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很多文化大師,為何現在卻很難出現

2021-01-21 說史官

毫無疑問,咱們現在處在一個千年難遇的盛世時代。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那時候的先輩們,他們很難想像咱們中國會出現這樣一個時代。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繁華盛世,也是經過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不斷努力,反覆摸索的結果。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在晚清和民國那樣的亂世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文化大師。而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繁華盛世,反而很少出現可以與晚清民國時期相比的那種文化大師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繁華盛世使得知識分子的思考缺乏源泉和動力。

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處在災難深重之中,中華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前所未有的問題就是,中國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強烈衝擊。這種衝擊和之前的中原地區國家遭受到的周邊少數民族的衝擊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前的那種衝擊,少數民族地區都比較落後,而且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曾經和中原國家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已經和中原國家有著長期的交往,就算是對抗打仗,也是打了很多年。中原國家已經有了一整套對付這些邊關少數民族的經驗。只要恩威並施,就可以基本解決這些地方的問題,確保中原國家和平穩定強勢發展。

但是晚清民國時期,侵入中國的西方列強顯然是不一樣的。西方列強雖然歷史並沒有中國歷史那麼悠久,所創造的文化,也沒有中國歷史創造的文化那麼燦爛。但是那些國家經過近代工業革命以後,他們的經濟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他們的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另外,他們所用的是熱兵器,而那時候的中國還主要是冷兵器,所以說軍事和中國比,也是高了很大一個等級。

總之,那時候的西方列強是比中原國家更先進的。因為比中國更先進,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對付西方列強的經驗,有的只是各種慘痛教訓。

這樣的環境,也促成當時的知識分子陷入了沉思。他們在思考,究竟應該有怎樣的辦法幫助中國實現獨立和平與富強繁榮。

同時,由於西方的很多思想,在那時候大量湧入中國,這種思想和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有了強烈的碰撞。而這些碰撞,也使得那時候的大師們,在思考上有更多的比較和鑑別。通過分析比較,他們找到中國當時的不足,找到中國走向繁榮、獨立、富強的方向。所以那時候自然就出現了非常多的大師。

而咱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咱們現在已經實現了獨立富強民主,也找到了幫助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而且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也有足夠成功的經驗。沒有相關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所以思考的必要性就變少了。

二、現在有太多幹擾知識分子成為文化大師的因素。

現在咱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和晚清民國時期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不一樣的。那個時代的主題,就是努力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因此,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會圍繞這個問題來做文章。同時,在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裡面,也會更加崇敬進行這方面思考的文化人。至於他們的生活情況,人們並沒有給予過度的關注。也就是說,就算這些文化大師們生活非常貧窮,但是依然沒有人瞧不起他們。

不但不會瞧不起他們,而且還會敬仰他們。因為他們繼承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傳統。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追求的是做人的風骨,追求的是簡單的生活,這是古代知識分子們重要的價值取向,也是晚清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們的價值取向。

現在的環境不一樣,由於經濟槓桿的作用,現在的知識分子,很多無法在名利這兩方面超脫出來。如果你不出名,那麼你就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你就無法在社會上表達你自己的聲音。如果你沒有錢,那麼你也是會被人嘲笑的,整個社會都會覺得你混得不好,沒有人給予你肯定。

而且名和利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了名,就會獲得更多的利;有了利,同時也能確保更出名。

這樣一來,追求名利的思想,就成了當今知識分子的一種共同表現。

極力追求名和利,使得今天的知識分子,很難在學術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很難安心地坐在書齋裡看書。沒有看書思考,他們怎麼可能在學術上有成就,怎麼可能還成為文化大師呢。

另外一個方面,有了名利以後,這些知識分子整天又都忙著開會演講,出席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因此,他們就更加不容易出成果,他們在人格上明顯的不被大家所重視,時不時還會曝出各種各樣的醜聞。這樣一來,文化大師當然就不可能出現了。

