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2021-02-13 三國故事

在各類再現民國「精緻生活」風情的影視劇裡,亮閃閃的民國金條,常叫多少追劇票友們豔羨不已。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

如此漂亮的物件,價格當然不菲。若以帳面價格算,一條「大黃魚」換算成今天的單位,應該重312.5克,按照今天品牌金店的足金價格標準,大約在十三萬人民幣左右。但放在民國最後那幾年,這帳,可不能這麼算。因為,就是在20世紀四十年代末的那幾年裡,這外觀精美誘人的「黃魚」,並非是民國時代的什麼「繁華見證」,相反,卻結結實實縮影了新中國前夜,國民政府一樁冠冕堂皇的醜劇,亦是多少中國老百姓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黃金風潮。1946年尾,剛從抗戰血火裡苦熬過來的國民政府,卻又磨刀霍霍要發動內戰,但獠牙剛露出來,腳下就踩進經濟大泥潭:多年戰亂創傷,政府又滿腦袋想著打仗,國統區的經濟也就一鍋粥,物價一天接一天飛漲。眼看民間怨聲載道,掌舵國民政府經濟的行政院長宋子文,情緒卻十分穩定:慌什麼,不就是平抑物價嘛,咱們不還有黃金嘛!乍一看去,這事兒對當時的國民政府,確實不算難題:別看老百姓窮的叮噹,但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的黃金,當時足有八百多萬兩,簡直是財大氣粗。只要拋售出來回籠法幣,飛漲的物價管保狠砸下去,經濟問題豈不迎刃而解?有了這麼個定心丸,國民政府也就隨即馬力開動,1946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金條鑄造也緊鑼密鼓。1946年12月23日,火熱出爐的「大黃魚」高調亮相,以每條「大黃魚」400萬法幣的價格大肆拋售,上海的黃金市場瞬間炸鍋,黃金價格一天內暴跌百分之十五。這「拋售黃金穩定物價」的套路,一出手就效果立竿見影。似乎,抗戰勝利後一路走跌的民國經濟,眼看就要「砸」回正軌?就是從國民政府拋售黃金的次日,即1946年12月24日起,短暫下跌的黃金市場,竟是緊接著暴火,大大小小的買家們蜂擁而來,紅了眼搶購黃金,拋出去的黃金,幾乎瞬間就被搶得精光,黃金價格也是天天瘋漲,一開始只賣400萬法幣的金條,僅僅兩個多月的光景,到1947年2月的時候,竟已暴漲到960萬法幣。所謂「拋售黃金回籠法幣」的美好許諾,當然也成了鬧劇。如果說拋售法幣前,國統區的物價在飛漲,那麼隨著黃金的拋售,飛漲就變成了暴漲,隨著八百萬兩黃金被拋售一空,法幣的暴貶也無極限,經濟形勢已岌岌可危。為什麼,一場號稱要穩定經濟的「拋售」行動,鬧到了這般境地——因為想趁火打劫的「金老虎」,太多了。金老虎,就是當時的上海人,對那些黃金投機團夥的稱呼。早在「拋售黃金穩定經濟」的風聲傳出來後,國民黨的各方「政要」們,紛紛像聞到肉味的野獸。什麼國家經濟命運前途?統統全拋到一邊去,全憋足了勁要從中搶塊肉吃。當時上海六十五家金號裡,四十四家都是沒有執照的「皮包金號」——全是給權貴們「搶錢」的急先鋒。於是,當黃金拋售開始後,這些「金老虎」們也就瘋狂撲來,一邊玩命吃進黃金,一邊拼命把黃金價格往高了抬,瘋搶黃金的醜劇,立刻進入到高潮階段。令人髮指的是,國民黨中央銀行也監守自盜,一邊大肆拋售黃金,一邊又大口吃進,開頭幾天就每天牟利百億,到黃金價格暴漲到頂點時,國民黨中央銀行的利潤竟高達六千億。而作為宋子文的鐵桿親信,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貝祖貽也沒閒著,他由自己的親戚詹連生充當「金老虎」,掛牌成立皮包公司,利用特權大量低價吃進黃金。僅被詹連生本人吞掉的黃金,就多達一百二十萬兩。而這個數目,還只是「公司」裡的小頭。至於貝祖貽吃掉多少?其他相關高官吃掉多少?都是糊塗帳。這類操作,放在當時黃金拋售的熱潮下,也只是普通套路。那時幾乎所有國民黨高層政要,都卷進這場「搶錢」行動。黃金暴漲帶來了物價飛漲,普通老百姓的財富慘遭洗劫,金老虎們,以及金老虎背後的「金主」們,家家賺得盆滿缽滿,天天笑呵呵收錢。這全程不要臉操作,就是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臭名昭著)的「黃金風潮」。待到國民政府八百五十萬兩黃金,幾個月間盡數敗光後,內戰戰場上敗得灰頭土臉,經濟形勢也水深火熱的國民政府,卻是不要臉加速度:先是打著「回收黃金」旗號,停止黃金交易,強行以1946年的黃金價格,從老百姓手裡回收黃金。軍警特務組織也紛紛出動,以「查金老虎」的名義敲詐勒索,看上誰家的財富,就「金老虎」帽子扣上,大肆勒索黃金。簡直是又一輪洗劫。
於是,在當時的上海等大城市,新的鬧劇不停上演:許多老實巴交的生意人,莫名其妙就成了「金老虎」,被軍警抓走後嚴刑拷打,家產幾乎被榨乾。1947年3月,上海警備司令部僅用三天時間,就把兩千八百多家商店工廠翻得底朝天,甚至連二百多家妓院都不放過。打著抓「金老虎」名義,把搜刮的二十萬兩黃金和一百二十萬美元,毫無壓力揣兜裡。那真正的「金老虎」們呢?幕後分錢的「政要」們,當然各個逍遙法外。衝在前面搶錢的先鋒們,倒也有「倒黴」的。比如那位貝祖貽的心腹詹連生,倒是被判了12年,可人家轉眼掏了兩千兩黃金,就大搖大擺出外「就醫」——都是為了搶錢,何必這麼認真?而到了國民黨戰場一敗塗地,開始被人民軍隊全程吊打的1949年,窮途末路的國民政府,又開發出了「窮瘋了」的「黃金搶錢」套路:上海解放前夜,國民政府再次瘋炒黃金價格,黃金價格每天漲幅百分之五十,輕鬆搜颳了六十多億元的財富。六百萬兩黃金也被國民政府強行運往臺灣,新中國接管的國民黨中央銀行,黃金儲備竟只有6180兩。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當時國統區裡,已到了水深火熱的經濟形勢。老百姓手裡的「金圓券」「法幣」暴跌,最大面值的鈔票,竟到了一張60億元。這麼一張「巨款」,當時卻連一盒火柴都買不了。上海解放前夕,一千億元的法幣,更是連一石白米都買不了。國民黨統治垮臺前夜,中國老百姓的真實民生如何?看過這些就可以想。那時候的一條「黃魚」該值多少錢?那更是個不好算的「天價」。「天價」且精美的「黃魚」金條背後,卻是國民黨對中國大陸最後的瘋狂與搜刮,是國民政府幾乎深入骨髓的腐敗,更是新中國建國伊始,那堪稱千難萬難的爛攤。看懂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中國人,一句發自肺腑的心聲: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參考資料:《屈辱的歲月,奮鬥的徵程》、張森奉《民國特大拋售黃金風潮》、《民國最大金融案》、蔣新寧《民國時期上海黃金交易情況及其惡劣影響》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愛歷史》

