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竟有航空兵:為湊錢留洋學飛機賣了一艘巡洋艦

2021-01-18 科羅廖夫

一百年前中國在技術上大幅度落後世界發達國家,但那時候還不存在西方國家因為恐懼中國崛起而實施的對華技術封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發動的潛艇戰令協約國海軍頭疼不已,海軍的飛機也開始廣泛用於海上作戰用於作戰,西方國家海軍開始大力發展航空兵,這引起了中國軍界和輿論界的強烈興趣,他們認為飛機和潛艇這兩種新興的武器是未來海上作戰利器,也是強國禦侮之道。

1914年,日本首先開始探索航母和艦載機作戰,這一年日本將一艘5800噸的貨船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起名「若宮號」,該艦可以裝載4架水上飛機,用吊車吊放,水上起降。隨後若宮號參加了日本對德國佔領的我國青島膠州灣的作戰,日本海軍使用艦載機首次進行了偵察、投彈,以及通信和指揮工作,這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第一次受到來到海上的空襲。

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密切關注日本航母作戰和艦載機的發展,海軍部要求組建飛機、潛艇力量的呼聲很高,北洋政府也想趁此機會擴充軍力,於是北洋政府決定籌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

時任海軍總長的劉冠雄開始著手籌劃。劉冠雄是北洋水師的老人,早年留學英國,在甲午海戰中任致遠艦的姊妹艦——巡洋艦靖遠艦幫帶大副,屢有戰功,後任4300噸主力巡洋艦海天艦管帶。因為是袁世凱的嫡系,劉冠雄一直在北洋水師官運亨通,就是1904年將甲午海戰後清朝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的巡洋艦海天艦觸礁損毀,也未影響步步高升,1912年升任北洋政府海軍部總長,海軍上將軍銜,成為民國的第一位海軍上將。

民國初建,海軍建設百廢待興。中國陸海交錯,此時海防任務繁重與海軍力量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為了從裝備、戰術、人才上全面加強海軍建設,北洋政府海軍部著手制定了十年發展計劃,其中發展海軍航空兵和潛艇被作為不對稱作戰的重要力量建設被提上日程。海軍建設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北洋政府海軍部決定先派出海軍留學生,赴美國深造,學習先進的海軍飛機製造和應用技術,以及潛艇戰技術。

然而,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外交困,財政吃緊,難以支付留學費用,海軍只能自籌資金,這可難壞了劉冠雄,沒有錢什麼也辦不成。就在此時,一筆意外的款項從海外送到了劉冠雄的手中。

原來,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為振興海軍,曾向國外訂購了12艘戰艦。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倒臺,外購艦艇有的已經竣工,有的接近竣工,但繼任的北洋政府卻難以將購艦款項付清,致使一部分軍艦因欠款被外國廠方拒絕交貨,飛鴻號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

飛鴻號巡洋艦宣統年間清政府預備設立海軍部,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率團赴歐美日考察期間訂購的巡洋艦,購買時的目標是作為中國海軍的高等訓練艦,儘可能配齊當時海軍最先進的裝備,為中國海軍購買大型軍艦預作人才儲備。

圖片:清廷向美國紐約造船廠訂造的輕巡洋艦飛鴻號,圖為該艦在船廠裡組裝。

該艦由美國紐約造船廠建造,排水量2600噸,編制230人。主炮為2門15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式炮,還有4門10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式炮,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磅馬克沁桌球機關炮2門,18吋魚雷發射管2具。以二千多噸排水量來說,6門100毫米主炮的火力顯得很強悍。飛鴻艦動力為六座Yarrow燃煤鍋爐四部Parson式6000匹馬力透平主機(也叫做蒸汽輪機),航速可以達到20節。如果該艦進入中國海軍服役,那就是中國海軍史上第一型裝備蒸汽輪機的先進軍艦,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燃油軍艦。

該型艦共建成三艘,採用統一設計,分由英、美三家船廠建造,三艦完工時清政府已經倒臺,應瑞艦和肇和艦由國民政府結算接收。飛鴻艦因國民政府用債券抵算未付款逾期不能兌現,無力再支付艦款,於1914年被希臘轉購,成為希臘海軍的赫拉號(Helle)。這條性能非常好的巡洋艦在兩次大戰中都十分活躍,一戰時曾經多次襲擊土爾其艦艇,二戰期間於1940年12月被義大利潛艇擊沉。

由於在飛鴻號等三艘巡洋艦的建造過程中,清政府支付過3萬英鎊的保證金費用,飛鴻艦被轉賣後,這筆錢隨即退還給中國。此時正在為籌措留學款項發愁的北洋政府海軍部銀行帳號上突然出現了這一筆巨款,如飲甘霖的北洋政府立即決定將這筆錢全部用來資助海軍赴美留學生。

