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資料庫之 民國時期北洋海軍造型風向標

2021-02-13 名古態影視造型平臺

平臺消息與名古古裝影視平臺微信群同步

資料庫類別包括:歷史資料、信息資料、技術資料、影片劇照、參考書籍提示

資料庫服務對象:服裝、化妝、道具、梳妝、首飾、特效化妝

資料庫存檔類別:文字、圖片、視頻

資料庫研究時期:夏朝、商、周、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民國初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中國少數民族、歐洲歷史

本文章僅作為資料庫部分代表,其內容為影視造型提供了的重要參考意義。其他關於各個時期的詳細資料,請諮詢名古客服010---89049192 010---80895171。

歷史背景

辛亥革命後,各地爭權奪利,軍閥混戰。從1911年到1928年期間,北洋政府內閣先後更換了45次。在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者不斷舉行起義反對北洋政府。

1912年,孫中山根據海軍的要求批准改組海軍,並重新任命軍官擔任關鍵職務。出任這些職務的人大部分是元清朝的海軍軍官。新組建的海軍部帶有濃厚的西方特點,是按照薩鎮冰1909年至1910年指導的方針組建起來

(圖上)身穿大禮服的海軍上將薩鎮冰,胸口中央佩戴的是文虎勳章

中華民國成立後,清末建立起來的新式海軍統歸到五色旗下。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代表著大清海軍的「龍帽徽」被改成了民國海軍的「五色星帽徽」,禮服肩章上的「龍戲珠」團改成了象徵傳國之寶的「鼎」,而其他各種海軍制度、服裝、軍銜在民國一直被沿用。從服裝上說變化最大的就是軍銜袖章上英國味十足的「圈」改成了「嘉禾圈」。另外原來光禿禿的禮服領子上也加上了金繡的嘉禾。海軍士兵的唯一變化是遠看無簷帽上「大清××軍艦」變成了「中華民國××軍艦」。這幾個字一直到了二戰後,才改為」中華民國海軍「。

(圖左)五色星帽徽

北洋政府時期海軍官佐士兵之等級

1912年10月20日大總統布告的「海軍官佐士兵等級一覽表」規定,軍官的等級仍然延續前清的做法,分為三等九級,然而具體的職銜名稱卻做了改變,更接近今天的習慣用法。其中上等稱為將官,分上將、中將、少將;中等稱為校官,分上校、中校、少校;初等稱為尉官,分上尉、中尉、少尉。此外還有準尉官的設置。水兵的級別也與前清相仿,具體的名稱同樣採用日式的名詞,分為軍士:上士、中士、下土;土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一等練兵、二等練兵。各項級別名稱前均冠以海軍二字。

與這套職銜制度相匹配,北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軍服制度,1914年12月22日北洋政府發布了《海軍陸戰隊服製圖說》。制定了海軍陸戰隊軍銜和軍服。其中規定海軍陸戰隊軍官的最高軍銜為中將。

1918年,海軍部修訂《海軍服裝規則》。增設了「航空佐」,「無線電佐」等兵種軍銜。

北洋海軍

(1912年~1928年)


海軍軍官大禮服、常禮服(圖下)

從整體看,北洋政府海軍的軍服實際就是清末海軍軍服的延續和改良,二

者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區別僅僅是將清末海軍軍服上那些用以標識清政府的圖案,文字去除了而已。
北洋政府海軍軍服主要分為官佐服(即軍官服)與土兵服兩類,此外還有海軍學校學生的制服。

官佐服包括大禮服、禮服、公服、常服、夏服、外套、雨衣等,由於大的外觀設計上與清末海軍的軍服基本相同,本文僅略舉其中發生了變化的一些服裝細節。

首先是軍官服的顏色。除夏服外,北洋政府海軍的軍官服顏色一改清末的藍黑色,完全採用了黑色。


(圖上)1917年1月,程壁光率北洋政府海軍的部份軍只脫離政府南下,追隨身在廣州的孫文,史稱護法艦隊,這張拍攝於那年暑期的合影上,海軍人員都穿著白色的夏服。

海軍軍官大禮服、常禮服肩章(圖下)

北洋政府海軍服裝制度中軍官佩戴的肩章分為禮服肩章和常服肩章,雖然形制不一,但是肩章表面的標誌則完全相同。與清末海軍的肩章相比,主要的區別實際就是去掉了原有的金龍戲珠標誌而已,剩餘的區別系統基本是一絲未變。將官的肩章圖案為:交叉的海軍錨和銀星,銀星數量分3、2、1顆,對應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單海軍錨和銀星,銀星數量的區分同將官;尉官:無海軍錨裝飾,只有銀星;準尉官:肩章表面無任何標誌。

海軍軍官袖章(圖下)

