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燒紙留下一地灰堆,中元節祭祀能換個方式嗎?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一些市民在路口、門前燃燒祭祀物品。然而遍地的火光和祭祀遺留下的灰堆,不僅令清潔工頭疼不已,也暗藏消防隱患。

昨晚,在東城區南板橋胡同北口,一位大爺正蹲在地上燒紙,狹窄的胡同裡火光沖天、煙霧繚繞。一位路過的女士被嗆得直咳嗽,掩面快速跑了過去,兩位帶孩子遛彎兒的老人也不得已繞道而行。不一會兒,見燒的差不多了,大爺拿出一瓶水,把火澆滅了。「怕引起火災,所以備了一瓶水,看火滅了我再走,我燒的是白紙幣,味道比印刷的紙幣小。」然而大爺走後,地面上留下一圈灰堆,灰燼隨風飄舞,散發出難聞的煙味。

除了在小胡同裡,也有市民在馬路邊燒紙。在北新橋附近,一位大爺在非機動車道旁燒起了紙,火焰與路過的騎車人非常靠近。

在朝陽門北小街一處丁字路口,幾名市民也在馬路上燒起了紙,不少火星飄散到路旁行人面前。

東直門南小街,居民路旁燒紙時,一陣大風吹過,一串火星子甚至被吹到了斑馬線上,路旁也儘是「灰跡斑斑。」

不管是在社區內部道路還是大街上,這些祭祀後遺留的「灰堆」數不勝數,一些灰堆上還能看到沒燒盡的紙幣,十分影響環境。

「這兩天燒紙的比較多,我們只能勤打掃,每年都是這樣。」一位清潔工正拿著大掃帚和鐵鏟清掃。他覺得,儘管是傳統習俗,但在路邊祭祀燒紙對環境影響較大,也給清掃衛生加大了不少工作量,如果市民「能在燒完之後自行清理乾淨就好了。」

在雍和宮大街,居民們均使用了社區配備的燒紙鐵桶,近20處燃燒的火堆未對環境造成太大影響,火焰熄滅後,餘灰都統一放在了雨水口旁,等待清潔工人清理,馬路東側也有一輛消防車正在備勤。

