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銀杏葉是一位神奇而美麗的女子。正是這神奇而美麗的女子,讓這原本冷清的秋天驟然變得熱烈起來。
一夜秋風至,遍地黃金甲。時值深秋,我們北方這座城市,不覺叫人眼前一亮:秋風給銀杏樹染上了金黃,片片銀杏葉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遠遠望去,像一片祥雲籠罩大地,蔚為壯觀。此時,銀杏樹成了城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銀杏,又名白果,其樹為高大喬木。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所以,銀杏樹的長壽象徵深入人心。又因銀杏葉酷似心形,人們賦予它愛情的象徵,寄託兩個相愛之人最後合二為一。
宋代李清照在《瑞鷓鴣·雙銀杏》寫道:「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她將雙銀杏(又稱並蒂連理果)比作患難與共、不離不分的戀人,讚美銀杏有玉潔的肌膚,冰清的風骨,連果中佳品柑橘也遜色三分。
初春,銀杏樹沐浴在和風細雨中悄悄萌發新葉,一片片葉子翠綠欲滴,小巧玲瓏,像一副副翡翠耳墜,又像一把把小小的綠扇。
夏季,銀杏樹枝繁葉茂,樹蔭濃密,像一把把撐開的綠絨大傘;一株株連成一條綠色長廊,供人樹下避暑乘涼。
秋季,銀杏樹被濃濃寒意逐漸染成金黃。一場秋雨一場寒。隨著寒意漸濃,銀杏葉先從邊緣泛黃,就像給綠葉鑲上了一道金邊。慢慢地,黃色不斷地向內擴散,不到半月,整片樹葉都變成金黃的了。宋代張無盡的《詠銀杏》詩中有一句:「鴨腳半熟色猶青」,比喻貼切,形象地描繪出銀杏葉由綠變黃的過程。
深秋,銀杏樹金黃,在陽光下閃著亮光,顯得格外耀眼。此刻,草地是碧綠的,銀杏樹是金黃的,天空是湛藍的,雲朵是雪白的,遠遠望去,眼前就像一幅色彩明麗、自然和諧的水彩畫。一陣秋風吹過,黃葉紛紛揚揚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宛如一隻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飛舞。飄落的銀杏葉越來越多,越積越厚,如同給大地鋪上一層鬆軟的地毯,把大地裝扮得格外亮麗,美不勝收。
微風習習,落葉繽紛,樹影斑駁,給銀杏林增添了些許浪漫和詩意,吸引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你瞧!有的漫步林間,有的閒坐樹下,有的撿拾樹葉,有的說說笑笑,有的拍照合影……似乎,這美麗的風景,也美麗了人們的心情。
以前,我總認為,銀杏葉落地,再沒有別的用處,只能化為泥土罷了。若不是那年上幼兒園的兒子用樹葉拼圖,我還真不知道銀杏葉有那麼神奇。
那次,按照老師的要求,我和兒子到公園裡撿拾了一些葉子,用一片金黃色的銀杏葉做狐狸的頭,用兩片小小的石楠葉子做狐狸的眼睛,另外幾片紅色的石楠葉子分別做狐狸的耳朵、身體和尾巴,不一會兒,一隻金狐狸就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更沒想到的是,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這樣一組芭蕾舞造型,這些芭蕾舞演員形神兼備,生動活潑:她們時而單腿蹲,時而小踢腿,時而大踢腿,時而緩慢,時而伸展,時而空中劃圈……誰會料到,這一系列協調、優雅的舞蹈動作,居然是由一些大大小小的銀杏葉和葉柄拼合而成的。原來,銀杏葉是一位神奇而美麗的女子。正是這神奇而美麗的女子,讓這原本冷清的秋天驟然變得熱烈起來。
我見過紙質書籤,鐵質書籤,可是,從來沒見過用銀杏葉做書籤的。有一年初冬,一個喜愛書法的朋友竟然在銀杏葉上題了字,做成書籤送給我。只見幾片金黃色的銀杏葉上用毛筆寫著「落情」「秋韻」「淡然」「慎獨」「惜福」「雅趣」「念念為安」,朋友的書法筆力渾厚,自然飄逸,像極了她本人的品性——質樸無華,從容優雅。平日裡讀書,隨手拿起帶著淡淡清香的書籤,不禁讓人感到欣喜,也讓我常常在想:生活裡除了忙碌之外,要是能多幾分閒情雅致該多好啊!
諺語云:「銀杏樹,聚寶盆,又長樹,又養人。」「想發財,白果樹上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銀杏為白果,白果有很高的醫療和食用價值,可以「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清代張璐璐的《本經逢原》中載銀杏果有降痰、清毒、殺蟲之功能,可治療「瘡疥疽瘤、乳癰潰爛、牙齒蟲齲、小兒腹瀉、赤白帶下、慢性淋濁、遺精遺尿等症」。銀杏果可以入藥,也可以食用,能給人帶來益處,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所以,銀杏樹的美不僅在於外表,也在於本質。
「滿地泛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寒暑相代,夏去秋來,看見滿地翻滾的銀杏黃葉,才忽然驚覺,一年又過去了。又是一年銀杏葉黃時,金燦燦的銀杏樹美麗了一座城市,也美麗了人的心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