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2020-12-19 和風漫談

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已經漸漸遠去,但仍然給世界留下許多深刻印記,龐大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就是其中之一。

當1979年7月27日,第一艘「光榮」號從尼古拉耶夫 61個公社社員造船廠船臺下水激起狂瀾巨浪時,北約觀察家們就已經感受到它所蘊藏的巨大力量。直到今天3艘萬噸老兵仍在俄羅斯海軍中服役,默默的扛起艦隊大梁。

光榮級2號艦,烏斯季諾夫元帥號

上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經歷了古巴飛彈危機和赫魯雪夫下臺,海軍政策開始發生轉變。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的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

惹不起的「基洛夫」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在全力推進。1950-60年代核動力技術日新月異,在一片高呼聲中「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裡科弗中將和海軍部長阿利·伯克雄心勃勃的準備打造一支全核艦隊。

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1963年6月「企業」號航母、「長灘」號、「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還組成第一特遣艦隊,完成了一次無補給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力量。

全核艦隊無補給環球航行,牛!

蘇聯感受到壓力,也開始研製核動力水面艦艇。1965年第53中央設計局(北方設計局)接到研製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命令,代號1144「海鷹」。後來發展成滿載排水量24000多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

美國也有類似項目,與基洛夫級對標的是搭載「宙斯盾」系統的「核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計劃,滿載排水量同樣高達17000噸。但這種艦艇非常昂貴,單艦造價高達15億美元,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富豪也難以承受。

上為CSGN計劃,下為簡化版的CGN-42

再加上美國當時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經濟又不景氣,最終1975年在財政部和空軍的強烈反對下取消。海軍無奈,只能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搭配「宙斯盾」系統,變成服役至今的常青樹——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紅海軍也同樣為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維護費用擔心,再加上早期艦用壓水反應堆一直不夠成熟穩定,所以基洛夫級只建造了4艘。雖然單艦火力無比強大,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也不能隨意出動。

然而美蘇全球對抗卻日趨激烈,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蘇聯出動96艘艦艇逼退了美國3個航母戰鬥群和2個兩棲打擊編隊,終於報了當年古巴飛彈危機的一箭之仇。

為更靈活的調配戰力,高層決定發展一款使用常規動力、火力接近基洛夫級的小型替代版本,由此誕生了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1972年10月新型巡洋艦在北方設計局開始研製,由經驗豐富的佩爾科夫局長和穆提辛先後擔任總設計師,工程代號1164,綽號「阿特拉斯(Atlas,古希臘神話中泰坦族的擎天巨神)」,因首艦「光榮」號也稱光榮級。

研製工作可謂駕輕就熟,從58型(肯達級)、1134/A(克列斯塔I/II級)、1134B(卡拉級)、1144(基洛夫級)到1164型一脈相承,幾級大型巡洋艦都是北方設計局的傑作。

1983年剛剛服役的首艦「光榮」號

光榮級全長186.4米,寬20.8米,吃水8.4米,標準排水量9380噸,滿載排水量11490噸,可以看作卡拉級的放大版。

艦體採用長艏樓線型,長寬比較小(8.9:1),水線面寬,有利於適航性、穩性和布置裝備。艏柱向前大幅傾斜,飛剪艏可以很好地抑制甲板上浪,不懼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惡劣海況。三段舭龍骨和兩個減搖鰭使航行更加穩定。

飛剪艏、減搖鰭、舭龍骨

全艦武器錯落有致,從前向後分布著1座AK-130型雙管130毫米艦炮、6座AK-630型近防炮、2座6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器、16枚P-500/1000反艦飛彈、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8座8單元S-300F/M「堡壘M」遠程艦空飛彈系統、以及2座「黃蜂MA」近程防空飛彈等。

由於體型巨大的P-500反艦飛彈分置艦橋兩邊,上層建築不得不向裡收縮,顯得狹窄細長。艦橋後方是高聳的金字塔桅和高細柱型後桅,桅杆上密布著各種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和導航、通訊天線。

光榮級武器裝備分布圖

後桅後面有2座並排的煙囪和燃氣輪機進氣道,中間藏著一臺可伸縮的重型多用途吊臂,可吊裝各種武器彈藥、食品和物質補給。

艦艉是1座半沉降式機庫和直升機平臺,搭載1架卡-25B「激素」或卡-27「蝸牛」直升機遠程反潛,並為P-500反艦飛彈提供中繼制導。

卡-25艦載偵察直升機

艦體中14道橫壁將全艦分成15個水密隔艙,任意3個相鄰隔艙進水也不會沉沒,生存能力很強。其中12號隔艙裡裝著蘇軍頗引以為豪的「堡壘M」垂直飛彈發射系統。

寬大艦體為官兵提供了良好居住環境,艦上有多個圖書館和娛樂室,舒適程度僅次於「基洛夫賓館」。

一、強大動力

強大又可靠的動力是一艘戰艦完成任務的基礎,絕不能輕視,光榮級也不例外。它是遠洋艦隊核心,既要快速到達戰場又要持久續航,所以設計師為其準備了已在卡拉級巡洋艦上驗證過的燃氣輪機,並與廢氣循環鍋爐組成一套別具特色的M21燃-蒸聯合循環系統。

