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八時,大學同學繆迅發來微信,題目為「深秋初冬,外灘江邊銀杏變黃了」。打開微信,一段短文:
「又到深秋時,外灘景觀道靠近金陵東路輪渡站一排排銀杏率先變黃了。晨光映照下的銀杏葉仿佛披上了一層霞衣,在陽光的照耀下,明媚而燦爛。走在銀杏樹下,抬頭仰望,滿樹的葉子像一把把展開的小扇子,在微風裡搖曳。外灘濱江是市區觀賞銀杏的最佳地點,靠近江邊,視野開闊,風景優美。伴隨深秋天獨有的江風,看一片片銀杏落葉,是多麼的賞心悅目。」
文中附有13張圖片,展現了銀杏變黃後的外灘風情。
此時,魔都大上海,明明已經過了立冬,正值初冬時節,而,文章為什麼還說成是「又到深秋」呢?這是因為,雖然,節氣上的冬天認定了,而,氣象意義上的冬天還沒有真正光臨。只有連續五天平均氣溫低於10度,才算進冬,起始的第一天即為入冬日。而,這一天,還在匆匆趕來的路上。
上海的銀杏,並不是隨處種植的,老「赤膊區」的街邊路旁,就不太多見。如果,欲覓其蹤,則必須到大寧鬱金香公園、閘北公園等處,才能依稀地看見它們的身影。雖然,我們這裡杏黃屬於稀罕之物,但是,樹木變色的情景,則觸目可見。街上的梧桐,被秋風凜凜地勁吹,經不起寒冷的折騰,漸次染黃,又逐日掉落,悄無聲息地散在快慢車道、花壇、上街沿。除了市政部門特意留出的落葉景觀道之外,其它道路,一旦,出現落葉,即刻,就會被環衛工人打掃乾淨,馬路上沒有任何殘枝敗葉。我們這一帶是沒有上只角徐匯等區可供人欣賞的落葉景觀道的,因此,也就沒有了就近一瞥的可能。若欲前往那些地方,則要轉車尋路,於我來說,則是一件不勝其煩的事體,無法承受來回的折騰,只得作罷。我僅從微信群或電視機屏幕上瀏覽一下,便算作賞玩了杏黃的景色了。
與杏黃搭配的還有楓紅,它們都是深秋初冬極為曼妙的景致,人們多麼地喜愛和著迷。據說,中國最美銀杏十大觀賞地,有:浙江長興十裡古銀杏長廊、北京地壇公園、湖北安陸西部王義貞鎮錢衝古銀杏生態旅遊區、廣東南雄銀杏之鄉、廣西桂林靈川海洋鄉中國銀杏第一鄉、湖北隨州洛陽鎮千年銀杏谷、雲南騰衝銀杏村、四川錦繡街附近錦繡巷文化街區銀杏、浙江臨安天目山古銀杏、丹東楓葉大街銀杏。
上述中國十大最美銀杏觀賞地,我僅僅去過浙江長興十裡古銀杏長廊。連綿十多公裡的銀杏樹像是一幅靚麗的黃色畫作。銀杏長廊,山路蜿蜒,兩邊的銀杏樹高大挺直,是一處十分幽靜的世外桃源。十裡古銀杏長廊位於小浦鎮八都岕。目前有100年以上的古銀杏2700株,300年以上的376株,500年以上的11株,1000年以上的5株。12.5公裡的銀杏長廊,是一道以「原、野、奇」為特色的風景線,被譽為「走遍天下景,難見銀杏古樹群」。為了一探究竟,一個冬季的上午,我們驅車從長廊的起點,駛至終點,一路上,儘是赤裸的銀杏樹,巍然矗立在公路的兩旁。時值嚴寒,已經沒有了銀杏落葉黃的情景,只是看到了蒼顏斑色的古銀杏樹,但,也了卻了我一直以來觀賞銀杏的夙願。
說起了杏黃,必定讓人想起楓紅。漫山遍野的杏黃和楓紅,各顯神通,相映成趣,盡染了山野水岸。經過大自然的隨意揮毫,盡情潑渲,便成了一幅幅精湛的水墨畫。至今,那些杏黃楓紅的奇景,仍然深藏在我的心坎上,未曾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湮滅。
2020年11月1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