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2021-02-13 快悅讀

職業裝是為工作需要而特製的服裝,它並非現代社會獨有,實際上,古人也有職業裝,例如秦兵馬俑身上穿的是軍服,歷代朝廷命官身上穿的是官服,宮廷或官府歌舞伎穿的是舞蹈服等。這些職業裝屬於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一部分,但在民國時期,這些中式傳統職業服裝發生了變化。

郭沫若曾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清末民初,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廣泛吸收了外來文化。在職業裝方面,對外來服裝文化的吸收代替了原先孤立縱向的繼承,使職業裝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在中國服飾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

 郵遞員

  民國的「公服」是立法機關依照國家「服制」法案所規定的各有關部門的著裝式樣,要求有關部門必須「依法著裝」,這是一種制度,所以「公服」又稱「制服」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從這些膾炙人口的古代詩詞中,現代人了解到古代官員的衣著顏色所體現的官員服制特點——朱、紫為高級官員,青色為低級官員。民國時期,文官中有行政官、外交官、警察、司法官、技術官5個類別。民國初年,文官中的行政官沒有特定服制,為此,袁世凱在當政時期特地制定了一項《地方行政官公服令》。

  文史學者何德騫介紹,新型「服制」之端為民國北洋政府首開。自1912年至1913年,出臺了7項「服制」法規,其中包括《推事檢察官律師服制令》《外交官領事服制》《地方行政官公服》《警察服制》等,涉及國民、軍事、司法、行政、外交等7個方面的「依法著裝」問題。



護士

  讓民國公務人員「依法著裝」有兩個作用:一是職能象徵,二是業別標誌。民國時期的「公服」,泛指一切國家公務人員的著裝,民國的「公服」和封建王朝時期的「公服」有著根本性區別,民國的「公服」是立法機關依照國家「服制」法案所規定的各有關部門的著裝式樣,要求有關部門必須「依法著裝」,這是一種制度,所以「公服」又稱「制服」。

  「民國年間,人們在著裝方面已經沒有封建社會時期的尊卑之別,『公服』體現的是公務人員職務等級的差異。」何德騫說。然而,身著公服的公務人員地位有高低、職務有大小,所以不同公服皆有等級徵識,這一點非常接近古代。公服分為帽、服、袴、外套、革靴5大部分,公服面料均用國產紡織品,帽子上的帽徽、帽絆(編辮條形織物)等均用嘉禾紋樣裝飾。帽徽為五角星,綴於帽前;帽簷為黑面,裡襯明黃;帽絆為平金帶,左右兩側各有一粒金紐;帽徽上的金繡嘉禾生長方向都朝後,上下各有兩行穀粒。三級地方行政官以領章、袖章的紋飾區別尊卑,其服制規定的細緻程度不亞於當今的職業裝。

  北洋政府時期,何德騫的父親曾擔任山西文水縣縣佐一職,就穿過這種公服,「猛一看去,那時的公服很像現今的警察制服。不過,三級地方行政官的公服實施時間並不長,便隨著袁世凱帝制而結束,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很多時候地方行政官員著裝各隨其便,並無公服穿著之規定。一時間,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都成為公務員的日常穿著。」


學生

  除了北洋政府以大總統「教令」行之的重要「服制」法規,教育部、交通部、財政部、全國菸酒公賣局、各省海關監督公署,還有以「部令」行之的特種業別的編制服制。諸如學校、鐵路、路政、船員等,都有特定的服裝式樣

  說到統一著裝,除了職業裝,還要說說民國期間的學生著裝,當時教育部強調,學生校服一要堅固耐用,二須樸素無華。在天津市檔案館保存著民國時期畢業生的照片,照片中的學生皆著學生裝,稚氣的臉上寫滿了喜悅與對未來的憧憬之情。何德騫說,在民國時期,學生服是一種頗受青睞的服裝,很多人以身著學生服為榮。「因為早年孫中山先生『喜著學生服』,人們一度把學生服『鹹稱中山裝。』」反映了當時人們期待從封建舊制度中解脫的革舊布新的迫切心情。

  何德騫還提到,當時中國的學生服學習的是西式以及日本學生服樣式,和中山裝有著相似的樣式淵源。中山裝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它誕生於20世紀初,由孫中山先生參與設計,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製作而成的一種服裝式樣。北伐勝利之前,北洋政府禁止人們穿著中山裝,這是因為北洋政府和當時孫中山的南方軍政府是兩個對立的政權,彼此勢不兩立。直到上世紀30年代,中山裝才成為公務人員的標誌服裝。

