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再現民國「精緻生活」風情的影視劇裡,亮閃閃的民國金條,常叫多少追劇票友們豔羨不已。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
如此漂亮的物件,價格當然不菲。若以帳面價格算,一條「大黃魚」換算成今天的單位,應該重312.5克,按照今天品牌金店的足金價格標準,大約在十三萬人民幣左右。但放在民國最後那幾年,這帳,可不能這麼算。因為,就是在20世紀四十年代末的那幾年裡,這外觀精美誘人的「黃魚」,並非是民國時代的什麼「繁華見證」,相反,卻結結實實縮影了新中國前夜,國民政府一樁冠冕堂皇的醜劇,亦是多少中國老百姓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黃金風潮。1946年尾,剛從抗戰血火裡苦熬過來的國民政府,卻又磨刀霍霍要發動內戰,但獠牙剛露出來,腳下就踩進經濟大泥潭:多年戰亂創傷,政府又滿腦袋想著打仗,國統區的經濟也就一鍋粥,物價一天接一天飛漲。眼看民間怨聲載道,
掌舵國民政府經濟的行政院長宋子文,情緒卻十分穩定:慌什麼,不就是平抑物價嘛,咱們不還有黃金嘛!乍一看去,這事兒對當時的國民政府,確實不算難題:
別看老百姓窮的叮噹,但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的黃金,當時足有八百多萬兩,簡直是財大氣粗。只要拋售出來回籠法幣,飛漲的物價管保狠砸下去,經濟問題豈不迎刃而解?有了這麼個定心丸,國民政府也就隨即馬力開動,1946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金條鑄造也緊鑼密鼓。1946年12月23日,火熱出爐的「大黃魚」高調亮相,以每條「大黃魚」400萬法幣的價格大肆拋售,上海的黃金市場瞬間炸鍋,黃金價格一天內暴跌百分之十五。這「拋售黃金穩定物價」的套路,一出手就效果立竿見影。似乎,抗戰勝利後一路走跌的民國經濟,眼看就要「砸」回正軌?就是從國民政府拋售黃金的次日,即1946年12月24日起,短暫下跌的黃金市場,竟是緊接著暴火,大大小小的買家們蜂擁而來,紅了眼搶購黃金,拋出去的黃金,幾乎瞬間就被搶得精光,黃金價格也是天天瘋漲,一開始只賣400萬法幣的金條,僅僅兩個多月的光景,到1947年2月的時候,竟已暴漲到960萬法幣。所謂「拋售黃金回籠法幣」的美好許諾,當然也成了鬧劇。如果說拋售法幣前,國統區的物價在飛漲,那麼隨著黃金的拋售,飛漲就變成了暴漲,隨著八百萬兩黃金被拋售一空,法幣的暴貶也無極限,經濟形勢已岌岌可危。為什麼,一場號稱要穩定經濟的「拋售」行動,鬧到了這般境地——
因為想趁火打劫的「金老虎」,太多了。金老虎,就是當時的上海人,對那些黃金投機團夥的稱呼。早在「拋售黃金穩定經濟」的風聲傳出來後,國民黨的各方「政要」們,紛紛像聞到肉味的野獸。什麼國家經濟命運前途?統統全拋到一邊去,全憋足了勁要從中搶塊肉吃。
當時上海六十五家金號裡,四十四家都是沒有執照的「皮包金號」——全是給權貴們「搶錢」的急先鋒。於是,當黃金拋售開始後,這些「金老虎」們也就瘋狂撲來,一邊玩命吃進黃金,一邊拼命把黃金價格往高了抬,瘋搶黃金的醜劇,立刻進入到高潮階段。令人髮指的是,國民黨中央銀行也監守自盜,一邊大肆拋售黃金,一邊又大口吃進,開頭幾天就每天牟利百億,到黃金價格暴漲到頂點時,國民黨中央銀行的利潤竟高達六千億。而作為宋子文的鐵桿親信,國民黨中央銀行行長貝祖貽也沒閒著,他由自己的親戚詹連生充當「金老虎」,掛牌成立皮包公司,利用特權大量低價吃進黃金。僅被詹連生本人吞掉的黃金,就多達一百二十萬兩。而這個數目,還只是「公司」裡的小頭。至於貝祖貽吃掉多少?其他相關高官吃掉多少?都是糊塗帳。這類操作,放在當時黃金拋售的熱潮下,也只是普通套路。那時幾乎所有國民黨高層政要,都卷進這場「搶錢」行動。
黃金暴漲帶來了物價飛漲,普通老百姓的財富慘遭洗劫,金老虎們,以及金老虎背後的「金主」們,家家賺得盆滿缽滿,天天笑呵呵收錢。這全程不要臉操作,就是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臭名昭著)的「黃金風潮」。待到國民政府八百五十萬兩黃金,幾個月間盡數敗光後,內戰戰場上敗得灰頭土臉,經濟形勢也水深火熱的國民政府,卻是不要臉加速度:先是打著「回收黃金」旗號,停止黃金交易,強行以1946年的黃金價格,從老百姓手裡回收黃金。軍警特務組織也紛紛出動,以「查金老虎」的名義敲詐勒索,看上誰家的財富,就「金老虎」帽子扣上,大肆勒索黃金。簡直是又一輪洗劫。
