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保健食品,消費者購買認準「藍帽子」

2021-01-18 中國食品財經觀察

近幾年來,保健食品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人們已從「被動醫療」轉向「主動健康」。據了解,現獲得「藍帽子」標誌的國產保健食品共有15917個,進口保健食品共有773個。保健食品行業的相關法規已逐步完善,各級監管部門更是加大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力度,讓人們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在「大健康」時代的背景下,保健食品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營養保健品市場專項調研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2年我國保健品行業的規模僅有1131億元,去年保健品行業規模達到了2644億元。近幾年來,中國保健品行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預計2017年保健品規模將達到2927億元。資料顯示,我國消費者在保健品的消費額佔總費用的0.07%,內地居民在保健類的消費支出也正以15%—30%的速度增長,顯然,我國保健品行業的市場將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以銷售渠道為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直銷佔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另外渠道的份額是,20%來自於藥房,20%來自於電商(其中40%—50%來自於跨境電商)。

  隨著「網際網路+」熱潮的來襲,保健食品電商悄然興起。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口480億美元,增長3.83%。

  海外代購有風險 消費者購買要謹慎

  近年來,許多人熱衷購買海外保健食品。一些消費者表示:「感覺國外的保健品吃起來更安心。」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秘書長張詠表示,「海外代購保健品的現象不是現在才有的,前兩年就火起來了,和代購奢侈品是一個概念。」其早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海外保健品之所以這麼火,和國內消費者對國內的保健品缺乏信心。

  海外保健食品主要以海外代購和跨境電商為主要銷售渠道,在海外代購銷售模式上,以微信為主要銷售路徑。微信朋友圈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樣海外代購保健品的信息,保健品的種類很多,老人吃的、孩子吃的、孕婦吃的都有。鈣片、維生素、蜂膠……在網上檢索發現,海外代購的保健品種類多、來源廣,有澳洲的,有歐洲的,也有美國的。不少人都標註上「直郵」「代購」等字樣。

  在跨境電商銷售模式上,以電商平臺為主,有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唯品會等。有些電商平臺上也會出現一些海外保健品,但在國家食藥總局特殊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中查詢不到該產品的資質。而且在這些海外保健品宣傳頁面上並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在普通食品銷售專欄中,打著普通食品的旗號,會出現一些所謂的海外保健食品。針對海外保健品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網站上查詢不到相關註冊信息的問題,筆者諮詢某些平臺客服,客服並未給出正面回答。

  通過海外代購的保健品,就一定是安全可靠的嗎?在張詠看來,國外的保健品一樣會出現假冒偽劣問題,消費者不要認為通過海外代購的保健品就一定是可靠的。「美國、歐洲等地不是沒有假貨,食品安全方面也不是不會出問題。」張詠提醒消費者,不要認為「外國的月亮就一定是圓的」,海外代購保健品也有風險。

  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近日發出調查報告,並致函美國健安喜等四大零售商,稱四大零售商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報告稱,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籤,要求零售商將這些產品立即撤下貨架。

  此外,紐西蘭市場的魚油保健品也被曝質量有問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紐西蘭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魚油產品,所含脂肪酸成分Omega-3低於標記含量。另外,多數產品的氧化程度超過建議上限。

  在近期全國曝光的網上代購境外保健食品案件中,已經有不少海外產品被證實是假冒產品。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微信朋友圈內代購保健食品的人,很有可能賣家自己也不確定產品的貨源和質量是否真有保證,難免有黑心商販用假產品換個「新包裝」混進市場,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購買保健品 認準「藍帽子」

  張詠說,國外沒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而是叫做膳食補充劑。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到國內市場,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註冊,並取得註冊證號。進口保健食品註冊證號的標準格式為「國食健字J+8位數字」或者「衛食健進字(年份)第××××號」。「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標示『藍帽子』及註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沒有標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張詠表示。有些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中國市場後,取得的是普通QS標誌,但卻和保健食品混淆在一起。張詠提醒消費者,海外代購的保健品也會出現一些「假洋鬼子」,雖然號稱是國外代購的,但其實是中國生產的。「國內也有好的保健品,如何辨別真假,這是關鍵。」張詠強調,經過相關部門的大力整治,國內的保健品市場得到規範,現在問題主要是銷售環節的誇大宣傳。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條:依法應當註冊的保健食品,註冊時應當提交保健食品的研發報告、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評價、標籤、說明書等材料及樣品,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經組織技術審評,對符合安全和功能聲稱要求的,準予註冊;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註冊並書面說明理由。對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作出準予註冊決定的,應當及時將該原料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依法應當備案的保健食品,備案時應當提交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說明書以及表明產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材料。第七十八條: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註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籤、說明書相一致。第七十九條:保健食品廣告除應當符合本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外,還應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其內容應當經生產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件。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公布並及時更新已經批准的保健食品廣告目錄以及批准的廣告內容。

