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帝國的遺產——基洛夫級巡洋艦

2021-01-18 一點生活暢談

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是蘇聯乃至全世界僅次於航空母艦的最大型軍艦,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核動力的非航母水面艦艇。

基洛夫級的大小已經接近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所以也被西方稱為戰列巡洋艦,排水量和武器火力類似戰列艦但是任務和角色跟巡洋艦相同,蘇聯方面統一稱之為 "重型核子飛彈巡洋艦"。在美國海軍曾操作過的艦隻中,唯一與之噸位及功能相近的,是長灘號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不過早已退役多年的該艦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七千多噸,且設計和建造的年代要早得多。

美國長灘號,巨大的艦橋是其標誌

基洛夫級大約有1600個船艙。其中140個單人或雙人間的軍官和士官住艙,30個軍士和水兵住。全艦有220個門廊,49條走廊,總長度近20千米。艦上設有15間淋浴室,兩間浴室,一間桑拿浴室,以及一座小型遊泳池,另外還設有圖書室和健身娛樂中心,雙層的醫療中心,包括門診部,藥房,X光室,手術室,看護隔離病房和牙科診所,可謂功能齊全。

基洛夫級還安裝了四臺蒸汽輪機作為反應堆出現故障時的備份動力。該艦動力系統所提供的電力和熱能可以供應一座10-15萬人口的城市使用,其艦體設計也用在了蘇聯核能指揮艦SSV-33「烏拉爾」號的船體上。

基洛夫有驚人的武裝和大量電子設備。巨大的雷達組件安裝在前桅杆,北約稱為「頂對」(Top Pair)。主武器是20枚P-700花崗巖(廠號3M45)反艦飛彈,可以打擊大型水面艦。防空方面有12門8聯裝S-300F堡壘/SA-N-6雷鳴防空飛彈共96枚(四號艦換成了更先進的S-300FM堡壘-M/SA-N-20石像鬼飛彈);還有2門20聯裝9K33M黃蜂-M/SA-N-4壁虎飛彈共40枚。

飛彈從垂直發射裝置中發射

偵測器和副武器各有不同;首艦在艦首裝了一門雙聯裝RPK-3風雪/SS-N-14火石反潛飛彈筒備彈14發。後繼艦則換成4具9K331道爾/SA-N-9拳套防空飛彈系統備彈192發, 因為認為受到西方國家的空中威脅比較嚴重 。基洛夫和伏龍芝兩艦都有8門30 mm AK-630近迫防禦快炮,後兩艦則是裝備6座CADS-N-1短劍近防系統。

其他武器還有130 mm AK-130 主炮(除了基洛夫號是兩門100 mm 主炮),10門魚雷飛彈兩用發射管(另有兩門RBU-1000龍捲風-2式六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和RBU-6000龍捲風-3式12聯裝反潛火箭架一座(後兩艦將RBU-6000換成了一座10聯裝RBU-12000王蛇-1式反潛火箭發射器),備彈96發。

基洛夫號:蘇聯解體後改成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於1973年7月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起造, 1977年12月26日首航,1980年12月30日服役。第一次對外發表於1981年,當時北約觀察家稱為代號 BALCOM I (波羅地海戰士 I )。1990年在地中海上發生反應爐事故。之後因為蘇聯瀕臨解體的財務困境而沒有被修復。後來被當成零件船從上面拆東西用於維護其他基洛夫級艦。所以到今天,俄羅斯海軍只有一艘基洛夫級巡洋艦在服役,而且艦況也在日益老化,這也是今天俄羅斯海軍的一個寫照。但不可否認的是,基洛夫仍然給世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是曾經的紅色帝國強大傳奇的見證。