於是,在當時的上海等大城市,新的鬧劇不停上演:許多老實巴交的生意人,莫名其妙就成了「金老虎」,被軍警抓走後嚴刑拷打,家產幾乎被榨乾。1947年3月,上海警備司令部僅用三天時間,就把兩千八百多家商店工廠翻得底朝天,甚至連二百多家妓院都不放過。打著抓「金老虎」名義,把搜刮的二十萬兩黃金和一百二十萬美元,毫無壓力揣兜裡。那真正的「金老虎」們呢?幕後分錢的「政要」們,當然各個逍遙法外。衝在前面搶錢的先鋒們,倒也有「倒黴」的。比如那位貝祖貽的心腹詹連生,倒是被判了12年,可人家轉眼掏了兩千兩黃金,就大搖大擺出外「就醫」——都是為了搶錢,何必這麼認真?而到了國民黨戰場一敗塗地,開始被人民軍隊全程吊打的1949年,窮途末路的國民政府,又開發出了「窮瘋了」的「黃金搶錢」套路:上海解放前夜,國民政府再次瘋炒黃金價格,黃金價格每天漲幅百分之五十,輕鬆搜颳了六十多億元的財富。六百萬兩黃金也被國民政府強行運往臺灣,新中國接管的國民黨中央銀行,黃金儲備竟只有6180兩。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當時國統區裡,已到了水深火熱的經濟形勢。老百姓手裡的「金圓券」「法幣」暴跌,最大面值的鈔票,竟到了一張60億元。這麼一張「巨款」,當時卻連一盒火柴都買不了。上海解放前夕,一千億元的法幣,更是連一石白米都買不了。國民黨統治垮臺前夜,中國老百姓的真實民生如何?看過這些就可以想。那時候的一條「黃魚」該值多少錢?那更是個不好算的「天價」。「天價」且精美的「黃魚」金條背後,卻是國民黨對中國大陸最後的瘋狂與搜刮,是國民政府幾乎深入骨髓的腐敗,更是新中國建國伊始,那堪稱千難萬難的爛攤。看懂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中國人,一句發自肺腑的心聲: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參考資料:《屈辱的歲月,奮鬥的徵程》、張森奉《民國特大拋售黃金風潮》、《民國最大金融案》、蔣新寧《民國時期上海黃金交易情況及其惡劣影響》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愛歷史》
▼
【我們愛歷史】ID:ailishi777
往期精品文章閱讀
關注後,在該號裡,回復標題前數字即可查看以下內容:
1.這三個小城市,漢唐明三大王朝欠它們一句謝謝
2.魯智深的這件怪事,揭開宋朝一群隱形富豪
3.中亞帝國狼子野心想吞併中原,但直到滅亡仍是中華屬國
4.鐵腕奇人差點帶兵滅了日本,意外之功讓中國人口爆增一億
5.大唐軍人的五個瞬間:總有一款硬漢把你點燃!
6.一本被清朝禁毀的奇書,造就了俄羅斯的近代崛起
7.鴉片戰爭中,印度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8.乾隆為何禁止外國女人到中國?為何只能讓她們到澳門居住?
9.朱元璋的三大冷門功績,連清朝都受益,黑也黑不動
10.歐洲人怎麼看明朝科學水平?
11.闢謠: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
12.唐朝有多強大?七個段子告訴你
13.朱元璋的四件奇葩事,卻造就強大的明王朝
14.《亮劍》龍套一句吐槽,卻道出大明亡國終極真相
15.中國古代盛世裡,老百姓能達到什麼生活水平?
16.一位曾淪為奴隸的將軍,卻令慫包的明軍變身鐵血軍團
17.乾隆受了怎樣的打擊,才明白父親雍正秘密建儲的良苦用心?
18.唐朝開國功臣後裔,卻以兇殘方式,親手滅亡唐朝
19.張居正生前三句狠話,萬曆哪怕聽懂一句,明朝都未必衰亡
20.何謂鐵血?看看這些東漢將軍就知道!
21.馬王堆文物揭秘:沒有導航的漢代,漢軍為何能深入草原打擊匈奴?
22.八國聯軍死也攻不下這地方,做了個人體試驗後明白了
23.明英宗殺于謙,其實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但有件事他足可告慰于謙
24.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功臣全滅,只有徐達一人逃了出來?
25.古人開採石油麼?都用作什麼用途了?
26.清官鬥不過貪官?看這幾個比貪官還「奸」的清官,把貪官治慘了
27.何為化腐朽為神奇?看名將如何把爛兵帶成鐵軍
28.這些古裝劇臺詞,戳中歷史殘酷真相
29.如果趙匡胤多活十年,能否拿下燕雲十六州?
30.一件國家大事,元朝辦了亡國,明朝辦了強國,差別只因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