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

愛爾蘭紐格萊奇墓

果蠅

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蛋白質細微結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括含有電子、繆子、陶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研究發現,輕子中存在CP對稱性破缺。該破缺難以捕捉觀察,但可用中微子來搜索。中微子有三種類別(「味道」),這取決於其相關的帶電輕子(電子、繆子、陶子),它們可以在傳播過程中從一種「味道」轉變為另一種「味道」。

研究證明,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於繆子型反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反中微子的頻率,有跡象顯示正反中微子行為存在差異。這可能是解釋宇宙中物質稍多於反物質起源的第一個佐證。

2.《蒙特婁議定書》「癒合」臭氧「傷口」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南極上空春季大氣臭氧層出現空洞的發現表明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人為排放對臭氧層構成的威脅。南極臭氧層空洞位於大約10—20公裡的高度,不僅影響了南半球的大氣環流,還使中緯度急流和熱帶邊緣的乾旱區域向南極方向推移。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因此,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

研究顯示,自臭氧恢復開始以來,與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暫停,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3.衛星可能很快會繪製出地球上每一棵樹

馬丁·勃蘭特等人報告了對覆蓋西非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130多萬平方公裡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的分析,他們繪製了大約18億個樹冠的位置和大小。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從未在如此大的區域內以如此詳細的程度繪製過樹木的地圖。商業衛星已經開始收集數據,能夠捕獲一平方米或更小的地面物體。這使陸地遙感領域開始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從專注於綜合景觀尺度的測量,到有可能在大的區域或全球尺度上繪製每棵樹的位置和樹冠大小的地圖。這一進展無疑將推動我們思考、監測、建模和管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4.「貴圈真亂」:愛爾蘭史前精英墓地發現亂倫

愛爾蘭的紐格萊奇墓已有5000年的歷史,這座大型精美古墓被認為是給一位權貴精英建造的。蘿拉·M·卡西迪等人研究了農耕聚落的社會結構,並把重點放在了埋葬在通道墓穴中的人。建造紐格萊奇墓採用了複雜的工程,以確保在每年冬至日前後,在長長的石砌通道盡頭,一間墓室會被朝陽照亮幾分鐘。在那裡發現的人類遺骸中的古代DNA揭示了一種出乎意料的極其罕見的亂倫事件。大約5000年前,一名男子被埋葬在紐格萊奇墓中,他是一級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親兄弟姐妹,要麼是母子或父女。這一發現讓研究小組推測,長眠在這座宏偉的古墓中的精英們將亂倫作為維繫王室血統的一種方式。

5.「激活並殺死」潛伏在細胞中的愛滋病病毒

HIV(愛滋病病毒)可能以一種潛伏的形式隱藏在細胞中,幾乎不轉錄或根本沒有轉錄,因此免疫系統無法檢測到它。科學家設計的「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期並增加病毒基因的表達(激活),使隱藏著病毒的細胞容易被免疫系統殺死。兩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對動物模型的獨特幹預。其中一篇由尼克森等人完成,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AZD5582的藥物,該藥物可激活轉錄因子NF-κB(HIV-1基因表達的主要促進劑)。另一篇由麥克布萊恩等人完成,他們將兩種免疫幹預相結合:抗體介導的CD8+淋巴細胞(降低病毒轉錄水平的免疫細胞)和一種名為N-803的可激活HIV-1轉錄的藥物。這兩種幹預治療方式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強勁和可再現的病毒潛伏期中斷。此外,該研究還展示了與藥理潛伏期逆轉相關的概念和技術挑戰。

6.果蠅為何挑食?基因編輯工具揭秘

名為Drosophila sechellia的果蠅是黑腹果蠅的近親,它只以有毒的諾麗果(海巴戟果)為食。

與它的食物多面手親戚相比,是什麼讓這個物種如此挑食呢?託馬斯·O·奧爾等人使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破獲了這起案件。研究發現,這種果蠅的一種表達氣味受體蛋白Or22a的感覺神經元比其他果蠅種類更豐富,該種蛋白的胺基酸序列的微小變化導致了果蠅對諾麗果的偏愛。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其他一些進化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轉變。看來,即使是喜歡惡臭水果的小蒼蠅也能為我們了解大腦是如何進化來塑造複雜行為提供強大見解。

