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新版《柳州市山體景觀保護規劃》進行公示。規劃提出山水城融合發展的山體景觀保護目標,並確定「一環一帶、雙屏三心、多廊道多點」的山體景觀生態保護格局。
新規劃將指導、推進山體景觀有序保護和合理利用
柳州市山體景觀保護規劃於2005年首次編制,規劃實施以來,通過修復治理被開採破壞的山體、拆除山體周邊違建、石山綠化、建設名山及山體公園、修建山體遊步道等舉措,柳州城市山水景觀風貌特色不斷強化,不可再生的山體自然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
近年來,在柳州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行政區劃調整、國土空間規劃改革要求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原來的山體景觀規劃在實施範圍覆蓋、空間格局、山體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等方面難以有效發揮指導作用,柳州市於是重新編制了新版山體景觀保護規劃,以科學指導、有序推進山體景觀資源的有序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山水城市特色的營造及區域的協調發展。
建立3555平方公裡範圍內山體整體保護框架
新版規劃設計範圍為市區3555平方公裡,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35年。規劃研究對象包括規劃範圍內的山體以及影響城山關係的城市建設區域。
規劃總體目標是保護不可再生的山體自然文化資源,保護並突出城市山水景觀大格局,注重山體生態修復及安全防災,加強城山關係構建,促進山水城市特色的營造及區域協調發展。涵蓋六大分目標:保護及利用具有風景價值的山體;管控易於開發且開發後易於影響城市風貌的山體;保護具有生態價值的山體;保護及利用具有文化價值的山體;防止山體地質災害及修復被破壞山體;保護及增進城市與山體的關係。
規劃內容上,在對上版規划進行實施評價以及詳實的調研基礎上,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規劃著重對山體本體以及城山關係兩大方面進行研究,建立了山體整體保護框架,提出山水城融合發展的山體景觀保護目標,並確定「一環一帶、雙屏三心、多廊道多點」的山體景觀生態保護格局。
針對山體本體,採用科學的地貌分類法、地理信息技術、遙感等先進技術,科學識別山體邊界,建立了市區山體資源名錄共168座。規劃通過對山體的五大價值層面26個評價因子建立山體景觀綜合敏感性評價體系,依據評價結果明確山體的分級分區,確定山體綠線劃定原則、明確各級山體中生態紅線的範圍及管控要求,充分考慮保護與利用之間的協調關係。
促進「山、水、城」融合發展
針對城山關係,提出城山景觀風貌保護規劃、城山綠道體系規劃、山體外圍地帶建設管控、城山視覺關係保護規劃等四個專題。規劃重點促進「山、水、城」融合發展,著重對沿柳江、城市出入口、鐵路沿線等重要區域山體進行分類保護管控;對山體外圍地帶不同分區內建築物高度進行差異化管控,保護重要的城山視點、山體天際輪廓線控制面以及重要城山視廊。
本次規劃近期年限至2025年,結合柳州市打造公園城市試點要求,增加市民休閒觀光空間,擬建五類山體公園共15座;對9座山體開展山體修復;對一級、二級山體的主要景觀面進行生態恢復與景觀提升。規劃建設文筆山、蓮花山、古亭山山體綠道,每個城區建設不少於一條、長度不低於10公裡的城山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