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康人,這個清明、不放鞭、不燃燒火紙、獻鮮花……
《清明謠》清明到 亡親招清明吊彩紙好壓火紙不要燒安息地厭鞭炮獻鮮花為新潮人來兮魂含笑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為嚴防火災保護生態環境發揮好全國生態縣的示範引領作用這個清明不放鞭 不燃燒火紙使用紙質清明吊 獻上美麗的鮮花紙質清明吊不僅時尚美觀還利於環境保護
-
襄陽歸山陵:十萬支鮮花換「火紙」的祭祀方式
今年清明節,襄陽市襄城賈洲歸山陵區門口的宣傳牌上寫著,從本月3月30號開始,歸山陵全面禁止焚燒香紙、紙馬,實行「清掃墓位,敬獻鮮花」的文明祭祀方式。「到了歸山陵公墓以後,歸山陵公墓會免費提供鮮花和祭掃墓穴的物品,比如說水桶,抹布。」市殯葬管理處主任黃明兵說。
-
平安冬至,文明祭祀!看巢湖這些鄉鎮街道如何做
槐林鎮12月19日起,槐林鎮開展「鮮花換火紙」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志願者在各山場主要路口設立多處鮮花換「火紙」兌換點,倡導文明祭祀。中廟街道為營造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理性祭掃氛圍,進一步推廣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中廟街道辦事處旅遊辦文化站聯合旭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志願者自12月19日起開展以「鮮花換火紙 文明寄哀思」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
-
「七日談」倡導綠色文明祭祀
倡導綠色文明祭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通過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緬懷先人,體現孝老敬親,實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往年清明期間許多單位和學校都要組織人員到烈士陵園祭掃,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市民群眾則以家庭族群為主,結伴踏青掃墓,但是今年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當前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就不能人員扎推祭掃。
-
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
原標題: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本報訊(記者 劉偉平 通訊員 張浩 文/圖)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近日,二七區櫻桃溝管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轄區十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製文明祭祀倡議書,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祭掃及森林禁燒防火宣傳活動,倡導轄區群眾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過一個平安、綠色、生態的清明節。櫻桃溝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域林地覆蓋。
-
又到一年雨紛紛 清明祭掃見文明
據三大陵園負責人介紹,上周末到東郊陵園、山南陵園和慈福園陵園掃墓的人已經多起來了,預計本周末和清明小長假到兩大墓區來掃墓的市民會更多一些。根據往年的經驗來看,每天的9:00—11:00、13:00—15:00是掃墓高峰期,請大家儘量錯峰前往。
-
開封人,中元節來臨,請文明祭祀!
在這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為確保祭祀活動安全、文明、和諧、有序,開封市文明辦、開封市民政局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遵守規定,防控疫情。廣大市民朋友要嚴格遵守我市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配合各殯葬服務機構做好體溫測量、實名登記、健康碼查驗以及錯峰、限流措施。
-
讓哀思更有寄託,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一束鮮花寄哀思 蕪湖冬至文明祭掃蔚然成風
位於陵園兩側的祭祀用品銷售點人氣頗旺,清淡素雅的菊花成了最暢銷的祭拜用品。「文明祭掃 平安冬至」、「倡導文明祭掃,保護生態環境」……走進陵園, 各種文明祭祀標語映入眼帘,進進出出的祭掃人群都滿懷莊嚴肅穆的心情,他們走上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輕輕拭去墓碑上的灰塵,面對著逝者輕聲細語、一訴衷腸。
-
「栽綠植」、「雲追思」 山東倡導文明祭祀
來源:經濟日報為防控疫情,杜絕各類火災隱患,山東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倡導人們文明祭祀。各地群眾通過植樹掃墓、網上祭掃、代祭掃等特別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沒有香燭,沒有紙錢,沒有鞭炮,金鄉縣魚山鎮村民李志勇清明節在父親的墓前種下了一顆蒼翠的柏樹,獻上一束鮮花寄託哀思。「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多用綠色、文明、低碳、簡約的祭奠方式追思老人,倡導文明祭奠新風尚。」在濱州市霑化區富國街道西楊村進村路兩側,一大片新栽苗木整齊排列,樹枝上還掛有小卡片,上面有的寫著對親人的追思,有的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2020-03-2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埋在清明節裡的那些生意:你在祭祀掃墓,別人在掃蕩財富
清明節,兼具人文與自然兩大內涵,它既是傳統掃墓祭祀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對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農民往往憑藉清明來判斷種莊稼的時間,因此就有了「三月清明莫在前,四月清明莫在後」的說法。和清明節的情緒一樣,歷來有些生意人也表示悲哀。生意人悲哀什麼?
-
清明上墳燒紙祭祀懷念逝者
每年清明都有給先輩及逝者上墳燒紙的習俗。自唐代官吏就有清明放假回鄉祭祀祖先上墳燒紙習俗。2008年國家正式頒發清明為法定節假日。國人傳統觀念,百善孝為先。「孝」含二層意義,一是晚輩對長者及父母應行的敬孝養老;二是晚輩慎終追遠,每年清明,十月一給列祖列宗上墳紙以作對逝者懷念。清明一般習俗繞在節前,十月一燒在節後。城市有的在清明節前太陽落山後於圍牆外燒紙,表示對遙遠的先輩懷念敬孝,慎終追遠,有的到專設墓園鮮花祭祀。而在農村墓地多在田野,於是就扛著鐵鍁等工具給墳頭添上幾下土後點火燃炮燒紙。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西安109社區設集中祭祀點 多墓園提供便民服務
原標題:西安109社區設集中祭祀點 多墓園提供便民服務 目前西安已有109個社區設置了清明集中祭祀點 記者 竇翊明 攝 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殯葬處獲悉,今年清明期間,我市在城區設置了首批109個社區集中祭祀點,方便市民在家門口祭奠親人。
-
迷信老爹用火紙為孩子「驅邪」,接下來的一幕令人害怕!
迷信老爹用火紙為孩子「驅邪」,接下來的一幕令人害怕!消防監督員通過反覆查看路邊監控畫面真相很快浮出水面:監控畫面顯示,當晚7點22分,一男子手持點燃的火紙,在店內以及卷閘門四周來回揮舞,一女子抱著小孩向外走出,並拉下卷閘門,而帶火星的火紙被關在了門內。
-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倡議書全縣廣大團員青年朋友們:又是一年一度中元時,在中元節這個悼念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祭祀節日到來之際,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讓我們在緬懷英烈、祭奠逝者的同時,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尚,提升文化品位,進一步保護我們的城市環境。
-
倡導文明祭祀 保障平安有序
市民政局提前部署 做好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2020年冬至即將到來,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冬至祭祀服務保障工作,市民政局縝密謀劃、提前部署,成立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督查各地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要求各殯葬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實行延長周期、錯峰祭祀,確保冬至文明祭祀平安有序。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傳說該日地府還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要進行祭祀孤魂野鬼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都要上新墳;有的地方還作興點「鬼燈」。在中元節這個季節裡,由於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所以,自古以來,中元節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一直沿襲至今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