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不同階層(明星、名媛、社會名流、學生、職業女性、特殊群體)的形象特徵,盡顯「中西合璧」的女性美!
1、徐來
(1)、人物身份:徐來是上海30年代著名的女演員之一,由於在《南國之春》中的出色表現,而獲得「美麗的小鳥」、「南國乳燕」的美譽。當時《藝聲》雜誌的編輯陳嘉震曾這樣寫到:「徐來女士那時候的風頭之足可以明月社的臺柱。
(2)、容貌特徵:瓜子臉、柳葉細眉、大眼睛、櫻桃小嘴、中分或四六開的捲髮梳於腦後。
(3)、身體姿態:在照片中她或是以手託腮,微垂著頭,有種欲拒還迎的羞澀感,或是輕輕的擺弄腰肢,體現出猶如少女般的清純可愛,體現出東方女性獨有的含蓄之美。
(4)、整體形象:其惹人憐愛的形象在當時深受廣大影迷的喜愛,從《玲瓏》中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徐來的形象基本上符合小家碧玉的特徵,注重服飾品類的變化及其飾品的搭配。體現出明星對於服裝潮流的追隨和引領作用。
2、胡蝶
(1)、人物身份:30年代的著名的電影演員,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后」。30 年代的《藝聲》雜誌對胡蝶曾有過這樣的形容:「安穩靜立,不聲不響。唱完後,默無表示,極其謙恭之至,大有閨閣之風。」
(2)、容貌特徵:鵝蛋臉、柳葉細眉、眼神含情脈脈、雲形小嘴、中分或四六開的捲髮梳於腦後。
(3)、身體姿態:在照片中的胡蝶很具表現力,她或是以手託腮,含情脈脈的望著觀眾,或是雙手合十放於胸前,臉上洋溢著溫潤的笑容,抑或輕盈的扭動腰臀,體現出女性的嫵媚,柔美。
(4)、整體形象:胡蝶的氣質富麗華貴、雅致脫俗,她展現給人的始終是深深的酒窩,含蓄的笑意與徐來小家碧玉、玲瓏可愛的形象相比胡蝶則表現出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同時她也十分注重服飾品類的變化及其與飾品的組合搭配,無論是西式禮服還是中旗袍胡蝶都能賦予其獨特的魅力。
1、梁佩琴
(I)、 人物身份:當時滬上的名媛之一,《玲瓏》1931 年第一期上對她有這樣的評價:「梁佩琴女士為上海社交之名媛,其交際手段高人一等。
她在1931年刊登了《我的交際》一文給當時的女性以交際方面的指導。在文中她認為:
「 女子從家庭插足到社會終於交際並不一件壞事,並且可以助長女子的見聞,洞察社會的真相,和男性的虛實...其實社交也得有一個分寸,不能過分,過分了就受人的指責,也不能不及,不及被人笑為呆板,總之隨機應變,視人視地而異,才不至於因交際而送了自己的名譽。」
並且認為「女子到社會中去交際的目的,老實說就是希望多認識幾個男友。
(2)、容貌特徵:瓜子臉、柳葉細眉、大眼睛、鼻梁高聳、櫻桃小嘴、中分的捲髮梳於腦後並留有微卷的前劉海。
(3)、身體姿態:梁佩琴的身體語言非常豐富。時而側身而坐,顯得落落大方。而時而扭捏作態,似乎故意做出小家碧玉,小鳥依人的羞澀感覺。
(4)、整體形象:作為30年代上海灘的交際明星,其舉手投足皆風情,眉宇和姿態間隱約透露出一種嫵媚之氣,更屬於妖嬈嫵媚的類型。她的服飾通常十分華麗,裝飾也比較繁瑣,不過以交際為目的的社交可謂將30年代女性特有的女性魅力和摩登之感體現到了極致。
(1)、人物身份
①、林寶華夫人:林寶華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網球運動員,其在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奪取我國運動員在該賽中的首次冠軍。
②、梅華銓夫人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曾擔任會長,其夫梅華銓是民國時期上海的著名律師,是當時極少數出生在外國的華人曾接受過較為完整的西方式教育的律師。
(2)、整體形象:這些有了一定年紀和社會地位的社會名流,與未婚的社交名媛相比更顯出端莊、穩重、大方之氣。她們表現出的端莊、嫻雅和高貴的氣質與風度讓人覺得其教養之高。
在著裝上她們追求一種低調的華麗,注重搭配但不過分炫耀,因此並不會採用過於繁瑣的裝飾。而是選取簡單的幾樣進行搭配,更顯出優美和典雅。
30年代的女學生形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華麗時髦的摩登女性形象,與明星相似。另一類是樸素淡雅的知識青年形象。
1、華麗時髦的女學生形象:女學生的形象大致是大方、自然、亭亭玉立充滿著青春的和略帶書卷氣的。在《玲瓏》中我們看到的女學生的服裝從品類到配伍也十分豐富,在搭配上絲毫不亞於明星。也體現出當時女學生對潮流的追隨。
2、樸素淡雅的女學生形象:在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知識分子的形象是比較複雜的,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除了打扮入時的女學生。
當時一些就讀於中西合璧的女校裡的學生在打扮上則常受到校規的嚴格要求,比如通常不準穿奇裝異服,不準戴首飾等。就讀女學生陳香衡和曾文姬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部分女學生的形象給人以樸素、清純、落落大方,端莊文雅的感覺,沒有華麗的服裝,基本都穿著單色棉布旗袍,很少佩戴飾品,體現出學生質樸和純真的特點。
職業女性在20世紀30年代已是一個不斷壯大的群體,她們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一些女記者、女律師、女教授和女實業家,她們自信,幹練為時代女性帶來了摩登風採。她們的形象和學生相似,也可分為華麗時髦和樸素淡雅兩種類型。
1、華麗時髦的職業女性形象:30年代的職業女性和名流們一樣十分注重自身的形象及服飾搭配,但是除去了名流們嬌柔作態的神態和動作,職業女性體現出溫文爾雅、和內斂的氣質。
配合得體的著裝搭配,30年代的職業女性無論是形象還是事業都稱得上是當時社會女性最直接的效仿對象。
2、樸素淡雅的職業女性形象
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摩登中,革命和左翼成為最具號召力的時代摩登之一。左翼的影響最多發生在文化方面,投身於左翼的女性不少人是從「五四」女學生演變而來。
這些有左翼思想的知識女性通常將過度的打扮視為一種獻媚於男性的行為,繼而認為這樣做是失掉女性尊嚴,與追求男女平等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因此她們往往以身作則,穿布衣布鞋,打扮樸素平實,大方得體,更不會穿金戴銀,體現出左翼女性獨有的典雅和清高。
1、戲劇形象
30年代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還有包括許多特殊情況,例如30年代,中國興起了許多愛國劇社,如怒潮社、銀月社、梅社等等,這些社團排演了大量的戲劇節目進行公演,並常常赴前線慰勞前方戰士。由於這些劇團以女性團員為主,因此我們在《玲瓏》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女扮男裝的戲劇形象。
2、運動形象
民國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也體現在婦女開始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強健自己的體魄。1933 年117期有一則對於當年的全國運動會展開的評價,認為這一年的運動會中98%都是女學生,可見當時運動服的穿著人群主要是學生。
這些在運動中的女性裝扮質樸純真,在賽場上英姿颯爽,身材健美,擺脫了傳統女性小鳥依人,弱不禁風的形象。
通過媲美《芭莎》的民國雜誌《玲瓏》資料,讓人感受到上世紀30年代「中西合璧的」女性美已然形成,且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