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雙鉤子線的長短以及鉤距是根據什麼情況來做調整的

2021-01-10 愚者論漁

臺釣的主要特點就是子線雙鉤,而雙鉤不是對摺等距,而是錯開鉤距,子線的長度一般約成定俗有20cm、25釐米、30釐米、35釐米,也有釣水庫等大水域也有用50釐米的(以上都是指對摺後地距離),子線的長短沒有規定的明確長度,一般我們常用的一個概念是長子線釣大魚,短子線釣小魚,當然不絕對,只是約莫著這麼一個說法,那麼我們在這些長度和鉤距距離的時候是出於什麼角度來調整的呢?

本文開頭就說過,臺釣的精髓特點就是子線雙鉤,子線的作用一是為了保護主線,遇見大魚或者掛底時可以通過平拉主線放棄八字環後的子線從而達到保護主線,同時子線雙鉤,上下留一定的鉤距,起到雙鉤同時誘釣合一,比傳統釣單鉤增加誘魚上魚的機會,同時不會像傳統釣法一樣,切線線組就廢了。但是子線的長度和鉤距,是按照什麼原則來做調整的呢?

關於鉤距,早期的調整沒有明確的距離,後來通過大量實戰過程中,對比總結歸納了一下,比如釣鯽魚,一般上下鉤距分別設定為1.5釐米(一個鉤距)、3.5釐米(三個鉤距)、5.5釐米(鉤距是指上鉤鉤底到下鉤鉤底的距離)一般我們釣1斤以下體型的魚,一般鉤距都設定為1.5釐米,大約就是2個玉米粒的長度,但是後來隨著子線尺的通行,就人為的設定成第一個鉤距為1.5釐米,以後每個鉤距為1釐米,當然,我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搞明白為啥第一個鉤距一定是1.5釐米,如果看到本文後有知道的釣友望一定留言告知;

咱們接著說鉤距,一般1斤以上,5斤以下,我們都用三個鉤距,5斤以上的魚用5個以上的鉤距,和一些老釣友溝通這個問題的時候,普遍的說法是,小體型魚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出現,鉤距太大容易傷魚從而驚魚,鉤距太小容易擋口,所以一個鉤距剛好,當一鉤觸底一鉤躺底時,有很大的機率能雙魚咬鉤;那麼三個鉤距和5個以上鉤距同理,都是考慮到誘釣結合,鉤距小了容易形成擋口,但是鉤距太大容易驚魚。

然後 咱們再說子線的長度,不管是傳統釣還是臺釣,只要用魚線就必須考慮到鉤到漂座,漂座到漂目,這一個連續的動作訊號傳輸,這中間的距離越長,傳到水面上的漂目就會慢一些,距離越短,訊號傳到就會快一些,這是一個必然的情況。所以子線的長短,第一個取決因素是我們釣什麼魚,如果我們釣鯽魚這種小體型魚或者輕口、滑口魚,我們必須要追求訊號傳導的靈敏和快速,那么子線一定要短,比如野釣鯽魚時,最短的時候用過對摺後10釐米左右,鉤距放到1.5釐米也就是一個鉤距,遇見魚口快的時候幾乎竿竿雙飛,連杆一個小時左右。反之,如果我們對訊號要求不是那麼敏感,魚口比較狠的時候,同時要考慮的誘釣一體的效果,那麼35~40釐米左右的子線長度是比較中規中矩的,同樣,我們在水庫釣大魚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餌誘的效果,可能還需要雙鉤都躺底,最長我見過對摺後1米的子線,轉釣30斤以上的草魚和鰱魚,這些都是根據魚口、魚體型、魚情來做調整的。

然後則是從切線和魚口的快慢做進一步調整,同理,魚體型越小,就算吃口猛,但是產生的拉力值大也大不到哪裡去,比如鯽魚,1斤的鯽魚和1斤的鯉魚拉力值能有多大的區別呢?子線越長,卸力的效果就越好,就越能更好的護住大線,子線越短,這種保護的效果就越一般;然後就是魚口的快慢,魚口快,我們就要用短子線,因為魚口快我們需要抓口,反之,魚口慢,我們需要守魚口,那用短子線就容易驚魚了。

