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比現在孩子看的強多了

2021-01-08 時光網Mtime

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堪稱中國譯製動畫片引進播出的黃金時代。

對於70末-80初生人來說,不但可以看到畫風精緻唯美的日本人氣之作,還有風格多樣的歐美動畫片令童年時光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人的記憶都會不太一樣,但當我們一起重溫這些經典動畫,回首兒時光陰的時刻,想必都會有一樣美好的感動。

1、《傑明尼蟋蟀》

Jiminy Cricket/美國/1955年/引進約10集

中國大陸的譯製動畫片播放從1980年拉開序幕。1981年,《蟋蟀傑明尼》是中國觀眾看到的最早的一部科普系列動畫譯製片,這也是第一部引進自歐美的系列動畫之作。

本片選自1950S年代迪斯尼出品的《米奇俱樂部》特輯,由兩個動畫系列短片組成。其中的《I'm No Fool ...》系列主要講述安全常識;另一系列《You and Your ...》主要介紹人體構造及營養轉化等生理知識。

由於央視當年在引進本片時未作通盤考慮,既沒有用原片名「Jiminy Cricket」作為整部作品的片名,也沒有另起譯名,僅僅是針對每集不同的內容直接用《自行車》《電》《耳朵》這樣的常用名詞作為當集片名。

另一個原因也導致本片難以成為集體回憶,那便是本片主人公——無敵教員傑明尼,他雖然是迪斯尼經典名作《木偶奇遇記》中那隻家喻戶曉的蟋蟀,但當時的中國觀眾對此並不知情。

由於迪斯尼塑造的傑明尼在形象上與真實的蟋蟀相去甚遠,而更接近於「老學究」的形象,以至於如今許多70後生人雖然還記得片子的內容,但仍然不知道這部動畫片的主角究竟是人是蟲還是獸。

2、《鼴鼠的故事》

Krtek/捷克/1957年/引進約20集

得感謝這部片子,讓當時的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字很長的歐洲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如果要搞一個懷舊譯製歐洲動畫片的綜合指數排名的話,「鼴鼠」絕對可以坐頭把交椅。

本片的製作時斷時續,直到2002年才告一段落。央視當年引進的多是1975年之前的篇目,當然,也是這一系列中最經典的部分。

作為卡通片中最具人氣的動物明星之一,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故事,曾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記了煩惱和沉重。雖然沒有對白,但那快樂的「HELLO」和咯咯的笑聲卻讓大家的童年享受到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3、《國王與小鳥》

Leroiet L'oiseau /法國/1980年/87分鐘

1980年代初,《國王與小鳥》這部經典動畫片曾在國內一些影院播出,但範圍有限。更多的中國觀眾最早接觸這部動畫片始於1983年以後央視一套、二套的數度播放。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作品本身繪製的精良與敘事的出彩外,上譯的配音也讓人極為受用。

一段經典臺詞至今仍有人出口成誦:「在那個年代裡,當政的是塔基卡迪的國王——夏爾第五加三等於第八……第八加八等於第十六。第十六不是個賢明的國王。」

4、《堂·吉訶德》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西班牙/1980年/39集

1985年,《堂·吉訶德》是以「西班牙電視劇」而非「外國動畫片」的身份登陸中國的,足見引進規格之高。

1985年春,作品在播出之前,北京臺還特別邀請了文藝界、新聞界等相關方面的人士進行了試映觀摩交流。同時,多家京城的報刊對作品內容及中文譯配情況也予以了充分的報導。

1980版的《堂·吉訶德》動畫片是西班牙電視臺舉全臺之力打造的重磅之作,作品很好地展現了塞萬提斯原作的精髓所在,人物刻畫與故事改編都十分成功。

但問題是這樣一部博大精深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卻很難入孩子們的「童眼」,沉悶的劇情和深邃的內涵甚至搞得當年的小觀眾昏昏欲睡。

該劇1985年即被引進,但各地方電視臺對播出這部作品的積極性並不高,有的省市電視臺甚至到90年代初才予安排。

5、《藍精靈》

The Smurfs/1981/美國/首次引進51集

從1985年美國版電視動畫劇集《藍精靈》在內地首播至今,時間已經走過了26個春秋。

對於已經30歲上下的70後、80後來說,大多數人恐怕早已忘卻了藍精靈們那些千篇一律的童話歷險,但一定還會記得那首動聽的主題歌——「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

但恐怕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並不是美國原版的翻唱,而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國人原創歌曲。

關於543歲的藍爸爸和他的百十來個孩子們(聰聰、藍藍、笨笨、厭厭、藍妹妹……)的世外蘑菇屋的田園生活,用不著再費筆墨了。

6、《小不點》

The Littles/1983年/美國/首次引進21集

1986年暑期,中央電視臺在自辦兒童節目《天地之間》中首次播出了《小不點》,這也是該欄目首次播出系列譯製動畫片。

《小不點》的故事架構十分簡單,在13歲男孩亨利臥室的通風口裡,生活著一群長著尖耳朵、翹門牙、細尾巴的4英寸高的微型小人——「小不點」。

亨利和他的寵物龜保守著這個秘密。大人們再次成了反角,壞博士亨特總想捕獲這些小傢伙,但總是難以得逞。

對於《小不點》編劇Marc Scott Zicree或許國人知道得不多,但是他參與創作的幾部作品,相信熱愛懷舊影視劇的FANS們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包括《藍精靈》《宇宙的巨人希曼》《俠膽雄獅》等,可說是個個「聲名顯赫」。