燃氣輪機

M21系統包括2臺M-70巡航燃氣輪機、4臺MK8F加速燃氣輪機和2臺直流式廢氣循環鍋爐,總功率110000軸馬力(80.9兆瓦)。通過2根軸系驅動2具四葉定距螺旋槳,最高航速達32.5節,最大續航力7500海裡/18節。

燃氣輪機油耗高,所以燃燒產生的高溫廢氣也不能浪費。設計師將2臺M-70巡航燃氣輪機的高溫廢氣引入廢氣循環鍋爐,可額外輸出1100-2200千瓦電能供全艦使用,燃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航母殺手

光榮級肩負著重要使命,任務目標繁多,包括: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在遠離岸基航空兵的大洋中為艦隊提供防空掩護,確保反潛搜索開展,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炮擊沿岸目標等,所以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它裝備著大量武器彈藥,能勝任反艦、防空、反潛、對陸支援等各種任務,是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和「航母殺手」。

P-500反艦飛彈系統

16枚巨大的P-500「玄武巖」重型反艦飛彈分布在艦橋兩側,與水平甲板呈20°夾角高高昂起,構成光榮級最顯著的外部特徵。

海軍航空兵一直是蘇聯的弱項,就算基輔級航母服役後也達不到美軍那樣的打擊力度。只能靠飽和攻擊威懾敵軍,所以威力強大的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必須是蘇軍王牌。

P-500「玄武巖」系統中的4K80反艦飛彈

P-500「玄武巖」(北約:SS-N-12沙箱)由P-35「進步」反艦飛彈(SS-N-3B沙道克)發展而來。CM-248發射箱中的4K80飛彈加長到11.7米,彈徑0.88米,重4.8噸。2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和1臺KP-17-300渦噴發動機推動其最大速度達到2.5馬赫,最大射程550千米,基本達到美國航母編隊防空圈的邊緣。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飛彈彈體由鈦合金材料打造,可攜帶950公斤半穿甲高爆彈頭或3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由於射程極遠,巡洋艦自身已無法引導,所以飛行中段由K-25B艦載直升機、Tu-95RT電子偵察機或衛星提供中繼制導,從高空快速接近目標,到末端啟動主/被動雷達俯衝攻擊。

P-500飛彈發射瞬間

4K80飛彈非常先進,彈上的4B89「蜜蜂」主動幹擾系統能干擾敵方攔截飛彈導引頭。多枚飛彈之間還能通過數據鏈互傳信息,自主分配目標,並優先攻擊航母。這樣的牛叉飛彈一枚就已經極難防禦,更何況光榮級能一次齊射8枚,累計發射16枚!

如果再加上其他水面艦艇、巡航飛彈核潛艇一起攻擊,就算美軍航母編隊有宙斯盾系統也接不下來。最後的結果無非是我用飛彈摧毀你,你用飛機消滅我,大家誰先出手都一樣是兩敗俱傷,這種玩命打法著實讓美國人頭疼。

體型更小,射程更遠的的P-1000反艦飛彈

1989年第3艘「紅色烏克蘭」號服役時,換裝了升級版的P-1000「火山」反艦飛彈系統,重量更輕,射程增大到700-1000公裡。2000年時「光榮/莫斯科」號、「羅波夫海軍元帥/烏斯季諾夫元帥」號(1995年更名成後者)也陸續換裝,光榮級的牙齒更鋒利了。

