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12-24 大眾網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

  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愛滋病病毒能以「潛伏」形式藏匿在「病毒儲存庫細胞」中,基本不發生轉錄,因此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而「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自然》雜誌表示,兩個研究團隊分別介紹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策略,這可能是迄今報告的最有力、最容易重複的「激活」策略。

  一項協作試驗報告了可能表明「輕子類粒子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的結果。試驗中,中微子(或反中微子)穿越地球飛行295公裡,被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探測到。這項實驗測量了μ子中微子到電子中微子轉換的振蕩概率。該成果可能是指示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的首個標誌。

  大氣方面的一項研究首次將與臭氧層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暫停」歸因於《蒙特婁議定書》的作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揭示了人造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的威脅。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後來的修正案對ODS的生產和使用提出嚴格限制。新研究顯示,自臭氧層開始自我修復以來,與臭氧層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暫停,這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結果。

  在天文學方面,研究人員報告了來自銀河系的一個快速射電暴。這也是首次在銀河系中發現與一顆磁陀星有關的快速射電暴,證明了磁陀星可以產生這一射電現象。

  醫學方面的研究闡述了影響新冠病毒感染會否發展成危重症的一個主要因素。科研人員發現,I型幹擾素缺失會引起不受控的新冠病毒複製和擴散,I型幹擾素缺失也可能對免疫系統功能有其他影響。

  其他重大發現還包括關於愛爾蘭史前墓地的新發現,通過衛星圖像繪製地球上的樹木地圖,利用基因編輯工具破解果蠅挑食之謎,藉助單粒子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對蛋白質中單個原子進行定位,壓力下急性應激反應與頭髮變白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愛爾蘭紐格萊奇墓果蠅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蛋白質細微結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
  • 美國《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美國《科學》雜誌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 2020 年 1 月 2 日,《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 《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
  • 學術頭條:英國新冠病毒傳播力高出70%,《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事件...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突變體傳播能力提高70%  這種變體在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造成了混亂。12月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採取更嚴格的封鎖措施,稱這種名為B.1.1.7的病毒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在倫敦,超過60%的病例是新變種。詹森表示,大量的突變可能使病毒的傳播能力提高了70%。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該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  首批5000萬人!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一夜白頭」榮登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人們越來越重視這話題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評選出了2020年的十大重要科學發現,這些研究包括對宇宙的研究、對生物的研究、對病毒的研究、對地球環境的研究等等,其中讓人驚訝的一項科學發現是,「一夜白頭」竟然是真的。什麼是「一夜白頭」?
  • 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最後一項讓人意外
    如今「魔幻開年」的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那麼,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裡,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讓很多領域的研究都放慢了腳步,但是仍然有很多好消息不斷傳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的十大重要科學發現都有哪些。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依然精彩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 新冠疫情下科學依然精彩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
  • 多事之秋的希望之光:十大科學發現&十大科學突破 圖靈周報
    01 《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當地時間 12 月 14 日,《自然》(Nature)通過其官網公布了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 9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自然》,1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科學》(Science)。
  • 《自然》:2020年科學事件盤點—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 National Infection Service 日前,《自然》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而除了這一最受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科學和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進展,比如太空探索、室溫超導體等。
  • 國外孩子超愛看的兒童雜誌,有中文版了!科學自然歷史人文都搞定
    《好奇號》延續了美國原版雜誌主題式的設計,將一個版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而且也會對應一本原版雜誌。通過閱讀,孩子們可以對科學、歷史、人文、自然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2020年1月刊《好奇號》中,「科學前線」就精選了一期《muse》。主題就是非常酷炫的「太空旅行」。
  • 2020年十大科學紀念日:X射線、原子彈、預測中子、天文界世紀大...
    展望未來,2020年是一個科學周年紀念的好年份,有許多機會來表彰過去對人類集體知識作出貢獻的一些偉大科學家,或紀念一些偉大的科學成就和發現。2020年十大科學紀念日如下:10.從雷射到黑洞再到引力波,許多重大的現代發現只不過是驗證了幾十年前源於愛因斯坦想像的預言。1995年,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奇怪的波狀物質,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是愛因斯坦在多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1924年,玻色給愛因斯坦寄去一篇論文,從數學角度描述了光是一種粒子氣體(我們現在稱之為光子)。
  • 2020年,這十件科學新聞或令世界矚目
    不久前,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的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新年伊始,《科學》又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E級超算和進行「基因剪刀」技術臨床試驗等入榜。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E級超算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美國、日本和歐盟均在推進各自的E級超算開發計劃。2019年6月1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名參觀者在第34屆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中科曙光展臺前參觀新一代矽立方高性能計算機。
  • 《環球科學》2019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黑洞照片、5G商用位居前二
    谷歌宣布實現「量子霸權」2019年10月23日,《自然》雜誌發表了谷歌研究人員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重要進展:谷歌研製的量子計算機首次實現「量子霸權」,這臺量子計算機用200秒就能解決的問題,當今最先進的經典計算機需要花費1萬年才能解決。
  • 2020年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教師網上交流活動:科學探究紀錄片預熱...
    2020年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教師網上交流活動:科學探究紀錄片預熱課程資源 2020-05-30 0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理世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但並未阻止科學家們探究宇宙和自然的腳步,2020年,多項重大科技突破仍紛至沓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首次給量子測量過程拍快照 來自瑞典、德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科學家,運用一系列「弱」測量來探究量子力學中疊加態坍縮的本質。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原標題: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世界頂級科學雜誌在大選前公開站隊,政治扭曲了科學的中立?
    將所有責任歸結到科學期刊身上,其實也是對公眾參與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不信任。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字數 5018閱讀約11分鐘近日,《柳葉刀》《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自然》等一批頂級科學期刊先後發文,批評川普政府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