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祭祀的優點

2021-02-19 同心特服

網絡祭祀是藉助網際網路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先人。它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它的特點在於:

其一:文明快捷。繚繞的爐煙,無影;搖曳的燭光,無芒。在網絡上,獻上一束康乃馨、玫瑰或是飾有滿天星的花環,留下一段感言--所有這些沒有嗆人的煙霧,沒有振耳的聲響,有的卻是催人淚下的音樂和感人肺腑的留言。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快,許多城市開始對實地祭奠燒紙燃炮進行限制,網絡祭祀更方便、快捷、環保,政府鼓勵。

其二:跨越時空。現實的紀念館,那些遠走他鄉的親友也許永遠無緣前往。現實的豪華墓地,凡夫俗子也許永遠不可建造。網際網路是一個跨越時空的虛擬平臺,空間阻隔和時間限制被完全地打破;隨著滑鼠的點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悼念者隨時隨地都可訪問網上紀念館,獻一束鮮花,留一支旋律,點一支跳動的燭光,誦一段超度的經文,在留言簿上找尋久未謀面的舊友親朋,在論壇上記錄自己的追思和感懷。也可以在這裡建立網墓,各種風格隨心所欲。

其三:精神永恆。網際網路的時間永恆,空間無限。網上紀念館可無限地存放照片、文集,逝者的音容笑貌,親友的深切懷念,照片、獻詞、歌燭,都化為多媒體文件,永久保存,無限擴容,不因歲月的流逝而磨蝕,不因空間的轉移而損耗。網上祭祀讓逝者的精神融入永恆,讓每一個生命的故事永遠流傳。

請關注我們,您的關注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倡導文明祭祀 保障平安有序
    市民政局提前部署 做好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2020年冬至即將到來,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冬至祭祀服務保障工作,市民政局縝密謀劃、提前部署,成立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督查各地冬至期間文明祭祀工作,要求各殯葬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實行延長周期、錯峰祭祀,確保冬至文明祭祀平安有序。
  •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倡議書全縣廣大團員青年朋友們:又是一年一度中元時,在中元節這個悼念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祭祀節日到來之際,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讓我們在緬懷英烈、祭奠逝者的同時,積極倡導社會新風尚,提升文化品位,進一步保護我們的城市環境。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中元節源遠流長,祭奠的目的在於表達哀思,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至於祭奠方式如何、在哪裡祭奠,並不是最重要的。
  • 「七日談」倡導綠色文明祭祀
    倡導綠色文明祭祀?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通過掃墓祭祖,慎終追遠,緬懷先人,體現孝老敬親,實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往年清明期間許多單位和學校都要組織人員到烈士陵園祭掃,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市民群眾則以家庭族群為主,結伴踏青掃墓,但是今年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當前全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就不能人員扎推祭掃。
  • 古人如何「祭祀」?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天地日月的祭祀
    「洪武禮制」對歷代祭祀做了改革,釐定了儒教祭祀體系,即「祀典」。    按《明史·禮志·吉禮》所載的祭祀,僅官方祭祀就有郊祀(即圜丘、天壇,附祈谷、大雩、大饗、令節拜天等)、社稷(地壇)、朝日夕月(日壇、月壇) 、先農壇(籍田禮)、先蠶壇(親蠶禮)、高禖壇(祈嗣禮)、祭告壇(祈告天神等)、祈報壇(祈報地祇等)、神祇壇(祭各類神祇)、星辰壇(祭祀星辰)、靈星壽星壇(祭祀壽星)、太歲月將風雲雷雨壇(祭太歲,主風雨)、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網絡祭祀的氪金玩法:鐮刀揮向天堂,祖先淪為韭菜
    聽說網上祭掃很流行,我拿關鍵期在微信一搜,確實,最近都在倡導網絡祭掃。然而,利用善意進行的智商稅交易,連「網上祭掃」這種追思親人的活動都拿來動手腳,令人無語,不知道「死人」的錢你們賺的香不香。誰家還沒幾個過世的親人了?
  • 令人毛骨悚然的古代祭祀
    又快要過年了,估計有很多家庭會祭祖吧,在十字路口燒燒紙,或者家業比較大的,能在自家祠堂擺上貢品祭拜一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習俗,不過現在祭祀比較文明了,燒燒紙,擺點瓜果點心,燒幾根香跪下磕三個頭,跟逝去的先人叨咕叨咕就算完事了,那放古代祭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世界恐怖習俗之一的活人祭祀
  •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祭祀歌辭的變化,看祭祀禮儀對國家穩定的影響
    在我國古代社會中重要的國家祭禮是在基於宗法制所帶來的基礎上的宗廟祭祀,這類的宗廟祭祀是維護皇權權威的一種方式,也是皇權權力的一種合法性的象徵。而與宗廟祭祀常常相匹配的是禮樂,自從周朝以來,在宗廟祭祀的過程之中用樂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也逐漸的成為了禮儀的重要形式,對後世的影響甚廣。
  • 過年祭祀風俗
    《春節小景》豐子愷 過年祭祀風俗 祭祀先人 除了祭神,還要祭祀已經亡故的祖先和家人。
  • 清明「代客掃墓」遇冷 祭祀須嚴肅
    祭祀用的冥幣面額動輒上萬早已不新鮮,為了「方便」攜帶,今年有店家推出「冥府證件套裝」,內含房產卡、銀聯卡、身份證、存摺、行駛證和駕駛證。為圓一個安居夢,還另行出售「冥房的房產土地使用證」,並有「家用電器套裝」,一站式解決了「豪宅」需要的所有電器,從冰箱、空調、液晶電視、立體音響等大件兒,到電磁爐、電熱水壺、消毒櫃等廚具用品一應俱全。
  • 古今中外,如何用音樂祭祀鬼神?
    大都會博物館西周的祭祀文物 古代有記載的祭祀之樂 《九歌》是「楚聲」 它是屈原在民間祭祀鬼神的樂歌基礎上,為宮廷舉行大規模的祭典而創作,並取古代樂歌為名。
  • 400餘人祭祀農神后稷
    11月3日,丁酉年(2017)農神后稷祭祀典禮在楊凌教稼園隆重舉行。400餘名農企代表、學生代表,以及文化代表等參與觀禮,經過近50分鐘莊重而又典雅的議程,祭祀活動圓滿告成。今年的祭文中也融入了許多新元素。  400餘名代表肩披綬帶祭祀   上午9時,祭祀典禮啟幕。現場氣氛莊嚴肅穆,諸獻官、從祭、執事人等面對神主,行兩拜四叩之禮。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來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上墳掃墓,焚燒冥紙,祭祀先人的傳統習俗。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
  • 宋朝盛世景象,卻流行殺人祭祀鬼神,是什麼原因?
    在多數人的眼中,宋朝是一個接近於現代的朝代,但是在宋朝有一件事情比較恐怖,就是祭祀鬼神。在歷史資料當中有很多相關故事的記載,有的考生進京趕考路過一個地方,在天色已晚的時候要找地方投訴,這種開黑店的人就會以各種理由騙取他們去住,然後將人給殺死祭祀。
  •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2020-03-2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祭祀音樂,一種持續存在的文化
    祭祀音樂作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表現的載體,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同胞以遷徙、聚合、貿易等方式為媒介不斷交融共進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變遷。在祭祀音樂文化中,無論是祭祀音樂主題還是祭祀音樂風格特徵、祭祀音樂文本構建等方面均以互以彼此為文本,顯露出了互文性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