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的Leica M10-P終於恢復了膠片時代的功力

2021-02-14 放毒

剛剛Leica發布重磅新相機

Leica M10-P

外形無懸念復刻早前M10

後面亦是復刻M10

外觀最大的升級來自抹去亮騷的可樂標。

嘻嘻~

了解Leica同學都知道這是MP系列令行升級。

(裝上鏡頭更帥了)

因為在厲害攝影師來看,這個在我們眼中亮騷紅色的可樂標,其實是累贅。

這樣容易在被攝對象前暴露自己,從而無法不著痕跡拍下自己想要的鏡頭。

有小紅點是非常不Pro的表現。

跟我們花大價錢買可樂標時刻掛在胸前深怕別人看不到,不同。

如果他們入手M10第一時間就會挖下小紅點,或是給小紅點貼上黑色膠布。

所以更高端一些MP系列,為了滿足頂級攝影師的需求。

抹去可樂標,把LEICA CAMERA印在不易發現機頂。

來看一眼參數。

徠卡M10-P相機規格:

傳感器:2400萬像素全畫幅CMOS

處理器:Maestro II

ISO範圍:100-50000

顯示屏:3英寸103.6萬畫點觸摸式LCD

取景器:0.73x光學取景器

快門速度:8-1/4000 s

閃光同步率:1/180 s

曝光補償:+/-3EV

連拍速度:5fps

存儲介質:SD/SDHC/SDXC

電池:BP-SCL5(可拍攝210張)

機身重量:660g

機身尺寸:139 x 39 x 80 mm

除了增加一塊用大猩猩玻璃的觸控螢幕幕。

傳感器、處理器都沒有變化。

是不想摔,這算哪門子升級!

噓~忍住,先別摔。

打開下面這個視頻,閉上眼睛聽一聽。

最大的升級就在耳朵裡!


M 10-P是一款悄咪咪的相機。

視頻中的聲音有放大的效果,實際聽起來更小。

為了更直觀,再看看M10-P的快門聲跟一些機械快門相機聲波圖形對比。


這是因為Leica對快門進行重新設計。

這讓M10-P 成了現在機械快門聲音最小的相機。

自從Leica由膠片轉數碼化後。

M8、M9、M9P、M10換成了金屬門比膠片時代用布簾快門的M6都有一個快門音過重的通病。

而這次具拿到真機實拍的同學介紹:M10-P 的快門安靜程度已經超越膠片時代王者M6。恢復膠片時代最重要的功力。

而當年正是由於強悍靜音功力,抓怕到了很多影史上的經典照片。

這下你是不是對以悄咪咪見長的M 10-P刮目相看了呢?

那我們再來看一組樣片。

嘻嘻~最後放一下價格:7,995美元(約54,751元人民幣)。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號ID:iFangDu