  有趣的是,在中山裝流行的同時,學生服也頗受人們青睞,例如1928年河北省及平津兩特別市的委員、廳長、市長皆著學生服,並視其為「第二中山裝」。

  何德騫說,民國時期,護士穿白色護士服,電車售票員穿深色大衣,肩上挎一個放錢和車票的小書包,就連餐廳女招待的服裝,也被政府要求「不能過分豔麗」。還有鐵路職工要穿藍色制服,海關人員穿藍黑色制服,郵遞員穿深綠色制服等。「那時的郵遞員被稱為『郵差』,穿著和郵筒一致的深綠色郵政制服,在馬路上十分顯眼。在天津等大城市中,郵差大多騎自行車送信,而在上海,也有騎摩託車送信的郵差,到了郊區,郵差則騎馬送信。」何德騫告訴記者。


洋車夫

  民國時期很多職業裝也體現著某些行業規則。比如,那時凡是在車廠租賃洋車的車夫,必須每天向車廠繳納「車份兒錢」,車夫必須身穿一件「號衣」,即印有車號的坎肩兒,這表明此車已經完稅,沒穿坎肩兒的車夫,拉的就是黑車,若是遇到檢查,輕則挨打,重則扣車。那時的車夫都是「短打扮」,胸前拉條手巾,陰雨時沒有雨衣穿,炎熱的夏季大多沒有涼帽戴,工作條件十分艱苦。

  「那時負責清掃街道、傾倒糞便的環衛工人,身著淺色制服,頭戴大簷帽,如果被今天的人看到,會誤以為是警察。之所以如『警察』一樣打扮,是因為當年城市中沒有環衛局,環境衛生事業歸省民政部門管理,工人們統一著制服,戴大簷帽,成為彼時城市的一道奇特風景。」

  本報記者 肖明舒

  照片由天津市檔案館提供

  

 

  

 

