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咱們現在處在一個千年難遇的盛世時代。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那時候的先輩們,他們很難想像咱們中國會出現這樣一個時代。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繁華盛世,也是經過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不斷努力,反覆摸索的結果。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在晚清和民國那樣的亂世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文化大師。而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繁華盛世,反而很少出現可以與晚清民國時期相比的那種文化大師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繁華盛世使得知識分子的思考缺乏源泉和動力。
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處在災難深重之中,中華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前所未有的問題就是,中國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強烈衝擊。這種衝擊和之前的中原地區國家遭受到的周邊少數民族的衝擊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前的那種衝擊,少數民族地區都比較落後,而且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曾經和中原國家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已經和中原國家有著長期的交往,就算是對抗打仗,也是打了很多年。中原國家已經有了一整套對付這些邊關少數民族的經驗。只要恩威並施,就可以基本解決這些地方的問題,確保中原國家和平穩定強勢發展。
但是晚清民國時期,侵入中國的西方列強顯然是不一樣的。西方列強雖然歷史並沒有中國歷史那麼悠久,所創造的文化,也沒有中國歷史創造的文化那麼燦爛。但是那些國家經過近代工業革命以後,他們的經濟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他們的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另外,他們所用的是熱兵器,而那時候的中國還主要是冷兵器,所以說軍事和中國比,也是高了很大一個等級。
總之,那時候的西方列強是比中原國家更先進的。因為比中國更先進,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對付西方列強的經驗,有的只是各種慘痛教訓。
這樣的環境,也促成當時的知識分子陷入了沉思。他們在思考,究竟應該有怎樣的辦法幫助中國實現獨立和平與富強繁榮。
同時,由於西方的很多思想,在那時候大量湧入中國,這種思想和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有了強烈的碰撞。而這些碰撞,也使得那時候的大師們,在思考上有更多的比較和鑑別。通過分析比較,他們找到中國當時的不足,找到中國走向繁榮、獨立、富強的方向。所以那時候自然就出現了非常多的大師。
而咱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咱們現在已經實現了獨立富強民主,也找到了幫助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而且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也有足夠成功的經驗。沒有相關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所以思考的必要性就變少了。
二、現在有太多幹擾知識分子成為文化大師的因素。
現在咱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和晚清民國時期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不一樣的。那個時代的主題,就是努力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因此,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會圍繞這個問題來做文章。同時,在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裡面,也會更加崇敬進行這方面思考的文化人。至於他們的生活情況,人們並沒有給予過度的關注。也就是說,就算這些文化大師們生活非常貧窮,但是依然沒有人瞧不起他們。
不但不會瞧不起他們,而且還會敬仰他們。因為他們繼承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傳統。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追求的是做人的風骨,追求的是簡單的生活,這是古代知識分子們重要的價值取向,也是晚清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們的價值取向。
現在的環境不一樣,由於經濟槓桿的作用,現在的知識分子,很多無法在名利這兩方面超脫出來。如果你不出名,那麼你就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你就無法在社會上表達你自己的聲音。如果你沒有錢,那麼你也是會被人嘲笑的,整個社會都會覺得你混得不好,沒有人給予你肯定。
而且名和利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了名,就會獲得更多的利;有了利,同時也能確保更出名。
這樣一來,追求名利的思想,就成了當今知識分子的一種共同表現。
極力追求名和利,使得今天的知識分子,很難在學術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很難安心地坐在書齋裡看書。沒有看書思考,他們怎麼可能在學術上有成就,怎麼可能還成為文化大師呢。
另外一個方面,有了名利以後,這些知識分子整天又都忙著開會演講,出席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因此,他們就更加不容易出成果,他們在人格上明顯的不被大家所重視,時不時還會曝出各種各樣的醜聞。這樣一來,文化大師當然就不可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