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歸山陵:十萬支鮮花換「火紙」的祭祀方式

2021-01-10 網易新聞

今年清明節,襄陽市襄城賈洲歸山陵區門口的宣傳牌上寫著,從本月3月30號開始,歸山陵全面禁止焚燒香紙、紙馬,實行「清掃墓位,敬獻鮮花」的文明祭祀方式。

「到了歸山陵公墓以後,歸山陵公墓會免費提供鮮花和祭掃墓穴的物品,比如說水桶,抹布。」市殯葬管理處主任黃明兵說。

市殯葬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清明時節,天乾物燥,位於山上的陵區樹木眾多,焚燒紙馬、香紙,不僅汙染空氣,更容易引發火災。早在2002年實施的《湖北森林防火條例》就明確提出,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為全省森林重點防火期,林區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考慮到很多祭掃人清明掃墓時有燒紙敬香的習慣,市區大多數陵區都沒有禁火。這幾年,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很多市民的呼籲下,市歸山陵決定從今年清明開始禁燒。

「在歸山陵公墓實行禁燒,主要為了響應國家提倡的環保要求的目的,實行禁燒以後,在歸山陵公墓和襄陽市殯儀館不再有煙塵的排放。」市殯葬管理處主任黃明兵說。

這幾天,小編隨機採訪了三十多位到歸山陵祭掃的人,大家普遍認可這一做法。

3月25日,歸山陵過去的焚澆池已被填平,工作人員正與鮮花企業聯繫,準備購買十萬株鮮花,用於清明節。

「如果確實有人帶了香紙,我們會用鮮花進行更換,把香紙收回來以後,在新聞媒體監督下焚燒。」市殯葬管理處主任黃明兵說。

相關焦點

  • 濟南:鮮花換火紙 清明文明祭祀
    把 《濟南:鮮花換火紙 清明文明祭祀》 貼到Blog或BBS
  • @保康人,這個清明、不放鞭、不燃燒火紙、獻鮮花……
    《清明謠》清明到 亡親招清明吊彩紙好壓火紙不要燒安息地厭鞭炮獻鮮花為新潮人來兮魂含笑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為嚴防火災保護生態環境發揮好全國生態縣的示範引領作用這個清明不放鞭 不燃燒火紙使用紙質清明吊 獻上美麗的鮮花紙質清明吊不僅時尚美觀還利於環境保護
  • 平安冬至,文明祭祀!看巢湖這些鄉鎮街道如何做
    槐林鎮12月19日起,槐林鎮開展「鮮花換火紙」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志願者在各山場主要路口設立多處鮮花換「火紙」兌換點,倡導文明祭祀。中廟街道為營造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理性祭掃氛圍,進一步推廣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中廟街道辦事處旅遊辦文化站聯合旭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志願者自12月19日起開展以「鮮花換火紙 文明寄哀思」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
  • 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
    原標題: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本報訊(記者 劉偉平 通訊員 張浩 文/圖)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近日,二七區櫻桃溝管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轄區十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製文明祭祀倡議書,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祭掃及森林禁燒防火宣傳活動,倡導轄區群眾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過一個平安、綠色、生態的清明節。櫻桃溝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域林地覆蓋。
  • 迷信老爹用火紙為孩子「驅邪」,接下來的一幕令人害怕!
    迷信老爹用火紙為孩子「驅邪」,接下來的一幕令人害怕!消防監督員通過反覆查看路邊監控畫面真相很快浮出水面:監控畫面顯示,當晚7點22分,一男子手持點燃的火紙,在店內以及卷閘門四周來回揮舞,一女子抱著小孩向外走出,並拉下卷閘門,而帶火星的火紙被關在了門內。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火紙」、「金元寶」、「金條」 被盜!小偷竟是親姐妹
    2020年11月以來,穰東派出所多次接到群眾報警稱放在門外的東西被盜,所盜物品既不是錢財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而是祭祀用的「火紙」、「金元寶」、「金條」等,以及一些鐵鍋、布頭、
  • 換種方式寄託哀思!市民通過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逝者
    緬懷英烈、悼念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年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市清明節期間暫停實地祭掃,大力倡導綠色、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記者連日來採訪發現,我市市民通過網上敬獻鮮花、網絡祭掃、居家追思等簡約方式緬懷逝者,寄託思念,也有墓園推出代客獻鮮花服務,傳達哀思。