7.銀河系未解之謎:快速射電暴來源首次確定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三篇論文中,科學家首次確定了一個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的起源。有趣的是,快速射電暴還伴隨著一連串的X射線。這一發現是通過將多臺天基和陸基望遠鏡的觀測拼湊在一起而獲得和理解的。「快速射電暴」這個名字很好地描述了它們的含義:持續時間大致在毫秒級的明亮無線電波爆發。快速射電暴首次發現於2007年,它們的短命特性使得探測它們和確定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得具有挑戰性。這是第一個探測到無線電波以外的輻射的快速射電暴,且是第一個在銀河系中被發現的,同時也是第一個與被稱為磁星的恆星殘留物有關的快速射電暴,這證明了磁星可以是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8.幹擾素缺乏可能導致新冠重症

在幹擾素誘導途徑中有基因突變的個體將從提供幹擾素的治療中受益。此外,擁有幹擾素-α和幹擾素-ω中和抗體的人可能會從提供其他類型幹擾素的治療中受益,如幹擾素-β和幹擾素-λ。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揭示了一個新冠肺炎是否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幹擾素蛋白,特別是I型幹擾素存在缺陷可能是由於編碼關鍵抗病毒信號分子的基因發生遺傳突變,或由於抗體與I型幹擾素結合併「中和」幹擾素而導致的。I型幹擾素的應答缺陷是如何導致危及生命的新冠肺炎的?最直接的解釋是I型幹擾素缺乏導致了病毒複製和傳播失控。然而,I型幹擾素缺乏也可能對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其他後果。

9.裡程碑:低溫電子顯微鏡打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結構生物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一旦研究人員能夠直接觀察到足夠詳細的大分子,就應該有可能理解它們的三維結構是如何賦予它們生物學功能的。科學家在《自然》上發文報告了使用名為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而獲得的最清晰的圖像,這使得首次確定蛋白質中單個原子的位置成為可能。研究人員推動了低溫電磁硬體的發展,也推動了單粒子低溫電磁解析度的重大進步。每個研究團隊都使用硬體來處理低溫電磁成像的不同方面,以前,這些方面限制了可達到的解析度。利用這些技術,低溫電磁圖像信噪比的提高將擴大該技術的適用性。也許這些技術的融合將使我們甚至能以超過一埃的解析度來確定低溫電磁結構,而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

10.「壓力山大」之下,頭髮真的會變白

一夜白頭或許確有其事,人們通常認為這極有可能是由壓力引起的。頭髮的顏色是由黑素細胞決定的,黑素細胞來自毛囊中被稱為毛囊凸起部分的黑素細胞幹細胞。張冰(音譯)等人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表明,去甲腎上腺素(一種參與對壓力的「戰鬥或逃跑」反應的神經遞質分子)是從支配突起的交感神經系統神經元中釋放出來的。極端壓力下或暴露於高水平的去甲腎上腺素時,黑素細胞幹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顯著增加,導致黑素細胞大量遷移而離開凸起,並且沒有剩餘的幹細胞來替代它們,這導致了幹細胞的衰竭,從而引起頭髮變灰進而變白。這一發現首次揭示了壓力引起白髮這一現象的具體機制。除了抗衰老療法的開發,該團隊的研究工作將有望更好地幫助理解壓力是如何影響其他幹細胞池及細胞龕位置的。

