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祭祀時要供豬頭呢?

2020-12-21 睡木頭的小考拉

這和中國傳統民俗有關係。也和遠古的「豬神」崇拜和祭祀山神鬼怪有關係,《山海經》裡面就有這樣的記載,而「豬」是祭祀活動中最早用於祭祀的祭品。家屬於假借字,「宀」代表房屋,而「豕」就是豬。家在古人眼裡就是宗廟,而「豕」上面有一個「宀」合起來就是家。所以,古人有句話說「無豬不成家」,可見古人對豬的重視程度。

古時「六畜」,「三牲」、「太牢」、「少牢」等場合總少不了「豬」的前影。農耕文明時,在中國長期的農業社會當中,豬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有一首古詩寫得好:「年逢亥歲紅運開,人遇賢君定發財。抬頭見喜迎富貴,肥豬拱門送福來。滿腹經綸題硃筆,進士及第添光彩」。「豬」的形象,憨態可掬,而且耳朵特別大。豬肥碩的形體代表生而生,而生既為人丁興旺,也因為莊稼豐收,更意味著財源滾滾,所以豬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豬在民間被視為富足,吉祥、富貴之象徵。豬又被稱為「福運使者」。漢族過去民間有一種「打母豬鬼」的驅邪活動。凡家中有病災不幸之事,家中長者便設香案,以打母豬鬼來祭,向神靈許願,求得驅邪。祭時,要選黃道吉日,殺老母豬,蹄、肝、腸、肺等放在一個筐裡,擺在堂屋中間,然後燒香祝拜,民間認為只要如此即可「殺死一隻鬼,驅出一個邪」。除了漢族,彝族、滿族等也是拿豬來祭祀。湖北一帶(松滋)有「豬頭祭」,祈求果樹豐收的習俗,每年臘月三十吃團圓飯之前,就有虔誠的祭拜桃樹,梨樹等。他們會把籠中的豬頭獻給果樹,希望他們好好生長,多多造福於人類。

豬肉自古便被許多民族視為美味佳餚,在古人祭祀當中豬是上品,使古人心目中的聖潔高尚之物,到了年節供品的豬成為「歲豬」或「年豬」,為什麼祭祀要供豬腦袋,那是因為祭品中豬最為「尊」,而豬頭最為重,俗稱「豬頭三牲」………

