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2020-11-17 騰訊網

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距離第一次海灣戰爭快30年了,時至今日,除了美國,這個星球上的任何國家,還沒有哪一支海軍可以達到美國1991年的恐怖戰鬥力。

山東艦

美國依靠強大海軍,立體化運送50萬規模部隊,浩浩蕩蕩跨越大半個地球,將他認為不聽話的國家按在地下碾壓與摩擦。 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僅僅需要大量的錢,更需要時間的積累。

其實,早就西方海外殖民積極擴張的時代,海軍就已然是國家實力的象徵,西班牙人依靠無敵艦隊,在17世紀海洋貿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成為當時世界最富庶的國家之一;英國也是依靠更強的海軍艦隊,擊敗西班牙,才締造了「日不落帝國」,成為世界新霸主。

1840年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清道光二十年時爆發的鴉片戰爭,隨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見識到了英國人海軍艦隊的強大實力,在之後,又多次在海上被西方列強吊打,一次又一次地海上威脅,讓清政府深深地感覺到沒有強大海軍,就只有落後挨打的悲劇。

先進艦船

於是,恭親王 「練兵造船」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得到廣泛支持。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終於在從英國、德國引入四艘排水量高達兩千多噸的巡洋艦,其後宣布北洋艦隊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根據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艦隊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裝備有不少先進裝備的北洋艦隊擁有著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紙面實力。那麼,擁有堅船利炮的北洋水師只能排第九,前八名都分別是誰呢?

北洋水師

排在第八名的是美國,別看美國海軍現在是穩坐第一寶座,但在19世紀時候,美國當時的海軍實力還沒法和傳統列強相提並論,直到1898年2月15日,美西戰爭爆發,美國一舉奪勝,美國海軍才算登上了歷史舞臺。之所以美國現在那麼強,主要得益於二戰列強互相打仗,美國獨立發悶聲發大財,建立了雄厚的工業實力,提升了科研水平,使得美國海軍短時間內反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

巡洋艦船

排在第七名的是義大利海軍,義大利海軍在當時並不怎麼樣,在當時僅有百艘蒸汽動力艦船,不過在當時,有海軍就已經算強了。

排在第六名的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海軍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海防,因此不管是技術還是規模上都要遜色許多。不過,那也只是相對傳統歐洲列強而言的遜色。奧匈帝國的海軍前身,奧地利海軍就可以把第七名的義大利海軍,在海上無限次數摩擦與碾壓。

戰甲艦船

排在第五的是西班牙海軍,西班牙海軍在16、17世紀之交,號稱無敵艦隊,但進入19世紀後,曾經強大的西班牙帝國在海外屢屢失去殖民地,國力不再。拉美獨立戰爭之後,西班牙在海外幾乎沒有了什麼領土,出於現實控制需要,也因為國力衰弱,不再那麼重視建設海軍,再加上國內不斷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西班牙海軍就這樣沒落了。

排在第四的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德國是一個傳統的陸軍強國,最開始的時候,德國對於發展海軍不怎麼熱心。不為人知的是,當年德意志海軍還經常被丹麥的海軍艦隊欺負(那時候是北德意志邦聯海軍)。後面,德國統一,國力迅速發展,海軍建設日益加強,北洋水師就有艦船是從德國進口的,德國海軍的實力達到第四的水平,毫無疑問的。

排名第三的是俄羅斯海軍,它是由著名的彼得大帝所創建。俄羅斯國土遼闊,其海域面積也廣,俄羅斯在黑海、波羅的海、太平洋甚至北冰洋都有著分艦隊。俄羅斯海軍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的,19世紀中期敗於克裡米亞戰爭後,俄羅斯才知恥後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才使得它真正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話語權。

排名第二的是法國海軍,它是由法國首相黎塞留創建。黎塞留是名副其實法國海軍之父,在他執政期間,法國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加,尤其是海軍。在「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海軍在比奇角海戰打敗英國、荷蘭聯軍,自己基本沒遭受損失,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一的海上強國,但這個勢頭沒有持續太久。後來,法國在19世紀先後造出了世界第一艘蒸汽戰列艦「拿破崙號」、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在北洋水師成軍時的1888年,當時擁有鐵甲艦的國家不多,擁有鐵甲艦(戰列艦),在一定程度上,是海軍實力的象徵,當時的智利海軍,實力也很強,還擁有先進的巡洋艦,但因為沒有鐵甲艦,導致簡氏年鑑的排名上不了。