軍官服的袖章的大致識別方法和清末海軍也相同,有所區別的是北洋政府海軍軍服的袖章內繡入了嘉禾紋樣,將官為金色袖章內繡金色嘉禾,校官金色袖章內繡銀色嘉禾,尉官銀色袖章內繡金色嘉禾。自民國肇創開始,寓意「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務農之本」,類似國徽地位的嘉禾圖案,開始取代清代的龍紋,廣泛出現在中國海軍的軍服設計中。


海軍軍官大禮服衣領圖案(圖下)


海軍軍官軍帽(圖下)

北洋政府海軍的軍官帽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配合穿著大禮服時使用的拿破崙帽,與清末海軍軍服別無二致,只是在一些細節部位加入了嘉禾紋裝飾。另外一種是使用廣泛的大簷帽,無論是帽形、質地還是帽子上的裝飾內容也都與清末海軍的一樣,也是以帽牆上金線的寬窄和帽簷上金飾的內容標識軍銜(將官帽牆上為一寬道金線、校官二中道、尉官一中道、準尉官沒有),唯有的區別僅在於帽徽。

北洋政府海軍的帽徽大體還保留了清末海軍學習英國的那種設計思路,但是將帽徽頂部的金龍戲珠紋替換成了五色星,即寓意漢、滿、蒙、回、藏5族共和的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皇權的龍更換成了代表共和的五色星,也可以看出此時國家形式上走入共和的特徵。

今人可能不太留意的是,此時民國政府的國旗也是五色旗,而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旗被確定成海軍旗,武昌起義時使用廣泛的鐵血十八星旗則定位成了陸軍旗。除了帽徽頂部的龍紋被替換外,帽徽主圖部分環繞在海軍錨外圍的歐式橡葉也更換成了嘉禾圖案。


(圖上)頭戴拿破崙帽的海軍總長劉冠雄。

北洋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畢業於福州船政後學堂駕駛第四期,曾留學英國,參加過甲午戰爭,時任清末北洋艦隊「靖遠」號鐵甲艦幫帶大副。照片中劉冠雄穿著的是豪華大禮服,很多人對那頂拿破崙帽的結構不了解,其實歷史源頭就是把草帽的帽簷對摺。

