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朱棣

2021-02-13 明史學會

少年英傑 靖難奪位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 ,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聰明伶俐的朱棣,長相酷似朱元璋,所以從小就倍受父親的寵愛。在小朱棣剛滿十歲的時候,父親就封他為燕王。

從洪武十一年(1378 )開始,朱元璋陸續將各親王派到他們自己的封國去,洪武十三年( 1380 ) , 20歲的朱棣也進駐了北平封國。當時右丞相徐達奉命鎮守北平,徐達不僅是朱棣的師長,也是他的嶽父。在徐達的教導下,朱棣軍事理論與武藝都迅速提高。

朱棣在徐達的嚴格教授下,練得一身好武藝,逐漸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後來明王朝胡惟庸、藍玉案發生後,當年跟隨朱元璋開創大明朝的開國元勳宿將幾乎全給殺光了。這樣北部防禦蒙古侵擾的任務,朱元璋就只能交給二子秦王、三子晉王和四子燕王承擔了,時稱他們為「塞王」。

當然,朱棣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很有謀略。在同入侵的蒙古軍隊交戰中,屢建戰功。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 )正月,元殘餘勢力南侵,朱元璋命令朱棣和晉王帶兵北徵。晉王膽怯,而朱棣置生死於度外,獨自率傅友德等大將深入敵人後方,進軍中正遇大雪,不少將領又主張立即出其不意地逼近了敵營,迫使元殘餘勢力未戰而降。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大喜。後來,朱棣多次受命北徵元兵,多有戰功,軍權日重,威名大振。

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引起了諸王特別是秦王、晉王、燕王的不滿。洪武二十五年( 1392 ) ,太子朱標病死。

秦、晉、燕三王無不窺伺皇太子之位。為杜絕諸王對皇太子之位的覬覦 ,朱元璋決心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不久,秦王、晉王相繼死去,朱棣兩個強有力的對手消失了,企圖繼承皇位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

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隨後,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齊泰和黃子澄的慫恿下開始削藩。他們在籌劃一番後,決定先削曾有犯法行為的周、齊、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後再行削奪。朱允炆於是開始削藩,下令將周王、岷王、代王、齊王的王爵先後削去,降為平民,而湘王則自焚而死。

聽到五王的命運後,早就作好準備的朱棣為避免朱允炆猜忌,於是裝瘋賣傻,假裝患有瘋玻他整天披散著頭髮,在大街上發瘋狂跑,大喊大叫。有時在街頭上奪取別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時又昏沉沉地躺在街邊的溝渠之中,數日不起。謝貴等人聽說後,便借問候之名前來探查。當時正好是盛夏,烈日炎炎,酷熱難耐,只見燕王府內擺著一座火爐,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邊,身穿羊羔皮襖,還凍得瑟瑟發抖,他還在大聲呼叫著喊冷。兩人與他交談時,朱棣更是滿口胡言,讓人不知所以然。張、謝二人見狀,相互對視了一下,就告辭了。但誰知燕王府官吏葛誠告密說:「燕王是裝病,你們千萬別受他矇騙。」兩人聞後,正在猶豫間,朱允炆密令張、謝二人和原為朱棣親信的北平都指揮張信設法逮捕朱棣。

這時的張信猶豫不決,回到家中把事情告訴母親,母親說:「這件事不能這樣辦,我聽說燕王應當據有天下,王者不死,難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嗎?」張信權衡利害,決定還是告訴朱棣。他換上便服,乘著婦人車,偷偷進入燕王府,將皇帝下旨逮捕朱棣的消息,一一密報於燕王朱棣。

朱棣當即計殺謝貴等人,並於公元1399年秋,以「清君側」為藉口,以「靖難」為名,起兵南徵。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爆發。朱棣起兵後,便將耿炳文率領前來討伐的30萬大軍擊潰。