  • 街頭燒紙留下一地灰堆,中元節祭祀能換個方式嗎?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一些市民在路口、門前燃燒祭祀物品。然而遍地的火光和祭祀遺留下的灰堆,不僅令清潔工頭疼不已,也暗藏消防隱患。昨晚,在東城區南板橋胡同北口,一位大爺正蹲在地上燒紙,狹窄的胡同裡火光沖天、煙霧繚繞。
  • 雲南1年鮮花產量上百億支,卻常常不夠賣,都被他們吃光了!
    雲南盛產鮮花,根據統計,雲南省2018年的鮮切花產量是112.2億支,種植面積高達22.7萬畝,其中玫瑰、月季等鮮花的產量更是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雲南產花,雲南人更善於食花,根本不用擔心這麼多鮮花賣不出去,而且經常不夠賣,因為已經全都做成各種各樣的鮮花餅被他們吃了!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然而,露天焚燒冥紙冥幣導致街道煙霧繚繞、氣味刺鼻,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人人都了解這樣的方式會導致空氣汙染,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中元節源遠流長,祭奠的目的在於表達哀思,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西安109社區設集中祭祀點 多墓園提供便民服務
    市民政局殯葬處處長李國軍表示,開展社區公祭活動,是為了引導市民用宣讀祭文、敬獻鮮花、網上祭祀等方式文明祭奠故人,也是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的人和在西安打工不便回去的群眾,給他們提供一個緬懷親人、表達情感的平臺。  沒有焚燒紙錢的煙霧,只有鮮花的縷縷清香和對逝者的綿綿思念。據悉,社區公祭活動我市已開展4年,社區公祭點逐年增多。
  • 歷史上真實的宋元襄陽大戰,有一對傳奇兄弟的忠烈俠義堪比郭靖黃蓉!
    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併天下,一改以西路四川為主戰場的傳統戰術,決意自中路襄陽突破。襄陽之戰是南宋與蒙古之間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戰爭。蒙哥死後,忽必烈從鄂州匆匆北歸奪了汗位。也就是這一時期,滅宋戰爭的進攻重點改為襄陽,實現了由川蜀戰場向荊襄戰場的轉變。
  • 仿佛把湖北襄陽搬了過去,韓國為什麼也有一個「襄陽」?
    韓國襄陽郡一直設有「峴山文化節」,後又改名「峴山文化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紀念羊祜,正是文化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若說是先賢盛名遠播,但在襄陽郡的峴山公園內,也有一塊墮淚碑,這塊石碑立於明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當地歷史文獻對墮淚碑的介紹和國內記述稍有不同,將其得名原因歸為時人在碑前聲淚俱下地訴苦鳴冤,即「其後窮民之有冤者,必抱牘碑前而泣曰:『令監倘知此冤?』
  • 農曆「七月半」期間,陸良禁止銷售、焚燒喪葬祭祀用品!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規範喪葬用品市場、引導文明祭祀活動,禁止不文明喪葬、祭祀行為。確保中元節期間祭祀活動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環保。 二、禁止不文明祭祀行為 (一)禁止在城鄉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拋撒冥紙、焚燒祭品、潑灑水飯; (二)禁止購買和焚燒用於祭祀的紙制別墅、紙制汽車、紙制家具等物品。
  • 編制虛假材料 都邦財險襄陽中支合計被罰39萬元
    編制虛假材料 都邦財險襄陽中支合計被罰39萬元 出處
  • 《火紙》一切都在懵懂無知中毀滅
    《火紙》是賈平凹的小說名篇,故事中描述了一些落後山村的勞苦大眾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故事。苦命善良的少女丑醜在懵懂中和阿季做下錯事,一朵花季少女就此敗落。醜醜感覺身子沉了,並不時地嘔吐,怕爹看見。她只能盼望著阿季早點來接她,可是,一天天的希望都變成了失望!
  • 埋在清明節裡的那些生意:你在祭祀掃墓,別人在掃蕩財富
    清明節,兼具人文與自然兩大內涵,它既是傳統掃墓祭祀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對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農民往往憑藉清明來判斷種莊稼的時間,因此就有了「三月清明莫在前,四月清明莫在後」的說法。和清明節的情緒一樣,歷來有些生意人也表示悲哀。生意人悲哀什麼?
  • 有人偷公墓祭祀鮮花去賣,水果都不放過,太缺德了!
    清明時節,綠色祭掃、鮮花祭祀的倡導深入人心。一束鮮花寄哀思,幾個果品供先人,逐漸成為九江市民環保祭祀的模式。然而,受利益驅使,在陵園公墓區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許多墓碑前的祭品被盜,無良之人將偷來的鮮花送去二次銷售,將供果帶回家享用。對此,公墓管理方也是氣憤之極,但因防不勝防而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