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國時期的計程車大戰

2020-12-27 東城陰陽魚

文/東城陰陽魚,個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東城陰陽魚。

提起「計程車大戰」,我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2016年滴滴和優步之間為搶佔客戶資源而進行的大戰。經過「燒錢」式的輸出比拼,最終以滴滴勝出,優步退出中國市場而收場。那次的紅海血戰讓每個當時使用打車APP的用戶記憶猶新同樣也受益匪淺。其實這樣的「計程車大戰」並不是首次,在我國民國時期就上演過這樣的大戰,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所有「戰鬥」都是在線下解決的。

一說起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計程車,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人力車,好像那個時代就沒有真正的計程車,人們出門如果想「打車」,就只能乘坐兩個輪子的人力車似的。這是現代人對舊社會的一大誤解。其實早在1908年,上海就出現了汽車出租服務,而計程車與黃包車、計程車與計程車之間的競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黃包車」並沒有壟斷城市交通

鴉片戰爭以前,馬車和轎子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走近路一般步行,出遠門得僱馬車,假如家中富足或者社會等級較高,可以乘坐轎子。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洋商開始把人力車從日本引進到上海,然後再從上海推廣到全國其他城市。

進入民國以後,人力車基本上已經遍及全國各大城市,除了路面崎嶇和風氣閉塞的雲貴等地,其他城市已經很難再見到馬車和轎子的蹤跡了。比起馬車和轎子,人力車更為經濟實惠,而且乘坐起來也舒適得多,橡膠輪胎彈簧座,又快又穩又便捷。到了抗戰時期,難民多、傷兵多、失業工人多,很多人改行做人力車夫,平均每一百個城市居民中就有一個以上在拉車,中國的人力車行業達到了巔峰。但即使是在人力車最興旺發達的時候,它也沒有壟斷城市交通,平常市民出行,仍然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比如電車和計程車。

計程車公司很多但車輛很少

電車在光緒年間進入中國,首先也是在上海運行,後來推廣到北京、廣州、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有些城市的電車是有軌道的,例如上海租界和天津租界的電車都是有軌電車。有些城市的電車沒有軌道,像南京和廣州的電車就是這樣。有軌和無軌的電車都有司機和售票員,都是遇站就停,都有規定的運行線路,和我們如今乘坐的公交汽車是一樣的。

計程車進入中國的時間比電車稍晚。1903年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帶來幾輛年久失修的老爺車,自己玩膩了,高價出租給滿清貴族兜兜風,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計程車了,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成立正式的計程車公司。到了1908年,美商環球供應公司在上海租界開設了「汽車租賃部」,為有錢人提供載客服務,電話一打隨叫隨到,中國的計程車行業才算真正邁出了第一步。

1913年上海已經擁有了九家計程車公司,其中華人開辦的佔了五家。1918年北京有了七家計程車公司,全為華人開設。1928年,南京有了十二家計程車公司。1930年,杭州有了十三家計程車公司。計程車公司雖然很多,但是每家公司旗下的車輛卻很少。以杭州為例,整個城市十三家車行共有五十八輛計程車,平均每家不到五輛車。很多落後的城市全城都沒有一輛計程車。

是不是計程車看牌照就知道

計程車的購置成本太高,一般的經營者買不起。在民國時期,中國只能製造貨車和電車,而且其中的核心部件主要靠進口,至於小轎車必須整車進口,故此售價很貴。抗戰前一輛全新的福特轎車在上海售價一萬兩千塊大洋,而上海市長的月薪不到兩百塊大洋,不吃不喝攢上五年才能買上一輛車。普通百姓收入更低,一輛汽車等於他們半輩子的血汗。事實上絕大多數計程車公司無力購買新車,大家寧願使用美國人開到快要報廢的二手車,因為價錢相對便宜。

三成新的雪佛蘭轎車需要兩千塊大洋成交。當時的兩千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十幾萬元,但是當時民國時代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超半數人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十幾萬元在那個時代是一筆巨款。除了購置成本,計程車公司還必須考慮當局的政策,各個城市對計程車數量有所限制,如上海規定全市計程車不能超過一百輛;杭州規定全市計程車不能超過七十輛,一旦飽和就不再發放牌照和運營手續。與今天相似,民國的計程車牌照和普通汽車牌照是有區別的,普通汽車牌照是黑底白字,一看牌照就知道它是不是計程車了。假如自用車輛冒充計程車載客,很容易被交警發現。

為爭奪顧客竊聽叫車電話

雖然計程車數量少,但是從事計程車運營仍然要面臨激烈競爭:一是跟人力車的競爭,再就是來自計程車行業內部的競爭。

乘坐人力車跟乘坐計程車的檔次相差太遠,人力車是大眾消費,誰都坐得起;計程車是高檔消費,包車一小時至少一塊大洋(民國計程車一般都是按時計費),有時高達五塊大洋,坐一次計程車可以用掉小戶人家一年的積蓄。這兩種交通工具的定位不同,顧客不同,理論上構不成競爭,但事實並非如此。有的城市人力車公司過於強大,可以包修公路,明設關卡,私建收費站,見到計程車不予放行,乘客想到某地去必須乘坐該公司的人力車,這樣計程車公司就沒了生意。個別城市的人力車公司聯合起來遊說政府,煽動市民反對計程車上街拉活兒,迫使當局下令禁止計程車。

