10毫米左右的降雨強度,紅色覆蓋下的地區極易出現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如果看到有紅到發紫的地方,很有可能會有冰雹等極端天氣。所以一旦雷達回波圖怎麼看都像是一碗「西紅柿雞蛋湯」時,就代表比較激烈的天文現象正在進行。

  目前,江蘇已建成9部新一代天氣雷達,並投入業務運行中。「從雷達回波的多次動態圖可以看到暗紅色回波區域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度,從而判斷自己所在位置是否將受到強對流天氣的影響,適時安排好生產生活和出行。」劉安寧說,隨著觀測和預報手段的不斷更新,江蘇除了9部S波段都卜勒雷達外,還布設了X波段雷達和雙偏振雷達,X波段雷達用於更加精確地探測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而雙偏振雷達的優勢則有很多,它能夠更好的描述降水類型和天氣,能夠區分氣象和非氣象回波,還能探測和預警冰雹區域。

  相比雷達,氣象衛星會時刻監測大氣層頂端的氣象狀態,通過雲層放出的紅外光來測量雲頂高度、雲層厚度等信息。在江蘇,還有風雲四號等先進氣象衛星資料應用,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閃電定位儀等各類新型探測設備緊盯氣象要素變化,為天氣預警提供「科學決策」。

  雲團說「變臉」就「變臉」,高科技助力精準預報

  經常出門的你是否會發現,暴雨和狂風有時不按套路出牌。天氣系統像個說「變臉」就「變臉」的姑娘,雲團隨時在頭頂爆發,帶來一場區域級暴雨後悄然離去。關注天氣預報,並不能保證你在雨季不成「落湯雞」。

  前文提到,江蘇有9部每隔6分鐘就更新一次的新一代天氣雷達,天氣預報已經達到分鐘級更新,為何還會遭遇「滑鐵盧」?劉安寧表示,天氣雷達更新數據很快,但其中存在大量幹擾性信息,比如塵埃和折射率分布不均勻的空氣,都可能被誤判為降雨。如果沒有天氣圖、衛星雲圖和人力的輔助判斷,很難排除這些幹擾信息。因此首席預報員的作用在此時就非常重要,他們通過人力和經驗將大量歷史圖像中的雜波標記出來,從而獲得相對準確的雷達圖歷史數據。

  當然,人力和歷史經驗畢竟有限。助力天氣精準預報,還需強天氣綜合報警追蹤平臺與梅雨期西風帶龍捲風概念模型「加持」。 今年6月12日14時左右,一場龍捲風襲擊江蘇省高郵市,幸運的是,無人死亡。這與一條提前46分鐘發布的氣象預報,密不可分。在龍捲到來之前的6月12日凌晨,強降水回波進入淮北地區並繼續發展東移。當日天氣會商中,省氣象臺副臺長王嘯華作出判斷:「據環流形勢,今日江蘇北部將有區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同時蘇北平原出現龍捲風的可能性較大。」

  當日12時40分,都卜勒天氣雷達探測到:有對流風暴正向「龍捲風走廊」方向移動。「對流風暴有發展成龍捲風的可能!」從雷達識別到的中氣旋和龍捲風渦旋特徵中,預報員們看到了與2016年「6·23」鹽城龍捲風相似的風暴特徵。省氣象臺迅速與高郵市氣象局聯繫,密切監視其發展趨勢,加強聯動會商,促成了這「來之不易的46分鐘」。

  46分鐘的提前量,從何而來?「長期以來,我們與龍捲風的追逐戰,『一刻不停』。」江蘇省氣象臺臺長康志明說。探索中,江蘇氣象部門打造的強天氣綜合報警追蹤平臺(又稱「SWATCH平臺」),能夠集中且直觀地展現多部都卜勒天氣雷達探測到的風暴屬性。該平臺增加了基於機器學習的風暴客觀外推、光流法等預報算法,進一步為預報員定量、綜合掌握風暴特徵和臨近預警提供重要依據。尤其是在2016年以來,根據中國氣象局部署,江蘇省氣象局試點開展分類強對流天氣預警及龍捲風預警試驗業務,「追風」腳步不斷加速。如今的江蘇,已經建立「梅雨期西風帶龍捲風概念模型」。江蘇氣象工作者用日益積累的科技力量加上須臾不松的風險意識,換來了這場來之不易的平安。