在蘇軍作戰規劃中,光榮級的戰場經常是孤立無援的。它要在大洋中為航母編隊和打擊艦隊撐起防空大傘,又要在全力一擊後頂著敵人瘋狂反攻抽身而退。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的防空體系和反潛力量,所以光榮級還裝備了大量防空飛彈、反潛武器、聲吶和電子對抗設備,面對任何情況也能從容應對。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將在下一章中講述這些令人驚嘆的武器裝備,敬請關注。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曾經的「航母殺手」,紅海軍幾乎全部的希望,現在卻晚景悽涼
    曾經他是整條街為數不多的靚仔,也是蘇聯全村的希望。可是誰又能想到的是,如今幾十年已經過去,他的結局卻有些悲慘。沒錯,我說的那個靚仔就是蘇聯現代級驅逐艦。
  • 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1144型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讓美國都忌憚
    隨著驅逐艦在海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巡洋艦已經逐漸成為歷史,如今,海軍中比較普遍使用的軍艦為驅逐艦和護衛艦,因為它們的性能更加突出,在海洋中能夠發揮出更加突出的作用。但在此前,有一款巡洋艦非常著名。它源於前蘇聯時期,是一艘以核能源驅動航行的軍艦,被稱作世界上唯一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巡洋艦。它就是1144型巡洋艦。其也被稱作基洛夫級巡洋艦,該巡洋艦的主要作用也是為航母提供保護作用,但在進行研製期間,蘇聯逐漸開始想要研製出一款體型極大的巡洋艦,而且為了配合核反應堆,蘇聯也進一步擴大了這款巡洋艦的體量,最終研製出一款足足有2.5萬噸的巡洋艦。而這艘巡洋艦也被譽為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
  • 航母殺手:近距離看俄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
    航母殺手:近距離看俄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 (1/9) "← →"翻頁
  • 「航母無用論」再現!美媒:美國海軍應削減7艘航母,換成飛彈船
    (開啟海戰新時代的武器——SS-N-2冥河反艦飛彈)由於充分見識了核彈頭的毀滅性威力,所以在冷戰期間,蘇聯海軍曾經設計研製過多種超遠程重型反艦飛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即為SS-N-12和SS-N-19兩種,這兩種重型反艦飛彈有著500公裡以上的巨大射程,可以在美軍航母艦載機防空巡邏圈的邊緣對航母發動攻擊,而且為了確保有效摧毀
  • 俄羅斯海軍力量
    雖然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核潛艇發展緩慢,但是今天的俄羅斯仍然擁有世界頂級的核潛艇,仍然保持核潛艇領域的第一梯隊地位。 蘇聯遺產,大型水面艦艇 俄羅斯的大型水面艦艇基本上都是蘇聯時代的遺產,目前擁有1艘航母,4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
  • 俄「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參加中俄海軍聯演
    昨天,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駛入青島某軍港。新華社發本報訊(記者商西)中俄海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軍聯合演習今起拉開帷幕。昨天,參演的中國海軍兵力全部在青島集結完畢,俄方參演艦艇也全部抵達青島某軍港。 此次演習,中俄海軍都派出了主戰艦艇參加。
  • 如何擊沉美國航母?俄國人數十年摸索,總結出以下經驗
    比如,俄羅斯海軍最新的亞森級攻擊核潛艇,該核潛艇排水量13000多噸,攜帶8單元的CM-346飛彈垂直發射器,每單元發射器可以容納4枚P-800縞瑪瑙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或者5枚3M54E口徑系列反艦飛彈,也可以攜帶3M14口徑系列對地打擊巡航飛彈。圖為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 現役航母:未設置反艦飛彈發射架,裝有近防炮和近防飛彈
    冷戰時期,原蘇聯海軍為了增強航母的作戰能力,將龐大的艦載垂直反艦巡航飛彈、中程區域防空飛彈、反潛火箭深彈等大型武器裝備,都設置到了航母上,讓航母本身除了艦載戰鬥機以外,具備強大的防空對海對潛打擊能力。當然,蘇聯紅海軍的航母上,仍然配備有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雅克-38艦載戰鬥機,此類航母被蘇聯紅海軍命名為「重型載機巡洋艦」。「重型載機巡洋艦」,具備巡洋艦強大的反艦、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同時雅克-38艦載戰鬥機具備制空和對海打擊能力。
  • 美海軍二戰後造了多少巡洋艦,核動力型號多數量少
    【話說軍世】在戰艦進入了飛彈為主要武器裝備的時代後,通用驅逐艦逐漸成為航母和兩棲艦之外,最為重要的水面戰鬥艦艇,而二戰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海軍都放棄了戰列艦的發展,不過還是曾發展了一定數量的巡洋艦,其中美國海軍擁有過很多的巡洋艦。
  • 俄海軍"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訪菲律賓 將與菲海軍舉行聯合演練
