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河南人,北洋軍閥領袖。辛亥革命期間,掌握清廷實權的袁世凱利用民黨的軟弱性和不團結,以清帝溥儀退位為條件,攫取國家大權。
臨時大總統(2月15日當選,3月10日就職)
黎元洪,湖北人,湖北新軍將領,辛亥首義都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不久,民黨陣營便出現裂痕,孫武、劉成禺等首義諸人在上海成立民社,他們以黎為首領,與同盟會爭權,公開與同盟會對立。
臨時副總統(2月20日當選)
參謀總長(4月13日就任、由副總統遙領)
唐紹儀,廣東人,前清官僚,袁世凱莫逆,後經孫中山同意,加入同盟會。唐紹儀圖推行責任內閣制,同袁世凱的意圖不能相容,最終被迫棄職離京。
內閣總理(3月13日就任,6月27日免職)
交通總長(3月30日兼任,4月8日卸任)
陸徵祥,上海人,外交官,中國現代外交體制建設人。他一介書生,超然政治派別,在這個不良的政治環境裡,他成了派系傾軋的最大受害者。
外交總長(3月30日就任,6月29日組閣、仍兼任,9月22日辭職)
內閣總理(6月17日代理,6月29日就任,9月22日辭職)
外交總長(11月15日就任)
梁如浩,廣東人,曾為袁世凱幕僚,後加入國民黨。曾短期出任外交總長,但因拒絕籤署外蒙條約去職。
外交總長(9月16日就任,11月14日辭職)
趙秉鈞,河南人,袁世凱智囊,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他專攻偵探警察兩門,機智。對維護袁世凱獨裁統治,不遺餘力。
內務總長(3月30日就任,9月25日組閣、仍兼任)
財務總長(7月14日暫代)
內閣總理(8月20日代理,9月25日就任)
言敦源,江蘇人,經李鴻章薦舉給袁世凱,為北洋系中重要參謀人才。因不滿袁稱帝之舉,於1913年7月辭內務部次長及代理總長官職。
內務總長(5月2日暫代)
熊希齡,湖南人,清末民初政治家。辛亥革命期間因與立憲派張謇、梁啓超等擁護袁世凱有功,後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
財政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
周學熙,安徽人,著名實業家,袁世凱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其出任陸徵祥內閣財政總長後,為袁世凱籤訂善後借款合同。
財政總長(7月26日就任)
段祺瑞,安徽人,北洋高級將領,袁世凱重要軍事助手,與馮國璋、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三傑」。辛亥革命期間,其聯名前線北洋將領致電清帝退位。後坐鎮陸軍部,在北洋內部逐漸自成一系。
陸軍總長(3月30日就任)
劉冠雄,福建人,閩系海軍首領,袁世凱親信。其出任海軍總長後,海軍成為袁手中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海軍總長(3月30日就任)
交通總長(6月27日暫代)
王寵惠,廣東人,民國時期外交、司法高級官員,近現代中國法學奠基者之一。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3月改任唐紹儀內閣司法總長。6月因忿於袁世凱的獨裁,與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
司法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
王式通,山西人,前清官僚。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長,在陸徴祥內閣司法總長王寵惠辭任後,暫時代理司法總長。
司法總長(7月16日暫代)
許世英,安徽人,前清官僚。趙秉鈞內閣司法總長,曾以總長身份阻撓宋教仁被刺案的審理調查。
司法總長(7月26日就任)
蔡元培,浙江人,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願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而辭職。
教育(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
範源濂,湖南人,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北京政府唐紹儀內閣教育次長,與蔡元培等制定頒布《學校系統》及各類學校法令,逐步形成新學校系統。7月教育總長蔡元培辭職後,繼任趙秉均內閣教育總長。
教育總長(7月16日代理,7月26日就任)
宋教仁,湖南人,民國初期首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院長,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 後出任唐紹儀內閣農林總長, 7月因不滿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辭去農林總長之職。
農林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
陳振先,廣東人,清末民初政治家、農業經濟學家。北京政府農林部次長,7月出任陸徵祥內閣農林總長,後留任於趙秉鈞內閣。
農林總長(7月16日代理,7月26日就任)
陳其美,浙江人,同盟會元老,孫中山重要助手,被譽為「民國第一豪俠」。辛亥革命期間任上海滬軍都督。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工商總長,但未就職。
工商總長(3月30日任命、未就職,6月29日辭職)
王正廷,浙江人,民國時期外交官,長期在南方政府任職,推行革命外交。他熱心體育事業,因其對中國體育事業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
工商總長(6月29日署理,7月14日辭職)
劉揆一,湖南人,同盟會成員。在出任北京政府工商總長後,旋即聲明脫離同盟會。 1913年,「宋案」發生,因受同志冷遇,另組「相友會」,不與國民黨合作。
工商總長(8月2日就任)
施肇基,江蘇人,外交官,中國第一任駐美國大使。唐紹儀內閣交通總長,後因病辭職。
交通總長(4月8日就任,6月27日辭職)
朱啟鈐,河南人,北洋政府官員,工藝美術家,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1912年7月起,連任陸徵祥、趙秉鈞內閣交通部總長。
交通總長(7月26日就任)
黃興,湖南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不願放棄對軍隊的控制,將黃興任命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但黃興辭不就任。隨後袁任命其為南京留守府留守,辦理政府機關的結束事項及接收管理駐南京的軍隊。
參謀總長(3月30日任命、為就任,4月1日調任南京留守)
徐紹楨,廣東人,清末江蘇新軍統制官,中華民國開國元勳。南京臨時政府南京衛戍總督。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後,為籠絡人心,委任其為參謀總長,但徐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極為憤慨,堅辭不就。後袁世凱又兩次電請其出任倉場總督,授以軍政、鹽政、稅務、外交四權,徐亦斷然拒絕。
參謀總長(4月1日任命、未就職,4月5日辭職、調任倉場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