相關焦點

  • 趙麗穎經典民國裝造型,真是驚若天人!期待她的民國時裝劇。
    最近幾年,民國裝真的很火,民國時期的女性服裝包括小洋裝和旗袍,真的都非常漂亮,穿起來也非常有氣質,最近大火的電視劇《旗袍美探》中,馬伊琍穿過的民國裝真的都特別美,真的是秒殺現在的很多時裝款式。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趙麗穎曾經的一些民國裝裝造型也是美到爆,而且穎寶的演技也非常棒,真的非常期待穎寶也能出演一部民國時裝劇。
  • 《良友》圖片,民國時期摩登女郎的時尚參考
    在現代思想的影響下,畫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眾多女性書籍中,嶄露頭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影響了民國時期女性的生活和審美情趣。二十世紀代是新舊文化和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跨越時間和國家,各種各樣的女裝充斥著民國婦女的生活,從民國婦女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的服裝風格正處於新舊碰撞的時期,包括旗袍、連衣裙、夾克和裙子,而學生裝也是當時流行的模特。
  • 民國時期女子穿的服飾,到底有多美?
    其實,服飾不僅表現個人,還表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服飾可以說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民國時期,是個中西方文明激烈衝突的年代,可謂新時期和舊時期並存的年代。民國時期思想的解放和女權運動的興起,讓民國時期女性的服飾變得與之前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不同。民國時期的女子們主張廢除束縛婦女的傳統服飾,所以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民國服飾。
  • 民國時期周至縣大財東盧三
    善史鉤沉:民國時期的周至大財東盧三圖為:1945年抗戰委員會贈銀質三等獎章圖為:民國時期陝西省政府授予記功獎章圖為:武城中學授予盧三「為國育才」牌匾圖為:河南災民贈:「熱心救濟」牌匾圖為:盧毓秀像「民國時期在周至縣,誰錢再多也多不過盧三」。
  • 民國時期女生校服
    1913年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對學生裝中的奇裝異服進行過整頓。但是到了1917年,都市服飾又發生了變化。1917年夏季開始,京、滬等地流行一種無領、袒臂、露脛的女裝。窄小袒脛露手臂的服飾不僅流行於京滬大城市,在一些交通較便利的中小城市也成為時髦。
  • 《傾城之戀》最真實呈現民國時期旗袍的電視劇
    大部分人認識旗袍始於電影或電視劇,而很多電影,電視劇的服裝工作人員不懂民國時期的服裝,故事講的是民國時期 由陳數主演的《傾城之戀》是目前我看過的影視劇裡最真實呈現民國時期旗袍的電視劇,今天我用一張全家福帶你解讀民國時期服裝。
  •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很多文化大師,為何現在卻很難出現
    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那時候的先輩們,他們很難想像咱們中國會出現這樣一個時代。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繁華盛世,也是經過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不斷努力,反覆摸索的結果。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在晚清和民國那樣的亂世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文化大師。而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繁華盛世,反而很少出現可以與晚清民國時期相比的那種文化大師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民國時期的摩登女郎,並不都是穿旗袍的,校服才是流行服飾
    很多人都知道旗袍是民國時候改良的,卻不知道民國時候流行的卻是校服。漲見識了吧,今日帶大家看看民國時期的服裝發展,拿好小本本記下來哦!「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勞動分工模式,使女性成為觀念中的被撫養人。在婦女「不能自食,必食於人;不能自衣,必衣於人」的傳統觀念中,女性的社會角色僅是母親、妻子、女兒。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 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由於話題的深入,民國時期的相關歷史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大洋就是民國歷史的重要部分。我們不難發現,民國劇中出現最多的貨幣也就是大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社會底層,使用最多的貨幣也無非就是大洋。可以說,大洋已然成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
  • 馬伊琍早期古裝照,比《民國探案》中的旗袍裝還漂亮!
    最近由馬伊琍主演的新劇《民國探案》正在熱播,劇中馬伊琍各種各樣的民國小洋裝和旗袍裝也是五彩斑斕,款式多種多樣.馬伊琍的各種造型也是各有千秋,非常美麗.可是不知道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馬伊琍曾經的那些古裝扮相,真的是美的清新脫俗,宛若天上下凡的仙女.真的比民國造型還要漂亮呢?
  • 文物故事|大渡口區博物館館藏民國時期國民身份證
    ▲民國三十六年四川省巴縣「國民身份證」  大渡口區博物館館藏身份證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證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這張民國時期巴縣縣政府頒發的「國民身份證」,證件為紙質鉛印,長方形卡片式樣,兩頁對摺成四頁,原件長15釐米,寬10.5釐米。
  • 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為何那麼多人討厭民國?
    1912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也是辛亥革命之後亞洲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於中國人民來說,民國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它表面歌舞昇平實則軍閥割據,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卻困苦不堪。民國究竟是好是壞?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現代人們對民國的感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喜歡者有之,憎惡者也有之。
  • 孫儷,楊穎,蔣勤勤等七位女星民國學生裝造型同種類型不同感覺。
    說起服裝的款式,糖葫蘆寶寶是真心非常喜歡中國民國時期的服裝款式,無論是民國時期流行的旗袍還是小洋裝真的都非常有氣質。其實在民國時期還有一種類型的服裝也是特別好看特別養眼的,那就是校服,民國時期的校服款式真的很好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非常小清新的感覺,在當今娛樂圈也有很多漂亮的女明星穿過民國時期的校服時期的校服,接下來小夥伴們就和糖葫蘆寶寶一起來看看漂亮的女明星們誰的明國校服裝最好看吧!
  • 民國時期太原的當鋪
    日偽統治時期,太原這種小當鋪更多,多是高麗棒子(朝鮮浪人)經營。太原的大當鋪牆壁上或大門內的照壁上,都有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約七八尺高的白底黑字「當」字。店鋪門額上除了字號排匾外,還掛有一個2尺見方的「當」字木牌。大門兩側多數貼有或雕刻「惠民解難」、「裕國便民」、「濟世利人」等一類的牌子或對聯。
  • 民國時期,不同階層的形象特徵,盡顯「中西合璧」的女性美
    民國時期,不同階層(明星、名媛、社會名流、學生、職業女性、特殊群體)的形象特徵,盡顯「中西合璧」的女性美!(三)、名人之女眷(1)、人物身份①、林寶華夫人:林寶華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網球運動員,其在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奪取我國運動員在該賽中的首次冠軍。
  • 【汝州歷史記憶】民國時期到60年代汝州老照片集
    民國學生教師的多些。民國時期汝州教育之風盛行,城區有清末設立的汝州中學堂,民國時期改為河南省立第十中學。還有縣立第一初級小學、縣立第二初級小學、 臨汝縣立師範學、縣師附小、塔寺小學、縣女子師範學校、臨汝縣簡易鄉村師範、私立汝陽中學、私立豫西高中等。
  • 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徽章裡的歷史故事
    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二,清或民國時期耶穌和十二位門徒教會徽章清或民國時期精美老十字架 耶穌和十二位門徒,天主教民國教會徽章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原來「十二」這個數目有一連串的意義。
  • 民國時期為何土匪橫行?
    民國土匪的種類 民國時期中國土匪種類繁多。如果以土匪活動的地域特點來劃分,則有山匪、馬賊、響馬、邊界土匪、海盜和湖匪等等。 所謂山匪,一種是指常年在山區活動的土匪,如雲貴川一帶的土匪。
  • 揭秘民國時期的計程車大戰
    其實這樣的「計程車大戰」並不是首次,在我國民國時期就上演過這樣的大戰,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所有「戰鬥」都是在線下解決的。一說起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計程車,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人力車,好像那個時代就沒有真正的計程車,人們出門如果想「打車」,就只能乘坐兩個輪子的人力車似的。這是現代人對舊社會的一大誤解。
  • 民國時期的土匪都是哪來的?
    民國時期,各地土匪猖獗,且難以消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呢?無外乎要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來思考。民國時期的土地政策依然不夠完善,況且在動蕩的社會下,再好的制度也難以有效實施,因此農民的生產利益沒有得到保障,生活拮据,再加上封建地主和軍閥的剝削,農民生存舉步維艱。不能從事生產便要努力尋找其它出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惡行推動了中國商業的發展,卻改變了原有的僱傭市場,文化程度低的老實的農民找不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