(實習記者 張佳欣)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相關焦點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
  • 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最後一項讓人意外
    如今「魔幻開年」的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那麼,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裡,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讓很多領域的研究都放慢了腳步,但是仍然有很多好消息不斷傳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的十大重要科學發現都有哪些。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雙語|《科學美國人》月刊評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刊發文章盤點了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一個國際專家指導小組評選出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獲得認可的技術必須有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潛力,還需要有新意且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首次給量子測量過程拍快照 來自瑞典、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科學家,運用一系列「弱」測量來探究量子力學中疊加態坍縮的本質。
  • 「一夜白頭」榮登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人們越來越重視這話題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評選出了2020年的十大重要科學發現,這些研究包括對宇宙的研究、對生物的研究、對病毒的研究、對地球環境的研究等等,其中讓人驚訝的一項科學發現是,「一夜白頭」竟然是真的。什麼是「一夜白頭」?
  • 《科學美國人》月刊評出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刊發文章盤點了2020年十大新興技術。一個國際專家指導小組評選出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獲得認可的技術必須有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潛力,還需要有新意且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產生重大影響。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
    中國婦女報社評出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巧婦九妹」入選!靈山縣「巧婦九妹」甘有琴入選中國婦女報2020年十大女性新聞人物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帶貨達人「巧婦9妹」甘有琴與其他幾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依然精彩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科學依然精彩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
  • 多事之秋的希望之光:十大科學發現&十大科學突破 圖靈周報
    01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當地時間 12 月 14 日,《自然》(Nature)通過其官網公布了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 9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自然》,1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科學》(Science)。
  • 我市評出十大抗癌明星
    分享感悟 幫助他人我市評出十大抗癌明星本報訊(記者曹廣欣)9月27日,「生命的強者·第二屆滄州十大抗癌明星」評選揭曉,他們分別是:喬榮楨「十大抗癌明星」評選活動由滄州市抗癌協會、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聯合舉辦,這是繼去年首屆成功評選抗癌明星並產生良好社會影響後的又一屆活動。評選從今年4月中旬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開始,歷時5個多月,通過徵集、採訪、事跡展示、投票、表彰等諸多環節工作,在700多名參與者、23名候選人中評選出10位抗癌明星。
  •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人物
    新華社體育部 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人物 2020年10月25日,漢密爾頓在2020賽季F1葡萄牙大獎賽頒獎儀式上慶祝。新華社/路透
  • 《自然》網站評出2018年重大科學事件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開物理學的新篇章,一塊骨頭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熱浪大火裹挾著悲傷和恐懼不斷來襲,探測器的傳奇謝幕令人倍添感傷……  《自然》雜誌網站在18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今年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驚,都將銘刻在科技史上。
  • pocketgamer評出2010年十大最給力手機遊戲
    pocketgamer評出2010年十大最給力手機遊戲 2011-01-04
  • 臺灣評出2000年十大濫情歌
    臺灣評出2000年十大濫情歌2001年1月21日11:19:37 激動網   當率性女歌手陳珊妮遇上總是直言不諱的DJ袁永興,兩人談的主題又是「年度十大濫情歌」時,可以想像擦出的火花會有多勁爆。29日深夜,陳珊妮與袁永興、可樂王相約在臺北誠品敦南店舉辦一場座談會,共同選出他們心目中的2000年十大濫情歌。  被點名的這十首濫情歌包括:李玟的《愛你愛到》、劉德華《男人哭吧不是罪》、蔡依林《什麼樣的愛》、蘇永康《她愛了我好久》、林曉培《交叉線》、遊鴻明《下沙》,徐懷鈺《Ti A Mo》、邰正宵《再等一百年》、B.A.D.《如果你在這裡》和費翔的《旅程》。
  • 學術頭條:英國新冠病毒傳播力高出70%,《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事件...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事件  日前,《自然》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按照計劃,2021年,重達6.5噸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會摺疊其直徑6.5米的鏡面和20米長、14米寬的遮陽板,放入歐航局提供的阿麗亞娜5運載火箭中,發射到拉格朗日L2點上,進行科學觀測。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 1731克「土」研究拉開序幕  12月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