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清朝滅亡後,如果民國時期,袁世凱能夠迅速控制全國並保持穩定的話,日本就不會再敢侵略中國了。
其實,這種觀點忽略了兩點。
第一,人的假設要有根據、要理性。民國不可能迅速控制全國,且國際列強也不會允許這樣做。假設如果瞎假設,你可以假設民國時我們成為世界秩序的掌控者。甭說碾壓日本了,就是碾壓英德美俄都沒問題。一個日本算什麼?所以假設要有度?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假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第二,民國時期的四分五裂源於晚晴七十多年(1840年算起)的歷史,這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各個軍閥。不能消滅軍閥就不會有穩定。同時,穩定變成強大也不會是短時間的,所以,假設根本不存在。
同時,西方列強也不會允許你強大統一起來,因為這不利於他們的巧取豪奪。下面我就再簡單地重點強調一下。
第一:清亡後,中國內部山頭林立,袁世凱根本沒有實力實現中央政權的統一且保持穩定
清朝的滅亡源於武昌起義所掀起的南方革命運動,武昌起義又與張之洞的新軍有關。袁世凱勢力的基礎在於軍隊,正好也是北洋新軍。所以,新軍在晚清的政治地位有定海神針的作用。南方新軍造反,北洋新軍的首領袁世凱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放棄支持清廷。
因此,清朝實力最強的新軍系統不支持清朝的話,清朝也就滅亡了。但總體上,清朝的滅亡不是依靠實實在在地軍事推翻,而是政治權謀下的互相妥協。因此,許多地區特別是邊疆地區的「割據實力」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實力還在。袁世凱能怎樣?只能依靠戰爭,但這種戰爭必須要打敗南方革命軍系統。
因為清朝末年,許多地區已經經過地方自治運動,再加上太平天國運動後,地方漢精英政治軍事勢力已經與清廷可以分庭抗禮。在這種情況下,「獨立王國」是非常多的。所以,清朝滅亡後無論是南方革命派,還是北方袁世凱,都面臨著大小山頭問題。
兩者相比,革命派的問題更多,因為革命派沒有正規軍隊,往往依靠地方軍閥。所以,總體上不如袁世凱的勢力。但袁世凱的勢力只是最強大,但其內部同樣派系林立,有支持清廷的,有支持革命的,有支持各種各樣利益宗主的,在當時他也不具備消滅所有派別的實力。
因為,南北大矛盾,以及邊疆地區的各種勢力,袁世凱需要完成統一,但需要靠什麼?靠武器!誰賣你武器?西方列強。所以,西方列強包括日本在內,才是民國的政治、軍事背後的真正莊家。
第二:西方列強不會允許你統一且穩定
日本對革命派的支持已經被許多人提及,但日本為何要支持?但同樣對清廷也有支持,也就是兩面下注,其目的和美國賣雙方武器是一樣的,都是賺取更多的利益,通過武器、資金控制各方的政治。英美德法等國多方下注的原因也是如此。
西方列強需要的是四分五裂的政權,只有這樣才能永遠控制我們並售賣武器、有更多的商業利益和特權。他們並不希望中國的統一和穩定,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誰會這麼傻去培植自己的競爭對手!
最後,日本侵略中國不是因為穩定不穩定、統一不統一,而在於弱。更在於日本想要成為世界強國就需要有資源,而日本本國國內難以依託起他的決心。更在於,在同樣的環境下,東亞的中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只能有一個領頭羊,所以,日本只能打敗中國才能完成目標。
誰是李鴻章的朋友?張愛玲的奶奶,怒罵盛宣懷乃小人
日俄戰爭中清廷表面中立,袁世凱、張作霖和遼西馬賊各有所需
段祺瑞有何功勞?我個人對其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