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媽媽「放著養」 迴響故事

2021-02-16 迴響

關注迴響↑

迴響採訪|迴響故事|迴響團隊

迴響故事03期:目送

我們的生活似乎從不缺父母的角色,也從不缺父母的故事。

我們被刻板地灌輸過《背影》,我們懵懂地讀過《爸爸的花兒落了》。無論是年少輕狂裡的躁動和衝突,還是生活裡點滴的溫情,無論今天的你與父母是怎樣的關係,重新看到這些文字時,你會回想起什麼?

有人說,當你年老時回望人生,都是由一個個片段組成的,那些片段並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宏大布景,大多只是不經意間刻在記憶裡的一幅畫面。也有人說,如果你真的飽嘗人生跌宕起伏,看遍雲捲雲舒,人生的浩蕩最終的苛求,也許只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吃一頓家常飯。

在你過往的歲月裡,是否有這麼一幅畫面,刻著的是與父母相關的細節,無論是你看得到冷暖或苦樂,或是你看不到的遠處的目送,用文字記錄下這些或大或小的故事,我們一同回味,一同迴響。


我被媽媽「放著養」

作者|女,20-25歲,紐約

編輯|Vivian,輕風

插畫|Wen Yao

插畫作者介紹

姚雯是一個富有激情的藝術家,目前在美國東北大學就讀環境工程碩士學位。

曾經是一個自由漫畫撰稿作家,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有其原創作品「雙龍遊絲」。

如需轉載,請務必與迴響聯繫,謝謝。


——文——

說起我媽的教育方法,用「放養」兩個字來概括再合適不過。

媽媽小時候,因為家裡孩子太多管不過來,姥姥就索性放手,啥事都放我媽自己做主。得益於此,老媽成長為獨立有主見的新時代女青年。於是,這套方法就順理成章地被推廣到了我的身上。

小學一年級,我天天扎著麻花辮獨自一人走在龐大的送孩子上學的家長的隊伍之中;高中離家遠,在同學們都因離開父母感到不適之時,我已經欣然接受了集體生活;高中畢業,我拿起行囊孤身走出國門,在異國生活一切安好,至今也快四年了。周圍的親戚朋友見到我媽常嘖嘖道:「你家閨女真是夠獨立。」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媽臉上都會悄悄閃過些許自豪的神色:我獨立的性格與她的「放養」政策密不可分。

自打出國以來,和老媽的聯繫並不頻繁,時不時地發發微信,偶爾視頻也都是我主動約她。前一陣子回國,和媽媽一起碰到了她的老同學,說剛把寶貝兒子送出國,感到極大的不適,就怕兒子吃不飽穿不暖想回家,因此一天幾通電話打過去,結果沒幾天兒子就被問煩了,現在母子正為了這事兒鬧得不愉快。我媽聽後微微一笑,說道:「我家女兒,她不找我視頻,我也不找她,找多了她們就煩了。」我恍然大悟:以前以為老媽不主動聯繫我只是習慣所致,與姥姥對她的「放養」有關,不想這看似的自然後面藏著我媽的思量。

這看似無意,實則用心的「放養」政策的確使我獲益不少:我已經習慣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潤色一下,就是敢於且善於自己拿主意。小到選衣服,大到選專業,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自己做主。出現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不是依靠他人,而是這事兒我得自己解決。無論我的決定帶來的結果是好還是不好,我都怨不得別人,也不感到後悔,因為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放養」政策雖好,也有其力所不及:很多事情老媽不問,我也就默默地放在心裡了。

高中,我違反老媽為數不多的幾個「禁令」之一,偷偷交了男朋友。老媽還是一如既往地信任我,我卻和我的小男友秘密發著各種甜蜜的信息,偷偷跑出去約會:這段「地下情」在老媽的眼皮子底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可是好景不長,大一剛過,我和男友就因為長期分隔兩地而分手了。那段時間,我心情極度低落,可下意識地,我想自己默默地把這段時間扛過去,不讓媽媽知道。但時間越長,我越因為找不到情緒宣洩的出口而更加失落和壓抑,只得尋求老媽的安慰。

「媽,我想和你說件事兒。」開口第一句,我鼻子一酸,眼淚瞬間決堤。

當時老媽正悠然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見我如此先是嚇了一跳,但還是很鎮定的問我:「怎麼了?考試考砸了?」

「我,我失戀了……」擠出這句話,怕被她罵,我立刻大哭起來。

空氣中除了我的哭聲,一片沉寂,老媽顯然是被我這她本以為幾年後才會出現的問題嚇到了。直到我的哭聲漸漸弱下去,她才說:「這說明你們倆確實沒有緣分。」

那晚我一直大哭,不單單因為初戀的終結,更是在心裡有點埋怨老媽為什麼要給我那麼多自由,讓我決定去愛,又讓我過早地承受失去,而在這種時候,她卻也沒有像其他的母親那樣給我多一點安慰。那一瞬間,竟真的感覺自己有點孤單。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吧。