  一些洋保健品有誇大功效的嫌疑,還有一些洋保健品曾因涉假和有效成分含量不夠而被曝光過。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迷信洋保健品。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須仔細閱讀說明書,要認準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正規保健食品都有對應的批准文號。若對購買的保健食品質量有所懷疑,可記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的特殊食品資料庫中查詢。 朱美喬

相關焦點

  • 購買保健食品認準「藍帽子」
    原標題:購買保健食品認準「藍帽子」  針對線上保健食品市場魚目混珠、亂象叢生等問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網購保健食品的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要注意認準正規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謹防釣魚網站設置陷阱坑人。  省食藥監局提醒,網購保健品首先要認準正規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
  • 食安探源|購買保健食品請認準藍帽子!帶你走進這家生產車間
    市民購買保健食品請認準藍帽子標記及批准文號執法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在購買保健食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外包裝上是否標有藍帽子標記,以及寫有「本品不能代替藥物」提醒,必須具備這些標記才是符合正規保健食品要求的。保健食品標識在行業內俗稱「藍帽子」,只有通過國家審核批准的保健食品,才能獲得該標識,標識的下方註明了該產品的批准文號,同時標註了批准部門,一個產品對應一個批准文號。消費者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點擊「企業查詢」欄目進入「保健食品」項查詢。保健食品安全專家邱穎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市民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認準包裝上的藍帽子標誌和批准文號。
  • 購買保健食品首先要看是否有「藍帽子」
    「藍帽子」,有則是保健食品,無則不是。保健食品的標籤即印刷在包裝上的文字及圖案,業內又稱為「藍帽子」。可以理解為保健食品的「身份證」,這個「身份證」具有唯一性,是區別其他產品的有力依據。保健食品的標籤,作為國家行政許可審批時必審內容,在審核時,主要是對其標註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審核,以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只有通過了審核的標籤,才能應用於保健食品的包裝上。
  • 保健食品沒有「藍帽子」,真的可以買嗎?
    保健食品沒有「藍帽子」,真的可以買嗎?本期案件涉及保健食品「藍帽子」問題,來跟隨小法看看,如何解決?02法院判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原料只能用於保健食品生產,不得用於其他食品生產」;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 保健食品批號內幕:山寨產品如何戴上「藍帽子」?
    ■調查報告  在產品外包裝上印有「藍帽子」的保健類食品,由於經過食藥監部門的審批,在中國普通消費者心中,通常即意味著具有來自官方作出的品質和功效保障,相比普通食品,更容易賣得火熱然而,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將保健食品資質租借給第三方,甚至多個第三方用於生產帶「藍帽子」的保健食品,一直是中國不少有資質的保健食品公司的生財之道。而「藍帽子」的申報也存在諸多貓膩,形成了一條涵蓋企業、中介、專家、審批等的利益鏈條。  記者了解到,國家食藥監局近日公布了保健食品管理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已獲批准的保健食品應嚴格按批件載明的內容生產、標識其產品。
  • 購買保健食品認準「藍帽」標誌,這個活動現場「乾貨」滿滿
    10月8日,武漢市委國安辦、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礄口區委國安辦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國家安全系列宣傳系列之「保健食品安全知識」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礄口區韓家墩街千禧城藝術中心舉行。活動現場,不僅有專家辨別真假保健品,還設有主題文藝匯演和保健食品相關知識科普互動,頗受市民歡迎。「購買保健食品一定要認準包裝上的『藍帽』。『藍帽』是由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審批認證的保健食品標誌。
  • 警惕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有效識別避免上當
    購買保健食品 認準「藍帽子」上半年,一則母嬰店將一款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即是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的典型案例。同時,作為個體的消費者,幾乎無法避開營銷信息的不斷「進攻」,從而受到影響。陳健表示,從有關單位所做的2019年保健食品消費認知調查來看,僅有47.8%的線下普通居民能依據「藍帽子」專用標誌來識別真正的保健食品,21.3%的消費者不能識別典型的虛假功效宣傳。
  • 官方答疑「保健食品」
    消費者如何選購保健食品?11月28日,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就保健食品等話題與聽眾朋友進行交流。問什麼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藥品有什麼區別?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並沒有:「改善性功能」「迅速提高或增強男性性功能」等功能,所以如果是保健食品並標註有「改善性功能」等的就屬於假冒保健食品。問作為消費者如何選購保健食品?需要重點關注哪些事項?