朱允炆只得命李景隆率50萬大軍出徵。朱棣聽說後,喜不自禁地說:「從前漢高祖用兵如神,還只能率兵十萬。

李景隆這個小子,腹中空空而又盲目自大,給他50萬人馬,真是自取滅亡。」

朱棣便設計把固守北平的重任交給兒子朱高熾,自己領兵直趨永平大寧,臨走時又故意撤去了盧溝橋上的守兵,以引誘李景隆深入。李景隆不知是計,聽說朱棣已率師援救永平,果然匆匆忙忙直奔北平而來。大軍過盧溝橋時,李景隆見沒有一個士兵守衛,便喜不自勝地說:「不守此橋,我看他是無能為力了。」遂命大軍直逼北平城下。

朱高熾嚴遵父命,堅守不出,連城中的婦女也被動員出來參戰。李景隆所統帥的部隊,卻號令不嚴,人馬雖多 ,但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只有都督瞿能勇敢善戰,他率領自己的兒子及前鋒部隊,直殺入張掖( yè)門。正當勝利在望的關鍵時刻,心胸狹窄的李景隆怕瞿能得了頭功,不僅不發援兵,反而勒令緩攻。這樣就給燕軍以喘息的機會。朱高熾命令將士連夜向城牆潑水,天寒地凍,瞬時便結下厚厚的一層冰。等李景隆率大軍趕來,早已失去了戰機。

朱棣擊敗永平的遼東軍隊,又設計攻破另一重鎮大寧。在收編了大批軍隊之後,揮師北平,與堅守在城內的長子朱高熾裡應外合,大敗李景隆的部隊於城下。李景隆率先逃跑,連夜奔回德州。士兵見主帥已逃,也都落荒而逃。

不久李景隆又糾集60萬大軍北上,與朱棣在白溝河展開決戰,結果又遭慘敗,朱棣率軍尾隨追擊李景隆的潰逃部隊,在濟南將其一舉殲滅,朱允炆的精銳盡失。公元1402年,朱棣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進佔鎮江,並準備進攻京城。

朱棣拒絕了朱允炆的求和,率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據守金川門的谷王和李景隆開門迎降,京師遂破。朱允炆的去向不明,歷時三年之久的皇位爭奪戰,終於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稱帝,是為明成祖。

朱棣即位後,首先就是將陸續捕獲的建文王朝舊臣以殘酷的刑法一一殺戮,甚至還誅滅三族。舊臣景清在朱棣即位後,刺殺朱棣未成,結果被朱棣剝皮,懸於城門上,並將景清全家誅殺,而且還株連左鄰右舍,甚至連他出生的村子也都斬盡殺絕。這種空前絕後的大清洗,史書稱之為「瓜蔓抄」,先後被殺的人達數萬之多。

在殘酷鎮壓部分反抗的舊臣的同時,朱棣對跟隨他「靖難」奪位的功臣都給予提拔重用,並將周、齊、代、岷四王的原爵恢復,但等統治鞏固後,還是將包括這四王在內的其他諸王以各種藉口廢除或削奪其兵權。對朱允炆的舊臣,只要能夠真心歸附的,朱棣也有選擇地量才使用。此後,朱棣開始減輕刑法,停止濫殺,以儘快改變濫殺故臣所造成的恐怖緊張局面。

整頓國政 傳揚國威 

明成祖在位期間,吸取建文帝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一是設立內閣。朱棣即位後,設立內閣。內閣成員俗稱閣臣,也叫殿閣大學士。永樂年間,內閣成員不僅可以和皇帝從容議事,而且可以幫助皇帝閱讀奏章。此外,閣臣還有一個特權,即可以向皇帝上「密揭」,也就是打小報告,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內閣的身價。明成祖讓解縉、胡廣、楊士奇、楊榮等七人入直文淵閣,他們都來自翰林院,官級雖只有五品,但都才華出眾。明成祖對他們很重用。由此看出,明成祖設立內閣不過相當於內廷秘書處,其權力無法與前代丞相相比。但是,它的設置對於推動整個官僚機器的運轉,對於加強中央集權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是削藩。朱棣是以「藩王」起兵「靖難」而奪取皇權的,深知藩王擁兵過重對中央皇權所造成的威脅。他即位後,為掩人耳目,穩定當時局勢,獲得諸王的支持,立即恢復了被建文帝削去王號的諸王爵位並給予大量賞賜。

