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豹子一座山,又不只是山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花落成蝕 花蝕的人間觀察

在前年的那場中國動物園之旅中,能讓我從頭high到尾的動物園沒幾個,就是其中之一。紅山近些年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他們那動物福利優先的理念,先進的設計能力,都讓振奮。可以講,紅山是大陸動物園的希望之所在。

然而,自從我發了那篇文章之後,也老見到網友吐槽:紅山的獅虎豹過得那麼慘,鋼筋水泥小籠子,有啥好的?確實,那時紅山的貓科動物展區非常陳舊,被人指著罵完全能理解。

當年紅山的虎展區。

自己的硬傷在哪,紅山當然知道。在我寫那篇文章的時候,他們已經在醞釀新的猛獸展區了。沒過多久,那些陳舊的籠舍就被推掉了,幾座新的展區拔地而起。去年底,中國貓科館初步成型。那時,我以為這個新展區馬上就會開門迎客,沒想到直到現在還養在深閨人未識。

4年前,我首次登場一席講動物園,開篇引用了奧地利詩人裡爾克的《豹》: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裡爾克記錄的就是動物園的豹。後來,我也數次說過,豹養得好不合,能夠體現一個動物園是否良心,因為豹個頭小,相對不是那麼難養,但又沒有獅虎雄偉,容易被忽視。

而現在,我終於在大陸看到了一座驚豔的豹展區。

自然的景致

所謂中國貓科館,自然飼養的是中國的貓科動物。在這個展區中,生活著豹、猞猁、豹貓三種中國原產的貓科動物。若以某些動物園愛好者的標準看,這裡沒有「尖貨」。我覺得,動物園養啥是其次,關鍵得把動物養好,讓它們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信息。

紅山是怎麼展示自己的中國貓科動物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看外舍的環境。這座動物園有3座山。相同的佔地面積,有坡度的山地,表面積要大於平地,一般來說,環境的豐富程度、植被的狀態也要好於平地。因此,山只要用得好,對於動物園來說是個寶藏。

可以和上一張圖比一比。

中國貓科館的就坐落於其中的一座山上,其中的好幾座展舍,借了山勢,給了豹一塊山坡。這些山坡當然不是水泥底,能夠見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我看到植被在夏日變得蔥蘢,大樹透過可自動改變大小的環扣裝置,將樹冠伸出頂部的籠網之外。

山坡上,點綴的是石塊。有的石塊,構成了動物站高高的位置。在野外,各種貓科動物特別喜歡高高突出的石塊,它們會站在上面觀察下方的環境,並在石頭上拉屎,留下自己的氣味信息,把顯眼的大石塊變成自己的廣告牌。

而有的石塊,構成了水流的通道,人工控制的小瀑布能給整個環境帶來活躍的氛圍,也帶給了動物新的選擇。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展舍都有山坡,也有幾間是塊平地。在這些平地環境中,園方在其中放置了大量豐富環境的實體,有高大的爬架,倒伏的死木,面積不大但搭配有水邊植物的水潭……這樣的環境,讓人覺得很舒服。

這樣的環境,給動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它們能躲到某個角落裡,也能突然蹦出來,能夠在水裡玩耍,也能爬到高高的棲架上面,全憑它們的心情。

上面說的這些展區,介紹的是豹和猞猁的底盤。豹貓的地盤要小得多,但其中的環境照樣豐富。

豹貓展區,可見它是用豎籠網將遊客和動物隔離開來。這種豎籠網可防止動物攀爬,如果我有它,呵呵就沒法越獄了。

當動物躲起來的時候,大家該怎麼看呢?中國貓科館的展窗設置非常巧妙,它的每一間展舍,都有至少2個不同的角度可以觀察,但每一個角度都不能看透整個籠舍。遊客可以在不同的展窗間來回移動,尋找合適的角度,來觀察動物。

據我觀察,目前的中國貓科館,看到豹子還是很容易的,它們相對膽大,就算躲,也不太閉著人。但猞猁和豹貓如果想躲就不太容易找了。豹貓,自然是因為個頭小,猞猁的原因,我們後文講。

人類的巧思

當你在展區內漫步的時候,會看到有好幾個籠舍之間,有一個架在空中的圓筒。這是啥?這是連同不同籠舍的通道,容易被大家觀察到的是空中的幾個,還有若干地面上的通道。

這樣的通道有什麼用?

