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綠色祭掃、鮮花祭祀的倡導深入人心。一束鮮花寄哀思,幾個果品供先人,逐漸成為九江市民環保祭祀的模式。然而,受利益驅使,在陵園公墓區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許多墓碑前的祭品被盜,無良之人將偷來的鮮花送去二次銷售,將供果帶回家享用。對此,公墓管理方也是氣憤之極,但因防不勝防而無可奈何。
市民反映:祭掃先人的祭品不見了
幾天前,市民高先生很偶然地發現祭掃先人的祭品竟不翼而飛。據高先生介紹,他4月3日到賀嘉山陵園公墓區祭拜父母時,插了鮮花,還在墓碑祭臺上擺了貢品。4月5日,因妻子家裡做清明,高先生又去了一趟墓園,可再來到父母的墓前時,他卻傻眼了,「祭臺上所有祭品全都不見了。」與此同時,高先生的妹妹表示4月4日去拜祭父母時擺放的祭品也不見了,而且祭臺上面一片狼藉,好一點的鮮花全部不翼而飛,供品也全部消失,而且花盆都倒了,水濺到墓碑前到處都是。
「這件事情影響很壞,我覺得不能不管。」高先生說,清明祭掃是寄託對親人的哀思,每年拜祭,他還會特意將父母的墓碑打掃一番,怎麼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祭品消失不說,墓碑也被搞得一團糟。
墓碑前一片狼藉
記者探訪:有人別有用心地偷祭品
4月9日下午,潯陽晚報記者趕到賀嘉山文化孝道園一探究竟。繞墓區走一圈後發現墓碑前面的祭品被一掃而空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其中,祭祀鮮花被糟踐得最多:許多墓碑前,或是只剩幾個插花的海綿塊,或是留下一個空花盆。至於墓碑前面的水果供品,也只剩下空盤子。大多數墓碑祭臺上一片狼藉:裝供品的器皿被打翻了;盛鮮花的籃子或是插花基座東倒西歪,不被待見的少數普通鮮花則全被扔到地上。
「祭品都是附近村民偷走的。往往是年紀大的老人偷鮮花,送到陵園外面進行二次銷售;而小孩主要偷供果,將供果拿回家吃。」賀嘉山文化孝道園一位工作人員向潯陽晚報記者透露,「他們將好看的鮮花偷去便宜賣,很多做清明的市民並不清楚這種鮮花是二次銷售的花。通常,我們只要發現有人偷祭品都會及時制止,但附近有人屢教不改。」
管理方叫苦:防不勝防
對此,賀嘉山文化孝道園總經理劉怡伶叫苦不迭:「公墓區一萬多個墓碑,每到清明節,都會迎來祭掃高峰。我們做足所有保障,同時提醒祭掃的客人掐斷鮮花花蕊,以防被人偷去進行二次銷售,但一些客人不忍破壞買來的鮮花。偷盜祭品的多為附近人,他們用大塑膠袋或是布袋將偷來的鮮花臨時藏於墓園灌木林,然後趁機拎走。前幾天,我們的工作人員就逮了個現行,一位中年婦女被抓,她隨身攜帶的布袋子裡面既有鮮花,也有供品。其實她是我們陵園的『常客』,家裡條件還可以,但總是喜歡來偷祭品。」
劉怡伶帶著潯陽晚報記者查看了公墓區的技防設施,潯陽晚報記者看到了安裝於路口的監控探頭,不時有工作人員巡查墓區的身影。「我們人防、技防都用上了,但附近村民不當一回事,在他們心裡,自己偷點祭品根本不算事兒。加上墓區周邊沒有圍牆,沒有遮擋物,他們硬是『踏』出一條通往墓園的路,祭品偷到手就開溜。我們也為此苦惱,多次召開員工大會,三令五申強調員工一定要管好家屬,一旦有家屬參與偷盜祭品,我們就會辭退相關員工。但附近有些村民就不同了,他們有的是慣偷,根本不聽勸告。」劉怡伶表示,作為公墓管理方,他們對偷盜祭品的行為防不勝防,非常無奈。來年清明節前,將會考慮採用更加嚴密的防範措施和曝光無良行為的舉措。
潯陽晚報記者 陳月琴/文 徐田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