相關焦點

  • 徠卡 M10-P、M10-R 和 M10 Monochrom 相機發布新固件: 利用計算成像修正透視畸變.
    其次,LPC可以在數據錄入前提供修正圖預覽,還能在拍攝後立即查看修正後的JPEG圖像,令用戶能輕易挑選出滿意的畫面及最合適拍攝的鏡頭。透視畸變是基於從相機感光元件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修正的(並非是針對畫面進行數碼修正),因此即便是畫面中不含直線也可以修正。
  • 【影像典藏】Leica最後一款以數字命名的膠片相機——leica M7
    圖片選自:王琛視覺藝術中心古董相機典藏      王琛收藏leica M7膠片相機是在2002年美國的PMA博覽會上,Leica 推出的,從而翻開Leica M系列的新篇章。
  • 徠友分享 | 帶著膠片相機Leica minilux 去看偶像的演唱會
    換minilux的契機是有個朋友想入月光機, 問我願不願意出給她 ,恰好那段時間對富士的小清新色彩也不大欣賞了 ,就一口答應出給她了 。然後就經過一番糾結後, 換了minilux, 月光機我出的價格是3700 minilux入手的價格是3750, 算是剛好沒有再添錢。
  • 機械時代的傳奇:Leica M膠片相機
    膠片時代的徠卡M,是許多人心中念念不忘的經典。◆ M1的無取景器版本◆ 用於科研及技術性拍攝◆ 膠片的邊緣可以曝光,數據可以可以記錄其上●1966-1976◆ 基本規格與M4相近,但沒有測距取景器◆ 也用於科學研究拍攝,取代MD的機器◆ 有斜角式回卷杆,拉起回卷杆來回卷膠片●1967-1975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徠卡M-A | 冬雨
    2018年,自己第一臺膠片相機,leica M-A。購買的時候桌子上一字排開M3,M2,M7,M-A。當時不懂,覺得應該選個新的,後來才明白了老機器的美,遂逐漸補齊了M3和M2。可你如果你了解leica歷史,你就明白它的計數器來自M3,他的取景器甚至前臉外形幾乎來自M2。是的,就是將上個世紀的最好的技術進行了融合,沒有什麼創新,但是有傳承,就像廣告說的:啥也沒有,但有著leica屹立百年不倒的品質。
  • Leica M10 真正的數碼M登場
    這個設計最大的影響就是正面的採光窗取消之後,略有些不協調的感覺,很多攝影師還是懷念膠片M或者M9的正面外觀。Leica對於M10的定位,是延續了Leica傳統的機型,這種傳統絕非完全復古,完全致敬,而是在數碼時代和新功能、新需求相互妥協,特立獨行的先進和特立獨行的復古,Leica交給了M240、M262、M-D等特殊代號機型。
  • 一臺 Leica M10 相機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就要安裝 Leica 標誌性的底蓋了,在膠片時代唯獨 Leica 一家的膠片安裝方式同其他家不一樣。其他家的膠片都是打開背蓋安裝,只有 Leica 是底蓋安裝。而且 Leica 一直將這一方式堅持了下來。
  • Leica M10值得買嗎——與M10在一起的一年
    今年一月份 M10 剛發布時,Ashiwin 就拿到了機器,他們度過了一段浪漫的蜜月期,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年,我想作者的評價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在將近一年的共處時光中,我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我還愛著 Leica M10 嗎?」,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對所有對 M10 感興趣、或是想購買的人都非常有價值,所以您可以仔細閱讀,找出答案。
  • 電影膠片工的「遲暮時代」
    其實,這就是電影膠片工工作的環境,電影膠片洗印的核心環節——洗印車間。電影膠片工冉君這批人製作出了《太行山上》、《八月一日》、《飛天》、《世紀大閱兵》等一部部飽含重量的膠片電影,他們同時也經歷了膠片電影的發展、輝煌、衰落。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記錄者、見證者。短短幾年間,支付寶代替了錢包、新技術替換了老技術。電影膠片也進入了「遲暮時代」。
  • Leica M10-R詳細測評(下)
    也沒錯~ 這一期我們繼續把沒講完的內容給講下去,最後,我會給出一些購買建議。色彩方面比M240黃一點,主要原因還是白平衡的默認設置不同。當我們都設定成日光白平衡時:M240,4600kM10-R,4950kM10,5350k這些肯定會帶來在日光白平衡下拍攝的色彩傾向差異。
