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人說,嬰兒長大的過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從剛生下來的幾斤重,在短短一年時間裡,一直長到能說、會走的小可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呢?
其實這個過程中,同樣充滿了學問與風險,家長的工作要是沒做到位,很容易幹擾寶寶的正常發育。
下面這些組圖講述了寶寶1-12月齡的發育過程,父母應該注意啥、鍛鍊啥、避免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0-1個月的新生兒
孩子剛出生沒多久,還處在新生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寶寶異常脆弱,家長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衛生狀況與飲食是重點,胎脂的清理、臍帶處的衛生保證以及胎兒體表健康,大人都得按照醫囑進行,千萬不能隨便伸手摳或者撕扯,那樣容易造成細菌感染。由於胎兒胃部空間較小(只有葡萄大),餵奶策略以少食多餐為主,每天要餵奶7-9次,每次10-20毫升。
不滿30天的寶寶,食量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奶粉餵養的家庭要注意實時更新,避免餓著寶寶。
2個月的寶寶
寶寶白天的睡眠時間開始逐漸縮減,與之相對的,晚上的睡眠時間大幅度增加,大腦雖然已經發育,但其行為大多數為條件反射。
家長不要指望孩子能認識自己,這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關鍵是孩子看不清楚,3個月齡之前的嬰兒都是高度近視,用「5米之外人畜不分」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家長可以酌情減少餵奶次數,增大奶量,間隔4小時左右。此外,攢肚問題也是熱議難題,大家要將它與便秘區分開,早日發現並且對症下藥。
3個月的寶寶
到月末,男娃平均體重7公斤,5-9公斤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女孩平均體重6公斤,5-8公斤之間正常。
寶寶開始對顏色高度敏感,喜歡顏色鮮豔的東西,頭部可以靈活轉動,手腳靈活性明顯上升。
他們面對父母時會有明顯不同,因此有專家認為,孩子在這個時間其實已經具備邏輯思維能力,至少他們能認出父母。
4個月的寶寶
寶寶的視覺明顯上升,能看清楚更遠的東西,尤其喜愛光亮,當他們聽到聲音的時候,會迅速將腦袋轉向音源。
對媽媽的依賴日益上升,若長時間見不到會哭鬧,活躍性較之前有很大提高。提供與3月齡相比,變化不是很大,上下在1公斤左右。
5個月的寶寶
很多寶寶在這個時候已經學會了翻身,抬頭,這些都是未來站立的基礎,家長可以在這些方面多花一些心思,正確引導孩子,加強相關區域的肌肉鍛鍊。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口欲期問題,孩子總是喜歡把抓到的東西塞進嘴裡,大人要注意監督並且篩選,儘可能避免孩子接觸不健康的物件。
6個月的寶寶
這是嬰兒發育的轉折點,根據世衛組織規定,6個月大的孩子已經可以接觸輔食了,他們的飲食結構以及消化系統均發生巨大轉變。
家長可以嘗試幫助孩子戒掉夜奶習慣(早一點的家庭4-5個月時就已經開始),有輔食相助,奶液的重要性會迅速下滑。
7個月的寶寶
乳牙萌發的他們,會表現得焦躁不安,並且伴隨情緒敏感、低燒、愛咬東西等症狀。父母要及時給孩子購買安撫奶嘴,並且做好口腔清潔工作。
與此同時,語言訓練可以提上日程,平日裡多與寶寶溝通。
8個月的寶寶
此時孩子已經長到9-10公斤重,平均體長也到了70釐米左右,不少孩子已經學會爬行。
在家長的看護下,可以引導孩子站立行走,並不一定非要等到12月份,通過這種刺激加強腿部肌肉的發育。
9個月的寶寶
大多數安全的玩具已經能夠熟練玩耍,具備相對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於不喜歡的東西,會表現出極大的抗拒。
由於寶寶多動的特性,家長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脊椎發育,尤其關注各種衝擊,比如一屁股坐下去,由高處向低處摔倒等等。
10個月的寶寶
此時孩子已經能聽懂大人不少日常用語,並針對性的做出反應。
探索精神十足,睡眠時間較之前大幅減少,有穩定的睡眠周期。
11個月的寶寶
寶寶對於畫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抓到筆之後,在任何區域都能作畫。
對於孩子胡鬧的行為,家長要注意教育手法,一味地打壓並不能解決問題。
1歲大的寶寶
一些發育較迅速的孩子,其認知能力以及行動能力都很強,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以免帶壞他們。
當然,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不同,其發育規律也不一樣,各位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寶媽們,你家寶寶在哪個階段發育落後了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