相關焦點

  • 民國時代僅有三十餘年,為何出現那麼多的大師?是時代的造就嗎?
    日本都明治維新N年了,為何魯迅在日本還是那麼有名?日本現在的教科書魯迅的文章都是整篇原文,不像我們還是節選。儘管這些大師比起當時的西方來講有差距,但是在亞洲,絕對是頂級的,不像現在。用楊振寧的話現在「 the party is over」。
  • 民國時期大師輩出,來得太早又去得匆匆,為何說他們是一股清流?
    汪兆騫老先生出版了他的歷史隨筆《民國清流》,筆下所寫,說是民國「清流」的那些事,其實更準確地說,是民國那一代「文化人」的那點事。作者不囿於故有定論,依據翔實的史料,書寫被遮蔽的歷史,刻畫真實生動而豐富的人物命運,立體式地彰顯了民國大師們獨特而複雜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 「山川出雲天下雨——晚清民國時期湖南繪畫藝術特展」亮相長沙...
    晚清民國時期,湖湘繪畫藝術呈現出蔚為大觀之勢,湧現出大批傑出藝術家。他們將瀟湘這片沃土訴諸筆墨是何等模樣?長沙博物館原創展覽為您揭曉!4月30日,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山川出雲天下雨——晚清民國時期湖南繪畫藝術特展」免費對公眾開放,通過展示齊白石、蕭俊賢、陳少梅、馮臼、蒼崖、夏士蘭、周家畇、雷愷、雷恪、雷悅為代表的30位藝術名家75件/套作品(長沙博物館館藏59件/套、湖南省博物館9件/套、衡陽博物館7件/套),讓觀眾深入了解湖湘人文底蘊和華彩風流。
  • 王東傑談晚清民國的國語運動
    王東傑(澎湃新聞 蔣立冬 繪)前一陣,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先生感嘆晚清民國時期錯過了漢字拼音化的大好時機,錯過了早日文明開化的「窗口期」,可見這種「語言-文明觀」還在深層次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語言與近代民族國家的關係,語言與文化傳統的關係,都是值得大加探討的重要問題。
  • 嶺南文化 | 程美寶:晚清以來「廣東文化」為何能獨步全國
    到了晚清的時候,就出現了我在書中提到的鄉土教科書。本來也是上面發下來的指令,下面來執行。執行的時候,也是你加個意見,我加個意見,教科書本身也就變成了一個競逐的場所。到了民國,儘管編修方志的傳統延續,但編纂面對的已經不是清帝國,而是民國,遊戲規則改了,哪些東西要寫進去,怎樣寫,就成為他們重要的考慮。
  • 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為何那麼多人討厭民國?
    1912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也是辛亥革命之後亞洲建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於中國人民來說,民國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時代,它表面歌舞昇平實則軍閥割據,上流社會紙醉金迷下層人民卻困苦不堪。民國究竟是好是壞?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現代人們對民國的感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喜歡者有之,憎惡者也有之。
  • 同人文化在中國:從晚清反案小說到二次元時代的動漫同人
    從歐美影視到日本動漫與韓國遊戲,尤其是中國的網絡文學,同人創作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當代文化現象日益壯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人」現象實質上是商品經濟及消費文化發展到極度繁盛時期的產物,是伴隨著現代化大都市的出現而興起的,消費者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創作的文化變革的表現之一。
  • 經過數千年演化的中國漢民族服裝,為何會在民國時期有了巨變
    經過數千年演化的中國漢民族服裝,為何會在民國時期有了巨變?服飾文化最能彰顯一個民族的文化色彩,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抽象概念。雖然從表面看上去會給人一種空洞、晦澀之感,但如果將其付諸於書籍、建築,習俗、服飾、語言等文化載體之後,就會發現它不僅有形、有色而且還十分有味道。
  • 民國時期,中國一片混亂為什麼教育界人才輩出?
    歷史上,民國時期的各種思想之爭一直是文化界經久不衰的話題。這一時期,大多數文人喜歡的是民國文化的一道風景線,但那是民國的教育,是所有文人的性格。民國文人既有骨氣又有勇氣,對文化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即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文化的命脈,依然向西遷移。無論時代如何艱難,我們都要保持自己的獨立,自由和價值。
  • 「 民國清流 」 民國大師的集體經典傳記,文化精英必讀!
    有人說歷史上是一面鏡子,發生的事情在未來也會重演的 ,知史明鑑,才能「正衣冠,除灰塵」,防患於未然,把握好現在;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用心去做的、資料翔實的書,所以我相信他對讀者是有價值的。最近一二十年中國的出版,其實用心去做的書並不多。