  • 介紹幾款膠片時代經典相機
    現在年輕一代的攝影師又逐漸的開始用膠片相機拍攝照片了,膠片相機大有回春之勢。那麼我先介紹幾款膠片相機供大家參考把玩吧! 對焦精度比同期的摺疊機高出許多。快門使用SYNCHPO-COMPUR配置apo-Lanthar鏡頭的Bessa Ⅱ被稱為偉大的旁軸天王,它出色的影象在現能力是不可思議的。
  • 膠片未死 ! 談徠卡Leica MP膠片機
    人們迷戀機械製造,享受撥動過片杆膠片過片的細膩質感,和等待一卷膠捲衝洗的期待心情,使得膠片的魅力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減反增
  • 數字時代後,膠片留下了什麼?
    那個圖像被映在感光膠片上留存和傳播的時代似乎已經遠去,成為一代人記憶的褪色點。在數字時代襲來的陰影下,膠片留下了什麼?那些還拿著膠片的人,又給膠片留下了什麼? 對湯忠義來說,標記2019年12月15日有三種辦法:「二零年代」半個月倒計時;北京入冬之後第二場雪;北野武導演回顧展放映的最後一天。
  • 張藝謀最新電影《一秒鐘》,折射出的時代和人性
    歷經波折,終於如約歸來。      10月份官宣定檔時,定檔海報是一封張藝謀的親筆信。我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看電影的某種情景,那種難言的興奮和快樂,就像一場夢。總有一部電影會讓你銘記一輩子,銘記的也許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那種仰望星空般的企盼和憧憬。1975年,在一望無垠的沙漠裡,有一個人在步履匆匆的行走。剛從勞改農場跑出來,徒步穿越沙漠,只為了看一部電影。
  • 作為中國最早拿到Leica M10-R的攝影師之一,這一個月我都拍了些什麼
    ❖M10家族的最新成員M10-RLeica M家族最新的成員M10-R今天晚上終於正式與大家見面了,作為數碼化時代以來第一部高像素M機身,M10-至於它內在最明顯的變化我認為是整體電子性能的提升,更加快速穩定,讓M系統在保留了機械傳統和優秀的光學素質的前提下終於跟上了時代。像素翻倍帶來的好處?4000萬像素對一臺徠卡M意味什麼?
  • 外形不夠「娘炮」所以不被關愛的 Leica M5
    而是時代需求的天枰已明顯傾斜向使用更加直觀、拍攝題材適應性更強的單眼相機。正如現在輕巧的手機逐漸取代了數位相機在普通家庭用戶生活中的地位一樣。旁軸相機的整體銷量下降,在當時無論製造出再優秀的旁軸相機都是不可能逆轉的。
  • 膠片時代早已過去,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玩膠片?
    膠片在過去的攝影中是一個必須的存在,它在沒有數碼信息存儲技術的過去誕生,在如今數碼時代的快速發展中沒落。即使現在的數位相機多麼的先進,仍然有人去收集使用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膠片相機,更有攝影師認為它是一種情懷,我也不例外。
  • 《一秒鐘》於膠片時代的回眸,張藝謀的獨家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正在全國公映,膠片的譁啦轉動,帶出張藝謀創作生涯的第23部電影導演長片。該片依舊是張藝謀對文化展開追憶的風格,在懷舊的氛圍裡,膠片時代的情感瀰漫開來。
  • 【影像典藏】機械的極致——徠卡Leica MP
    圖片選自:王琛視覺藝術中心古董相機典藏MP是leica為leica迷特別提供的完美機械製作,把leica當年為極少數攝影師定做的,專業的MP再度呈現給大家。leica MP的相關雜誌說明堅固耐用的機身結構以及不靠電池的機械運轉方式都是它的優點。電池僅供測光表使用,既使連接閃光燈也可以不必在Leica MP機身內裝電池。
  • 2020當之無愧的年度最佳電影,致敬一去不復返的膠片時代!
    滿滿的膠片電影的情懷,會讓每個喜歡電影的人都被打動。「國師」張藝謀功力依然深厚,而張藝謀之所以為被稱為「國師」,不僅僅是因為出色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對電影的赤子之心。 其實這次的刪減對電影的影響非常大,比《八佰》《奪冠》都大。對於這塊我認為就是我們國內機制的問題,為什麼國外的電影往往有很多看點,也有這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應該好好反思,一年有幾千部電影,好片子100部都不到,應該給電影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