幾乎看過本片的70後人人都喜歡這部動畫片。不單單是因為這部作品繪製精良,角色塑造鮮明,節奏控制與懸念設制方面也確有獨道之處。

7、《米老鼠和唐老鴨》

Walt Disney's Mickey and Donald/始於1927年/美國/引進104集

「哦,演出開始了。這是沃爾特·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

每每提及這句開場白,我們的思緒就重新飛回到26年前。1986年,中國的孩子認識迪斯尼就是從這部片子開始的。

《米老鼠和唐老鴨》在中國引發收視狂潮,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作品運用高超的擬人手法和極盡誇張的表現形式,通過卡通明星們一連串的滑稽遭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個令人捧腹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喜劇小品段落。

《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成功自然也離不開董浩和李揚的給力配音。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最初唐老鴨的配音並非屬意李揚,而是當下風頭正勁的影視紅星張涵予,但由於張當時系中國煤礦文工團職工,去了攀枝花演出,所以這個機會就落到了李揚的頭上。

《米老鼠和唐老鴨》在央視的播出創造了許多第一,包括第一次由TANG果珍、柯達膠捲等美國企業提供播映贊助,第一部在央視播出長達四年半之久(至1990年年中)。

不過讓央視遺憾的是,由於當年與迪斯尼籤署的是「一次播映權」,這也導致了1990年以後,李董版《米老鼠和唐老鴨》一騎絕塵,不復再現,成了配音愛好者和懷舊譯製動畫片心中永遠的遺憾。

8、《雅諾斯的夢幻》

Janoschs Traumstunde /1986 /聯邦德國/引進6集

本片由聯邦德國電視一臺提供,作品挑選德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和畫家雅諾斯所創作的故事和形象串聯成劇。

故事發生在一個茂密而歡樂的大森林中。主人公是一隻又胖又大的森林熊,自稱是電視臺的解說員,它將向觀眾講述許多有趣的動物故事。

9、《愛動腦筋的道布羅米爾》

Pomyslowy Dobromir/1973年/波蘭/引進4集

本片與《聰明的一休》多有相似之處。小一休想辦法的招牌動作是用手在腦門上劃圈圈,當「叮咚」聲響起就是好主意有了。

而當道布羅米爾想點子時,頭上出現一個跳來跳去的小黃球,小球敲破之後便會冒出幾顆小金星,這時道布羅米爾會大喊一聲「呦吼」,於是一個奇思妙想就產生了……

不過與《聰明的一休》不同的是,一休的故事中主要是一休與他人的智力鬥法,而道布羅米爾則主要是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10、《老鼠火星曆險記》

Die Abenteuer der Maus auf dem Mars/1976年/聯邦德國等/引進6集

以孩子們對老鼠如何在火星上生活的22000種想像為依據構成的一部多集動畫片。這些設想中有些既大膽又新穎,似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表現出孩子們的豐富想像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片與後來1990年代中期在央視及地方臺播出過的《火星鼠騎士》、《太空飛鼠》等美國卡通劇集毫無關係,切勿混淆。

11、《毛蟲凱蒂》

Katy Caterpillar/1984年/美國/84分鐘

一隻名叫凱蒂的毛毛蟲一心希望能夠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主宰天地萬物的精靈告訴她應該去勇敢地探索世界。於是凱蒂離開了櫻桃樹,踏上徵途,最終她蛹化成蝶,夢想成真。

作品畫面精緻唯美,情節生動流暢,人設活潑可愛,片中穿插著很多動聽而美妙的歌曲,極具藝術感染力,不失為一部動畫佳作。

12、《貓咪列奧波裡》

Кот Леопольд/1975年/蘇聯/引進10集

列奧波裡是一隻心地善良的貓咪,而他的鄰居卻是兩隻生性好鬥、頑皮搗蛋的小老鼠,於是,雙方發生了一連串的趣事。觀眾在每一集的結束時都可以看到列奧波裡在說:「夥伴們,讓我們和平共處吧。」

然而他的兩個老鼠鄰居卻每次總是想出一些新的招數去騷擾他,雖然屢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卻不思悔改,在新一集中又將再次重複自己愚蠢的行為。

13、《佐羅》

The New Adventures of Zorro/1981年/美國/13集

這版後來被稱作1981版的《佐羅》不僅是中國引進的首部「佐羅」動畫片,也是懷舊動畫迷公認的「佐羅」動畫系列改編之作中最成功的一部。

除了故事本身沿襲了《佐羅》電影的傳奇色彩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也是讓本片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原因,那便是本片雖然由美國著名動畫公司飛美遜出品,但製作任務則是外包給了日本的東京MOVIE新社。