戰甲艦

排名第一的是英國海軍,英國是傳統列強中唯一一個孤懸海外,沒什麼來自陸地敵對勢力的國家,法國之所以排在第二,是因為法國將主要精力放在爭奪歐陸霸權上,而英國則全力海外擴張。英國從中世紀起就將軍費支出中的絕大部分投入到了海軍上。

1660年,英國海軍正式由君主個人財產變為了國家機構,英國女王也賜予英國海軍「皇家海軍」的榮譽稱號,自此,走向了職業化的海軍道路。

此後的一百多年裡,英國海軍橫衝直撞,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匹敵的對手,曾經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曾經的無敵艦隊西班牙、曾經的海上第一強國法國,都先後被英國海軍擊敗。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超強,已經擁有了世界第一的絕對實力,海軍人數有接近20萬,其有兩百多艘大型巡洋艦和戰列艦,以及近千艘中小型或非戰鬥艦艇。

當年,為了保住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英國議會還通過了「海軍戰列艦數量應大於排名在英國後兩位海軍強國之和」的議案。

然而,到了現在,英國議會發布報告:皇家海軍戰艦數量「少得可憐」,無法有效國防、這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曾經威名赫赫的英國海軍淪落如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遠依持的。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真的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嗎
    海波澄碧春輝麗,旌節花間集鳳鸞……」這是清朝北洋水師的軍歌。從這首昂揚、澎湃的軍歌裡,我們可以想像出當年北洋水師建軍時的氣魄和精神。北洋水師是清朝耗費巨資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1888年12月17日,當北洋水師在劉公島宣布正式成軍時,實力不容小覷。根據《美國海軍年鑑》一項排名顯示,北洋水師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九、亞洲第一。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會輸給日本艦隊?
    比如就有學者認為,甲午海戰的失敗,跟海軍官兵低下的軍事素質和落後的武器裝備有關等等。總之說法不一! 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會敗給一個蕞爾小國呢?其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來看一下戰前兩國的實力對比就知道了!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慘敗於日本?
    比如就有學者認為,甲午海戰的失敗,跟海軍官兵低下的軍事素質和落後的武器裝備有關等等。總之說法不一! 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會敗給一個蕞爾小國呢?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即使在大清最無能的慈禧時代,還是有光緒、李鴻章等人,看到鴉片戰爭中英國戰船火炮的威力後,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開始組建大清近代海軍。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事件發生後,北洋海軍教英語的將軍朗威利非常生氣,請求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炮兵長崎,威脅要「立即打敗日本海軍」,丁汝昌立即問李鴻章,李鴻章壓制此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補償醫療費用。後來,一些歷史觀察家認為清政府錯過了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朗威利不走,北洋水師就能贏得日軍的勝利。
  • 北洋艦隊配置豪華,戰力亞洲第一,為何在黃海海戰不敵日本海軍
    清末的中國,飽受西方列強欺凌。痛定思變的清廷為求自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舉措就是打造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 由於財政孱弱,三支水師的實力並不相仿,其中以北洋水師的資金投入最多,實力也最強勁。
  • 全面西化的清末海軍新式軍服
    在海軍建設方面,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了北洋、南洋、廣東三支水師各自獨立的局面,實現「南北洋海軍統一」,旋即著手改革海軍軍制,準備全面西化。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最遲不晚於1907年,中國海軍中出現了劃時代的全新軍服,首先在北方地區的艦隊水兵、海軍學校學員中進行換裝,其樣式從軍帽到服裝完全西化,甚至連袖口的袖章也改成了金線繡飾。
  • 海軍簡史:明朝水師最後榮光,英國稱霸世界,美國強勢崛起
    海軍作為一個國家水上與遠洋作戰的國之利器,從它誕生之初,就被許多國家寄予厚望;然而海軍的出現(特別是深海海軍)卻帶給了許多國家痛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海軍的誕生之初,各國海軍實力的差異性所帶來的鴻溝,使得國與國之間走上不同的道路。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北洋水師軍歌》不是軍歌,是國樂!