(圖上)頭戴大簷帽的海軍總長劉冠雄

註:如有好的想法、意見與建議歡迎與名古聯繫。

編輯:小楊

資訊客服:010-89249192

010-80895171

公共郵箱:3013877625@qq.com

相關焦點

  • 北洋、民國、抗戰、解放,中國海軍陸戰隊興衰史
    17世紀中期,英國建立了海軍步兵團。此後,俄國、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先後建立了海軍陸戰團或海軍陸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陸戰隊迅速發展,各國的海軍陸戰隊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海軍陸戰隊最早起源於北洋海軍警衛隊。辛亥革命時廣東革命軍也曾組建海軍陸戰隊。1914年民國政府組建了海軍陸戰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1953年建立海軍陸戰師。
  •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內閣成員簡介
    內務總長(3月30日就任,9月25日組閣、仍兼任)財務總長(7月14日暫代)內閣總理(8月20日代理,9月25日就任)言敦源,江蘇人,經李鴻章薦舉給袁世凱,為北洋系中重要參謀人才。因不滿袁稱帝之舉,於1913年7月辭內務部次長及代理總長官職。內務總長(5月2日暫代)熊希齡,湖南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別看這四個字都一樣,但其實的含義差別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兩個詞所指的東西也是不同的。在清末時期爆發了「武昌起義」,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正式宣布南方大部分的省份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
  • 北洋海軍竟有航空兵:為湊錢留洋學飛機賣了一艘巡洋艦
    隨後若宮號參加了日本對德國佔領的我國青島膠州灣的作戰,日本海軍使用艦載機首次進行了偵察、投彈,以及通信和指揮工作,這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到海上的空襲。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密切關注日本航母作戰和艦載機的發展,海軍部要求組建飛機、潛艇力量的呼聲很高,北洋政府也想趁此機會擴充軍力,於是北洋政府決定籌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時任海軍總長的劉冠雄開始著手籌劃。
  •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終於在從英國、德國引入四艘排水量高達兩千多噸的巡洋艦,其後宣布北洋艦隊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根據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艦隊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裝備有不少先進裝備的北洋艦隊擁有著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紙面實力。
  • 中國近代海軍化石級的元老人物——薩鎮冰
    先後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他94年人生的輝煌時代在前清。民國以後建樹不多。此間,亦有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武昌首義的戰時出走;1913年的鎮壓反袁起義;1917年的阻止駐滬海軍南下擁孫;1926年北伐時期的棄職引退等引人爭議的經歷。
  • 甲午戰前北洋艦隊已落後於日本海軍
    在過去看過的文章中,絕大對數認為北洋艦隊的裝備,除速射炮外,騎馬與參戰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是旗鼓相當的。但我的看法不同,戰前北洋艦隊艦艇噸位、技術水平,可以說已經明顯遜於日本海軍,戰敗並不令人感到奇怪。艦艇的噸位大小,常常與戰鬥力強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民國時期,文官中有行政官、外交官、警察、司法官、技術官5個類別。民國初年,文官中的行政官沒有特定服制,為此,袁世凱在當政時期特地制定了一項《地方行政官公服令》。  文史學者何德騫介紹,新型「服制」之端為民國北洋政府首開。
  • 北洋水師真的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嗎
    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這是清朝北洋水師的軍歌。從這首昂揚、澎湃的軍歌裡,我們可以想像出當年北洋水師建軍時的氣魄和精神。北洋水師是清朝耗費巨資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1888年12月17日,當北洋水師在劉公島宣布正式成軍時,實力不容小覷。根據《美國海軍年鑑》一項排名顯示,北洋水師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九、亞洲第一。
  • 北洋政府時期很多軍閥都牢牢抓住師長這一職務
    在北洋時期很多軍閥,寧可不當都督或督軍,也要當師長,因為,丟了師長這個職位,基本上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件事,從北洋第三師的師長延續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北洋第三鎮肇始於清朝的北洋新軍第三鎮,是北洋六鎮之一。
  • 英租時期的海軍公所:見證劉公島百年風雲
    海軍公所又稱水師衙門為北洋海軍提督及其總兵、副將、參將們議事辦公之地是北洋海軍最高軍事指揮機構而在甲午戰後英租劉公島42年時間裡曾經威風凜凜、莊嚴肅穆的海軍公所其命運又如何呢?1891年李鴻章巡閱北洋海軍,曾在此廳觀禮,並在廳前檢閱艦隊操演。英租劉公島期間,劉公島成為英國海軍的避暑和療養勝地、海上花園。清政府的海軍衙門被當作了英女王官邸、英軍食堂、酒吧、俱樂部等娛樂場所。海軍公所的部分結構略有改動,但整體建築依然保存了建築原貌。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事件發生後,北洋海軍教英語的將軍朗威利非常生氣,請求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炮兵長崎,威脅要「立即打敗日本海軍」,丁汝昌立即問李鴻章,李鴻章壓制此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補償醫療費用。後來,一些歷史觀察家認為清政府錯過了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朗威利不走,北洋水師就能贏得日軍的勝利。
  •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3期《海軍總長劉冠雄》作者/劉功業 朗誦/喬峰
    多彩美文  專業誦讀 精良製作  精彩呈現[點擊上方藍色「薇電臺」添加關注]天津五大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無數中外歷史名流在中國近代史上風雲際會,在這裡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和歲月的回聲。《海軍總長劉冠雄》作者 |劉功業 · 朗誦 | 喬峰東西走向的馬場道,位於天津著名的五大道最南端,當年直通英租界的賽馬場,現在是天津市河西區與和平區的分界
  • 海軍戰敗為何自沉戰艦?德國公海艦隊與清朝北洋艦隊不謀而合
    海軍與陸軍不同,作為一支貴族兵種,海軍的建設需要大把地燒錢,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維持龐大艦隊。然而一旦這個國家戰敗,昔日投入巨大開銷的海軍又該何去何從呢?是順從地向敵方投降,然後把昂貴的軍艦贈予敵手?還是拼死一搏,弄個魚死網破?當然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自沉。
  • 往事發現‖鮮為人知的海軍軍歌
    北洋海軍軍歌雖然只有4句話、28個字,但是,這首軍歌在當時北洋海軍軍內廣泛傳唱(此軍歌和清朝陸軍軍歌《頌龍旗》的曲調一致)。北洋海軍軍歌的記錄出現在《北洋海軍章程》中。但樂童並不在北洋水師的定額編制內,因此在北洋海軍的軍服制度中還沒發現相關的設計規章。這首軍歌見證了當時北洋海軍開放、包容的外交態度。甲午戰敗後,北洋海軍軍歌便湮沒在歷史中,至今鮮為人知。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現世 發現於英國檔案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組織拍攝,歷時2年完成的北洋海軍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將於29日在央視播出,劇中將透露很多新史料發現。其中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就是這首從歷史中復活的北洋海軍軍歌。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說,這首軍歌自甲午戰敗後,就在中國的歷史中被湮沒了。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即使在大清最無能的慈禧時代,還是有光緒、李鴻章等人,看到鴉片戰爭中英國戰船火炮的威力後,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開始組建大清近代海軍。
  •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舉措就是打造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 由於財政孱弱,三支水師的實力並不相仿,其中以北洋水師的資金投入最多,實力也最強勁。 根據當時《美國海軍年鑑》的排名來看,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一度曾經躋身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位置。
  • 民國最強軍閥盤點
    民國時代就是第二個加強版的五代十國的時代,各地的軍閥類似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每個軍閥的首腦都說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但他們卻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手段用盡,有的甚至是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出賣國家利益以傍上外國勢力,打著救國的名義,進行著賣國的交易。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單是頂著「中央政府」旗號的北京北洋政府,1916年的軍費開支就達到一點五億元,到1919年更漲到二點一億元。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