【我們愛歷史】ID:ailishi777

往期精品文章閱讀

關注後,在該號裡,回復標題前數字即可查看以下內容:

1.這三個小城市,漢唐明三大王朝欠它們一句謝謝

2.魯智深的這件怪事,揭開宋朝一群隱形富豪

3.中亞帝國狼子野心想吞併中原,但直到滅亡仍是中華屬國

4.鐵腕奇人差點帶兵滅了日本,意外之功讓中國人口爆增一億

5.大唐軍人的五個瞬間:總有一款硬漢把你點燃!

6.一本被清朝禁毀的奇書,造就了俄羅斯的近代崛起

7.鴉片戰爭中,印度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8.乾隆為何禁止外國女人到中國?為何只能讓她們到澳門居住?

9.朱元璋的三大冷門功績,連清朝都受益,黑也黑不動

10.歐洲人怎麼看明朝科學水平?

 

11.闢謠: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

12.唐朝有多強大?七個段子告訴你

13.朱元璋的四件奇葩事,卻造就強大的明王朝

14.《亮劍》龍套一句吐槽,卻道出大明亡國終極真相

15.中國古代盛世裡,老百姓能達到什麼生活水平?

16.一位曾淪為奴隸的將軍,卻令慫包的明軍變身鐵血軍團

17.乾隆受了怎樣的打擊,才明白父親雍正秘密建儲的良苦用心?

18.唐朝開國功臣後裔,卻以兇殘方式,親手滅亡唐朝

19.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萬曆哪怕聽懂一句,明朝都未必衰亡

20.何謂鐵血?看看這些東漢將軍就知道!

 

21.馬王堆文物揭秘:沒有導航的漢代,漢軍為何能深入草原打擊匈奴?

22.八國聯軍死也攻不下這地方,做了個人體試驗後明白了

23.明英宗殺于謙,其實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但有件事他足可告慰于謙

24.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功臣全滅,只有徐達一人逃了出來?

25.古人開採石油麼?都用作什麼用途了?

26.清官鬥不過貪官?看這幾個比貪官還「奸」的清官,把貪官治慘了

27.何為化腐朽為神奇?看名將如何把爛兵帶成鐵軍

28.這些古裝劇臺詞,戳中歷史殘酷真相

29.如果趙匡胤多活十年,能否拿下燕雲十六州?