熟悉日本動畫的FANS應該對東京MOVIE新社不會感到陌生,《咪咪流浪記》、《天空戰記》等名作都出自該公司之手,當時還在東京Movie旗下的宮崎駿參加了這部1981版《佐羅》部分劇集原畫的創作。

而在1987年10月24日《佐羅》播完之後僅僅過了一周,10月31日真人版「佐羅」——法國影星阿蘭·德隆便接踵而至,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北京電視臺的精心安排還是純屬巧合。

14、《貓人沃爾特》

The Secret Lives of Waldo Kitty/1975年/美國/13集

主人家有一隻名叫沃爾特的黃貓,它和女友經常遭到鄰居家大狗的欺侮。沃爾特不甘示弱,便幻想著自己變成了「蝙蝠貓」、「泰山貓」、「羅賓貓」等美國動漫英雄……而生活中的沃爾多呢也開始由膽小怕事,逐漸地勇敢起來。

值得一提是,本片是一部真人實景與動畫畫面相互切換交替呈現的作品,這在當時的引進片中十分少見。

15、《瓦吉和帕吉》

Wacky and Packy/1975年/美國/引進7集

在遙遠的史前時期,那時的人們還過著食不裹腹,衣不遮體的穴居生活。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把土著人瓦吉和他的夥伴長毛象帕吉攪得昏頭轉向,他們稀裡糊塗地離開了居住的洞穴,來到了現代社會,之後便是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16、《等著瞧》

Ну,погоди!/始於1969年/蘇聯/引進16輯

《等著瞧》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蘇聯繫列動畫作品,片中的大灰狼總是以獵捕和捉弄兔子為樂,但機警聰明、伶俐敏捷的兔子卻總能一次次成功逃脫狼的追捕,由此演出了一幕幕荒誕離奇、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

本片至今已經製作20輯,北京臺當年引進的前16輯是其精華所在,均為1990年前製作。

17、《米克羅比》

Mikrobi/1975年/匈牙利/引進6集

米克羅比是一個非常善良憨厚、有修養而且知識淵博的機器人。它一天到晚忙個不停,除了要照料小主人小佩佩外,還要帶著他和佩佩的哥哥姐姐一起乘飛行船到太空去旅行。

20多年過去了,很多人都已經不記得曾有過一部叫做《米克羅比》的譯製動畫片了,畢竟它在電視臺播出的時間太短了。

但只要提到「三眼機器人」「三腿機器人」,便會喚起相當多觀眾的童年回憶,足見機器人「米克羅比」形象在中國的深入人心。

18、《毛富利》

Mofli, el último koala/1986年/西班牙/13集

從1987年1月18日該片在西班牙電視臺首播至1987年8月入選北京臺「國際動畫片展播」,前後僅僅相隔半年的時間,《毛富利》應該是有紀錄可查的海外進口電視動畫片中引進速度最快的一部。

毛富利儘管不是中國人接觸到的第一隻樹袋鼠,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孩子而言,當年正是從《毛富利》一片中開始了解樹袋鼠,了解考拉的。毛富利的伶俐乖巧成了全片最大看點,相比之下作品的內容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19、《笑星和他的朋友們》

Cantinflas Show/Amigo and Friends/始於1969年/墨西哥/美國/104集

《笑星和他的朋友們》是第一部由市級電視臺(武漢電視臺)引進譯製的長篇TV版海外動畫片,也是我國引進的第一部根據真人形象創作的系列動畫片。

片中主人公笑星的原型系墨西哥著名喜劇演員莫萊諾·馬裡奧(1911-1993),莫萊諾1936年開始從影,在處女作《不要自欺欺人》一片中因成功地塑造了令人捧腹大笑的坎丁弗拉斯(Cantinflas)這一人物,從此人們便不再稱其真名,而冠以「Cantinflas(含笑星之意)」之稱號。

此後他以「Cantinflas」這個角色出演了一系列電影長片和短片,這也是本片片名的來歷。1969年,由莫萊諾親自配音的墨西哥動畫片《Cantinflas Show》開始在本國播出。

1980年,《Cantinflas》被引入到美國,美方對作品進行了擴充,最終將其製成一部104集的動畫系列長片。對於新增的劇集,美方新加了一個更為通俗易懂的名字《Amigo and Friends》,「Amigo」在西班牙語的意思其實就是「朋友」的意思。

由於作品每集只有6分鐘,全片又過百集,加之每集都能獨立成章,且內容均為科普知識,因此這部作品引進後非常受各地方電視臺的歡迎,常常作為「救火隊員」,見縫插針的靈活安排於各檔節目之間。

20、《星球大戰》

Macron 1/1985年/美國/26集

本片實際是日本動畫片《戰國魔神豪將軍》的北美改編版,除了臺詞、畫面有不小的調整與改動外,全片的配樂也進行了大換血。

不僅採用了一首充滿美式搖滾風格的新主題曲,而且還引入了同一時期的一些著名流行音樂作為影片中的背景配樂,其中就包括了麥可·傑克遜的名曲「Beat It」。

為本片配音的中方演員個個大有來頭,如為劇中超級電腦配音的瞿弦和系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著名文藝晚會主持人,而為片中核心角色查格爾博士配音的張涵予,想來大家就更不會陌生了,不過當時他還沒有成名。