較為原始的動物展舍,就是一間房或者一個籠子,動物吃喝拉撒睡,幹啥都在這間屋子裡面,大家肯定都見過。為了讓動物生活得更好,也為了操作方便,這樣的單間慢慢會被隔成兩間,或是多間相鄰的展舍被串聯在一起,不同的區域會形成不同的功能,塑造不一樣的環境。例如,串聯的兩間房,一間是室外展區,一間是室內的操作間,日常的展示在室外展區,動物體檢、吃飯、晚間休息都待在操作間裡,這是目前很多國內動物園動物展區的狀態。

後來,設計者們發現,動物展舍的不同區域,不一定需要緊緊相鄰。兩個不相鄰的籠舍,通過一個通道連接起來,照樣能讓動物移動。這樣的連接方式,在空間利用上更加靈活,也更容易實現更多的功能。例如,懸在空中的通道,可以利用道路上方的空間,將多個分散開的展舍連接起來,還有可能讓遊客在下方觀看上方通過的動物。

於是,這樣的動物轉移通道,就成了國際上很多先進動物園喜歡使用的一種設計方式。南京紅山的中國貓科館的空中通道是怎麼用的?我先給大家看一個視頻,視頻素材是我找園方要的。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意思?

當然,這樣的空中通道,並不只是做出來讓人覺得有意思的。如果是那樣,很容易進入歧途——我曾見過有個動物園給老虎做了個空中通道,把老虎趕進通道,然後兩邊一堵,就讓它在通道裡面給人看。這種逼迫的狀態可很不好。

對於紅山來說,這些通道更大的意義在於轉場。中國貓科館有9個展舍,其中1個是給豹貓的,剩下8個,都由或空中或地面的轉移通道連接,裡面飼養了5隻動物,3隻豹,2隻猞猁。

如果長期將一頭動物,放在同一個展舍內,這個展舍就算環境再豐富,時間久了動物也會失去新鮮感,行為就會變得不那麼豐富。所以,中國貓科館的設計者,就設計了這些通道,讓這些動物,能夠隔一段時間,利用通道換一次籠舍,這樣,就能增加動物生活環境的豐富程度。

最終,每一隻動物都會住遍每一個籠舍。

讓動物們串籠的過程很有意思,特別像華容道。但是,讓它們移動的過程可沒有華容道那麼容易,說動就動。這就得靠飼養員日復一日的正強化行為訓練,得讓動物對廊道脫敏,得讓它們願意走過去。我很期待有一天,這樣的轉場能成為一種特別普通的過程,能夠在遊客面前實現。

不過呢,這樣的轉場大循環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豹子們轉場沒啥問題,它們是中國貓科館無可爭議的老大,怎麼轉,都無所謂。但是,猞猁就遇到了點麻煩:當它們感受到新住處裡有比自己強大的掠食者的氣息時,會感覺到緊張,會找地方躲起來。這對於動物本身和動物展示來說都是不利的。

不過,這樣的問題,是在為動物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時產生的。多做事多說話的人就是容易多出錯,就算有這樣的問題,那也比不做事不說話的人好太多了。我很期待紅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式,肯定能給大家再上一課。

自然教育的難題

剛進中國貓科館的時候,我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裝置:一座畫了豹子塗鴉的貨櫃小屋。咦,這不就是貓盟CFCA在山西和順的保護站嗎?