    引起國人注意的是,片方在宣傳中提到,第三集中將會出現失傳1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師軍歌。這首在國內全無記載的軍歌,2009年發現於英國外交檔案之中,歌詞為中文,並配五線譜。海軍政治部文工團音樂家雪野老師經過對原曲譜的整理,按照現代方式進行了譜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演唱。此後,百度百科增加《北洋海軍軍歌》詞條,注釋為:北洋海軍軍歌是北洋海軍軍隊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 作為北洋水師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稱職的艦隊統帥
    而且在水師的日常管理與訓練中,丁汝昌與英、德等外籍教官和技術人員交流時毫不露怯,給洋人留下了「專業」「務實」的印象。英國人就說:「能把如此多不同型號的船隻組成一支艦隊並且作戰,放眼當下世界各國海軍將領,除丁汝昌外,誠不多矣!」
  • 春帆樓1919-北洋水師場景
    這是1992年電視劇《北洋水師》的主題曲,歌聲雖然是童聲演唱,卻悲涼悽愴。一百多年前清政府通過重金打造,歷時三十年的海軍精銳,全軍覆滅,主力艦長半數以上自殺殉國。《甲午風雲》裡鄧世昌那一句:追上吉野打沉它!成為中國電影歷史上經典的絕唱。
  • 北洋水師為何不開這一炮 「教」日本做人
    1891年5月到6月,北洋水師舉行了成軍後第一次校閱,場面極為宏大。艨艟雲集,舳艫相接,聲勢顯赫,令李鴻章陶醉不已。1891年的6月28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六艘戰艦,抵達馬關。7月5日,抵達橫濱港,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發出旗號,變換隊形後駛進港口,隨後「定遠」艦鳴放21響禮炮向日本海軍致禮,日本海軍「高千穗」艦也鳴21響禮炮作應答,當時停泊在港中的英、美軍艦都鳴13響禮炮向北洋艦隊致敬。一時之間,橫濱港內禮炮轟鳴,此起彼伏,蔚為壯觀。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那年中日黃海之戰時,他恰好回鄉省親,沒有趕上世界上第一次鐵甲艦海上大戰而遺憾終生,錯過了一場為國為民而留名青史的機遇。原身邊的(北洋水師)同僚鄉親紛紛為國捐軀,面對這一刻骨銘心的打擊,陳有恬繼續服役,並升任江蘇省海軍「提標補」。民國時期晉升上校軍銜,榮獲多枚金勳章,退役前擔任了渤海艦隊軍需官。一生服務兩朝海軍,中國近代海軍參於者和歷史見證人。
  • 北洋水師的戰艦當時是亞洲第一,為何還是敗給了日本?答案不簡單
    其中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我想就是北洋水師了。北洋水師也叫做北洋艦隊或者是北洋海軍,成立於1888年,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一支。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達到了4000餘人。北洋艦隊在當時也是不負眾望,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比日本還厲害。但是後來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這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 北洋海軍竟有航空兵:為湊錢留洋學飛機賣了一艘巡洋艦
    一百年前中國在技術上大幅度落後世界發達國家,但那時候還不存在西方國家因為恐懼中國崛起而實施的對華技術封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發動的潛艇戰令協約國海軍頭疼不已,海軍的飛機也開始廣泛用於海上作戰用於作戰,西方國家海軍開始大力發展航空兵,這引起了中國軍界和輿論界的強烈興趣,他們認為飛機和潛艇這兩種新興的武器是未來海上作戰利器,也是強國禦侮之道。
  • 甲午戰爭前中日兩國海軍對比,以及統治者在態度上的差異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成軍,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北洋水師共有艦船25艘,其中鐵甲艦2艘、快船7艘、炮艦6艘、魚雷艦6艘、練船3艘、運輸船1艘,總噸位41000餘噸,官兵共計4000餘人。當時,北洋水師的實力堪稱亞洲第一,在世界海軍中排名第八。
  • 甲午戰前北洋艦隊已落後於日本海軍
    北洋艦隊主力艦艇都是1888年前服役的,1888年以後幾乎沒有添置。這是因為1891年戶部尚書翁同龢上書:海軍規模已具,國家度支艱難,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而日本海軍則正好相反,大戰前夕做了充分的準備,購置了很多新型號艦艇。
  • 北洋水師慘敗時,南洋水師在哪裡?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還在內鬥嗎
    晚清洋務運動時,清政府一共建設了四支近代海軍,分別是廣東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既然擁有這麼多的水師,為什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只能看見北洋水師在海上孤身奮戰呢?當敵人來臨的時候不是應該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