21、《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1984年/美國/引進95集

關於本片的報導實在是太多了,撿些新鮮的事情說說吧。

首先,「擎天柱」「威震天」這兩個經典譯名並非上海電視臺的發明,據本片的翻譯鄒靈老師介紹,是在孩之寶提供素材時就已經譯好的。

其次,經過調閱1989年的相關報章,關於20位全國人大常委建議「停播《變形金剛》」一事的來龍去脈已經完全搞清,當時不僅《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均作了報導,甚至還驚動了中央領導,時任人大委員長的萬裡同志專門責成相關部門了解事情原委。

北京臺當時的確是已經決定停播尚未播出的52集,但未料海外對此事異常關注,且上海臺、廣州臺甚至連央視的一些人士都不贊成停播,北京臺經慎重考慮,最終還是決定繼續播出本片。

22、《小熊奇遇記》

Les Aventures de Colargol/1967年/法國/53集

小熊杰裡米的原名是Colargol,系法國作家Olga Pouchine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角色。後被製作成每集30分鐘的定格動畫,共計53集。

該劇在加拿大,英國及愛爾蘭播出時更名為「Jeremy the bear」,這也就是為何國內稱其為小熊「傑裡米」的由來。

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美樹林的森林裡。有一隻聰明伶俐的小熊杰裡米,他愛唱歌,愛冒險,還想週遊全世界。他心地善良,勇敢勤勞,得到了朋友們的幫助。

23、《巴巴爸爸》

Barbapapa/1975年/法國/引進58集

像棉花糖般柔軟的巴巴爸爸遇見了巴巴媽媽,生了七個性格各異的孩子。巴巴家一家九口各個都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身體形狀,只要念一聲口訣「克裡克裡克裡,巴巴變」。

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中國觀眾以為本片是聯邦德國的片子,其實本片源自法國,只因當年國內引進為德國版,由此以訛傳訛了,誤傳至今。

24、《非凡的公主希瑞》

She-Ra Princess of Power/1985年/美國/93集

《非凡的公主希瑞》是當年引進的美國懷舊動畫片的旗艦作品,片中正邪雙方人物的成功塑造和風趣幽默的對白令每一個孩子都為之著迷,再加上北京電視臺完美的譯製,多少年過去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鄭建初老師配的希瑞,聲音剛勁又不失柔美,讓人讚不絕口。本片最初由北京電視臺引進60集。1995年前後又被上海電視臺再度引進,取名《希拉》,93集一集不落。

25、《我的小怪物》

My Pet Monster/1987年/美國/13集

《我的小怪物》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播出後的反響上都算不得突出,但由於其特殊的引進渠道及顯赫的播出時間,使該作在中國的譯製動畫片引進播出史上佔有了極其重要的一席。

1989年的春節剛過,中央臺便在每周四晚上20:30播出《我的小怪物》,每次連播兩集,這樣的待遇真正稱得起是「空前絕後」了,也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禮遇,其實是因為央視自1985年起與美國CBS籤的一紙協議,央視以廣告換節目的方式,獲得CBS一定的影視節目。

在每周四晚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作為交換,這些節目頭尾可以捆綁播出一些美國商業廣告,比如波音飛機等。

26、《託姆和小傑瑞》

Tom and Jerry /Tom and Jerry Kids Show/美國/始於1940年

早在1989年,也就是央視版《貓和老鼠》播出前一年半,一部叫《託姆和小傑瑞》的系列動畫片就登陸內地各省市電視臺,隨即成為繼《米老鼠和唐老鴨》之後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美國喜劇卡通片。

而人們之所以對央視版《貓和老鼠》印象深刻,這主要是因為央視播出本片前後長達三年多,也可以說,《貓和老鼠》系央視周日六點半檔譯製動畫片播放版塊的收官之作了。

1993年以後,隨著VCD、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的出現,央視周日六點半檔的譯製動畫片的收視率一落千丈,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地方臺播出的《貓和老鼠》主要是1975年以前的作品集合,而央視版幾乎將各個時期製作的《TOM &JERRY》都囊括其中,特別是1990年美國新近創作的低幼版也完整播出,也就是業界所稱的「小貓和小鼠」。

27、《神勇小白鼠》

Danger Mouse/1981年/英國/50集

一隻英國老鼠,職業是秘密特工,身穿白色緊身衣,會說34種語言,能用食指倒立,左眼帶著標誌性眼罩,其實並沒有瞎,按它的說法「眼罩只是造型的一部分」,常年和他的助手彭弗德(一隻倉鼠)住在倫敦貝克街的一個郵筒裡。

喜歡偵探小說的朋友看到這個地址應該會會心一笑,因為這也正是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住所,事實上小白鼠和彭弗德一強一弱的搭檔形式正是向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華生致敬。

