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慄紅頭鴨
原料:
紅頭鴨1500克、板慄500克、蔥結2個、薑片10片、青辣椒圈、紅辣椒圈、鹽、味精、雞精、糖、生抽、雞飯老抽、古越龍山黃酒、豆油、豬油各適量
製作:
1.紅頭鴨剁塊,衝盡血水,瀝水備用。
2.鍋中放入豆油和豬油燒熱,放入蔥姜煸炒出香,再放入紅頭鴨塊煸炒3分鐘,摻入開水,並加古越龍山黃酒、生抽、雞飯老抽和糖翻勻,倒入高壓鍋,壓10分鐘。
3.接著加入治淨的板慄,再燒8分鐘,加鹽、味精和雞精調好味,待湯汁收濃即可出鍋。
4.淨鍋放豆油燒熱,下青辣椒圈和紅辣椒圈煸炒出香味,盛在板慄紅頭鴨上即成。
石烹瓦罐豆腐
創意:
這是一款地道的農家風味菜,利用最原始的石膏點豆腐、鐵鍋燒豆漿方法,使豆腐具有焦香味,再加入蝦仁,味道非常鮮美。
製作:
1.黃豆清洗乾淨,用清水泡製2天,打成豆漿,放入鍋中煮沸,使豆漿表皮形成豆腐油、鍋底有焦香。
2.將煮沸的豆漿倒入桶中,用石膏調成水倒入豆漿中(邊倒邊攪拌使豆腐花凝固),幾分鐘後將豆花盛入木格中,木格上放一塊紗布墊底,放好豆花,使紗布包豆花,蓋上木板加大石頭壓幹水份,便成老豆腐。
3.將豆腐500克掰成大塊,與蝦仁100克、紐西蘭甜青豆15克、金華火腿30克放入瓦罐中,加入高湯600克燒制,待豆腐起泡成孔狀,放入家樂雞汁、鹽各10克調味,撒上蔥花5克。
4.鵝卵石入烤箱中烤熱,放入煲仔內墊底,放上瓦罐即可上桌。
杏香米椒銀鱈魚
製作:
1.把銀鱈魚肉切成丁,用脆漿糊裹勻,投入油鍋內炸至色金黃時,撈出來瀝油。
2.淨鍋放少許蔥油燒熱,下入蔥彈子和小米椒粒炒香,放入炸好的銀鱈魚丁,烹入用鹽、白糖、香醋、生粉和老抽調成的甜酸味汁,待收濃汁水後,撒入熟杏仁顛勻,出鍋裝入用黃燈籠椒製成的盛器內,並以薄荷葉點綴,擺盤中即成。
特色:
天目山筍乾,泡好切絲,提前煨入味,再與豆芽、鹹肉結合,味道濃鬱。需要注意的是筍泡發好後,要切得粗細一致。
製作:
1、臨安天目山筍乾200克用水泡一晚上,切細絲。將筍絲倒入鍋內,加雞湯500克,加金華火腿絲20克、鹽5克小火煨入味(多批量煨制)。
2、鍋內下熟雞油30克燒熱,下鹹肉絲20克炒香,下筍絲煸炒出香味,加豬骨湯500克燒開,加豆芽、千張絲各20克,下A料(鹽5克,味精、廚邦雞粉各3克)調味,燒入味後,下芹菜絲20克,出鍋裝盤即可。
風味幹燉雞
製作:
1、散養的土公雞一隻(約1500克)宰殺治淨,剁成大塊。
2、鍋入菜籽油200克燒至四成熱,下入白糖40克小火炒至發粘,烹入醬油60克,待香味溢出後下入土雞塊,同時烹入料酒60克小火煸炒10分鐘至水分收幹,放入八角1個、桂皮1段、丁香3克、肉蔻4克、白芷2克,倒入高湯浸沒雞塊,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35分鐘,撈出雞肉吸乾水分,下入八成熱混合油炸30秒至表面微微起泡,將雞肉撈出,下入薑片80克炸至金黃、幹香,撈出瀝油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青椒段200克煸炒出香,放入雞塊、炸薑片炒勻,出鍋裝盤即可,乾鍋味道更加鮮美。
技術關鍵:
1、第一次煸炒時要用菜籽油或大豆油,且菜籽油的量要足,加得少了雞塊的水分煸不出來。
2、炸雞塊的油用花生油和菜籽油混合製成,二者比例為2∶1,用此油炸雞,可在保持香味的基礎上,讓雞塊顏色更漂亮。
自貢水煮牛肉製作:1、牛裡脊肉350克頂刀切成0.5釐米厚片,逐一用刀背拍松,納入盆後加適量鹽、味精、蛋清、生粉碼味上漿。
2、萵苣片、香芹段各100克飛水,與蒜苗段50克一起入盛器墊底。
3、鍋下紅油80克燒熱,加入姜、蒜米各15克炸香,下火鍋底料、餈粑辣椒各10克,郫縣豆瓣醬、泡椒末各15克炒香,添加二湯800克燒開,大火煮3分鐘熬出香味,逐一放入碼味的牛肉片煮熟。
4、勾薄芡,澆到盛器內,撒上花椒麵8克、蒜末10克、自製辣椒麵30克,激上燒至四成熱的紅油50克,撒芝麻、蔥花即成。
特點:鹹鮮香辣。
製作關鍵:1、牛肉上漿時不可加太厚的生粉,否則吃起來口感太「面」,不夠彈嫩。
2、起鍋炒料時火候不能太大,否則會將豆瓣、辣椒等炒得發苦。
3、最後澆的熱油溫度為四成,否則容易把辣椒麵燙糊。
自製辣椒麵:幹紅辣椒入淨鍋焙香,放涼後擀成粗碎即成。
創意:
黃山野生筍衣具有消食、化痰、清臟腑的功效,配上黃山特製的風乾肉使得筍衣吸收了鹹肉的香味,口感更加嫩滑。
製作:
1.黃山筍衣350克用溫水泡軟,一片片撕開,洗淨;黃山特製鹹肉(即風吹肉)100克用溫水泡軟,切成小塊。
2.鍋燒熱,放菜子油50克,放薑片、蔥末各8克煸香,放入風吹肉煸炒,放入筍衣、高湯300克,大火燒開,小火煨制40分鐘左右,放入鹽8克,味精、雞精各5克調味,出鍋放入沙鍋中,撒上蒜末8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