但幾個月後,他就尋找罪名,陸續剝奪了藩王的兵權。

創設東廠是明成祖第三項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明成祖即位後恢復了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特務機構———錦衣衛。永樂十八年( 1420 ) ,明成祖又設立了特務組織———東廠,由宦官掌握。東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明成祖廣泛使用廠衛特務,他們四處刺探官民言論。上至太子、親王、駙馬,下至普通官吏、平民百姓都處在特務們的嚴密控制下,就連這些監視別人的特務也處在別的特務監視之下。明成祖時錦衣衛頭子紀綱氣焰燻天,天下人似乎都在他的監視之下,沒想到還有人在監視他。監視者向明成祖密告紀綱罪惡,明成祖隨即將紀剛誅殺。可見,無論誰有越軌行為,馬上就會被最高統治者知道,真可謂無孔不入。

削藩之後,如何加強北方的軍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這一問題。朱棣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遷都北平。北平是朱棣的發祥地,且距北面邊防很近且屯集有重兵。

永樂四年( 1406 ) ,朱棣在不惜殺掉反對遷都的某些大臣後,下令修建北京宮殿,並重新改造北平舊城。

永樂十八年(1420 )工程竣工。就在這一年,朱棣宣布自明年起,以北平為京師,改南京為留都。永樂十九年(1421)春,朱棣正式車駕北遷。

朱棣即位後,在加強皇權、創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同時,在經濟上繼續推行朱元璋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努力恢復社會生產。

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淮河以北的廣大田地,雜草叢生,荒涼衰敗。朱棣對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振興農業經濟。遷移蘇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災民充實這一地區。在「靖難」戰爭中遭受破壞嚴重的地區,政府還發給耕牛、農具,幫助他們儘快恢復生產。同時,朱棣還採取嚴厲措施,懲處貪官汙吏,限制僧道發展,賑( zhèn)濟災民。

由於這些措施得到了有力的推行,使永樂朝的農業經濟比洪武時代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注重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工作。

永樂元年( 1403 )七月,朱棣授命解縉組織編纂《永樂大典》。他要求「書的內容要務求詳備,凡有文字以來的經、史、子、集百家之言,以至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都要收羅進去,毋厭繁浩。」根據朱棣的旨令,先後調集了3000多人,用了4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擁有22937卷,約3億7千萬字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類書的編纂任務。朱棣審閱後十分滿意,賜名《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收集了自先秦至明的許多文獻資料,為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起了重大作用,在客觀上為保護祖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對外關係上,朱棣一面廣泛吸引外國使臣來中國貿易,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團走出國門,出訪外國。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

對這次大規模的外交活動,朱棣做了多方面的周密的準備工作。永樂五年( 1407 ) ,朱棣下令在翰林院開設「八館」,訓練培養通曉外國語言和國內少數民族語言的人才,同時朱棣還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僅永樂五年就建海船749艘。這些船隻很大,長約147米,寬約60米,可乘千餘人。組織人才齊全的出使隊伍。鄭和的這支隊伍除士兵外,還有各種行政和後勤人員,如醫官、文書、翻譯、工匠等等,應有盡有。

永樂三年( 1405 )七月,鄭和率領27800多人的遠航隊伍,帶著大量的絲織品、瓷器、鐵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糧,日用品等,分乘62艘寶船,自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鎮)集合啟航。

鄭和的船隊首航直抵佔城(今越南) ,然後往南到達爪哇、蘇門答臘(今印度尼西亞) ,再往西航行到滿刺加(今馬來西亞)、古裡(今印度南部)等國。穿過馬六甲海峽繼續向西行駛,最遠到達波斯灣沿岸和非洲東南部。