《神勇小白鼠》的中國之旅實在談不上風光,除了繪製得潦草之外,最主要的是本片涉及大量惡搞歐美影視文化的內容,對於歐美觀眾來說,會有強烈的共嗚,而對於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普通民眾來說,則是一頭霧水。

28、《宇宙的巨人希曼》

He-Man and the Masters of the Universe/1983/美國/引進50集

在美國,「希曼」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除了作品自身的強大感召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它在北美電視動畫片史上具有的裡程碑意義。

片中仍然是兵不血刃,人人不死,但拳拳到肉、大打出手的鏡頭卻是隨處可見,這對當年北美法律強力約束下的兒童影視劇市場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衝擊,從此北美電視動畫片的播出尺度被大大放寬了。

本片出品時間雖然早於《非凡的公主希瑞》,但在國內引進卻比「希瑞」要晚,因此被「希瑞」搶走了不少風頭——《希瑞》一片中多次出現了本片中的多個角色。

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本片的譯製引進的混亂,先後有兩個電視譯製版本接連播出,於是「希曼、黑曼」滿天飛,也影響了本片的叫座,不過這些都瑕不掩瑜。

29、《丹佛,最後的恐龍》

Denver, the Last Dinosaur/1988年/美國/52集

但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中國電視觀眾,甚至不僅僅是70後和80後,都一直對本片留存有強烈的印象,只因為本片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

確切的說,是本片有一個在那個年代華麗到極致的MV式的片頭!!在「One!Two!Three!Four!」的節拍聲中,街頭舞蹈、搖滾演唱、極限運動在舞美燈光的映襯下,在時空交錯的穿梭下,構成了一曲極富節奏感的青春旋律。

正是藉由《丹佛,最後的恐龍》,中國學生對美國中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與五花八門的節日派對有了全面的認知,而這其中,給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那個叫作「滑板」的新鮮玩意。

30、《布雷斯塔警長》

BraveStarr/1987年/美國/65集

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變形馬,塞拉炯……這便是我們對這部作品最深刻的記憶。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多留存於腦海中的細節了。

與《希瑞》《希曼》相比,《布雷斯塔》中充滿了太多西部片的味道,顯得憂鬱與沉悶。對於當年的小觀眾而言,在經歷了最初幾集「四大神技」的快感之後,很快就疲了。

最終,這部人氣不佳的65集動畫片黯然收場,並導致了名噪一時的飛美遜動畫公司倒閉。在國內,作品的播出也呈高開低走的態勢,開始反響還不錯,但很快就趨於平靜了。

31、《龐姬布魯斯特》

It's Punky Brewster/美國/1985年/26集

央視周日晚六點半檔譯製動畫片播出版塊入選作品,系北美當年的情景肥皂劇《Punky Brewster》的動畫版。

本片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杯具」了,創下央視六點半檔收視最低紀錄。

究其原因,還是作品本身的吸引力不夠,全片基本都是圍繞著一個臉上長著雀斑的小姑娘龐姬的學生生活展開,內容瑣碎而無趣。

32、《卡通之謎》

Kidd Video /美國/1984年/26集

繼《貓人》之後第二部由真人與動畫混搭出演的動畫之作。同時也是繼《笑星和他的朋友們》之後第二部以真人為原型的動畫劇集。MTV音樂電視頻道當年為了配合其選秀活動,以新推的四人樂隊形象為原形創作了該片。

十分「神奇」的是,當年看過本片的中國電視觀眾,乃至是一些骨灰級的懷舊動畫愛好者,對於本片內容沒有幾個人記得究竟是講什麼的。

《卡通之謎》在國內慘澹收場的原因,應該主要歸咎於作品太過無釐頭,編劇過於荒誕,全劇編排顯得凌亂不堪,在五光十色的華麗之下卻盡顯人物的單薄與情節的蒼白。

33、《忍者神龜》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美國/1987年/首次引進120集

1990年代初在引進本片時,按說依慣例,四個小海龜作為全片的主人公,它們的名字音譯成中文就算完事了,但廣東方面卻未如法炮製。

這其中,「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直接採用了音譯。而在處理萊昂納多的譯法時,考慮到「達文西」在中國更家喻戶曉,於是便捨棄了「萊昂納多」這一名諱而是直呼其名為「達文西」。

但比較奇怪的是,對於「多納泰羅」之名,譯製方的做法就令人費解了,譯配時極為混亂,時而稱為多納泰羅,時而又以與其完全不沾邊的愛因斯坦之名相稱。

有些懷舊動漫迷猜測可能是因為多納泰羅念起來比較拗口,且這個名字中國人也並不熟悉,所以時不時又會用大眾熟知的愛因斯坦來替換多納泰羅的名字。

繼1991年廣州臺引進60集後,1993年遼藝版34集又被冠以《新忍者神龜》被引進,接下來北京臺譯製版26集緊隨其後,至此,僅在1990年代,該片就有120集登陸內地。