  交匯點記者 張宣

相關焦點

  • 洞察「風雲變幻」 傳遞「陰晴冷暖」——「新媒體看蒼南」走進氣象
    每天送達市民手中的天氣預報是怎麼預測出來的……6月27日,「新媒體看蒼南——走進氣象」活動舉行,來自人民網及市縣各地的新媒體代表和網絡大咖們陸續走進蒼南國家氣象站、縣氣象臺、科普體驗室、演播廳、校園氣象科普基地、日月潭農業小氣候站、霞關區域自動站等地參觀探訪,了解蒼南氣象事業的發展變遷,看專業氣象人怎樣在風雲變幻中解讀「天語」,傳遞「陰晴冷暖」,不斷推進氣象工作大眾化、專業化、現代化建設。
  • 世界氣象日,談古論今說天氣
    放眼今天,氣象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天氣預報裡總提到局部地區有大雨,「局部地區到底是哪,它為什麼總在下雨」「我的航班怎麼又取消了」······關於天氣與生活,你是不是也有這些不解?從「看雲識天氣」的經驗傳承,到「二十四節氣」的韻律實踐;從1860年代第一張手繪天氣圖的誕生,到20世紀以數值模式為基礎的現代天氣預報體系的建立,人類對氣象預測的「精準」追求,從未停止。1910年代,Lewis Fry Richardson第一次將應用差分算法的天氣圖內插到網格上,手繪了第一張「手工數值天氣預報」,不過依賴人工計算,一百多人耗時一年多,這樣的預報結果出來早已失去意義。
  • 破壁共生——「中國天氣」開創氣象營銷新模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市場部主任佘賢君、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副總經理肖建兵、CCTV-6電影頻道總編室主任葉宇及廣告部主任黨海燕、華風氣象傳媒集團媒體資源運營中心主任白靜玉等嘉賓亮相品鑑會,重磅推薦中央級媒體頭部黃金資源。風雲變幻,破壁共生。
  • 《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潛心之作《中國天氣諺語志》,解讀氣象諺語
    《中國天氣諺語志》是中國氣象先生宋英傑潛心之作。宋英傑是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1988年起擔任中央氣象臺預報員,1993年成為我國第一位氣象節目主持人。2004年在「我最喜愛的氣象節目主持人」全國性評選中獲得最佳主持人「氣象先生」稱號。
  • 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圓滿落幕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 通訊員張志剛報導1月8日,經過兩天激烈角逐,第十四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七屆全國氣象行業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在京落下帷幕,山東省氣象局、天津市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分獲團體獎前三名。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
    《天氣預報》是觀眾每天都要關注的節目,但很多觀眾卻不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雖然天氣情況瞬息萬變,但《天氣預報》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新聞聯播》後和觀眾見面。對這位「老朋友」,很多人並不熟悉它是怎麼製作的,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國家氣象局的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在《天氣預報》主持人馮殊的帶領下,參觀了《天氣預報》的演播室。
  • 北京天氣預報!6月7日至9日未來三天氣象預報
    昨日發布了高溫藍色預警信號,今年首個高溫預警誕生,預計7日至8日,本市大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將達36℃以上,而昌平區發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熱你沒商量。這個周日是被高溫籠罩的一天,升溫小火箭已發射,才六月份,天氣就這麼熱了,老天爺的暴躁脾氣,不服不行。
  • 如何讀懂一份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在氣象部門製作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未來24小時包括8時至次日8時、14時至次日14時、20時至次日20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8時至次日8時和20時至次日20時兩個時次的預報。通俗地說,8時至次日8時的預報對應的是當天白天至夜間的預報,雖然時間上跨到了第二天的早晨8點,實際上相當於預報的是當天上午到次日早晨的天氣,但在表述上是當天白天到夜間。20時至次日20時表示預報的是當天夜間至次日白天的天氣,也就是第二天的天氣。
  • 盤點各具特色的天氣預報節目
    編者按:在廣播電視數位化、網絡化和頻道專業化的背景下,天氣預報電視節目蓬勃發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氣象頻道已有30多年的歷史。例如,美國的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加拿大的天氣網絡(The Weather Network)、法國的氣象頻道(Metro Channel)都在加速發展中。
  • 如何科學地看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這幾天快到了雙子座流星雨的日子,大家比較關注自己所在地是否有雲,是否會影響流星雨觀測與拍攝,哪個天氣預報更準等等問題。雖然我並不是氣象專業的,但由於經常要用到這些數據,所以也經常會探索更準確,更詳細的氣象預報產品。今天,就來介紹介紹平時用哪些天氣預報軟體、超乎你想像的天氣預報的產品有哪些,看哪個天氣預報更準。