在計程車行業內部,由於公司眾多,山頭林立,也存在惡性競爭。那時乘客想「打車」,不能在街頭攔車,要提前給計程車公司打電話預約,約定好具體的乘車時間和接送地點。這就給不守規矩的計程車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機,其經營者收買電話公司的接線員,竊聽乘客的叫車電話,然後迅速調派車輛到達現場,等真正該拉活兒的計程車趕到時,乘客早被搶先的計程車拉走了。

這就是民國時期的計程車大戰,行業競爭無處不在,商場如戰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能夠笑到最後的贏家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東城陰陽魚,寫作為樂趣。

魚眼觀古今,思想皆可喻。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一塊肥皂,引發的一場商業大戰
    古人用來清潔去汙的潤膚用品,在民國年間的時候,引起了一場貿易的爭奪——肥皂大戰。交戰雙方:一方是英國利華兄弟公司,另一方是中國五洲大藥房。民國時期香皂盒當時,利華公司是世界上響噹噹的企業,在肥皂這方面的技術領域也是處於領先的一個地位。
  • 揭秘民國時期的東北土匪,手段極其殘忍,婦女的處境最悲慘
    文/揭秘民國時期的東北土匪,手段極其殘忍,婦女的處境最悲慘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土匪在中國很早就有,尤其是清末到民國時期的土匪,其人數之多,分布之廣,影響之大,稱得上歷代之冠。這裡面又數東北土匪最有名。
  • 《箭士柳白猿》劇情揭秘 四大高手混戰民國江湖
    揭秘一:首曝劇情 軍閥豪傑混戰,絕世高手生死對決  改編自導演編劇徐皓峰創作的小說《柳白猿別傳》的電影《箭士柳白猿》,首次曝光最新劇情,影片講述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秩序崩塌。各方頭領紛紛拉攏武林人士,作為新一代武林仲裁人的柳白猿也不能倖免,一步步被置於軍閥爭鬥的漩渦中心。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比如1930年著名的「中原大戰」裡,當地農民承擔的「地丁稅」就暴漲40倍。而在軍閥混戰不斷的四川省,1932年時,有些縣的田賦稅收,竟已「預徵」到了1978年。作為軍閥混戰「重災區」的河南省,更是生動寫照:從1916年到1926年,河南境內城頭變幻大王旗,各路「大帥」「精英」來了又去,動輒就要刮一筆。
  • 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這些職業裝屬於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一部分,但在民國時期,這些中式傳統職業服裝發生了變化。郭沫若曾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清末民初,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廣泛吸收了外來文化。在職業裝方面,對外來服裝文化的吸收代替了原先孤立縱向的繼承,使職業裝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在中國服飾發展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
  • 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為何那麼多人討厭民國?
    1912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也是辛亥革命之後亞洲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於中國人民來說,民國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它表面歌舞昇平實則軍閥割據,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卻困苦不堪。民國究竟是好是壞?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現代人們對民國的感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喜歡者有之,憎惡者也有之。
  • 民國時期太原的當鋪
    日偽統治時期,太原這種小當鋪更多,多是高麗棒子(朝鮮浪人)經營。太原的大當鋪牆壁上或大門內的照壁上,都有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約七八尺高的白底黑字「當」字。店鋪門額上除了字號排匾外,還掛有一個2尺見方的「當」字木牌。大門兩側多數貼有或雕刻「惠民解難」、「裕國便民」、「濟世利人」等一類的牌子或對聯。
  • 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徽章裡的歷史故事
    每一個民國天主教徽章,都有一個故事。中國有這樣一些民國時期天主教會的徽章散布民間,國內國外以及各個時期的都有,因為有寶貴的歷史紀念意義,它們成為一些收藏家追逐的目標。二,清或民國時期耶穌和十二位門徒教會徽章清或民國時期精美老十字架 耶穌和十二位門徒,天主教民國教會徽章為什麼主耶穌不選十個人而要選十二個呢?原來「十二」這個數目有一連串的意義。
  • 民國時期為何土匪橫行?
    民國土匪的種類 民國時期中國土匪種類繁多。如果以土匪活動的地域特點來劃分,則有山匪、馬賊、響馬、邊界土匪、海盜和湖匪等等。 所謂山匪,一種是指常年在山區活動的土匪,如雲貴川一帶的土匪。
  • 為何民國時期,中國的武器來源紛繁複雜
    在民國時代,中國的軍隊裝備確實非常繁雜,即使是國民政府的中央軍,裝備也是五花八門,究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首先來說,軍隊裝備繁雜是有著歷史原因。自晚清時期,清政府向西方購買武器武裝清軍時,就因為缺乏規劃,加上清政府和各地督撫在買武器時常常被西方軍火掮客左右,所買的武器就五花八門,差不多所有西方國家的武器都有購買。像左宗棠西徵時,所部共裝備的洋槍不過2萬多枝,但是卻有七八種型號之多。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揭秘:民國時期的北京書風 · 王秋湄人物篇