後來,在老媽和我因某些事情上意見相左而爭執不下,以不愉快收場之後,我往往會收到一條窩心的信息,說的大概就是媽媽只是提一個意見,怎麼做還是由你自己來決定,開心就好。

看來,「放養」政策的平衡點,還是被老媽找到了。

初中的時候,老師請家長寫「教子一得」,老媽大筆一揮,把自己的「放養」政策得意的介紹了一遍,只是還缺個題目。

「你說起個什麼題目?」老媽試探性的問我。

「就叫《我把孩子放著養》。」我說,然後大笑。

隔天早上,我發現在桌上靜靜躺著的信紙,在醒目的地方寫著《讓孩子自己飛翔》。

有時,老媽會問我,是不是給了我過多的自由,我是不是更喜歡照著她為我設計的方向往前走就好。

「我還是喜歡被放著養。」雖然,我總是非常堅定地說出這樣的答案,但是心裡卻想著:以後得給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先系條繩子才更好。

——End——

回復001,查看「迴響故事」 01期 「人生的選擇」

回復002,查看「迴響故事」 02期 「食物的哲學」


迴響主打欄目

迴響故事|多主題多角度,聆聽女性故事之間的對話

迴響採訪|心與心的交流,品味女性思維碰撞的故事

迴響團隊|所聽、所見、所想,感受幕後的精彩世界


長按下面二維碼

點」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田媽媽與小羊醜醜的故事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故事,一段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田媽媽,田媽媽是田威老師的母親,本來是應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卻毅然決然的來到田威老師的養殖場,北京航海公司的實驗基地,幫助自己的兒子照顧這群小羊。田媽媽和自己的兒子說:你去做你的事業,去幫助你該幫助的人,這裡有我。
  • 誰能給媽媽放個假?
    那天,一個媽媽一手提著菜籃子,還掛著幾袋子水果。腰間捆著一個單腰凳,一隻手環抱著一個小寶寶。 剛剛落座,她就把東西一放,馬上抱著孩子又出門了。一邊著急地跟老闆說:「我的錢包掉了,麻煩幫我看下東西。」然後神色匆匆地走了。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舒仕明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舒仕明 ‖ 神奇的轉變 2020-12-3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你要麼再生個寶寶要麼給我養條狗!
    關注我吧!我家6歲的妞兒,最近給我下了最後通諜。她杏眼圓睜,胖胖的小臉蛋鼓鼓的,撅著小嘴巴一字一句地跟我說:"媽媽,我跟你說,你要麼再生個寶寶,要麼給我養條狗!」呃,她要養條狗的宣言已經講了無數次,這在我們家一點都不新鮮。
  • 成都青年女作家養狼的傳奇故事,「愛的放手」引發無數人共鳴
    成都就有這樣一位愛好野生動物的作家,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她得到了一匹狼的幼崽,並把它帶回了家逐漸撫養長大,當上了「狼媽媽」的李微漪,與「狼孩子」格林的故事就此展開,匯聚出了《重返狼群》一書所描繪的經典故事。01.從養狼上的感情升溫故事發生在2010年,李微漪把一隻即將面臨死亡的幼狼帶回了成都,成為了一個都市養狼人。
  • 我的全家的故事: 我的爸爸媽媽篇
    考慮了很久,經過一番思考後,我還是決定把我們家的"歲月"以故事形式寫出來.
  • 《一代宗師》影評: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什麼叫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呢?其實我覺得《一代宗師》的主角不是葉問,是宮二。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李竹梅 ‖ 射洪市九聖...
    鄰居也是異地安置戶,家裡只有兩老口,女的身體欠佳,有風溼病、高血壓,卻還養著幾十隻雞,過得也算滋潤。李思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政府對我關懷備至,經常有市縣領導來看望。我才出院,住院期間各級領導還打電話來關心問候,薛書記更是隔三差五來了解我的病情,關心我的生活……」我感嘆起來:「你太幸福了!我好羨慕!」
  • 《隱秘的角落》番外講的是什麼 番外篇《迴響》劇情分析
    下面小編帶來:番外篇《迴響》劇情分析。 《隱秘的角落》番外講的是什麼 番外篇共有15分鐘左右,原班人馬回歸,以舞臺劇的形式講述後來的故事。朱朝陽不停地做噩夢,夢裡和媽媽過生日,嚴良和普普消失,和張東升和平相處,上演「三隻小雞去狐狸家做客」的故事。 現場搭景,實時表演,再次看得觀眾毛骨悚然。
  • 隱秘的角落番外講的是什麼內容 隱秘的角落番外篇迴響劇情解析
