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低垂 青草蔥鬱 飛鳥歡鳴
一陣陣愜意的腳步
一聲聲回歸山水的驚嘆
......
在長安公園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
在地勢較為平坦的神禾原上
山水相依是長安公園的一張閃亮名片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
由公園高地形成的山地景觀廊道
▼▼▼
山 地 景 觀 廊 道
山地景觀廊道是長安公園的顯著特色,有子午山、茱萸峰、無恙花谷、禾草園等多個高點,有巖石園、櫻花園等微地形景觀,有臺地花園、薔薇園等下沉廣場,達到了高低起伏、錯落掩映、移步異景的景觀效果。
(手機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山體 花谷 臺地
高低起伏 錯落有致
道路穿行其中
航拍的鳥瞰圖
從另一個視角展現了長安公園景色的壯美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能猜出來
咱公園這些地形高點
是在施工過程中慢慢「長」出來的
公園在地形整理過程中
除常寧核心區5個村拆遷垃圾以外
還消納了西安南郊大量的建築垃圾
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自然生態
▼▼▼
拆遷垃圾如何處理,一直是城市建設中的疑難雜症。長安公園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多次召開專家會。相比於通常把建築垃圾從甲地移到乙地的「轉嫁式」垃圾處理方式,公園在建設中,將黃土與建築垃圾按照1:1的比例進行拌合、壓實、堆山,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困擾城市建設的大麻煩。公園以反覆實驗為依據,探索出不危害周邊環境、自身生態環境優良的建築垃圾堆山方案。
〡子午山建成實景圖〡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一個微妙的平衡,以子午山舉例來說,面對一座要拔地而起40餘米高的山體,規劃施工方需要把「細、慢、精」作為施工「三字訣」:
施工之初,所有的建築垃圾必須接受細查,確保沒有生活垃圾混入其中;施工過程中,建築垃圾要被粉碎至粒徑小於 20 釐米的細小塊頭,確保與黃土的充分混合。為了把山體的沉降和周邊的隆起控制到最低,必須慢工出細活。根據施工資料,當堆山至 21 米時,沉降量明顯增大,當時被迫停滯施工兩個月,待沉降達標後才繼續施工。與此同時,在施工中精準監控有關沉降、隆起、地下水位等變化,並以山體為中心,在半徑兩公裡的範圍進行實時監控。
〡建築垃圾堆山過程圖〡
漫步公園
各種鳥鳴聲彰顯了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
豐富植物種類蘊養的富氧清風迎面而來
每一處特色景觀都讓人流連忘返
▼▼▼
子午山
子午山是公園地形中的最高點,佔地199畝,高度42米,電瓶車可直達山頂,是南望秦嶺、北眺主城、俯瞰公園全景的最佳位置。沿山分布文杏館、竹裡館、鳥鳴澗、過水石亭、六角亭、半山茶舍等景點,漫步在山間小路,猶如置身秦嶺之中。
無恙花谷
無恙花谷命名取自「花開人無恙」,是公園的第二高點,與子午山遙遙相望。花谷是沿山體建設了一條4.5米寬「之」字形道路,形成登山坡道的花徑景觀,坡面種植各類開花灌木和草本花卉,是集觀光遊覽、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景點。
禾草園
禾草園,選取形態、質地、色彩、高矮不同的草類植物組合,以莎草科、燈芯草科、天南星科、香蒲科等禾本科植物為主,以竹亞科中低矮的小型的觀賞竹為輔,形成景色怡人、生機盎然的禾草景觀。因為去年冬天進行了維護,現在處於萌發階段。
〡去年禾草園實景〡
巖石園
巖石園根據地形疊石成景,將鳶尾科、景天科、忍冬科等各種植物種植於山石縫隙之間,結合水體、峰巒等元素,構築出假山、瀑布、溪流等景觀,旨在為遊人打造微縮版秦嶺山石景色。
花雨亭和花雨廣場
花雨廣場為圓形廣場,位於巖石園西側,地形低矮平闊。花雨亭位於小緩坡之上,與花雨廣場隔路相望。這兩處休憩點一低一高,置身此地,便能感受到高低錯落之美。
臺地花園
臺地花園是以半圓形圍合而成的下沉廣場,遍植顏色各異、四季更迭的花草,形成高低錯落的層次,呈現出節奏感豐富、自然靈動的臺地花田景觀。
櫻花園
櫻花園中,粉色的櫻花沿緩坡成片種植,地面配以各色鬱金香,形成高低錯落、色彩繽紛的花海景觀。
薔薇園
薔薇園通過中軸對稱的幾何構圖,結合多層跌水和鏡面水池,形成半下沉式園林景觀。這裡種植著各類薔薇屬植物,打造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專類植物園。兩側布置休息廊架,是公園遊客主要的休息和集散場所。
美景與美食一樣 最能撫慰人心
在這裡
無論是獨自爬上子午山
在運動後盡情呼吸富氧清新的空氣
還是結伴奔跑在無恙花谷中
與熱烈燦爛的花朵合影留念
亦或是與伴侶漫步櫻花園
感受安靜浪漫的氣息
......
都能讓人的心情像春天一樣朝氣蓬勃
這樣的美景
讓人不忍出聲打擾
卻又忍不住想要讚美一番
這樣的美景
是無數工作人員辛苦的勞動成果
更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珍惜和愛護
▼▼▼
在公園景區,請自覺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服從疫情防控相關管理規定。
新栽種的花草樹木需要養護,請不要踐踏綠地、攀爬樹木、破壞景觀,不在林地搭建帳篷和吊床,維護公園景區良好環境,樹立自身良好形象。
美景與美德一樣
需要你我共同維護
讓我們一起攜手
自覺遵守文明旅遊的相關規定
帶頭監督和糾正各類不文明行為
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 從點滴做起
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讓美景與美德一起
成為城市的靚麗風景線
圖文來源:常寧新區
編審:長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