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保健食品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人們已從「被動醫療」轉向「主動健康」。據了解,現獲得「藍帽子」標誌的國產保健食品共有15917個,進口保健食品共有773個。保健食品行業的相關法規已逐步完善,各級監管部門更是加大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力度,讓人們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在「大健康」時代的背景下,保健食品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營養保健品市場專項調研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2年我國保健品行業的規模僅有1131億元,去年保健品行業規模達到了2644億元。近幾年來,中國保健品行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預計2017年保健品規模將達到2927億元。資料顯示,我國消費者在保健品的消費額佔總費用的0.07%,內地居民在保健類的消費支出也正以15%—30%的速度增長,顯然,我國保健品行業的市場將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以銷售渠道為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直銷佔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另外渠道的份額是,20%來自於藥房,20%來自於電商(其中40%—50%來自於跨境電商)。
隨著「網際網路+」熱潮的來襲,保健食品電商悄然興起。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口480億美元,增長3.83%。
海外代購有風險 消費者購買要謹慎
近年來,許多人熱衷購買海外保健食品。一些消費者表示:「感覺國外的保健品吃起來更安心。」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秘書長張詠表示,「海外代購保健品的現象不是現在才有的,前兩年就火起來了,和代購奢侈品是一個概念。」其早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海外保健品之所以這麼火,和國內消費者對國內的保健品缺乏信心。
海外保健食品主要以海外代購和跨境電商為主要銷售渠道,在海外代購銷售模式上,以微信為主要銷售路徑。微信朋友圈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樣海外代購保健品的信息,保健品的種類很多,老人吃的、孩子吃的、孕婦吃的都有。鈣片、維生素、蜂膠……在網上檢索發現,海外代購的保健品種類多、來源廣,有澳洲的,有歐洲的,也有美國的。不少人都標註上「直郵」「代購」等字樣。
在跨境電商銷售模式上,以電商平臺為主,有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唯品會等。有些電商平臺上也會出現一些海外保健品,但在國家食藥總局特殊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中查詢不到該產品的資質。而且在這些海外保健品宣傳頁面上並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在普通食品銷售專欄中,打著普通食品的旗號,會出現一些所謂的海外保健食品。針對海外保健品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網站上查詢不到相關註冊信息的問題,筆者諮詢某些平臺客服,客服並未給出正面回答。
通過海外代購的保健品,就一定是安全可靠的嗎?在張詠看來,國外的保健品一樣會出現假冒偽劣問題,消費者不要認為通過海外代購的保健品就一定是可靠的。「美國、歐洲等地不是沒有假貨,食品安全方面也不是不會出問題。」張詠提醒消費者,不要認為「外國的月亮就一定是圓的」,海外代購保健品也有風險。
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近日發出調查報告,並致函美國健安喜等四大零售商,稱四大零售商出售具有潛在危害的植物維生素補充劑。報告稱,許多潛在易過敏的草本成分並未標明於標籤,要求零售商將這些產品立即撤下貨架。
此外,紐西蘭市場的魚油保健品也被曝質量有問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紐西蘭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魚油產品,所含脂肪酸成分Omega-3低於標記含量。另外,多數產品的氧化程度超過建議上限。
在近期全國曝光的網上代購境外保健食品案件中,已經有不少海外產品被證實是假冒產品。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微信朋友圈內代購保健食品的人,很有可能賣家自己也不確定產品的貨源和質量是否真有保證,難免有黑心商販用假產品換個「新包裝」混進市場,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購買保健品 認準「藍帽子」
張詠說,國外沒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而是叫做膳食補充劑。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到國內市場,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註冊,並取得註冊證號。進口保健食品註冊證號的標準格式為「國食健字J+8位數字」或者「衛食健進字(年份)第××××號」。「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標示『藍帽子』及註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沒有標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張詠表示。有些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中國市場後,取得的是普通QS標誌,但卻和保健食品混淆在一起。張詠提醒消費者,海外代購的保健品也會出現一些「假洋鬼子」,雖然號稱是國外代購的,但其實是中國生產的。「國內也有好的保健品,如何辨別真假,這是關鍵。」張詠強調,經過相關部門的大力整治,國內的保健品市場得到規範,現在問題主要是銷售環節的誇大宣傳。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條:依法應當註冊的保健食品,註冊時應當提交保健食品的研發報告、產品配方、生產工藝、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評價、標籤、說明書等材料及樣品,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經組織技術審評,對符合安全和功能聲稱要求的,準予註冊;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註冊並書面說明理由。對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作出準予註冊決定的,應當及時將該原料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依法應當備案的保健食品,備案時應當提交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說明書以及表明產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材料。第七十八條: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註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並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籤、說明書相一致。第七十九條:保健食品廣告除應當符合本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外,還應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其內容應當經生產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廣告批准文件。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公布並及時更新已經批准的保健食品廣告目錄以及批准的廣告內容。
一些洋保健品有誇大功效的嫌疑,還有一些洋保健品曾因涉假和有效成分含量不夠而被曝光過。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迷信洋保健品。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須仔細閱讀說明書,要認準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正規保健食品都有對應的批准文號。若對購買的保健食品質量有所懷疑,可記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的特殊食品資料庫中查詢。 朱美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