    下面小編帶來:番外篇《迴響》劇情分析。  《隱秘的角落》番外講的是什麼  番外篇共有15分鐘左右,原班人馬回歸,以舞臺劇的形式講述後來的故事。朱朝陽不停地做噩夢,夢裡和媽媽過生日,嚴良和普普消失,和張東升和平相處,上演「三隻小雞去狐狸家做客」的故事。  現場搭景,實時表演,再次看得觀眾毛骨悚然。
  • 念念不忘,不一定有迴響
    但當他一開口,唱起「讓我愛你 然後把我拋棄 我只要出發 不要目的.」,歌聲便牢牢「抓住」了我。每當這首歌的旋律響起,我總不自覺地想起當年在快本第一次聽時的場景,雖然林宥嘉早已不是那個初登大陸綜藝舞臺的羞澀男孩。有時候,一首歌打動人的方式可以很簡單,一句歌詞,或是一小段旋律。那個當下,如獲至寶,點讚收藏入喜愛的歌單。
  • 故事:我破壞了媽媽的愛情
    老闆欠了我媽兩個月工資,大約一千多塊,我媽哭著說:「媽對不起你們,讓你們當了媽的孩子。」可是,我們都覺得,日子雖然苦,但做了媽媽的孩子,是幸福的。後來我媽在早餐鋪又找到一份工作,每天凌晨3點多就要起床,她就是那時認識了劉德華。劉德華本名就叫劉德華。長得很帥,愛說愛笑,會吹嗩吶、扭秧歌、唱京戲。我媽說他和香港天王劉德華一樣能幹。
  • 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
    李玫瑾:養娃最重要的是「養情感」,逃避型媽媽活該養出不孝子著名育兒理論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出: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養情感」。如果說血緣是親子間無形的聯繫,那麼情感就是血緣關係的具體表現形式。可是有一種類型的寶媽,很難做到培養和孩子間的情感,那就是——逃避型媽媽。這類媽媽的主要特點就是:在處理與孩子的衝突時,往往不會直面衝突,而是通過順從、將就的方式逃避。
  • 「我們老了,以後弟弟你來養」「我養弟弟,那我兒子怎麼辦」
    朋友小年原本是家裡獨生女,小年22歲結婚,婚後就有了孩子,可就在小年孩子剛滿1歲的時候她媽媽告訴她,說她要當姐姐了。當時小年都懵了,那時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弟弟或妹妹,小年的想法是應該是意外,估計父母也不會留下。可後來,小年才知道,原本這個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精心「準備」的結果。
  • 韋禮安悽美主打情歌《不用告訴我》記錄朋友真實愛情故事
    韋禮安全新創作專輯《Sounds of My Life》上周正式發行,獲得熱烈迴響,佳評如潮,主打情歌《不用告訴我》更是唱哭一片粉絲,留言表示是伴著淚水聽完歌曲,而這首悽美的情歌是韋禮安紀錄朋友的真實愛情故事,因朋友愛上一個一輩子都不會在一起的人,對方有一天向他介紹了自己的伴侶,他感覺世界崩塌,陷入一場永遠不會停的雨季裡…而《不用告訴我》MV請到向來拍攝情感細膩、曾獲美國獨立製作人影展優秀導演獎的黃婕妤導演編導
  • 魔獸世界9.0艾歐娜爾的迴響獲得方法 艾歐娜爾的迴響效果
    魔獸世界9.0艾歐娜爾的迴響獲得方法 艾歐娜爾的迴響效果 發布時間:20-09-09 14:56 來源:NGA
  • 「媽媽,我想養寵物」,孩子沒有這3個特徵,父母應該拒絕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人的天性就是喜歡保護比自己弱小的動物,這樣會讓我們有極大的成就感。孩子也是這樣,面對可愛的小動物,總能激發出他們的善意,希望可以與它一起玩耍,甚至把它帶回家,當成自己的一個寵物。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董勇 ‖ 桃花盛開...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董勇 ‖ 桃花盛開的地方 2020-07-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了20年獨生女,爸爸卻偷養私生子,媽媽為我一夜翻盤
    期待你讀完故事,能在文後留言,告訴我你的感受和選擇,或者你身邊類似的故事,你們的留言我都會一一讀完。 聽我說到這裡,小恬雙手抱著頭,滿面愁容:「其實我真的不是在意財產,畢竟爸媽養我到20歲,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義務。但我就是覺得特別不公平,難道爸爸這麼多年對我的愛,難道我媽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都比不上他對兒子的渴望嗎?」我抬手讓她不必再說下去。
  • 請回答1988:豆瓣評分最高的韓劇,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於是我下意識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這劇竟是豆瓣韓劇評分第一名,評分9.7。韓劇的一個弊病就是時間太長,《請回答1988》雖然只有20集,但每集卻有一個半小時,其實有點勸退的想法。然而恰好B站上有up主在不斷更新該劇的縮略講解,縮短至50分鐘。也就一直看下去,沒有錯過這部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