當然,還是一開篇說的,對於子線長短和鉤距,其實沒有嚴格的約定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合適的,只能根據自己垂釣經驗,結合實戰來總結出來最適合自己的用法。

相關焦點

  • 臺釣時什麼時候用長子線?什麼時候用短子線?子線長短有區別嗎?
    很多新手釣友釣魚往往就是去買成品的子線釣魚,其實不同的魚情,子線長短都不太一樣。今天一起來交流一下,不同魚情子線應該多長合適,僅供參考,不道之處敬請見諒。首先子線的長短並沒有什麼標準,只能說大概,但是子線的距離一般是一鉤半到兩鉤的距離,在特殊魚情會有變化,比如夏季浮釣鰱鱅鉤距會很大。
  • 釣翹嘴子線長度如何選擇?臺釣、筏釣各有不同,特別釣玉米有講究
    釣翹嘴對子線有要求是對的,如果是在河道或湖泊水域岸釣,子線尤為重要。但子線長短,無論筏釣還是臺釣,都需要根據具體魚情調整,但是有參考範圍。翹嘴吃餌翹嘴它是巡遊覓食的魚,它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子線的選擇一般情況我們會考慮雙鉤子線不超過100長度,這個是臺釣可操作的相對較長的了,但一般在大型水庫臺釣會考慮,釣餌料的時候沒問題,但活餌和玉米釣翹嘴就不可以了。如果活餌或玉米就不建議,這個長度是臺釣,餌料釣翹嘴的選擇,因為釣玉米和活餌,會有很多問題,導致不中魚。
  • 釣魚技巧:子線的長短與靈頓的關係
    在以前的內容中曾經介紹過子線長短對靈頓的影響,我們的結論是短子線更靈,因為信號傳遞快,尤其是在調漂比較鈍的時候可以彌補調漂的鈍,提升中魚率,比如說調漂鉛墜到底的時候,必須使用短子線,否則可能出現魚吃掉魚餌,都沒拉動鉛墜的情況。
  • 子線的長短對釣魚影響大嗎?十年老釣友告訴你答案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子線的長短對釣魚到底有什麼影響。子線雖然是整個釣組中最細小的一環,卻有對作釣過程產生著較為重要的影響。一,長子線和短子線各自的優缺點子線的長度,可根據魚體大小來做出相應的選擇,比如作釣個體偏小的鯽魚,子線長度宜選擇在15-30CM之間,而作釣個體較大的鯉魚,常用的子線長度則在40-60cm之間,甚至可以更長(以上長度是子線對摺後長度)。
  • 臺釣中,主線與子線搭配到底遵循什麼規則
    臺釣的等竿線組裡,有人說不包含子線,有人說包含子線,說包含的主流是一些開黑坑塘釣的老闆,當然這些年這個說法目前也很少了,說不包含子線的主要是跟著目前國內競技釣比賽中的條款,大線等竿,子線對摺後長度一般不超過35~45之間這一條,當然具體包不包我也問過圈子裡好幾個大佬,也是眾說紛紛,沒個確切的準信
  • 伊豆單鉤、子線PE、主線尼龍!這便是我的野釣線組,只追求實用
    「尼龍」不用解釋了吧,臺釣最常用的魚線,還分什麼「子系」、「道系」的那個,反正這些年專玩野釣後我從來不分,有什麼用什麼,我打心眼裡覺得分它是多此一舉。既然敢標榜這個線組搭配只追求實用,那麼就得說出個所以然來,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建議大家都這樣搭配去野釣,是給大家一個線組搭配的思路,更主要的是想提醒廣大的野釣人,不要被臺釣思想禁錮!
  • 野釣怎麼選擇子線的長度,掌握這三個不同點,所有魚情輕鬆應對