30.一件國家大事,元朝辦了亡國,明朝辦了強國,差別只因兩字

相關焦點

  • 黃花魚,價格多少錢一斤?為什麼民國時期金條被叫做小黃魚?
    那麼黃花魚價格多少錢一斤?小黃花魚根據個大個小在7至10元,野生黃花魚要26至30元1斤,養殖的在15至20元左右。重量在1斤左右的野生小黃魚,每斤售價800元,8兩左右的,每斤便宜200元。真是貴如黃金,民國時期的金條被叫做小黃魚是這麼來的?(上海人視金條大小而分稱為「大黃魚」和「小黃魚」,壓箱底的金條多是大小「黃魚」。)小黃魚的食用價值1、補血益氣: 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由造幣總廠以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在幣面上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為"袁頭幣"或者是"袁大頭",成了流通主幣。 袁大頭有不同時期以及類型的,不同的袁大頭作為古董的價值差別很大,但在民國時都是作為銀幣,除了一元,還有角幣。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 民國金條的那些事:可換一座四合院
    電視劇《潛伏》中的金條電視劇《潛伏》中藏在雞窩裡的金條  民國金條長啥樣?  民國時期,老百姓將金條俗稱為「黃魚」。身處動亂時期,稍微有錢的人家,都會在家中備上兩三根「小黃魚」,以備不時之需。那金條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電視劇中主人公拿著金條晃來晃去,總是看不清,好不容易來個特寫還光線不好,讓我們沒見過民國金條長什麼樣的人很是著急。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民國時期是一段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時期,特別是初期軍閥混戰,催生了太多太多的名人。從孫中山建立國民政府開始算起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前結束,民國應該有38年的時間。民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民國初期公認為是從1912年民國成立到1927年蔣氏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期間。算起來有16年光景。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總所周知,民國時期是歷史上比較動蕩的一個時期,內外憂患,各方勢力林立,老百姓生活艱苦,能溫飽的家庭算是不錯了,還有一些人連飯都吃不上。國民時期,一元等於10角等於100分等於1000釐。而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它與銀元的換算比較接近與1000文兌換一大洋。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現在我們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資不夠花,的確,現今各方麵條件都好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開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覺這不夠花那不夠花,可是真的要應付日常開銷的話,吃飽穿暖就夠了,而對普通人來說三四千塊足矣,當然這只是包括吃穿水電部分。
  • 民國時期,十個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能夠買到多少東西?
    我們在看近代電視劇的時候,常常能看到民國時期的老百姓們
  • 淺談民國中央造幣廠金條
    他們的價值又是多少呢?民國初年,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採取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黃金交易非常活躍,上海成為黃金交易量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世界第三大金市。1935年,國民政府開始實施法幣政策,嚴控黃金交易,規定凡持有黃金、白銀現貨者應向國家銀行兌換法幣,由政府集中收購黃金、白銀,禁止市場買賣、流通。抗日戰爭後期,國統區通貨嚴重膨脹,法幣貶值。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 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由於話題的深入,民國時期的相關歷史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大洋就是民國歷史的重要部分。我們不難發現,民國劇中出現最多的貨幣也就是大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社會底層,使用最多的貨幣也無非就是大洋。可以說,大洋已然成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