2004年,央視居然也神速引進前一年才剛剛在北美播出的新版《忍者神龜》TV版動畫,不僅如此,浙江某社還被授權根據電視動畫片鏡頭重繪了漫畫,使得中國反成了新世紀首發彩版《忍者神龜》漫畫的地區。

34、《百變雄師》

Challenge of the GoBots/美國/1984/65集

《百變雄師》談不上和中國有多大的糾葛,但它的命運說起來,似乎全天下都沒有那句經典的中國老話概括得精準和精闢,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縱觀百變雄師「掙扎而窩囊的一生」,歸結起來一句話「倒黴就倒在變形金剛腳下了」 !!從始至終,無論是動畫片、玩具無一不是如此,即使是有過短暫的輝煌,但老實巴交的百變雄師始終敵不過變形金剛的老謀深算。

到了1991年,百變雄師的美國授權商通卡公司瀕臨破產,而收購它的正是死敵孩之寶。

1990年遼寧在譯配本片時取名「百變雄師」,但未料此前不久央視《正大綜藝》以科幻美劇《俠膽雄獅》作為子欄目《正大劇場》的開篇之作,或是受此影響,同一時期將《百變雄師》錯寫成《百變雄獅》的電視報刊亦不在少數。

35、《海底小精靈》

The Snorks/美國/1984年/65集

當年就感覺這個片子似乎是把藍精靈的故事從蘑菇村挪到海平面之下了,加上片名也冠以「精靈」二字,更讓人感到兩者之間似有瓜葛。近來的研究表明,還真是這麼回事。

話說,當年「藍精靈」原作者Peyo(皮約)與其合伙人Freddy因為合作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隨後Freddy便決定希望通過製作《海底小精靈》系列劇集與《藍精靈》一較高下。

由於Freddy一邊帶著較勁的心理來製作本片,一邊又難以完全捨棄藍精靈系列的成功元素,因此最後的結果便是,海底小精靈在在造型和內容上對藍精靈的借用可謂無處不在。

36、《太空堡壘》

ROBOTECH/美國/1985年/85集

《太空堡壘》可說是譯製動畫的巔峰之作!漂亮的機械設定+激烈的戰鬥場面——吸引男生眼球;纏綿的愛情故事+唯美的音樂——觸及女生心扉。

說《太空堡壘》是一部成人之作,一點也不誇張,上海電視臺在引進本片時,動剪刀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在30次以上,包括明美出浴、戀人熱吻等均被閹割,當然也有一些在那個年代看似有些血腥的鏡頭。

即使如此,仍然難以消解本片的成人格調,最終,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索性將第一部有大量情感描寫的兩集《雨夜》和《私人時間》(已配音完畢,目前DVD版本裡有收錄)直接刪除了,這也是這部85集的動畫片到了中國變成83集的原因。

不管有多少人質疑《太空堡壘》「美國」血統的純正性,但作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之作,本片對人類社會與三大外星種族間的文明衝突與交流所做的大膽設想,以及對人物的多元性格的寫實化塑造,都使其無愧於「北美科幻動畫奠基之作」這樣一個稱謂。

37、《星際旅行》

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美國/1973年/22集

作為1973年的作品因為節省資金而製作簡陋,18年後的1991年,當它出現在中國觀眾面前的時候,可以想像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雖然反響平平,但卻無礙於這部動畫片在史上的經典地位。

《星際旅行》是罕有的一部直接以續集身份與美劇無縫對接的動畫作品,但是,這樣也導致了當時完全無美劇收視基礎的中國觀眾完全找不到共嗚。

38、《怪鴨歷險記》

Count Duckula /英國/1988年/65集

《怪鴨歷險記》中大名鼎鼎的達寇拉伯爵有一個死敵葛斯威恩博士,其原型正是名揚天下的除妖大俠範海辛。

《怪鴨歷險記》中的怪鴨伯爵是《神勇小白鼠》系列中的大反派之一,正是因為怪鴨在《小白鼠》一片中的出彩表現,使得動畫公司在1988年製作了這部以怪鴨為主角的獨立劇集。

但兩部動畫中的怪鴨還是略有不同的。《神勇小白鼠》中的怪鴨並不是素食主義者,而且講話方式類似於華納的達菲鴨,喜歡咬舌頭,口齒不清。而正劇中的怪鴨不僅吃素,還操著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語。

39、《特種部隊》

G.I.JOE/美國/1983年/初次引進60集

《特種部隊》分兩次引入國內,首次60集是原作中的精華,後59集以《特種部隊之再顯神通》播出,但影響遠不及前者。

同是孩之寶旗下的知名玩具動漫品牌,《特種部隊》1992年之所以難現同門師弟「變形金剛」在中國大陸的輝煌。

當然,不能與「變形金剛」一較短長,並不表示人氣不旺,特種部隊在國內始終有一群鐵桿迷友,而2009年《特種部隊》真人版電影在國內斬獲1.3億元票房,居北美之外各國之首,也說明它在中國仍然很受歡迎。

40、《華斯比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eddy Ruxpin/美國/1987年/65集