自此之後,鄭和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先後29年,七次下西洋,行蹤遍及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他們每到一個國家,都以明朝使節的身份,向當地國王宣諭明成祖的詔書,以宣揚中國皇帝的皇恩浩蕩。向當地的國王或首腦贈送皇帝朱棣的禮品,表示建立邦交,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誠意,並邀請他們來中國訪問。並同當地官府進行貿易,從各國收購了許多象牙、珍珠、珊瑚、香料等物品,受到當地人們的熱情歡迎,人們稱大明船隊為「寶船」。

鄭和遵照朱棣的命令,遠航西洋,這是當時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宣揚了國威,大大促進了我國和亞洲、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各國人民的友誼。

在鄭和下西洋之後,許多國家的國王、首腦或使臣,紛紛來到中國訪問,建立了邦交和貿易關係。

發展生產 鞏固邊防

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為我國滿族人民的祖先。在秦以前,女真叫肅慎,隋唐又叫靺鞨( mò hé) ,遼代後始稱女真。明朝永樂元年( 1403 ) ,即派邢樞等使臣前往奴兒幹地區詔諭。女真各部的首領相繼歸附,在開原設立馬市,同海西、建州兩部進行交易。同時,發給女真酋長許可證,每年都可到指定的地點做買賣。對於前來參加馬市貿易的女真族首領,朱棣還命當地官員賞以豬羊酒席,以資鼓勵。因此,在整個永樂朝,女真族都按時入貢,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西南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個別地方還停留在奴隸制時代。這些地方長期以來實行土司制度,即利用當地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進行統治,長官世襲。明成祖取消世襲土司,委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擔任當地的知府、知州、知縣等,變間接統治為直接統治。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此後,貴州就成為十三布政司之一。它的建立促進了當地落後生產關係的變革,改善了廣大勞動者的社會處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明成祖對西北地區及南海諸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經營。通過對邊疆的經營,不僅加強了對邊疆和內地的聯繫,促進了邊疆的發展,而且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朱棣在發展大明同周邊各民族關係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對敵對國家或藩屬則斷然進行武力徵討。

元順帝逃往漠北以後,於洪武三年( 1370 )死於應昌(今內蒙多倫縣東北)。蒙古貴族逐步分裂成韃靼( dádá)、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韃靼部最為強盛,時常南下侵擾明朝邊境。朱棣一面與之修好,封各蒙古部落酋長為王,賜予金銀、布帛、糧食等物品;另一方面積極防禦,從嘉峪關起沿著長城進入遼東至鴨綠江一線,先後建立了9個邊防重鎮,即所謂九邊。這九個軍事要塞都配有精銳軍隊,以抵禦蒙古貴族的南下侵擾。

永樂七年( 1409 )二月,朱棣派使節赴韃靼通好,但使節反被韃靼殺掉。朱棣大怒,七月派淇國公丘福為徵虜大將軍徵討韃靼,但由於丘福輕敵妄進, 10萬人馬在臚朐(lú qú)河(今克魯淪河)全軍覆沒。消息傳到京師,朱棣怒不可遏,決定親自率軍北徵。

永樂八年( 1410 )春,朱棣率師北徵,命戶部尚書夏元吉留守北京,接運軍餉。自己親率50萬大軍遠徵。五月,人馬行至臚朐河。本雅失裡不敢接戰,北逃斡( wò)難河。朱棣揮師追殺,兩軍遂大戰於斡難河畔。朱棣率軍衝鋒掩殺,大敗敵眾。本雅失裡丟棄輜重牲畜,只帶著7騎渡河逃走。這次親徵,沉重打擊了韃靼勢力,使其在相當長的時間不敢南下侵攏。

朱棣首次北徵韃靼告捷後,又先後四次親徵漠北。朱棣數次發動對蒙古貴族的徵戰,一方面有效地防禦和打擊了其侵擾,但也確實耗費了大量的人財物力。第三次出徵,僅運輸糧草一項,就用驢34萬匹,出征收效不大,最後,朱棣積勞成疾,竟病死在遠徵途中。

朱棣卒年65歲,在位22年,他一生勤政事、重桑麻,注重發展外交,鞏固邊防,政績頗多,但對於反對他的人則陰險殘暴,構成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總之他稱得上是明代少見的英明君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相關焦點