  • 民國時期,青樓中有多少黑暗面?
    很多年輕人只知道妓院的道聽途說,不知道有多少黑暗的地方。為此,作者作了這篇文章。寫下當年北京妓院的罪惡事實,為什麼一些無辜善良純潔的女人去當妓女,會遭受怎樣的折磨和悲慘的命運。希望能改變一些年輕人對妓院的看法。妓院的等級。舊民國時期,北京妓院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北方幫,多為北方人經營,院內妓女多為北方婦女;另一個是南方幫。
  • 民國時期,一條鄧祿普輪胎多少錢?
    相信大家通過看電影電視劇也看到民國時候,已經有汽車跑在路上。
  • 在民國時期,十塊大洋能夠買到多少東西?
    說到民國的標記,很多人會想到銀元。銀元的購買力自然不是銅幣、濫發的法幣所能比的,俗話說:一塊錢不算少,十塊錢不算多。在民國時期,十塊大洋能夠買到多少東西呢?考慮到全國各地及城鄉發展水平不一,這裡以全國一二線城市為標本,做了簡單的探究。
  • 孫小頭上六角星真品價值多少錢一枚,哪裡有交易市場!
    民國十六年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造幣廠先取原模,重鑄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後又改動幣背面的英文和花邊(六角星),鑄成新版,批量發行,俗稱「小頭」。孫中山開國俗稱「」,是在民國成立時鑄造的銀幣。孫中山紀念幣版本很多,又分地方辦與中央版。隨著的熱潮,很多人找到我問我「」多少錢,在交談中我發現,很多的普通版銀幣卻被當做至寶一般。
  • 民國一輛小汽車多少錢?2700塊大洋,等於27個黃包車夫1年的收入
    其實我們看過民國劇的人,都知道在民國時期的大街上,我們可以看到小轎車, 但是數量卻是極其的稀少,是不是說當時的小汽車非常昂貴呢?確實是很昂貴的,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東西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價格都是極其昂貴的,等到普及之後,價格自然就會大大的降低,比如我們現在的小汽車幾萬塊就可以買一臺了,幾萬塊可能在很多國人這裡就是一個月的工資而已,算不上什麼大事,可是在民國時期可就大大的不一樣了。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雖然我們將從清朝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期間,統稱為「民國」,但其實民國大體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從1912年開始,1月到3月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而1912年3月至1928年,則是北洋政府時期,也就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統治時期。
  • 民國時期各種各樣的職業裝
    民國時期,文官中有行政官、外交官、警察、司法官、技術官5個類別。民國初年,文官中的行政官沒有特定服制,為此,袁世凱在當政時期特地制定了一項《地方行政官公服令》。  文史學者何德騫介紹,新型「服制」之端為民國北洋政府首開。
  • 民國時期為何土匪橫行?
    民國土匪的種類 民國時期中國土匪種類繁多。如果以土匪活動的地域特點來劃分,則有山匪、馬賊、響馬、邊界土匪、海盜和湖匪等等。 所謂山匪,一種是指常年在山區活動的土匪,如雲貴川一帶的土匪。
  • 怎麼鑑別民國時期紅木家具,這些知識一定要了解!
    民國家具的顯著特點在於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和鍍水銀玻璃鏡。玻璃的引進始於清代中期,晚清時期,陳設柜上也只有少數使用玻璃的。西洋玻璃鏡子傳入清代宮廷後被視為極其珍貴的物品,因此可以斷定,它不可能被用在家具上。但玻璃與玻璃鏡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以民國外交家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裡的估算,段祺瑞掌舵北洋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每月就要虧損八百萬元。「中央政府」尚且如此,各地軍閥自然不用說,只要幹個仗,就是大把錢財往裡砸。那麼問題來了,放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落後挨打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年代裡,這幫軍閥們又是哪來的錢,「燒得起」這些無休止的混戰?首先值得一說的,就是「正當來路」——軍閥們搞「經濟建設」的成果。
  • 閉門散記之三:鹹菜大湯黃魚
    今天看到廚房水鬥裡正在化凍的是封鎖前搶購到的冰凍大黃魚,嘴巴裡已經泛起的小時候我們寧波人家裡的各式黃魚味道。黃魚一般分兩種,大黃魚和小黃魚。不要搞錯,我說的不是民國時代的金條,十兩的大黃魚和一兩的小黃魚。我叫老伯的老人曾小孩時跟爸爸去給杜月笙拜年,杜家一條小黃魚變四條,每個小孩一條,磕了頭,黃澄澄一條就賞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