054a與基洛夫

相關焦點

  • 「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三)來了,武庫艦!
    相比於「老前輩」們,新一代的基洛夫級在甲板建築物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善,不同於往常人們的對前蘇聯水面艦艇雜亂無章的印象,「基洛夫」級憑藉龐大的噸位,使得設計師們在兼顧實用性的同時也能兼顧整艦的隱身性和美觀度。雖然前蘇聯在電子工業等方面相對薄弱,但憑藉前蘇聯強大的單艦整合能力,「基洛夫」級噸位大的優勢被凸顯的淋漓盡致。
  • 基洛夫級巡洋艦已落伍,為何還要強塞給海軍?
    上個月,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俄羅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改造的文章,文章引述俄羅斯海軍發布的消息稱,「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自1999年開始入塢維修,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50%以上的維修加改裝工作量,全部改裝工作預定要在2022年完成。
  • 紅色帝國強悍無比,留下多少先進黑科技?
    蘇聯這個紅色帝國雖然已經解體了20多年,但是它留下了很多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術裝備,讓後人可以通過這些技術裝備或回味或感嘆這個紅色帝國昔日的輝煌和榮耀。目前全球最大的飛彈巡洋艦的這個頭銜仍然屬於設計於50年前的1144型「基洛夫」級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艦長252米,滿載排水量約25000噸,採用核動力推進。裝備有20枚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約250枚艦空/反潛飛彈,可搭載3架艦載直升機。如果是單純比較這些數據,至今「基洛夫」級巡洋艦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 紅色泰坦、航母殺手!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上將敏銳的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先後建造了克列斯塔I/II級(1134/A)、卡拉級(1134B)、基洛夫級(1144)、光榮級(1164)等一系列大型反潛艦/飛彈巡洋艦,一步步將紅海軍推上巔峰。到70年代末期,紅海軍實力已經空前強大,讓北約集團日夜不安如芒在背。
  • 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1144型重型核動力巡洋艦,讓美國都忌憚
    它源於前蘇聯時期,是一艘以核能源驅動航行的軍艦,被稱作世界上唯一一艘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巡洋艦。它就是1144型巡洋艦。其也被稱作基洛夫級巡洋艦,該巡洋艦的主要作用也是為航母提供保護作用,但在進行研製期間,蘇聯逐漸開始想要研製出一款體型極大的巡洋艦,而且為了配合核反應堆,蘇聯也進一步擴大了這款巡洋艦的體量,最終研製出一款足足有2.5萬噸的巡洋艦。而這艘巡洋艦也被譽為蘇聯巡洋艦的巔峰之作。
  • 我們還能見到,即將被歷史淘汰的巡洋艦嗎?
    HMS貝爾法斯特,WW輕型巡洋艦在現今,還配備有巡洋艦的海軍有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秘魯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仍舊在編的巡洋艦有大名鼎鼎的有美國「提康德羅加」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和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俄羅斯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發展概況
    作者:太陽穀      來源:  高端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現代化改裝中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俄羅斯現服役於海軍艦隊的核動力巡洋艦(TARK)是114.2型「基洛夫」級。俄軍事媒體2020年2月14日披露,2019年底的一次海軍高級司令部特別會議顯示,在俄羅斯國家軍備計劃2018-2027階段結束時,「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將繼續服役。而「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繼續擔任北方艦隊的旗艦。
  • 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俄重型巡洋艦獲評全球最強戰艦,美國人難以置信
    美國《福布斯》雜誌專家薩頓感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大小與美國愛荷華州級戰列艦相當,但在理念和武器上實現了全面超越,有了新的武器和傳感器,它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水面戰艦。」作者表示,冷戰時建造的1144.2型巡洋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可以讓一切水面戰艦都黯然失色,其強大的武器庫令人難以置信,既有「航母殺手」P-700「花崗巖」超音速飛彈,還有S-300PMU-1防空飛彈和9K33「黃峰」飛彈,還有根本無法防禦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
  • 基洛夫被刺殺始末
    1918年正處於十月革命後的國內戰爭時期,基洛夫和史達林一起奔赴察裡津前線,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接觸。1918年底,基洛夫領導阿斯特拉罕的與白匪軍的鬥爭。1919年2月基洛夫被任命為阿斯特拉罕邊疆區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在保衛阿斯特拉罕的戰役中他與時任蘇俄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託洛茨基產生了衝突,內戰結束後基洛夫擔任亞塞拜然黨的書記。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然而日本卻不滿於這一條款,遂根據漏洞設計了萬噸級輕巡洋艦——最上級輕巡洋艦。這一有著重型巡洋艦級船體的輕巡洋艦給美國海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海軍本身的重巡洋艦噸位也所剩無幾。 迫於無奈,美國也只能和日本一樣建造自己的萬噸級輕巡洋艦,其最後成果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 基洛夫飛艇/Kirov Airship漫談
    司空見慣,美帝部分電影、遊戲一貫採用的對紅色恐怖的極力渲染,沒什麼新奇,來看看封面圖,背景除了象徵美國的自由女神就是佔據大幅畫面的蘇聯基洛夫飛艇,《紅色警戒2》、《紅色警戒3》中均以基洛夫飛艇作為封面,足見其影響力。
  • 美國海軍優勢越來越小,俄羅斯對巡洋艦進行升級,搭載武器是亮點
    俄羅斯作為歐洲地區的強國之一,麾下擁有多款先進的武器裝備,比如說核動力巡洋艦和核潛艇以及大量的核武器等等。此外俄羅斯海軍還擁有一艘航母,雖然出現種種事故開進船塢,至今沒能完成維修。但這艘航母對於俄羅斯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話說軍世】在現代海軍中,還在服役的現代化巡洋艦已經很少了,目前也沒有發展新型巡洋艦的消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古老的艦種也會消失,那麼,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主要劃分是什麼?巡洋艦「淡出主力」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 過於低調,055大驅到底是不是巡洋艦?美國人終於給出了答案
    眾所周知,巡洋艦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主要參戰國的主力水面艇艦,具有噸位大、航速高、自持力強和武器裝備齊全等特點。在二戰結束後,只有美軍正在服役的9000餘噸級的提康德羅加級和俄羅斯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被稱為巡洋艦,數量都不算多。
  • 被稱為29節納爾遜,扛著祖傳15寸炮,火力羸弱的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看來戰列巡洋艦都不是海軍戰鬥力的體現,其中以二戰時期被德國俾斯麥一炮幹掉的胡德號戰巡就成為人們談論中的典型對象。其實,戰列巡洋艦是特殊時代建造的特殊軍艦,就只有在一戰時期英國和德國建造過,一戰結束之後隨著動力系統的革命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世界第一款專用飛彈巡洋艦竟是蘇聯造,僅4艘,「肯達」級巡洋艦
    今天,本文就為各位讀者大致介紹下蘇聯紅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款,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專門設計的飛彈巡洋艦——58型「肯達」級飛彈巡洋艦。讓各位讀者對蘇聯紅海軍在火炮巡洋艦嚮導彈巡洋艦轉化的那段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