貓盟是一個致力於研究、保護中國貓科動物的民間公益組織。他們在全中國各地的保護區中安裝紅外相機,做基礎調查。有了這些數據,才有可能科學的保護。在山西和順,他們管理著一個保護區,那個保護區中的頂級掠食者就是豹子。

貓盟的和順站。

原來,紅山的中國貓科館,在科普上和貓盟深度合作,在展區中複製了和順保護站,集中展示了野外保護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也以此為抓手,介紹了中國野生貓科動物的知識。這樣的深度合作,似乎在中國動物園裡還是第一次。

指向保護工作的科普展陳,加上展現生態環境的動物展舍,呈現出了這樣一種效果:這座中國貓科館,展現的不只是動物,而是動物所處的生態,和它們所需要的保護。我認為,自然教育如果不能導向保護,而僅僅是物種層次的科普,那就是低級的科普,就算玩出花來也不到位。

和順站的昆蟲旅館這裡也有。中國貓科館所處的位置,其實是園內昆蟲種類、數量最佳的位置,放這麼一個昆蟲旅館是錦上添花,教育意義更大。所以,你們知道前兩天的宣傳片裡為啥有蟲子了吧。

所以,儘管中國貓科館的科普裝置還缺些東西,有些文字還需要再調整,我依舊會覺得這座展區的科普教育做得不錯。方向對了嘛。

但是,有個問題我非常擔心:遊客看不到動物怎麼辦?

前文我們說了,中國貓科館的展舍,還原了自然環境,有很多或天然或人工的遮蔽處,動物可以躲裡面。這一點在豹貓身上特別明顯:它們本來就比較怕人,有地方躲,人多的時候自然就躲著不出來了。

中國貓科館我去了兩趟,一趟是清晨,一趟是下午,其實兩趟都看到豹貓了。但它們都是躲在角落裡,悄悄的觀察我。我需要左騰右挪,找好角度,才能看到豹貓的半個臉。

不怕人的豹子也是如此。它們雖然沒啥躲人的欲望,但也喜歡待在安靜、避開目光的角落裡。無論是豹貓還是豹,它們躲藏的地方,仔細去找,或是換個人少、動物活躍的時間去看,肯定也能看到。事實上,我覺得找著看動物反而更有意思,找到動物後,人會有一種驚喜感,對動物的觀察也會更仔細,這是好事。

但是,並非什麼樣的遊客都這麼看。

豹子喜歡待的角落,抬頭可看。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老套的動物園大家司空見慣,場館陳舊單調,動物無處可躲,但很容易就能看得到動物。豔俗的野生動物園大行其道,有些提供肉塊給人餵猛獸,有些把幼獸從媽媽的身邊拿出來單獨放置,就為了給人看。在這樣的環境下,喜歡在動物舒適的環境中尋找動物的遊客,並不是主流。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該如何引導遊客,讓他們接受動物福利優先的理念,仔細尋找觀察的遊覽方式?中國貓科館馬上就會迎來挑戰,我很好奇紅山會如何引導。

我們武漢動物園遇到了相似的問題,目前的解決方式是志願者引導和宣傳片教育。上為武動熊貓館熊貓位置引導片。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沈志軍園長給我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動物園不能只是迎合遊客,迎合會讓動物園越來越差;動物園應該引導遊客,讓遊客了解更多,變得更好。

