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祭祀」?

2020-12-21 指點江山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各地祭祀文化都曾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使得封建社會的帝王對祭祀文化非常重視。然而,古代人之所以祭祀是因為神靈崇拜,所以,祭祀是人們為了祈求神靈賜福,進行的一種行為活動。此外,每當祭祀的時候,人們都會拿出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獻給神靈,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虔誠。

那麼,古人祭祀活動,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場景呢?

深夜之時,在一個造型顯得有些怪異的青銅質地的巴力像前邊,有一堆燃燒的非常旺盛的篝火,500個作為祭品的孩童,被一個一個的放在巴力像伸出的雙手之上。這些孩童事先已被割斷了喉嚨,早已經沒了氣息。而巴力像雙手之間的間隙較大,孩童的屍體放在上面之後,很快便掉入了神像下面的火堆裡。最後,孩童的屍體被烈火燒成了焦炭。

並且,在此祭祀進行的過程中,人們賣力地奏響著特製的樂器,熱鬧非凡,戴著面具的舞者在篝火前跳著專門用於祭祀的舞蹈。而那些孩童的父母,要求站在一旁觀看這場祭祀,且不能流下一滴眼淚。因為,被用來祭祀,是一種無上的榮幸,這種榮幸只能賜給那些高貴的人家。這一幕就發生在古代非洲的迦太基一帶。

在公元前約310年的時候,暴君阿格多克利斯因和鄰邦的戰爭中戰敗,被迫逃到了迦太基避難,恰巧看到了他們這種以宗教名義進行的暴行。

在迦太基被羅馬摧毀之前的200年時間裡,經常進行這種焚燒孩童的祭祀。因為,腓尼基人是迦太基人的先祖,據說,在迦太基建立之前,他們就流行這種為了祈求豐收而進行的特殊祭祀。但是,迦太基的貴族,往往會用奴隸的子女來代替自己的子女。

後來,迦太基在和羅馬的戰爭中接連失利,使迦太基的統治者認為正是這種欺騙行為,觸怒了神聖的巴力神。據傳,當時阿格多克利斯見到的那場祭祀,就是迦太基的統治者為了謝罪特意舉行的祭祀。

祭臺的高度並不高,兩側向下方傾斜,形狀和屋頂有些相似。而那些作為祭品的人則被放在祭臺之上,他們的手腳都被繩子捆著,人們不僅將火堆點燃,還有人用燒紅的烙鐵去燙那些作為祭品的人犧。這個痛苦的過程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人犧的眼淚流的越多越好。

因為,他們的眼淚象徵著來年雨水的多少,他們流的眼淚越多,來年的雨水越充沛。等到第二天,祭司會把那些人犧的皮肉一塊快割下來,這件事發生在古代南亞的某一個部落。達羅毗茶族的孔德人還給人犧起了一個專門的名稱,那就是「默利亞」。

他們所說的「默利亞」是指專門買的人犧,但是,孔德人有時也會把自己的親生子女作為人犧賣掉。在他們眼中,那些人犧是專門獻給神靈的聖物。因此,在他們生前,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與善待。此外,在他們成年之後,會和另一個默利亞結婚,而他們的孩子也會成為默利亞。

其實,孔德人一般會在播種前的日子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舉行這種祭祀儀式。在距離祭祀前10天的時候,那些人犧會被割掉頭髮,全身被塗滿酥油、油膏和金銀粉。接著,他們會舉行好幾天宴會,但在宴會結束之後,便是那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祭祀活動。

人犧被綁在一根木柱上,全身上下被再次塗上油膏以及金銀粉,並戴上花環。此時,眾人將圍著這個人跳舞,唱著他們的禱詞。之後,人們開始瘋狂搶奪這個人身上的每一個裝飾品,因為他們深信,這個人犧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具有神靈的祝福。

再然後,這個人身上會被再次塗滿油脂,而每個人都會蘸一點這個人身上的油脂,抹在自己的頭上。因為,這時的人犧就是他們和神靈之間溝通的媒介。

此外,處死人犧的方法,有好幾種。除了用烙鐵慢慢燒死之外,還有些部落把人犧綁在一個可以轉動的柱子上,而人們則圍繞在柱子周圍。當人犧轉到自己眼前的時候,便割一塊人犧身上的肉。