  • 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分析:數據更多,你的天氣預報會更準
    古人說「天有不測風雲」,就是用天氣變化的無常來形容世間很多事情的變化毫無規律,但到了21世紀,現在已經是「天有可測風雲」——在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天氣預報水平也迅速發展,大家可以輕鬆的獲取天氣預報,來規劃穿衣、出行,各種生產工作也可以靠天氣預報來規避風險和尋找機會。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特別城市中為什麼有贛州?
    廈門等16個城市和地區的天氣預報,贛州名列其中。「贛州是1995年開始榮登央視天氣預報特別城市的。」近日,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車昌彪對記者說。車昌彪向記者提供了一本《贛州氣象志彙編》,上面明確記載:「1995年6月25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新聞聯播》後的全國天氣預報中播放贛州市天氣預報。」
  • 墨跡天氣十年:從天氣 APP 到綜合氣象服務商
    此外,墨跡天氣App也能提供更多專業化的氣象服務,如長達40天的長期天氣預報、釣魚預報、花期預報等,以滿足部分對天氣信息有較高要求的用戶。2017年,墨跡天氣推出了自己的IP形象——墨娜。用戶打開墨跡天氣App,墨娜的形象便會出現在首頁。當天氣變化時,墨娜的服裝也會隨之變化。墨跡天氣也以此給用戶提供了最直觀的穿衣指南服務。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不知您發現沒有,如今的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了。摸透老天爺的「暴脾氣」,先得觀察清楚老天爺的習性,其中最基礎的手段便是觀測。不久前,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自動化的消息被人們廣泛關注。  那麼,是什麼催生了自動化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是否會產生更優的數據?又將給公眾帶來什麼呢?
  • 陝西天氣預報 | 神木小記者團氣象主播:李雨村(南站)
    關注天氣變化,感受四季心情。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天氣預報》。我是氣象主播XXX。     今天是2020年7月6日,星期一,多雲轉晴,最高氣溫32°C,最低17°C。    今天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小暑」。「小暑」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 我國海洋氣象預報精細化水平提高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2012年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實施方案》,指出今年將繼續開展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重點開展海上風的精細化預報、海霧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試驗以及沿岸海區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業務等,同時還將改進和完善全國海洋氣象信息共享系統
  • 溫州天氣預報!浙江省溫州市7月16日至7月22日未來一周氣象預報
    溫州天氣趨勢今天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三伏天」天氣繼續延續悶熱的態勢,不過今天在防暑防曬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範下午的雷陣雨天氣。從預報來看午後會轉陰有陣雨或雷雨,有雷雨地區可伴有短時暴雨。所以下午有外出的小夥伴一定要多關注短時臨近預報,謹防短時雷雨大風天氣。
  • 天氣預報屢屢不準,通過別國氣象廳收看韓國的天氣預報受到韓國民眾熱捧!
    伴隨著對本國氣象廳的不信任,通過別國氣象廳收看韓國天氣預報成為了搞笑的現實。與此同時「挪威氣象廳」登上了韓國搜索軟體熱搜榜的第一名,原因是有人在社區裡瘋傳「挪威氣象廳對韓國天氣的預測比韓國氣象廳準確度高。」
  • 湖南衛視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氣象先生」黃健
    被稱為「時尚先生」、「氣象先生」的湖南衛視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黃健亮相長江三峽網絡音樂節頒獎典禮,現場激情洋溢、明星現身親切互動,瞬間炸熱網絡,登上當日話題榜。實力唱將韓磊作為當日嘉賓特別出場,主持人黃健與韓磊在現場一同清唱了《向天再借五百年》,一曲引發現場高潮,贏得了觀眾陣陣歡呼,被粉絲聯名呼籲「現場出道」,現場黃健與多位明星在頒獎期間的智慧互動
  • 外國版孔明借東風:「霸王行動」一場天氣預報的豪賭
    此計策能夠完美地執行,天氣因素東風是關鍵。小說作者利益層層推進的手法,虛構了諸葛亮借東風的神秘性,烘託出古代戰爭天氣的關鍵作用。在近代戰爭,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同樣是經過精心策劃,在最後一刻利用了準確的天氣預報,最後登陸成功,改變了二次大戰結局的一場豪賭。那麼天氣預報如何幫助盟軍贏得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