我很期待紅山森林動物園如何去引導遊客尋找林間之豹。

原標題:《給豹子一座山,又不只是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不講理」景點:明明是一座山,山下山上卻要分別購票
    我國作為世界第三面積大國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最不缺的是自然風景和人文建築, 其中山川景觀在冬天更有特色,深受國內遊客和攝影愛好的喜愛, 黃山、泰山、衡山、九華山等,不過這些山脈都只是一個風景區,你們知道我國有一座最「不講理」的山,山下山上要分別購票嗎?
  • 白雲山究竟是一座什麼山?
    白雲山究竟是一座什麼山?究竟是什麼樣的山?這是一座多情的山每一座山、每一面湖、每一條路都有著不一樣的人文故事走過留候祠你會憶起張良隱居的故事走過北歐風情街不同於古風的建築風情就在眼前
  • 你品,細細品:山的那邊還是一座山
    小夥指了指不遠的山說:「看到眼前的這座山了嗎,這座山的那邊還是另外一座山。」大爺語重心長的說:「那你這幾年的光陰可不就白瞎了。」4,小女兒每天都會問許多個為什麼,在大人看來都是一些比較弱智的問題。我就女兒跟說:「你能問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嗎?」女兒說:「什麼是意義的問題?」「對生活有幫助,能讓人有深刻思考的問題。」我說。
  • 沂蒙山是不是一座山 很多臨沂人都不知道到底指什麼
    「沂蒙山」大概是很多臨沂人經常掛在嘴上的、最自然、但其實很多時候理解錯誤的地理詞彙了,很多人以為沂蒙山是一座山,尤其是外地人,很多以為在臨沂真的有一座沂蒙山……可能是由於旅遊區的影響,根據旅遊規劃,沂山景區和蒙山景區組成沂蒙山景區,但只是為了形成旅遊品牌,只是一個旅遊名詞,和很多人理解的一座山完全是兩回事。
  • 一座山和院子的饋贈 ——仁安·南山院子實景園林呈現,開啟山居...
    一直以「質造」為核心理念的仁安·南山院子,繼接待中心開放之後,又即將迎來實景園林的呈現,並在這個冬天,以一系列的非遺文化活動,開啟山居生活季,給城市裡的南山不一樣的冬日景致,更是給山城不一樣的山居體驗。
  • 廣西容縣有座都嶠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都嶠山方圓37平方公裡,現已闢為五個景區,其中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是慶壽巖標誌性的文物是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高108米、寬88米的描金佛字。這個佛字佔據了大半個山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個佛字。據說到了晚上,這個佛字便會放射出神秘的金光。山腳下池塘邊有個觀佛亭,是這個佛字和金光的最佳觀賞處。
  • 蔣勳:一生只能認真地看一座山
    一個人一生也許只能舍給一座山吧——蔣勳阿爾卑斯山上,有多少英雄死去,漢尼拔與拿破崙聲名不朽,他不過只是一醉漢。 但是,有酒與歌,一路伴隨他指點江山,在歷史的險絕處,他不減速,也不退卻,也仿佛是英雄了。歷史真是奇險,峰迴路轉,處處要人粉身碎骨; 然而歷史也可以呵呵一笑,拿來佐酒,入漁樵的閒話。 一部阿爾卑斯山的史記,我不看帝王本紀,不看諸侯世家,單挑這醉漢的列傳一讀,也便覺得山路奇險處都有了好風光。
  • 再造「一座山」!武漢千子山能源有限公司今日揭牌
    再造「一座山」!武漢千子山能源有限公司今日揭牌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6月3日由中建三局控股的武漢千子山能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儀式在武漢順利舉行。武漢環境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平,中建三局二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自信共同揭牌。
  • 長春這有山:一座「山」如何喚醒一座「城」
    如此現狀之下,拿什麼帶給城市人群以新鮮感,同時不與印象中的城市氣質相衝突?「這有山」的出現,給出了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走進「這有山」會發現,石階、山洞、山體、涼亭等元素替換掉了傳統的攔河、連橋、天棚、扶梯,頗似將一座山刨開,在裡面建構山路、添加商店,這種相對獨特的設計手法,自然會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平原無山,又彌補了一種被缺少的攀登體驗感,只能說,這個新奇的程度,拿捏的剛剛好。
  •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座寶藏山!百聞牌鈴鹿山眾妖的家園