還有一種方法比較通用,那就是把人犧絞死或者擠死。在絞死人犧之前,他們會找一棵大樹,把大樹從中間劈開,把人犧的頭顱或者胸膛放在樹中間,用力夾緊。之後,祭司會用斧頭砍傷人犧,人們便爭先恐後的在人犧身上割肉,但是,卻不能不割頭顱和內臟。

據說,部落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博取大地女神的祝福,好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沒有災難。但是,在現在人眼中,這卻是一種陋習,一種讓世人無法接受的酷刑。此外,經歷了數千年,活人祭祀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變得不常見,如今,這種祭祀已經是非常稀少了。

因為,大多數的宗教都在譴責這種行為,且當代法律也將其定性為違法行為。但儘管如此,在現今還是會看見這種陋習,特別是那些信奉傳統文化的不發達地區。

參考資料:

【《當代人類學》、《活人祭祀》】

相關焦點

  • 古今中外,如何用音樂祭祀鬼神?
    人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 表達對於鬼神的祭典 在中元節之際,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 一、外國人如何過鬼節?
  • 月亮陪伴人類千年,遠在萬裡之遙,為何會讓古人「虔誠祭祀」?
    月明星稀  然而,月亮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它不僅僅只是詩人臆想之中的相(鄉)思物語,它更是一種無上榮耀的「月亮之神」的象徵。《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就是講的就是古人懷揣著敬仰,用一顆顆真摯的心來對月神的祭拜。祭月的禮儀和文化,在周朝起就已經盛行並深深印記在我國歷史的每一幀美好畫卷裡。  什麼是祭月?怎麼樣去祭?  說到祭月,我們從字面上或許就能理解這是一個祭拜月亮的過程,但我們所不能了解的就是祭月有它一套成熟的準備和文化體系,它在我們的文化瑰寶中佔據著重要的席位。
  • 你們以為祭祀只是拜神?看過古人的玩法,才知道……
    祭祖是我國傳統的祭祀活動之一,一般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宗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現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圓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龕面前擺起美酒佳餚,進行拜祭。回溯往昔,祭天地,享先王,春禘秋嘗,報功追養,先民們都依託祭祀典禮完成。悠久的歷史,都憑藉著綿長的生命聯繫和更重要的精神聯繫,一代一代傳承。祭祀,起源於祖先對自然的畏懼。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但偉大的古人不這麼想,他們從做夢中獲得啟示:人,是可以脫離肉體而存活的,這個存活的東西就叫做靈魂。人死了,只是肉體的大限已到,靈魂卻依舊存在,因此古裝電視劇中總會利用「陰魂不散」來製造各種「意料之外」。靈肉分離、靈的神奇,讓古人對靈魂產生一種信仰。
  • 為什麼祭祀時要供豬頭呢?
    也和遠古的「豬神」崇拜和祭祀山神鬼怪有關係,《山海經》裡面就有這樣的記載,而「豬」是祭祀活動中最早用於祭祀的祭品。家屬於假借字,「宀」代表房屋,而「豕」就是豬。家在古人眼裡就是宗廟,而「豕」上面有一個「宀」合起來就是家。所以,古人有句話說「無豬不成家」,可見古人對豬的重視程度。
  •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時間:2020-12-21 0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今天,冬至這一傳統節日,幾乎已經消失,至多是北方一碗水餃,南方一碗湯圓而已,但是古人對於冬至這一節日是極為重視的,那麼古人是如何過冬至的呢? 冬至 《周禮》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周易》記載:先王以     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 3000年前的埃及祭祀音色如何?英國科學家重現木乃伊聲音
    3000年前的埃及祭祀音色如何?他生前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拉美西斯十一世統治時期,曾在埃及卡納克神廟擔任抄寫員和祭祀,他的職責包括在儀式上講話、誦經或唱歌。因為遺體保存完好和自身考古價值,Nesyamun被選為實驗對象。
  • 山海經|讓人震撼的山神祭祀之禮
    依然想不明白,遠古時期的軒轅黃帝是如何攀上華山去會群仙的。那「華山論劍」的地方是軒轅與群仙相聚的地方嗎?哈哈,扯遠了,趕緊來看祭祀華山神的禮儀吧:祭祀華山神用的是太牢之禮。什麼是太牢呢?太牢就是祭祀的時候把牛、羊、豬三種祭祀的動物都備齊,是比較隆重的大祭。華山的山神是大山神,所以要用太牢之禮。
  • 清明上墳燒紙祭祀懷念逝者