《華斯比歷險記》算是那個時代最經典的「童話型」動畫了。個性鮮明的人物設定,龐大的世界構架,還有多彩的想像力和出色的故事情節讓當時的小孩子十分受用。

本片作為懷舊譯製動畫片引進的收尾之作,歐美譯製動畫片引進的低幼化、合家歡傾向雖然已經愈發的突顯,但它同時作為遼藝配音代表作的指標意義也十分突出,從此,國內電視臺引進播出譯製動畫片正式進入了「遼藝時代」。

至此,包括歐美系在內的懷舊譯製動畫片熱播十年的黃金時代告一段落,只有那些一度讓人痴迷沉醉的可愛面孔偶爾會閃過腦海,表明我們曾經擁有過世上最幸福美好的童年。

—完—

相關焦點

  • 我們還在給孩子看《熊出沒》之類的動畫片嗎?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人心疼不已,可是,只要上網一搜,就會心驚肉跳的發現,此類兒童安全事故特別多! 2016年12月,常州6歲女童學動畫片裡的"光頭強",爬上五樓陽臺想從落水管滑到一樓去找媽媽,結果剛爬出去還沒抱住落水管就一下子跌落下去,多虧二樓三樓中間還有個雨棚,但她送到醫院已經「多發傷,頭部有骨折、腦部有挫裂傷、還有胸腔有氣胸、肺部傷,腹部還有肝破裂。」
  • 小時候看的這兩部動畫片,現在才知道原來是美國的動畫片
    看動漫這麼多年的時間裡,越發的覺得是不是小時候的動畫片才好看一些呢?倒不是說好看,只是覺得那時候的動畫片都是兒時的回憶。那時的感覺才是最真的感覺,那時候的追劇才是最有回憶的追劇。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兒時所熟悉的動畫片吧!
  • 孩子愛看動畫片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說到孩子愛看動畫片這件事,相信許多家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憂,比如怕孩子近視、擔心看動畫片上癮影響學習和作息等等。曾經的我也是如此,當孩子央求我想看動畫片時,我會對她說「動畫片哪有這麼好看,還不如看看你的繪本呢。」但顯然這個回答並不能讓她滿意。「你小時候難道就不看動畫片嗎!」面對孩子的質問,我驚了,是啊!
  • 哪些動畫片適合孩子看?
    現在很多動畫片把孩子的價值觀帶偏了,但是偏偏很火,羅媽媽就說下最痛恨的幾部僅僅為了讓孩子看的,但是對成長毫無價值,甚至會把孩子帶偏的動畫片。1.喜羊羊和灰太狼最噁心沒有之一的動畫片,內容毫無營養,羅媽媽看了幾集,一不能給孩子帶來知識,二不能帶來正確的價值觀。大家都知道孩子喜歡模仿,難道模仿紅太狼天天拿個鍋蓋子打人麼?
  • 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太好啦,趕緊和他一起看
    我想大家小時候,也一定和我一樣喜歡看動畫片。還記得當初的《美少女戰士》,我每天放學一定衝回家打開電視機,根本不想放過一秒。還有《怪盜聖少女》,我清楚記得是晚上6點播放的,當時動畫片片頭主題曲,第一個音節是個重音,我每次一聽到這一小節,我的心就緊一下。還有《叮噹》、《長腿叔叔》、《飄零燕》等等。我現在還是很健康地長大了,當時的學習也一件沒落下,學習成績很好。
  • 如果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有了後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幫忙帶了幾天小朋友,跟著看了幾部現在流行的動畫片,從小豬佩奇到冰雪奇緣再到汪汪隊和彩虹輕騎隊。不得不說,現在的動畫片的確是製作精美,但我還是懷念渣畫質的他們。如果選一部動畫片,是成人後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的,首選蠟筆小新!
  • 以前的動畫片現在改完動漫,我們今天繼續聊動畫片
    大家好,我就是每天愛聊一聊和大家分享充滿回憶的動畫的小編北鬥宇,昨天我們聊了幾句動畫片和動漫,我們繼續回到動畫片時代,和小編繼續穿越回到童年動畫片時代:1、大風車小夥伴們看見這個標題準不陌生吧,這是我們小時候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
  • 小時候看哭的動畫片,90後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看哭的動畫片,90後的童年回憶90後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最年輕的一代了,但是我們的童年是不可替代的,雖然那個時候的電視機像素不高,動畫片的製作可能也比較簡陋簡單,但是勝在劇情不拖沓,在那個經費緊張的年代,一個是為了節省經費,另一方面是技術還達不到,對比與現在的長篇的沒有營養的動畫片
  • 比起喜羊羊,我更希望我的孩子看禁播動畫片
    相反,現在孩子看的動畫片,動畫人物的智商和能力讓成年人看到之後仿佛看見了弱智。而尚未有認知能力的兒童,除了會模仿裡面奇奇怪怪的臺詞和行為,剩下的就是要父母買動畫的周邊產品,我們的童年那些美好的場景,現在的孩子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 小時候,你父親允許你看動畫片嗎?
    ,因為他說那是小孩子看的玩意,而且每當我看動畫片被逮到就會被一頓教訓,於是在小時候我與同班的同學都不怎麼交流。不過因為父親工作很忙,其實一年時間裡在家的時間不算多,那時候的電視裡每天晚上都會有不少的良好動畫播出,比如我為歌狂,鐵臂阿童木之類的。
  • 這幾部動畫小時候看哈哈大笑,現在看細思極恐,當時真是人小鬼大
