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興於唐玄宗,毀於安祿山

2020-12-27 格物小書齋

1970年,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在開展施工,施工的工人在推土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大型陶翁,於是停止施工,打開翁蓋,裡面各種珍稀文物金光閃閃,裝滿了千餘件金銀器、玉器和藥材等物品。其中,一件特別珍貴的文物就是唐代舞馬銜杯紋銀壺。

唐代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5釐米,壺口近似圓柱狀,覆蓮樣式的壺蓋以一條銀鏈與提梁連接;壺腹兩側面凸顯出鎏金舞馬紋樣,駿馬口銜銀杯,長鬃覆頸,長尾舞擺,後腿曲坐,奮首鼓尾,躍然起舞;壺下端焊微向外撇的圈足。

這件銀壺的製作需要高超的金銀器工藝水平,先將一整塊銀板大致錘碟成壺的雛形,將舞馬紋印在壺腹兩面,最後將將壺蓋與提梁相連。其造型並非中原漢族器物的傳統造型,與當時北方契丹族所使用皮囊壺樣式一致。因此,它也是唐代中原漢族與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證。

在盛產馬匹的西域,自古就有人馴化出舞馬供表演取樂,形成了古老而著名的舞馬藝。據史書記載,唐玄宗在位期間,逢玄宗生日的時候時,都會舉行慶典,以舞馬慶生。此時的舞馬披金戴銀,馬兒在《傾杯樂》等樂曲中,整齊劃一地表演。到旋律到高潮時,舞馬會跳到旋轉如飛的床板上,領頭的舞馬還會把滿酒的酒杯銜起,到皇帝面前祝壽。這件銀壺上的舞馬應是當時舞馬祝壽情景的真實再現。

但舞馬表演在安史之亂後就終止了。安史之亂後,宮苑裡的舞馬四處流散。安祿山因喜愛舞馬,曾將一批舞馬私藏教習,後由交給他的部將田承嗣管理。因為舞馬一聽見軍中鼓聲就有條件反射,開始起舞,士兵們以為是魔神上身,十分恐懼,田承嗣就命士兵將這批舞馬處理了。從此,象徵著大唐盛世的舞馬表演,就在歷史上再也不見蹤跡了。因此,這件銀壺也是大唐王朝興衰的最好見證物之一。

相關焦點

  • 唐代工藝品《舞馬銜杯紋銀壺》賞析
    《舞馬銜杯紋銀壺》唐代精美工藝品《舞馬街杯紋銀壺》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高18.5cm,口徑2.3cm,銀制,外形酷似皮囊。銀壺的右上端有一圓形壺口,壺口上有金色蓮花瓣形的蓋子覆蓋。銀壺腹部正反兩面均有舞馬銜杯紋飾,下端為圓形底座。銀壺的提梁和身上的所有紋飾都作鎏金處理。這件銀壺外形是遼金遊牧民族的皮囊式壺形,腹部圖案卻是唐代宮廷舞馬祝壽場景,並且出現在唐代,充分地反映了唐代各民族的親密交往。同時也反映了唐代金銀細工的高度工藝水平。
  • 唐舞馬銜杯紋銀壺——細述唐明皇的愛意,也昭示安史之亂的隱憂
    正好此時安西都護府向唐玄宗進獻了500匹大宛「天馬」,以供軍用。唐玄宗從中挑了400匹體形健美的俊馬,他要為楊貴妃訓練舞馬!中國早在三國時就已經從大宛(位於中亞地區費爾幹納盆地)引進舞馬了。《異物志》中這樣描寫大宛舞馬:「大宛馬,有肉角數寸,或有解人語及知音舞與鼓節相應者。」
  •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舞馬銜杯壺從不出境展出,是大唐王朝興衰見證
    山西歷史博物館內,一共有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其中有兩件是從不出境展出的,這件就是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博物館#圖1: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這件銀壺可是大唐王朝的興衰最好的見證。壺身上是祝壽馬,當初,唐玄宗驕奢淫逸,縱情聲色犬馬,經常舉辦大型宴會,邀請文物百官、各國使臣、少數民族首領齊聚慶賀。
  • 出土文物中的唐代舞馬與馬球運動
    唐代著名宰相、文學家張說在《舞馬詞》中就生動地描述了舞馬獻壽的情景「……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唐書·禮樂志》也有類似記載。文學的描述給人以無限的遐想,但畢竟年代久遠,人們無法一窺其具體形象。幸而地不藏寶,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為我們生動再現了早已失傳的唐代宮廷中「舞馬」曲終銜杯祝壽的場景,同時也證實了有關史書記載的準確、可靠。
  • 陝西歷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馬兒比例準確,生動活潑
    直到唐朝這一現象才發生改觀,唐朝國泰民安,富強繁盛,金銀開採、冶煉和器物製造工藝不斷提高,通過貿易外來金銀器物和工藝大量湧入,為唐代金銀器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唐代金銀器以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 陝歷博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
    同批出土的鎏金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  請陝歷博陳列部副主任姜濤推薦其館鎮館之寶時,姜主任有些為難:「太多了呀。我們國寶級文物有18件呢,都很珍貴。」最終,他思索片刻,給出了名字:鑲金獸首瑪瑙杯。這些唐代遺物就這麼從天而降,有著不真切的夢幻感。後來,這件事情被匯報到當時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後來,考古專家又在陶甕的北側勘探出另一個同樣大小的陶甕和一個小銀罐。鑲金獸首瑪瑙杯便在這個銀罐內。  40年過去,當時參與這批文物發掘出土的專家韓偉、雒忠如、杭德州、王玉清、戴應新等,大多陸續作古,這批文物卻完整保存下來,躲過了那個時代社會動蕩。
  • 大唐娛樂圈:上熱搜的不止李龜年、楊貴妃,唐玄宗辦全明星演唱會
    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樓開宴席,廣場上萬人云集、喧譁嘈雜。許合子登樓高歌,一開嗓,廣場頓時安靜了。唱得有多好?「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斷腸」,感人肺腑。新豐女伶謝阿蠻跳《凌波曲》,得到唐玄宗和貴妃的厚賞;宮人沈阿翹舞《何滿子》,疏解了文宗甘露之變失敗的抑鬱之情;玄宗時期的那胡,跳《拓枝舞》無人能及;
  • 法門寺與唐代密教藝術
    香爐通體表面鎏金,鋪首銜獸五蹄足。這是迄今發現的唯一飾毗那夜迦像的銅香爐。   密教毗那夜迦意譯雲常隨魔、障礙神,源於印度教溼婆之子象鼻天神,佛教引為護法善神,其圖像較早見於北朝佛教石窟,中晚唐密教圖像盛行,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如意輪觀音經變圖像中所見尤多。毗那夜迦像飾於香爐頂蓋喻香薰障礙、祛除邪魔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