    自唐代官吏就有清明放假回鄉祭祀祖先上墳燒紙習俗。2008年國家正式頒發清明為法定節假日。國人傳統觀念,百善孝為先。「孝」含二層意義,一是晚輩對長者及父母應行的敬孝養老;二是晚輩慎終追遠,每年清明,十月一給列祖列宗上墳紙以作對逝者懷念。清明一般習俗繞在節前,十月一燒在節後。
  • 古人如何預知陰晴雨雪?
    古人如何預知陰晴雨雪?今年的冬天還沒到來,有關「60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的消息卻早已在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在這其中,很多自媒體還煞有介事地搬出「拉尼娜現象」試圖進行佐證,這也辛苦了中國氣象局,即使發了很多次闢謠新聞,但看來現在依舊有許多人相信。
  • 三星堆祭祀區正式啟動發掘
    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應急分析實驗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應急保護實驗室……將為未來的出土文物保駕護航●為了控制恆溫恆溼,水冷中央空調和高壓微霧加溼系統即將登場,最大程度呵護出土文物9月6日,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昔日開放式的遺址公園已經被一座精緻的鋼構大棚覆蓋。34年前,這裡發現的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讓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
  • 中元節祭神祭祖祭野鬼,祭祀為什麼這麼重要?
    根據古籍記載和史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人在靈魂崇拜中引入了「鬼」的觀念。他們把附在活人身上的靈魂與人死後獨立存在的靈魂加以區分,稱後者為鬼。中華民族的祖先真正崇拜的就是這種由人死後所變成的鬼魂,他們認為這些鬼魂擁有超人的能力。具體而言,鬼具有作祟和保佑雙重職能。
  • 古代為什麼不讓女人祭祀灶神?衝撞了灶神會引來大災難!
    小時候在外婆家過年,負責祭祀祖先和神明從來都是外公的事,後來在自己家過年,祭祀全都是奶奶和母親在操持,印象中從來不會瞧見父親的身影。曾經問過母親:為什麼外公家祭祀是外公,自己家卻不是父親。母親總會回答我:你外公遵循的都是老一輩的祭祀規矩。
  •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祭祀天神(河神)或祈福儀式,在案桌上經常拜訪著各種各樣的果品肉類,甚至包含豬頭、牛身、羊腿··· 有人不禁好奇:難道神仙也吃肉嗎?為啥供神也要有肉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下:祭祀儀式中供奉肉類的原因。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民間俗稱「鬼節」 它的重要性在於祭祀,傳承 中華民族文化永遠不斷的「孝道」 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 疫情期間,生肉別用水龍頭衝,你知道古人如何洗菜嗎?
    那麼,在沒有洗滌靈的古代,人們是如何清洗東西的呢?草木灰在古代,人們在祭祀燒東西時,發現粘上一些物質的衣物更容易清潔。這種物質便是草木灰。於是,古人便用草木灰做洗滌劑。人們想要獲得草木灰也很簡單,把草本植物燒成灰就可以了。《禮記·內則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古人對家內事務有什麼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紙就用那種傳統的黃紙,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心如何,是否真誠祭祖,是否感念祖先之福澤庇佑。當然,冥文金紙錢元寶等祖先金效果會更好一些。祖先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根也是最大的無形靠山。我們看這個樹,樹根不動,樹枝再擺,擺一會兒就會停下來;但是樹根一旦動了,那這個樹連根拔起就死掉了,所以根很重要。為什麼這麼講?
  • 古人在炎熱的夏季該如何納涼?《我在頤和園等你》告訴你答案
    除了植物繁多,水域面積大以外,頤和園內還隱藏了一些古人納涼的秘寶。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幹事們來到了蠶神廟,這裡曾經是祭祀蠶神嫘祖的地方,而嫘祖則是我國古代的傑出女性代表之一,中國古代的蠶絲製衣技術便是由她所發明
  • 古人煉造神兵利器,為什麼要拿活人祭劍?
    他們奉楚王之命鑄造名劍,多次嘗試後都失敗,後來莫邪眼看丈夫幹將,每天對著劍爐愁眉不展,她想起上古「活人祭祀劍爐」可得名劍的傳說,隨即趁丈夫不備,縱身躍入劍爐,最終令兩把利劍出世。幹將為了紀念妻子,將兩把利劍的名字取作幹將莫邪。在活人祭劍的例子中除了幹將、莫邪,還有兩個神兵利器也是活人祭祀產生。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記載,一位鑄劍者貪圖賞賜,為了鑄成神兵,殺了兩個兒子祭煉了吳鴻、扈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