中元節當天上午,消防部門在官方微博中也發布消息,提示公眾「文明祭祀、安全第一」,提倡祭奠故人可採取鮮花祭祀等健康文明的方式,若確需燃燒香燭紙錢,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實習記者 張雪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原因下面我給您們講下:在我們眾多的傳統節日當中,對於祭祀先人的節日有清明節、重陽節、冬至節(我們當地有幾個鄉鎮,他們給先人掃墓,不是在清明,而是在冬至)。至於為何要祭祀先人呢?我覺得是因多數的人,都有著追根溯源的思想。並且很多人對於現今所能過的生活,都應懷有感恩的心。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中元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根據《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 天津市公共區域內全面 禁止焚燒迷信用品、殯葬物品 中元節期間 燒紙祭祀違反法規,將被處罰
  • 中元節多地重罰燒紙,知名網上祭祀平臺」思念堂」上線專屬供品
    為營造文明、和諧、整潔、有序的城鄉環境,全國多地政府有關部門發出通告,要求中元節期間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施畫白圈,銷售、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行為。 很多人置公共環境於不顧,到處隨意找地方畫圈焚燒祭品,甚至在明知禁令的前提下,為躲避執法者,偷偷在深夜焚燒祭品,大量不文明的祭祀行為造成整個城市道路環境和空氣汙染嚴重,到處都瀰漫了紙灰和煙塵。而且存在重大火災隱患,幾乎每年都能看到因為燃放孔明燈引發火災的新聞。
  • 燒紙錢:中國提倡文明祭祀、禁燒紙錢,老外卻出高價搶購中國紙錢
    引言燒紙錢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千百年來深受民眾追捧,每年到了清明節、中元節,人們都會購置紙錢元寶,去先祖墓地焚燒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燒紙錢的習俗更受人們重視,無論身在哪裡,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是一定要趕回來,給祖先燒紙。
  • 中元節|祭祀「防火」不可缺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七月十五,燒紙祭祖,看好火爐。近日,湖北省武穴市一酒店附近,圍牆邊雜草起火。這次起火原因可不是菸頭,而是,中元節期間附近居民燒紙祭祖,不慎引燃周邊雜草引發火災。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老百姓也把它叫做「七月半」。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一、清明節,在春分後第十五日,又叫踏青節;二、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鬼節;三、冬至祭,又叫冬祭,一陽之始,冬至大如年。人有三魂,胎光主命,死之後魂回太和;爽靈主貴,死後魂歸五嶽陰間;幽精主衰,死後魂歸水府;且人死後三魂七魄中只有一魂去投胎,所以,祭祀對於逝去的親人、在世的家人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就是說,逝去的宗親血脈無論是否已經踏入輪迴之路,都能接收到我們去祭祀和供養的信息。故,古人逢大事必先祭祖。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託哀思也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每年此時,很多人會習慣焚香、燒紙錢祭拜祖先。然而,露天焚燒冥紙冥幣導致街道煙霧繚繞、氣味刺鼻,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人人都了解這樣的方式會導致空氣汙染,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中元節源遠流長,祭奠的目的在於表達哀思,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共青團天全縣委現向全縣團員、青年發出如下倡議:一、轉變觀念,摒棄傳統祭奠陋習。自覺崇尚科學,樹立文明祭祀觀念,倡導綠色祭祀新風,做到理性祭奠、節儉祭奠,破除焚燒紙錢等陳規陋習,營造文明祭祀社會氛圍。二、倡導環保,選擇文明祭奠方式。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來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上墳掃墓,焚燒冥紙,祭祀先人的傳統習俗。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
  • 中元節燒紙專用祭祀容器市區「上崗」 快來看看在哪些路口
    今年9月2日(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中元節,按照傳統習俗,多數市民往往選擇回鄉掃墓,而也有不少市民選擇在十字路口燒紙祭奠。 為倡導文明祭祀,避免環境汙染,同時滿足市民傳統習俗的需求,日照園林環衛集團在市區各主要十字路口布設祭祀燒紙容器,具體時間為:9月1日—9月2日(農曆七月十四至農曆七月十五)。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根據《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天津市公共區域內全面禁止焚燒迷信用品、殯葬物品中元節期間燒紙祭祀違反法規,將被處罰焚燒紙錢的危害也很多會產生有毒氣體、煙塵灰燼既影響身體健康,妨礙道路交通
  • 中元節將近,從理性對待祭祀活動,談對傳統和民眾的尊重
    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將至,各地都在倡導文明祭祀。文明祭祀要求大同小異,但核心都是禁止焚燒祭品、燃放鞭炮,提倡所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作為一個話題,要探討祭祀的文明性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話題分解為如下幾個部分:第一,什麼是祭祀?第二,祭祀的主要形式;第三,不文明的祭祀表現為什麼?
  •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因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中元節的節名來源於道教,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但隨州城區問題就大了,每到當天,大街小巷道路邊、湖畔等空地上,人們用石灰劃一個圈都在裡面燒一堆堆的紙錢及衣物,搞的烏煙瘴氣,煙火燎繞,空氣中瀰漫著濃鬱的火紙味道,一陣冷風颳來,那燒了一半的紙錢還在半空中打幾個轉旋轉,猶如影視劇中的陰森森的場景,叫人毛骨悚然。未燒盡的火紙有時落在人的身上、房子上、草叢裡,隱患極大。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裡,每逢陰曆的十月一號,經常都可以看到農民在路邊燒紙錢、燒紙衣,就像清明節和中元節一樣,一片火光,昭顯了凝重的氣息,陰曆十月一日有什麼特殊之處嗎?原來,農曆十月一日也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被稱為「寒衣節」,一年當中其實有四個個祭祀的節日,包括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和冬至日,分別在春末、初秋、深秋和仲冬。
  • 傳說中元節之日鬼門關大開,你知道中元節的歷史嗎?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杭州一服裝加工廠起火 疑因中元節燒紙錢引發 [圖]
    原標題: 杭州白沙泉一服裝加工廠起火 疑因中元節燒紙錢引發杭州消防部門出動了11輛消防車,花了1個多小時才把明火徹底撲滅,沒有人員傷亡。  事發當晚是中元節。著火點是一個小的服裝加工廠,有現場目擊者說,著火前,看到有員工在點蠟燭、燒紙,可能點燃了衣服。錢江晚報記者還觀察到,白沙泉一帶的特殊情況加劇了火災損失,房屋間距小、違章可燃物搭建多,讓火勢蔓延很快;消防通道被堵、消防栓水壓不足,影響救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