  • 大師滿地走,名師不如狗,民國以後,中華再無大師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斟酌了良久,怕寫完以後會得罪很多現在的所謂「大師」,但是不寫吧又對不起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所保留的那份認同感。竊以為,中國的文化有兩次革命,這兩次革命都是爆發性的,甚至是完全改變了整個中國文化的進程,一次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次就是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
  • 縫紉機與晚清民國女性身份的建構
    由此可知,學界已較多關注縫紉機的設計、使用及其與性別因素之間的關係,亦有學者考察了近代上海縫紉機的使用人群情況,但尚未有研究從女性作為縫紉機的消費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去探討縫紉機作為一種外來技術物(以及後來出現的本土品牌)與晚清民國女性身份和社會角色的建構、變遷之間的關係。
  • 如何認知民國時期的社會生活變遷?
    三 並呈與雜糅 民國社會生活生活的特徵是變革、變動、變化,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漫長的中國歷史、強大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東方專制主義已經滲入中國人的骨髓,鑄就成為一種文化心理,具有不易改變的惰性和慣性。
  • 晉中的五月天,在晚清時期的中國金融中心,感受古城舊時光的美好
    由於這裡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因此它也是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當你來到山西晉中,走進位於這裡的平遙古城。是否會有那麼一剎那間,感覺有點時空穿越的感覺呢?是的,不僅如此。在平遙古城裡面,還保留著許多明清時期縣城的生活狀態。比如,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寫著明鏡高懸,就是當時平遙縣衙門的真實寫照。
  • 為何民國時期,中國的武器來源紛繁複雜
    在民國時代,中國的軍隊裝備確實非常繁雜,即使是國民政府的中央軍,裝備也是五花八門,究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首先來說,軍隊裝備繁雜是有著歷史原因。自晚清時期,清政府向西方購買武器武裝清軍時,就因為缺乏規劃,加上清政府和各地督撫在買武器時常常被西方軍火掮客左右,所買的武器就五花八門,差不多所有西方國家的武器都有購買。像左宗棠西徵時,所部共裝備的洋槍不過2萬多枝,但是卻有七八種型號之多。
  • 民國時期,各大軍閥割據一方,可偏偏為何沒人敢於選擇獨立?
    那麼民國時期,為何會產生這種無人敢真獨立的現象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清朝之前的封建社會裡,大家對於國家的概念,大多局限於一姓一家的王朝之內,什麼是國家,就是某某人他們家的天下。家天下的概念,使得封建軍閥形成割據事實之後,建立國家,也沒什麼太大的心理負擔。
  • 民國有機會快速穩定中國?不可能,晚清換身衣服而已
    有人認為:清朝滅亡後,如果民國時期,袁世凱能夠迅速控制全國並保持穩定的話,日本就不會再敢侵略中國了。 其實,這種觀點忽略了兩點。 第一,人的假設要有根據、要理性。民國不可能迅速控制全國,且國際列強也不會允許這樣做。
  •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著名美男子,個個英氣逼人!
    在人們心中民國時期美男子幾乎就是長袍馬褂。當然,民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美男子,也許他們沒有在民國美男排行榜上,或者是被他們的才華掩蓋了。今天咱們不看排名,只盤點幾位著名的美男子,讓人們回顧一下民國那個時代。第一位是 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陸軍二級上將,棗宜會戰中在南瓜店陣亡,抗戰中犧牲的最高軍銜將領,張將軍濃眉大眼,臉型稜角分明,剛毅的外表下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
  • 民國時期的茶葉海報令人驚豔!
    在民國時期,它出的美女廣告海報系列可以說是經典之作,據說上面都是中國古代傳統女性的展示,比較有民族文化特色。這套美女海報共有48張,裡面充滿了中國古典美女的元素,直到現在它們也是收藏家視為珍寶的東西。第一張臺茶外銷茶海報—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女神
  • 人人皆知的一位民國大師,他的代表作,竟然是用英語寫成?
    亂世中思想總是相對繁榮,因為時代中的大師總是在盡力用思想「啟民智」,由此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總是給後人留下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而在民國這個動亂的年代,名家輩出,傳世的文章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在這文化森林中,這位大師卻用英文寫就了一部曠世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