    進入民國,王秋湄逐漸對國家的前途感到失望,因此尋求實業救國。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為避難,他與友人潘達微、吳公幹至香港,加入簡照南創辦的廣東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從事市場營銷廣告工作。1917年,與潘達微等人創辦《天荒》畫報,1918年公司總部遷至上海,王秋湄曾在北京、天津任公司經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定居蘇州,抗戰爆發後舉家移居上海,1944年,因患腦溢血病逝。
  • 民國時期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精緻生活」風情的影視劇裡,亮閃閃的民國金條,常叫多少追劇票友們豔羨不已。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如此漂亮的物件,價格當然不菲。
  • 民國時期。有「東北王」之稱的張作霖,究竟有多少兵力?
    而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更是勵精圖治,發展重工業,研製兵器,訓練士兵,很快東北軍變強大了起來。不僅如此,在張作霖的的深淵遠光和領導之下,還組建了海軍和空軍,這個是民國時期唯一一個擁有海陸空軍隊編制的軍閥了。不得不說,東北軍還是很強的,很快,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把直系軍隊打的是豪無還手之力。
  • 民國武術國考揭秘中國武術實戰能力
    六十多年後,自認不入流的搏擊運動員徐曉冬大戰雷公太極掌門雷雷,幾乎使中國傳統武術顏面盡掃。自新武俠小說以來,由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累積而成的中國武術神話碎了,中國武術只是花架子的聲音甚囂塵上。中國武術究竟怎麼了?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民國時期的兩次武術比賽來解答。
  • 民國時期的土匪都是哪來的?
    民國時期,各地土匪猖獗,且難以消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呢?無外乎要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來思考。民國時期的土地政策依然不夠完善,況且在動蕩的社會下,再好的制度也難以有效實施,因此農民的生產利益沒有得到保障,生活拮据,再加上封建地主和軍閥的剝削,農民生存舉步維艱。不能從事生產便要努力尋找其它出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惡行推動了中國商業的發展,卻改變了原有的僱傭市場,文化程度低的老實的農民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 民國時期女子穿的服飾,到底有多美?
    其實,服飾不僅表現個人,還表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服飾可以說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民國時期,是個中西方文明激烈衝突的年代,可謂新時期和舊時期並存的年代。民國時期思想的解放和女權運動的興起,讓民國時期女性的服飾變得與之前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不同。民國時期的女子們主張廢除束縛婦女的傳統服飾,所以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民國服飾。
  • 民國時期在華蜻蜓點水的阿加莎小說
    雖然「包羅德探案」在當時可能仍沒有 「福爾摩斯探案」或 「俠盜亞森羅蘋」那麼大的影響力(這兩個系列不僅影響了中國偵探小說讀者,還深刻影響了民國時期的中國偵探小說作者),但它確實已經能夠和埃勒裡·奎因(Ellery Queen,民國時期一般譯作愛雷·奎寧)的「奎寧探案」系列、萊斯利·查特裡斯  (Leslie Charteris,民 國 時 期一般譯作杞德烈斯)的「聖徒奇案」系列、範·達因
  • 民國時期女生校服
    4 張愛玲上學時愛穿旗袍民國時期的上海,作為一個開放的商埠,有著流行性氣質的城市,西方文化最先進入上海,時尚流行也從上海蔓延。清末民初,上海的學堂如火如荼,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聖約翰大學,都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的名校。此外,小學、中學教育也頗為發達,其中著名的女校有聖瑪利亞女校、清心女中、中西女中、裨文女中、民立女中等。
  • 民國時期的茶葉海報令人驚豔!
    在民國時期,它出的美女廣告海報系列可以說是經典之作,據說上面都是中國古代傳統女性的展示,比較有民族文化特色。這套美女海報共有48張,裡面充滿了中國古典美女的元素,直到現在它們也是收藏家視為珍寶的東西。第一張臺茶外銷茶海報—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女神
  • 2019年了朋友們,為什麼還有人吹「民國時期」?
    本來吧,這些照片也沒什麼,一位猶太攝影師,當年在上海,拍攝了兩萬多張照片,流傳了下來,讓人們能看到民國時期的繁華和精緻,挺好。但是這篇文章中處處流露出一種「嚮往民國,貶諷中國」的腔調,就很令人反感了。倘令他們穿上民國衣衫,置於《新青年》或「新月」團體,不消一眼,便能辨識其人來自現代。」仿佛民國時期的知識人都極具文化氣質,而當代中國的知識人都有著「官僚、市儈、流氓」氣質。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的!中國當代也有很多大師,他們為國為民,心懷天下,專心科研,氣質出眾!比如下面圖片中的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