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寒杏葉黃,千年鐵樹也開花。
廣東省連州市,一座古老的小山城。近年來,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讓這裡的鄉村煥發勃勃生機,鄉村景致令人陶醉。
最近,本臺記者參加廣東南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舉辦的「以攝為媒,助力鄉村振興」的踩點活動,再次走進連州,領略她的古韻新貌。
南方的初冬裡,連州西江鎮看坪村村邊的千年銀杏慢慢染成金黃色。杏葉婆娑,在傍晚的陽光照射下美麗透亮,美得讓人心動!
2019年10月在廣州發展集團的對口幫扶下,看坪村被打造成千年銀杏古村。這裡有5棵古銀杏樹,長了一千多歲,如今依然枝繁葉茂,三樹成林。
也許是因為他們久遠的歷史承載著太多的故事,也許是因為他們的美豔,看坪村的這幾棵古銀杏已然成為了遊客愛上連州的理由,成為了網紅打卡點。
於是秋冬的連州,成為了攝影人聚焦的地方。順著古樹往前走,向右拐,不遠處還有一片銀杏林,這裡叫銀杏公園,只見近處的村舍和遠處的青山,讓畫面中多了一抹濃烈的色彩。
古樹的韻是久經歲月風採依舊的從容,而那些穿插在鄉村間的遠古氣息,隨著古驛道的故事,逐漸讓人們知曉、留戀,連州的古村落又以她樸實厚重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連州西岸鎮東村位於連州市西北部,始建於北宋淳化年間,至今1000多年,是廣東省級古村落。
從東村穿村而過,有一條茶鹽古道。
由於連州地處粵湘桂的交界處,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這條古道逐漸成為茶商、鹽商南下北上的重要走廊,是廣東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道之一。
近年來,連州市政府投入了300多萬元對古道進行修繕。
小路蜿蜒,地面青石板斑駁,兩旁是舊時的民居。青磚房、石板路、芭蕉樹在光影中構成一幅富有韻味的畫面——古道滄桑,歲月印記。難怪當地人說,東村是攝影人最愛來打卡的地方。
古驛道,沒有了挑夫的故事,但偶爾還見炊煙,古道深處的茶鹽膳堂裡,農家們在用傳統方法做著連州特色腸粉。遊客走累了,可坐下歇息,看著米湯下鍋蒸熟,然後變成佳餚,得以品嘗。
連州的美食很多很多,比如水角和豐陽的豆腐、牛肉乾。其中,東陂腊味是連州最有名的特有美食。東陂腊味的品質特色是在風乾過程中形成的。這與東陂鎮的地理特徵密不可分——地處河床谷地,位於兩山兩水之間。其中東塘河,是從峽谷中鑽出來的,緩緩地流到東陂鎮,也把習習的山風帶到鎮子上。秋冬時節,乾燥的冷風從南風坳吹來,與兩條河散發的水蒸氣糅合在一起,正好讓晾在天棚上的腊味徐徐涼爽,慢慢陰乾。這些特定的風力、溫度、溼度,形成了東陂腊味獨特的風味。
當然了,在這裡也可以吃到最新鮮的農家蔬菜和雞鴨鵝。
連州的味道很多都藏在村莊小巷裡,這條村很有當下新農村的特色,村容整潔怡然,小橋流水,休閒的老人。
這條村的名字叫畔水村,村裡的 「大夫第」是一個九座院落式古宅,前身為畔水村清代官員成兆候的府第。
而今,對口幫扶單位廣州嶺南集團將「大夫第」打造成網紅民宿,宅內設有書吧,住在這裡,早上細品農家粗糧,午後享用一杯地道的白茶或濃鬱的咖啡,可以很小資,也可以很鄉村,當然了對於攝影人而言,清晨沐浴陽光,行攝山村秀色才是最美的享受。
連州,有古韻,也有紅色的記憶。燕喜山四角樓,始建於1916年,是地下共產黨人聯絡地;建於1896年的連州惠愛醫院,1931年1月紅七軍在到達連州駐紮期間,200名傷病員安置在惠愛醫院救治。
走進連州鄉村,賞南國美麗的銀杏,行閒靜的茶鹽古道,穿梭時光之中,在感受古韻鄉思的同時,更能看到在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豐碩成果!
作者:鄧革華、鄭藍、鄧軍
編輯:小蔣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