  • 《推背圖》與歷史之20,永樂大帝朱棣
    永樂大帝朱棣聰穎好學,體驗民間疾苦公元1367此後,永樂大帝決定遷都北平,調集工匠三十萬,民夫近百萬,修建北京城。終於在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修建完畢。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平,改北平為北京。
  • 永樂大帝朱棣輪姦建文帝忠臣妻子,活剮三千宮女
    派遣鄭和下西洋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本期導讀他遷都北京,通運河、修故宮,伐蒙古、開貴州,徵越南、下西洋……新系列開啟,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講朱棣?兩個機緣,一個是前一陣中國《永樂大典》,有兩冊在法國拍出了800多萬歐元的天價,相當於6500萬人民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時期修的書,這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今天是7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的7月17號是朱棣在南京繼位登基,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的日子。所以這兩個機緣咱們今天可以開始講講朱棣。
  • 74歲王學圻出演鍾南山,曾經的銀幕經典永樂大帝,卻無人知曉
    說到王學圻,他的演技是真的沒得說,曾經出演過《大明風華》的永樂大帝——朱棣,其形象傳神的演出讓人折服,一句「滅口,有點兒不好意思!」成為當時大家的笑談。尤其是說到朱棣自己雖然「篡位」,但是卻殫精竭慮,不曾一日虛度光陰時,激動的鬍子都顫抖
  •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
  • 永樂大帝朱棣所發動的對安南的戰爭,屬於侵略戰爭嗎?
    明永樂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令出兵安南,由朱能、張輔統帥三十萬大軍,歷經一年,在永樂五年四月,平定安南,結束了安南的混亂局面,並在當年六月,改安南為交祉,設置了布政使司,使安南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也是自漢唐以來,安南喲喲一次成為中國的領土。
  • 嘉靖皇帝的奪權之路,第一槍就把矛頭指向了曾經的永樂大帝
    明朝嘉靖皇帝為了能夠讓自己父親的牌位進入太廟,為何要把永樂皇帝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廟呢?換句話說,他哪來的膽量敢於拿朱棣開刀呢?難道當時的嘉靖皇帝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和尷尬的身份嗎?一邊是為大明朝立下煌煌偉業的永樂大帝,一邊是生前連個皇帝身份都不是的普通王爺,就連嘉靖他自己,如果不是運氣夠好,皇位一輩子都不會跟他有什麼關係。
  • 為什麼永樂皇帝到處供真武大帝,我給他做個心理分析
    有人說,明成祖朱棣信奉道教,這兩座廟是他安排造的,可是我不認為朱棣最信奉道教。因為據歷史記載,朱棣從50多歲開始,一共抄寫了20多萬字的佛經,而且他安排在永樂大鐘上鑄造了20多萬字的佛經。如果說,朱棣真信奉道教,他應該供太上老君,不應該供奉真武大帝!在道教裡頭,官位最高的有好幾位,除了太上老君是教主,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德)。
  • 永樂大帝朱棣-永樂劍
    1388雙色大明永樂劍現存英國
  • 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的自救之路——從自救到君臨天下
    燕王朱棣見藩王們先後被廢,並沒有驚恐慌亂,還異常鎮靜,他明白唯有自救才是唯一出路。為了贏取自救的時間,他一邊裝病,裝瘋,一邊籌劃。從容地做大戰前的準備。朱棣造反自救後來,建文帝朱允炆得知朱棣裝病,裝瘋,便派大將軍耿炳文率師30萬伐朱棣。
  • 《山河月明》:乘著明史劇的東風,看馮紹峰演繹永樂大帝傳奇一生
    馮紹峰演繹明代史歌,力求還原真實明史《山河月明》由馮紹峰為主演,飾演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其中扣人心弦的劇情及恢弘的質感都讓人讚嘆不已,一經發布便引得萬眾期待。該劇講述了明初時期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自幼隨軍歷練,浴血沙場的故事。
  • 馮紹峰演永樂大帝,陳寶國和張豐毅給他作配,驚喜的是成毅也在
    而這裡的四皇子和太子就是朱棣和朱標兩兄弟,《山河月明》講述的正是明成祖朱棣戎馬倥傯的傳奇一生,說起朱棣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起這樣幾個詞,比如「靖難之役」、「永樂大典」以及「鄭和下西洋」等等,都是跟朱棣有關的歷史事件,而除了這些之外,朱棣還是一位真正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皇帝,他的一生真正可謂是戎馬一生。