1915年春,北洋海軍部選拔了31名學生,派往美國留學。在這些學生中,巴玉藻、王助等人學習飛機技術,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工程,一年後獲該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為了積累製造飛機的經驗,巴玉藻畢業後受聘為寇蒂斯飛機廠設計工程師和通用飛機廠總工程職。王助畢業後來到波音飛機製造廠,擔任該廠第一任總工程師。在他的幫助下,波音飛機製造廠很快扭虧為盈。他們為美國早期航空工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兩年以後,學成回國的留學生們進入了民國海軍各部門服務,為中國的航空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熱衷於飛潛作戰的北洋海軍部在福州馬尾還開辦了第一所海軍飛機潛艇高等學校(飛潛學校),共培養三屆學生56人,培育海軍飛行員21名。1918年還在馬尾船政局開辦了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 「海軍飛機工程處」。

1919年8月,中國第一架海軍飛機試製成功,被命名為「甲型一號水上教練機」,時距美國萊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動力飛機僅十餘年,鑑於國產飛機首製成功的意義突出,北洋政府曾發出嘉獎令。甲一號飛機為雙桴雙翼水上飛機,總重量1055公斤,動力為100馬力活塞發動機,最高時速130公裡,續航340公裡。

從1919年到1926年,馬尾船政局陸續造出各式飛機15架,性能不亞於同時代歐美各國所製造的飛機,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建設成功的開端。例如丙型一號機是中國第一架水上轟炸機,其續航距離已經達到850公裡。1928年7月製成的丁一式海鷹和丁二式海雕號水上魚雷轟炸機,最大時速180公裡,飛行高度為3800米,最大起飛重量2.5噸,海面爬升率每分鐘160米,裝有機槍、火炮各1門,攜帶炸彈8枚,還能帶1枚魚雷。1930年製成的江鴻號飛機,曾由馬尾起飛至漢口,在長途飛行中經受住考驗,顯示了我國當時較高的航空工業水平。我國航空工業起步不晚,但在舊中國,政治混亂,經濟凋敝,科技發展屢受制約,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雖擁有優秀的設計和製造人材,終因各方勢力掣肘和經費不足等困難而難展航空宏圖。