  • 阿里健康擬收購天貓「藍帽子」保健食品業務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5月19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宣布,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籤署股份認購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天貓平臺「藍帽子」保健食品在線業務注入阿里健康。
  • 買保健品認準左上角「小藍帽」 我省開展保健食品欺詐整治
    新晚報記者從全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食藥監部門針對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整治工作的重點,對生產經營企業和非實體店經營單位展開了排查。截至目前,共檢查各類企業2萬餘家,下發整改通知書847件,立案11起,罰沒金額10萬元。
  • 跨境益生菌銷量增4倍,保健食品「堵車」搶戴藍帽
    記者從市場監管部門獲悉,除了仙樂健康的3款益生菌類產品之外,近期瞄準國產保健食品註冊證書的企業不在少數,許多食品或保健品希望戴上國家保健食品專用標誌「藍帽」,或加強此方面的宣傳。 市場反應也是如此,近日寫字樓漸回暖,早晚的小區電梯裡也多了下樓鍛鍊的鄰居,這幾天,廣州的樓宇廣告開始活躍。
  • 選購保健食品 認準「小藍帽」標誌
    本報訊 「購買保健食品時,我都會仔細查看『小藍帽』專用標誌。」9月24日,市民李澤熙在一樹藥業選購含有維生素E的保健食品時,仔細查看包裝上的認證信息。市市場監管局建議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品時,認清保健食品外包裝上的「小藍帽」專用標誌,以及下方該保健食品的「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批准文號。每個批准文號僅對應一個保健食品產品,消費者可網上登錄「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詢。
  • 長沙保健食品經營部被罰 消費者請認準小藍帽
    專家義診、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稱療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缺乏陪伴有小病不願上醫院的心理,虛假宣傳並高價出售保健食品,破壞行業信譽,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近期,長沙市寧鄉縣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食品安全「護老行動」暨保健食品非法營銷專項整治行動,檢查內容主要為經營者證照是否齊全,銷售的保健食品是否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是否存在虛假銷售行為等。整治中,位於玉潭街道振興南路的一家保健食品經營部引起了寧鄉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管局執法人員的注意。據悉,該保健食品經營部經常以「健康知識」宣傳為名,組織老年市民參加所謂的「健康知識講座」。
  • 論一罐正品跨境奶粉的基本素養
    簡單的說,溯源認證就是從原產地開始,將產品溯源信息全面、清晰、透明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實現供應鏈全程保真,為產品提供安全保障。現在的跨境產品多如牛毛,其中難免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這就特別需要有一個資質過硬且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機構來保證產品安全和辨識真偽。中檢集團CCIC的溯源認證恰逢其會!
  • 安利陳佳:做保健食品要洞察消費者心理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安利最新資訊 > 正文 安利陳佳:做保健食品要洞察消費者心理
  • 中老年人可選擇這三類保健食品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司宇萌)許多中老年人希望通過每天服用保健食品,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然而由於保健食品行業中虛假宣傳、套路營銷的亂象時有發生,人們對保健食品知識的了解也並不全面,導致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那麼,什麼是保健食品?應該怎麼吃?又該如何正確看待?
  • 線上銷售持續升溫 本土品牌加速崛起 保健食品國內市場風景獨好
    國內消費者經過疫情的洗禮,接受了一堂生動的營養保健教育,頻頻在線上購買營養保健品,這也為本土品牌崛起創造了機遇。國內市場更具活力 今年前四月進出口兩旺疫情似乎並沒有對中國營養保健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從申報數據上看,雖然今年疫情影響了註冊備案工作的推進,但保健食品申報量並沒有下降,疫情期間較多企業積極研發儲備、優化產品,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時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司稽查專員張晉京透露,截至6月底,今年註冊保健食品新產品600多件,備案產品900多件。
  • 3種「紅牛」並存,消費者直呼「傻傻分不清楚」
    3種「紅牛」不僅名稱和外包裝相似,價格也相差不大,不少消費者直呼「傻傻分不清楚」。  據悉,「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由華彬集團控制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維他命公司)生產,「紅牛安奈吉飲料」由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天絲)授權在中國生產,「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則是泰國天絲生產,由泰國原裝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