  • 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三個兒子,是否真如《大明風華》中一樣?
    而一旦提起這些人,自然少不了一些像嬴政、李世民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開創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棣在位期間和三子的片段應該是該劇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雖然朱棣早早的就把大兒子朱高熾立為太子,但是其兒子朱高煦和三子一直虎視眈眈的覬覦那個皇位,所以他們父子4個人常常因為皇位的事情,吵得熱火朝天。那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的3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和《大明風華》中演的一樣呢?
  • 永樂二十一年深夜,朱棣接見一位大臣,朱棣:我的心結終於解開了
    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大軍進入南京城內,一片混亂,皇宮裡燃起了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成為明朝第一大疑案。 儘管坐上了皇位,朱棣內心依舊焦躁不安,儘管對外宣布建文帝自焚,奈何難以堵住悠悠之口。朱棣決定派人去尋找,第一人選是戶科都給事中胡濙(yíng)。胡濙是建文二年的進士,此人出生時頭髮是白髮,一個月後才變黑,神奇無比。
  • 從永樂御製唐卡到宣德青花大碗:「永樂大帝的世界」還聚集了哪些拍場天價古董
    4月28日,「永樂大帝的世界——御製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幕,展覽共匯集了包括2014年由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在香港佳士得以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明代的永樂皇帝在以前通常被人們稱為明王朝的第二位創立者,這個稱號暗指他恢復了祖先的制度,否定前一代也就是建文帝的統治。朱棣從即位後一直關心鞏固他的權力,他傾注全力來使他受命的統治合法性。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永樂大帝,朱棣,他為什麼要把京城遷到北京?
    朱棣是明朝的第3位皇帝,是從侄子朱允炆的手裡搶過來的。談及朱允炆的失敗,很多人感到可惜,因為朱允炆是集全國之力,攻打燕雲一地,最終卻反而被朱棣打敗。很多人都覺得朱允炆不應該失敗的,但是歷史不會重現。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就直接把京城遷到北京。因為北京在當時是朱棣的領土,再加上朱棣是搶過來的。所以,朱棣為了以防萬一就直接把都城遷到北京。
  • 困撓了永樂皇帝多年的謎團終揭開,只因他與一位大臣聊天到深夜
    永樂大帝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對內加強改革,疏通運河,對外五次親徵內蒙,收復失地,在位22年間,政績突出,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也有令永樂大帝非常不安的事情,那就是他的皇位是奪來的。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太子是朱標,朱棣被封為燕王。
  • 他是第一權臣,敢要朱棣的女人,太子怕其三分,終被朱棣輕易誅殺
    其實他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並且還號稱永樂第一奸臣,常伴朱棣的左右,雖是奴僕,可是卻敢要朱棣的女人,他究竟擁有怎樣傳奇的一生呢?根據《明史》的記載,這個紀綱他最終是因為謀反,所以才被朱棣給誅殺的,而在生前他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在權力上僅次於永樂大帝,就連太子都不敢過於開罪他。那他是怎麼樣一步一步地爬到這個備受重用的位子上的呢?
  • 張衡聽了會心一笑,朱棣聽了欣喜若狂
    話說永樂大帝在靖難之戰中,曾經多次遇險,但都能跟開掛一樣活過來。永樂大帝是個謙遜的人,不說自己運氣好得驚動黨,只說是神仙保佑。他說這其中主要是得到了玄武大帝的指點,在大帝的旨意下起兵的,而且,「我自奉天靖難之初,神明顯助威靈,感應至多,言說不盡」。玄武大帝,即真武大帝,又稱九天蕩魔祖師,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方天神之一,法力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