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被譽為「活化石」,近些年,銀杏葉的藥理價值,成為天然藥物化學領域關注的熱點。也有大量的銀杏類藥品進入臨床。比如銀杏葉片、銀杏葉分散片等等,其主要應用領域是心腦血管。那麼,銀杏葉用於心腦血管,究竟有什麼用?能不能用呢?
有研究將銀杏葉提取物與他汀類藥物對比,發現,銀杏葉提取物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減輕血管內皮細胞崩解和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其降脂效果雖然稍遜於他汀,但是在改善血脂、減輕動脈硬化炎症反應以及延緩急性冠脈症候群演變等方面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沒有他汀容易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等問題。
另有研究發現,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腦梗死,相比常規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而且相比丹參注射液、曲克蘆丁注射液,銀杏葉提取物治療腦梗死更有效。
既然確實有用,那麼銀杏葉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銀杏類藥物往往有兩個指標,一個是總黃酮醇苷另一個是萜類內酯,眾所周知,黃酮有非常強的抗氧化的能力,迄今為止,從銀杏葉提取物中鑑定出的黃酮類化合物有70多種,分為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雙黃酮等幾大類,其中主要發揮作用的就是黃酮醇苷。黃酮類化合物在缺血性腦卒中發病過程中,通過清除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羥基、一氧化氮及O2-等來抑制丙二醛等毒性物質的產生,以及氧自由基反應與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發揮活性作用。
目前已分離出的萜內酯類化合物依據其結構可分為二萜類化合物銀杏內酯和倍半萜類化合物白果內酯,其中銀杏內酯包括銀杏內酯A、B、C、M、J、K、L。銀杏內酯注射液中主要成分銀杏內酯通過幹擾血小板依賴性血栓的形成、改善腦及外周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種途徑發揮抗凝作用。
銀杏葉雖然藥理作用明確,但是用起來卻比較有講究,入藥做成銀杏葉片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想日常當作食物就不合適了,無論是銀杏葉還是銀杏果都有毒性,且這些有毒物質溶於水,雖然高溫會分解,但是畢竟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