相關焦點

  • 俄「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參加中俄海軍聯演
    昨天,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駛入青島某軍港。新華社發本報訊(記者商西)中俄海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軍聯合演習今起拉開帷幕。中方參演兵力分別來自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包括被中央軍委命名為「海上先鋒艦」的「哈爾濱」艦在內的3型5艘新型飛彈驅逐艦,曾執行過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任務的「舟山」艦、「徐州」艦在內的2型5艘新型飛彈護衛艦,2艘新型常規潛艇,4艘新一代飛彈快艇以及綜合補給艦、「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等18艘艦艇。中國海軍航空兵派出13架新型飛機和5架艦載直升機參演。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沒想到為甲午海戰埋下了禍根!
    之後,日本接連向歐洲訂購鐵甲巡洋艦!  1891年,日本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訂購新一代巡洋艦「吉野號」,這艘戰艦在火力速射和航速等方面都要比「定遠號」更強。  日本通過不斷進口世界一流戰艦,發展本國的造船工藝,逐漸縮小了與北洋水師的差距,到了甲午海戰時期,日本海軍巡洋艦的航速和火力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海軍無奈,只能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搭配「宙斯盾」系統,變成服役至今的常青樹——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紅海軍也同樣為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維護費用擔心,再加上早期艦用壓水反應堆一直不夠成熟穩定,所以基洛夫級只建造了4艘。雖然單艦火力無比強大,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也不能隨意出動。
  • 北洋水師真的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嗎
    北洋水師在總噸位上,的確強於日本,但並不代表著總體實力超過日本。其實,就以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排名而言,也無多大實際意義。在19世紀末期,全世界有像樣海軍艦隊的國家並不多,在亞洲更是只有清朝和日本才擁有近代艦隊。放眼全球,但凡有一支海軍艦隊的國家,都排在了清朝前面。連義大利都能排在第七,清朝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其次,就算北洋水師在總噸位上沒有水分,都是實打實的數據,但依然面臨著嚴重的問題。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就在日本海軍一次次戰略指揮錯誤神奇操作下,日本一艘艘航母在太平洋海戰中,被美軍擊沉,1942年作為日本聯合艦隊最為灰暗的一年,日本的重型巡洋艦,卻站出來打一次又一次局部勝仗牽制著,美國艦隊推進的腳步,其中日本妙高號重型巡洋艦的表現最為亮眼,1942年2月27日一次著名海戰的在印度尼西亞海域打響,歷史稱為之為印度尼西亞戰役,爪哇大海戰,印度尼西亞自古以來就富得流油,擁充足的石油資源,海洋資源
  • 二戰前日本海軍實力到底如何?英美說他是世界第四,是有根據的
    英國海軍有兩個理念:遇敵必戰和重視炮術,這兩點在東鄉平八郎治軍時都有體現,他說過寧肯要很少的百發百中的炮也不要一堆百發一中的炮。在後來實戰中他也是這樣執行的,比如對馬海戰,他冒著損失戰艦的危險先變陣搶佔有利的射擊陣位,用準確密集的火力短時間內打癱沙俄海軍,確立勝勢。
  • 我們還能見到,即將被歷史淘汰的巡洋艦嗎?
    HMS貝爾法斯特,WW輕型巡洋艦在現今,還配備有巡洋艦的海軍有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秘魯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仍舊在編的巡洋艦有大名鼎鼎的有美國「提康德羅加」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和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基洛夫級巡洋艦已落伍,為何還要強塞給海軍?
    立足現有說俄羅斯海軍對「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的改進工作是「立足現有」,主要是體現在對該艦的改裝還是挺有針對性的,並沒有好高騖遠地加裝各種還處於國家試驗乃至PPT狀態的「未來裝備」,還有部分艦上分系統甚至都沒動:就從動力系統來講吧,對1144級巡洋艦的改進主要集中在換裝部分動力系統的管路,提升運作可靠性方面,但對艦上配套的KN-3型核反應堆整體倒是一點兒沒變,
  • 美軍中竟有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姊妹艦?還是建在沙漠中,用途詭異
    重巡洋艦是當時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上艦船,標準排水量1萬噸以下(實際上經常超過這個限制)、裝備口徑203毫米以下的主炮。舊日本海軍的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均於1932年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多場重要海戰。到了戰爭末期的1944年10月下旬,雷伊泰灣海戰爆發。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到1934年為止,美國已經開工建造了17艘安裝203毫米主炮的條約型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給美國的18艘重巡洋艦限額,美國只能再建造一艘重巡洋艦。從此時起,美國海軍暫時將建造的重點由重巡洋艦轉向了輕巡洋艦。
  •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終於在從英國、德國引入四艘排水量高達兩千多噸的巡洋艦,其後宣布北洋艦隊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根據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艦隊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裝備有不少先進裝備的北洋艦隊擁有著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紙面實力。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北洋艦隊真的是因為沒有購入吉野號,才落敗於黃海海戰的嗎?
    在明治天皇奪回皇權後不久,就提出應當著重發展海軍軍備的計劃。為此,日本不斷向西方國家訂購新式軍艦。即便當時帝國政府的財政還不足以具備在短時間內將日本海軍打造成世界一流海軍的能力,但是隨著一艘又一艘新式軍艦的加入,日本的海軍力量已經接近於世界一流水平。與此同時,清帝國也展開了洋務運動,同日本一樣向西方訂購了大量的新式軍艦。
  • 地中海被稱為義大利內海,為何二戰中義大利海軍卻沒什麼作為?
    7艘,其中先進的「維託裡奧.維內託」三艘,單艦主炮為3座3聯裝381毫米炮塔;還有「康特.迪.加富爾」級兩艘,單艦主炮為10門320毫米主炮;「卡歐.杜伊裡奧」級,為加富爾級的改進型號,主炮沒變,防空火力提升了。
  • 鄧世昌的英雄事跡:北洋水師甲午戰爭之魂
    幼年及教育 鄧世昌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自己培養出來的海軍將領之一。 北洋水師 1880年調北洋水師。同年到英國接「揚威」巡洋艦,回國後任「揚威」管帶。1887年再到英國接「致遠」巡洋艦,任「致遠」管帶,職中軍中副將。是北洋海軍管帶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學或實習的管帶。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 上攔飛機,下擒潛艇!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後的「大BOSS」,為何是一艘不起眼的輕巡?
    如果將舊日本海軍比作一個遊戲,那麼"聯合艦隊旗艦"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BOSS"。不過,最後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知為何竟然不是大型戰列艦,而是一個不起眼的輕巡洋艦"大澱"號。"聯合艦隊旗艦",一個擲地有聲的名稱,其存在本身就給人一種超級強大的"大BOSS"壓迫感,那麼,能夠代表日本海軍且配得上這個稱號的應該是一艘與之相匹配的艦船,比如大型戰列艦"長門"、"大和"和"武藏"號。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在這些大型戰列艦之後繼承這個稱號的竟是一艘有些不起眼的輕巡洋艦。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 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事件發生後,北洋海軍教英語的將軍朗威利非常生氣,請求北洋海軍司令丁汝昌炮兵長崎,威脅要「立即打敗日本海軍」,丁汝昌立即問李鴻章,李鴻章壓制此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補償醫療費用。後來,一些歷史觀察家認為清政府錯過了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朗威利不走,北洋水師就能贏得日軍的勝利。
  • 為躲避颶風多裡安,美海軍轉移十多艘軍艦和大量飛機
    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9月2日報導,大西洋颶風「多裡安」即將在美國本土登陸,美國海軍第四艦隊對停靠在佛羅裡達州梅波特基地的軍艦和飛機下達了名為「Sortie Condition Alpha」的指令。該指令規定,當即將遭遇破壞性天氣時,需要準備撤離或重新部署基地內的軍艦和飛機等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