    日本伊勢國與近江國國境內,有一座位於深海的山。傳聞說,此山上埋藏著數不勝數的寶藏,金銀玉器,古籍神器,還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八尺瓊勾玉。這處偏安於一隅的山,被從人界回歸海國的義姐弟鈴鹿御前與大嶽丸看中。這裡是海洋中的世外桃源,是棲息在鈴鹿山的海妖們的家。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鈴鹿山成千上萬的寶藏,成為了旁人覬覦的對象。雖然鈴鹿山的海妖們並不貪戀財富,但在他們心中,鈴鹿山的一草一木都不可褻瀆。這裡最寶貴的,是這幫互相珍惜的傢伙才對。而這片土地,才是他們最重要的珍寶。這樣的一群海妖,成為了京都陰陽師們都忌憚的勢力。
  • 山神的懲罰:守村人、骨頭金、蛇窟
    這次那批人瞞著村民進山開礦已經是觸犯了山神,如果不加以制止一定會給村子帶來難以想像的後果。豹子說那個年代人都比較迷信,尤其是老人,因為身居山林間,做什麼事都要拜山神,伐木要拜、跑山要拜、打獵也要拜,總之無論做什麼,只要跟山有關都要拜。放在現代這可能有些迷信,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是山裡人的一種信仰。
  • 【一句誓言 一生作答】一個人 一座山
    這是一個人與一座山的故事,這是一個人如一座山的故事。遇到一座山,一個人在天地間立誓;遇到一個人,一座荒山漾出了青綠 冬日的玉泉山綠意不減,反倒透出一股北方漢子的堅毅魅力來,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往來於蜿蜒的登山步道上,望山看景,不亦樂乎。若非存留著當年的影像,任何人都不會將「髒」「亂」「荒」等字眼與玉泉山聯繫在一起。
  • 南京江寧牛首山 藏著一座天上宮殿
    南京江寧牛首山,藏著一座天上宮殿。水波掩映間,這華貴天闕 好似降臨人間。走入禪境大觀,看他封印天地輪轉,穹頂之上 娑羅樹 在日月星辰中變化,菩提樹於嫋嫋煙嵐中開花…一座牛首山 見證這座城浮沉的曾經。無論它被叫做南京,還是喚作金陵,在這漫長歲月裡,是否也有人曾立於山巔嘆過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每一座山都值得敬畏——《攀登者》影評
    男主在課堂裡面對學生的提問:怎麼證明你們曾經登過山?居然直接無語,那山上拿回來的石頭難道是假的?有必要遮遮掩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大概以前造假的事太多了,引起國際公憤,真的也被說成假的了。本片演員陣容算是相當豪華的,但愛國片裡強悍男主角難道就只有吳京可以鎮得住?
  • 沂蒙山竟然不是一座山,原來還有這麼多不知道的意思
    原來沂蒙山竟然並不是一座山,它其實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即以沂山、蒙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 蒙山是山東第二高山,沂山是第五高山,沂蒙山合起來聽上去是一座山,其實兩座山相距180公裡,真的是兩座山。
  • 包郵區的一座美山,不僅是江南第一山,為何還能被叫做「小瑞士」
    說到山,很多人會聯想到高峻、高聳等詞語,這些詞語更適合形容北方的山脈,激發人們徵服山川的決心和鬥志,南方的山脈平靜而清麗,被山包圍著,綠色的山連著,山路也很平緩。說到南方山脈,不能不說是「江南第一山」嗎?
  • 我和山的盟約:徵服生命中一座座高山
    ,不論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遠上寒山石徑斜」,還是「五嶽歸來不看山,泰山歸來不看嶽」,「遠山一黛無窮碧」,古裝電視劇中的主角,也總是在青山峰巒之中,石桌石凳上,舉杯暢飲,吟詩作畫,要麼張開雙臂或攏手興奮深情地朝著山呼喚高歌,一些美女也總是和男主角在山上對山歌……這些都不難看出我們的前輩對山的頂禮膜拜,以及賦予山的靈氣和魅力。
  • 山的那邊再好,也不如家的這邊
    我們的家鄉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幾十戶人家坐落在山的中間,左右前後都被山圍繞著。那時候的夢很小,小到只是去山的那一邊,看看究竟是什麼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也因此變大了一些,但也只是想透過山的那邊看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 春天到來之時,站在家門一眼望去田野裡綠油油的,到處彰顯的都是生機勃勃的生命。
  • 童玲山,有「閩南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不亞於黃山的迷人山峰
    中國有許多著名的山川,如雄偉的泰山、陡峭的華山和美麗的峨眉山,它們各有特色,同樣美麗,黃山是中國四大景點之一,是世界自然和文化的雙重遺產,被譽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福建漳州還有一座風景如畫的山,叫做靈通山。
  • 《我的時代我的風》連載(82)丨《再登一座山》
    第八十二章再登一座山一退休有點閒,緩步仍朝前。趁有夕陽在,再登一座山。這座山啊名叫詩自傳!悠悠詩自傳,詩國誰曾見?孤陋寡聞的我啊,把這看作是中國詩史的一個空白點。沒出過詩集的我可以捧出好《心跡》,出過好詩集的我為啥寫不了詩自傳?六我當然要風景一山,這山喲我值不值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