    動畫片是我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的內容,可以說我們對動畫片也是非常喜歡的。動畫片的世界裡也是充斥著各種快樂搞笑的元素,對於我們的童年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有許多動畫在小時候看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當我們長大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自己還是年輕不懂事呀。
  • 盤點那些我小時候看的好看的動畫片
    我呢是一個00後,說實話小時候除了看動漫,我就是玩小霸王遊戲機了。要說我現在還能記得名,記得裡面一些片段的動漫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了。第一個:我認為還是中華小子。我記得最深的還是刑天那一集,當時嚇得我都快閉著眼看了。第二個:虹貓藍兔七俠傳。
  • 長大後,我們才看懂得動畫片
    小時候我們常常在動畫片前駐足 也沉迷於動畫片中的可愛的人物、炫酷的情節、搞笑的對話長大後回顧那些經典的動畫片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精彩和感動湯姆的眼中總是閃著光芒,弓著腰在一旁等待機會出擊。這樣一個招牌動作,在我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他的粗心大意,他總是被傑瑞耍的團團轉。
  • 孩子總喜歡看同一部動畫片,要不要幹預?心理學家解釋給我們答疑
    喜歡看同一部動畫片或繪本,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強 如果是喜歡同一部動畫片和繪本的孩子,說明孩子本身的專注力也是非常強的,相比較那些關注的點比較多、但是每一項都是淺嘗輒止的孩子,本身專注力會更好一些,如果家長善於發揮孩子身上的優點,順應孩子,對於孩子的發展更有好處。
  • 春節適合大人孩子看的動畫片,熊出沒變形記,這部電影溫暖人心
    ,出現誤會重重又迎刃而解,第五部大電影《熊出沒·變形記》童趣之外,家庭之上我們在觀影中可以正確引導孩子成長,構築銀幕內外合家歡《熊出沒》系列至今已經有五部大電影上映過了,口碑也很不錯,而這部《熊出沒·變形記》在春節檔上映的時候,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個小男孩,大概也就五六歲,他說考試考好了,媽媽就給我買光頭強用的電鋸,聽到孩子這樣說話感覺他很可愛所以這個動畫片的設置很有意思
  • 我為什麼要讓孩子看一些英語原版的動畫片?
    導語:我為什麼要讓孩子看一些英語原版的動畫片?說起如今一代小朋友的生活真是非常幸福啦!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會接觸到很多新奇的東西。但是無論在什麼時候,動畫片一直都是小朋友最喜歡看的。這裡小編建議年輕的家長們可以給寶貝看一些原版的英語動畫,對孩子學習英語進行啟蒙教育。
  • 現在動畫片頭髮顏色不同也能被舉報,請問孩子們只能看低幼教育片嗎?
    不算啥事兒,當時黃多多打耳洞、染頭髮不知道上了多少次熱搜,誰也沒說啥呀……還有那麼多人誇多多好看、多媽開明的!那動畫裡有染頭髮的算事兒嗎?更不算事兒了啊!小時候我們看過多少動畫都五顏六色的頭髮呀!不僅發色多種多樣,還是一群叛逆追夢少年少女呢!
  • "垃圾"動畫別讓孩子再看,這7類動畫片適合看,孩子情商會更高
    小孩子平時都愛看動畫片,動畫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強。不過針對小孩看動畫,不少家長總愛指責甚至批評孩子,總覺得看那些毫無意義的動畫片沒有一點營養。其實家長們不能這樣想,不止是看動畫片,任何事物都要辯證地去看待。好的動畫能夠流芳百世、成為經典,壞的動畫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三觀,甚至影響到孩子們的現實生活,進而引發意外。
  • 那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你陪孩子看了嗎
    動畫片不僅僅是陪伴我們長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看好的動畫片會讓孩子學到很多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只是孩子觀看時長要根據年齡的不同相對不同。今年大寶8周歲了,讀二年級,除了愛看一些遊戲解說的視頻,剩下的就是一些冒險類的動畫片了。
  • 這些「有毒」的動畫片不要給孩子看了,會教壞孩子的!
    看動畫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於父母來說,動畫片不僅可以陪伴孩子成長,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所以比較能接受孩子看動畫片。就連幼兒園,也會偶爾放一些教育意義的動畫片,讓孩子學到知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動畫片都適合孩子看,比如《小豬佩琪》——打開手機看帖子,不難看到寶媽們對《小豬佩琪》的控訴:一位寶媽,發帖友提醒別的寶媽,說自己家的寶寶迷戀《小豬佩琪》,經常模仿小豬的行為: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還學小豬叫,學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