    圖為「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駛入碼頭,艦上官兵升起旗幟。(中新社記者 張明 攝)(中新社馬尼拉4月20日電)素有「航母殺手」之稱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20日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南港停靠,開始對菲律賓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瓦良格」號飛彈巡洋艦艦長Ulyanenko在碼頭出席記者會時表示,俄方官兵會盡最大努力讓這次訪問為增進俄菲兩國友誼與合作、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 紅色帝國的遺產——基洛夫級巡洋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是蘇聯乃至全世界僅次於航空母艦的最大型軍艦,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核動力的非航母水面艦艇。基洛夫級的大小已經接近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所以也被西方稱為戰列巡洋艦,排水量和武器火力類似戰列艦但是任務和角色跟巡洋艦相同,蘇聯方面統一稱之為 "重型核子飛彈巡洋艦"。在美國海軍曾操作過的艦隻中,唯一與之噸位及功能相近的,是長灘號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不過早已退役多年的該艦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七千多噸,且設計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巴爾的摩」號重巡洋艦在獲知美國海軍開始嘗試將戰艦飛彈化之後,蘇聯紅海軍方面也馬上行動了起來,而「肯達」級飛彈巡洋艦,就是蘇聯紅海軍諸多嘗試後的產物之一。「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改裝的失敗——「肯達」級誕生前蘇聯紅海軍的尷尬狀態在決定正式立項新一代飛彈巡洋艦之前,蘇聯紅海軍的狀態頗為尷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紅海軍本想繼續執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大艦隊」規劃,建造包括戰列艦和巡洋艦在內的一大批傳統型火炮戰艦。
  • 俄羅斯海軍:大中型水面艦艇陳舊了,拿得出手的是水下核力量
    因此,俄羅斯海軍規模與蘇聯紅海軍時期相比是嚴重縮小的,俄羅斯成立將近30年來,其海軍都沒有開建一艘驅逐艦,現有艦隊中的航母、巡洋艦、反潛艦、驅逐艦等大中型水面艦艇,都是繼承蘇聯紅海軍時期的遺產。相比蘇聯紅海軍時期,擁有數百艘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反潛艦、護衛艦等龐大的水面作戰群,以一己之力足以和美國為首的整個北約海軍相抗衡,印證了俄羅斯海軍逐漸沒落、日落西山的態勢。為了抗衡美國為首的北約海軍,俄羅斯海軍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在水面艦艇上的硬扛,水面艦艇的實力非常有限,無法與整個北約海軍相對峙。
  • 可悲又可笑:坐擁萬噸飛彈巡洋艦,卻花160億買16條美國小艇
    據美國戰區新聞網報導,近日,美國政府批准向烏克蘭出售馬克6型巡邏艇以及相關配套武器,這些巡邏艇對於烏克蘭來說是海軍力量的強大補充。作為曾經擁有大量核武器和航母的國家,烏克蘭現在混得可真是不怎麼好,就連美國的16艘巡邏艇都成了海軍力量的重要組成。雖然這16艘將要賣給烏克蘭的船不大,但價格並不便宜。
  • 兩艘航母落入我國之手,為何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無緣入列我國海軍
    1978年8月11日停泊在北摩爾曼斯克的基輔號因暴風吹斷錨鏈導致基輔號觸礁,因此蘇聯軍方要求,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即使在錨泊狀態時,發動機不得停機,這也就意味著基輔級各艦除了進塢維修,其他時間發動機都是啟動的,20多年的時間發動機就沒關過,發動機的狀態好的了麼?也就是說想要將基輔級載機巡洋艦修復後服役需要更換動力系統。
  • 中國購買了兩艘蘇聯載機巡洋艦,為什麼不改造成航母?
    圖為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自從前蘇聯解體後,當年紅海軍手中的9艘航空母艦,時遷事移歷經輾轉,拆的拆賣的賣,如今還在俄羅斯海軍手中的,僅剩一艘庫茲涅佐夫號,如今這艘航母還在船廠中維修,要等到2022年之後才有可能完成升級改造,重新加入俄羅斯海軍,而當年在前蘇聯海軍公開拍賣時,亞洲並不起眼的小國韓國,卻一口氣買進了2艘航母,分別是新羅西斯克號和明斯克號,最終韓國卻發現根本沒用。
  • 核潛艇跟蹤目標,護衛艦發射飛彈:「鋯石」成新一代「航母殺手」
    冷戰時代,蘇聯海軍並不具備與強大的美國海軍進行正面決戰的能力,其發展的主要反航母武器是各類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可以從水面戰艦、飛機和潛艇上發射,儘管這些威力強大的飛彈很多都被冠以「航母殺手」的名號,但實際上,要想擊沉一艘美國航母是十分困難的:這些「航母殺手」的平臺,包括水面戰艦、
  • 美國海軍優勢越來越小,俄羅斯對巡洋艦進行升級,搭載武器是亮點
    俄羅斯作為歐洲地區的強國之一,麾下擁有多款先進的武器裝備,比如說核動力巡洋艦和核潛艇以及大量的核武器等等。此外俄羅斯海軍還擁有一艘航母,雖然出現種種事故開進船塢,至今沒能完成維修。但這艘航母對於俄羅斯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美海軍艦載「宙斯盾」系統誕生,破解了反艦飛彈「飽和攻擊」戰術
    前蘇聯紅海軍在大洋上與美國爭霸時,面對美海軍多支有攻擊型核潛艇、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護航艦艇組成強大的航母作戰群,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了「飽和攻擊」戰術理論,即使用潛射、艦射、空射(甚至是岸基反艦飛彈只要射程夠得著)反艦飛彈,在短時間內以密集的打擊方式,讓航母作戰群始終處於無法應對的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