相關焦點

  • 「豬頭」上供的由來
    「豬頭」上供的由來(疫情嚴重,足不出戶,回想幼時,以餉一樂!)小時候,最高興的就是過年,應為過年不僅在家能吃到好東西,而且走親戚拜年時也能吃到好東西。小時候過年,父母早早的開始準備年貨和上供(祭祀)用的東西。祭祀由來已久,古代祭祀需要三牲六畜,既:牛馬羊豬狗雞。但是要湊齊這六種家畜,除了有錢人家,一般的小民百姓的不太可能拿的出了的,畢竟牛馬羊之類的普通人家也養不起,即使養得起也是用來從事農耕生產和養殖買賣,不會拿來自己消費。
  • 過年祭祀風俗
    供品中的「豬頭三牲」,最為考究。古代祭神用的「三牲」是豬、牛和羊,普通人家以豬頭、雞和魚來代替,稱為「豬頭三牲」。 祭灶神 「豬頭三牲」的擺放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豬頭等物要燒得半熟
  • 最簡單的過年醃製和燉煮豬頭的方法
    過年煮豬頭是農村最有年味的一個習俗,小時候每到煮豬頭就開心的圍著灶臺轉,滿心期盼著豬頭快點煮好,饞著吃美味的豬頭肉。如今雖然都進城居住了,但是很多比較念舊的人仍然要在過年時煮豬頭。豬頭和豬尾巴一起用於除夕祭祀,代表有頭有尾,慶祝今年辛苦勞作的豐收,祈盼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有個好收成。同時用六畜之首的豬的頭和尾祭祀祖先,一方面可以緬懷祖先,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對祖先的感恩,祈求他們繼續保護後輩人丁興旺、吉祥安康。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為什麼人們要追思自己的親人甚至是隔了幾代的祖先?它是怎麼來的?這大概要從古人做夢開始說起。沒有陵墓如何祭祀呢?聰明的蒙古人想了一個辦法——建了一個專門的祭祀場所「燒飯園」。其實,這也不是蒙古族的首創,契丹、女真都有稱為「燒飯」的喪葬習俗,王國維在《蒙古札記·燒飯》一文中就指出「『燒飯』本契丹、女真舊俗,亦遼金時通語。……《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女真死者,埋之而無棺槨。貴者生焚所寵奴婢、所乘鞍馬以殉之。
  • 山海經|讓人震撼的山神祭祀之禮
    我在想,華山那麼險峻,這黃帝們是怎麼上去的呢?說是秦昭王曾經命令一個名叫施鉤的工匠搭著梯子攀上華山。我想,當時秦昭王肯定沒去,那麼險,他一國之君,是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的。哈哈,扯遠了,趕緊來看祭祀華山神的禮儀吧:祭祀華山神用的是太牢之禮。什麼是太牢呢?太牢就是祭祀的時候把牛、羊、豬三種祭祀的動物都備齊,是比較隆重的大祭。華山的山神是大山神,所以要用太牢之禮。我還見過一家祭祀祖先的禮儀,供桌上擺放著牛頭、羊頭、豬頭,還有各種饅頭和水果,也是大祭祀,比較隆重的儀式。
  • 圍餐與祭祀-為什麼要提倡分餐制?
    我們今天說的坐席、主席什麼意思呢?是指我們用一條蓆子放在合適的地方,然後大家坐在蓆子上,蓆子位置是非常講究的,最重要的位置就是主席。然後要喝酒,誰管喝酒這事就相當於今天我們經常看見的一種人,他自稱為「著名酒桌主持人」。他在什麼酒局上都要主持以調節氣氛和制定規矩,然後一套東西都是他說了算,這在古代叫祭酒。
  • 觀潮勝地上演千年「潮神祭祀」習俗
    今天上午,在享有「江南紫禁城」美譽的國家級文保單海神廟,遊客觀了一場大清版的潮神祭祀。潮神祭祀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一項民俗活動,雖在歷屆觀潮節中必不可少,但今年的海寧潮神祭祀還是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上午9點50分,一撥撥遊客像潮水一樣湧入鹽官旅遊度假區的海神廟內,對這裡即將舉行的潮神祭祀充滿期待。
  • 祭祀文化丨祭祖和道教拜神祭品
    也有以豬頭加一豬尾來代替全豬。  四牲略加烹煮過的豬肉一大塊、雞一隻、鴨一隻(或鴨蛋)、海鮮一味。通常只用在喜慶、神誕時。由於「四」是雙數,因此禁止用在喪事上。煮熟豬肉一份、雞一隻、鴨一隻、魚一條。[拜神、祖先]※四牲在陳列上無固定排法。
  •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祭祀天神(河神)或祈福儀式,在案桌上經常拜訪著各種各樣的果品肉類,甚至包含豬頭、牛身、羊腿··· 有人不禁好奇:難道神仙也吃肉嗎?為啥供神也要有肉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下:祭祀儀式中供奉肉類的原因。
  • 為什麼要祭祀祖先?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不要再迷信了!
    每逢清明節,冬至,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追憶先人,為什麼我們會把祭祀祖先這樁事看得很隆重?因為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為什麼要祭祀祖先?意義何在?祭祀祖先是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孝敬,對祖先的感恩與懷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的高尚德行的具體表現。對於千百年來的祖先我們永遠不忘,感恩戴德。同時,我們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我們眼前的父母和師長們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孝道呢?意義又何在?
  • 豬頭肉軟滑Q彈,超級好吃
    豬頭、羊頭、牛頭排成一列,是古代祭祀所必需的祭品,以尊重整個豬頭、香紙、點酒、尊敬、靈魂的一種方式。就像三隻動物在「毫無怨言」地執行自己的「餘熱」,在這樣神秘的氣氛中,好像天地的鬼魂在以特殊的方式享受。
  • 祭祀、安葬用品的用法和含義
    因為在日常工作中總會遇到部分顧客諮詢一些關於殯葬、祭祀用品的使用方法及意義等問題,因此特意整理出關於三十一種殯葬用品的介紹及用法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通過這次的交流能夠讓大家對這些物品有更全面的認知和了解。下葬用品:1.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上墳燒紙能夠改變我們的運氣,知道了這一點,以後就要更加注意,爭取將這一孝舉做得更好;有不同觀點者,也是機緣不到,待機緣成熟時,自會明白這一道理。
  • 「二月二」剃龍頭啃豬頭鴻運當頭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 中元節祭神祭祖祭野鬼,祭祀為什麼這麼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電影中的這段念白:「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真正的死去,整個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從此以後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
  • 穀雨·為什麼要祭祀造字聖人倉頡?
    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見地上立著個金人。
  • 網子豬頭肉
    今天發一篇《網子豬頭肉》。對於網子其人、網子豬頭肉,恐怕只有四十歲向上的周家樓人才有印象。在筆者兒時,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物質生活貧乏,在平時能夠買一碗豬頭肉吃吃,就是奢侈的享受了。依筆者看,說到舌尖上的周家樓,兒時所吃的網子豬頭肉應該算得上一款。筆者依稀記得,網子中等身材,面色紅潤,不苟言笑,常系一件油光發亮的黑皮圍裙。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確實很爛的?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卻很爛,這個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火候,不同的食材,放的調料不同等等都會使做出來的豬頭肉,吃起來口感也不同,不過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有的喜歡吃口感脆脆的,有的喜歡口感軟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