    子線長短的不同對於釣魚來說影響是很大的,我們先從物理角度看看兩者有啥不同。擺動的幅度:拋竿下水,受鉛墜重量的影響釣組會在水中做一個圓周運動,鉛墜擺正讓浮漂翻身,接著餌料拉著子線下擺,期間浮漂漂目下降並隨著釣餌到底停止。
  • 釣魚使用的魚線,要重視子線的作用
    單獨使用子線有以下優越性1 子線比主線細,隱蔽性好,可提高釣魚效果。子線的線徑通常是主線的1/2或2/3,尤其釣鯽魚之類的小型魚,由於鯽魚的警惕性高,線若粗了,它們可能避而遠之;若用細線,且是與水一樣的透明無色,魚就很容易前來咬鉤。2 增強了釣線的靈敏度。細線比粗線的靈敏度高一些,魚吸食魚餌的速度加快。3 有利於保護主線。
  • 子線選對,魚獲翻倍——子線分長短,魚獲各不同!
    子線也稱腦線連接著八字環和魚鉤,優質的子線加正確的使用,能使魚獲翻倍也絕對不是標題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子線的挑選和使用技巧,認真閱讀此文非常必要。■野釣如何選擇子線野釣子線的長短要根據鬧小魚和水流的情況來選擇,在沒有鬧小魚和走水的煩人情況下可以選擇超過50cm對摺的長子線,反之選擇長度50cm以下對摺的短子線。釣跑鉛或8字環觸底時用35cm以下對摺的短子線。大跑鉛釣超大個體的魚選擇1米到1.5米對摺的超長子線。
  • 臺釣技巧:4個小招數,防止子線纏繞打結!
    在臺釣中子線屬於消耗品,每次出釣肯定會帶上不少的子線,以備斷線時更換。但是子線打結纏繞的情況往往比子線斷掉的情況還要多,自然彎曲、纏繞打結都非常影響垂釣。比如說彎曲,會導致信號傳遞變慢,而且會影響已經調整好的浮漂。打結就更嚴重了,中魚很容易斷線。
  • 臺釣從入門到精通的詳細教程
    一什麼是「臺釣」:臺釣《臺釣秘訣》中講:「臺釣」顧名思義是指臺灣釣法。是由我國臺灣省的垂釣高手經過長期實踐,不斷探索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裝備齊全、動作規範、上魚率高、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既舒適又科學的釣魚方法。在臺灣稱之為「懸錘底釣」,主要適於池釣,由於不斷發展,磯釣釣、船釣、溪釣也都有人使用。
  • 子線與八字環的2種連接方式,簡單易學,野釣使用多年
    文章裡會提到兩種打結方式,也是本人這幾年一直在使用的,相信各位釣友肯定在其他文章、視頻中看到過,所以除了方法之外,我還會說一說優缺點,以便釣友更好的選擇第一種方法1、子線先對摺確定好合適的鉤距,然後在頂端打一個結。
  • 調漂技巧:調平水釣2目,雙鉤和子線在水底是個什麼狀態?
    今天聊一個調低釣高的話題,如果調平水釣2目,雙餌和子線在水底是個什麼狀態?如果你認為是子線彎曲鬆弛的狀態,那基本就錯了。 無鉤調漂說起來非常簡單,當釣目等於調目加雙鉤的重量,雙鉤就是完全躺底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無鉤調漂的狀態。當釣目大於釣目加雙鉤重量,那麼鉛墜就開始躺底了。
  • 【釣魚技巧】史上最詳細的線組製作圖文全解
    調性與線組搭配因為魚鉤的品牌與型號不同,故此顯示的號數也是不一樣的。魚鉤的分類以及號數的關係線組的製作首先要做的是製作整根大線,具體可以參照下圖的規律製作:大線的粗細也應當選擇不同大小的太空豆,以便很好的固定浮標座與鉛座,不同粗細的大線也應當配合不同大小的浮標而選擇不同大小的浮標座,鉛座也是根據線組而確定大小的。
  • 【釣魚技巧史上最詳細的線組製作圖文全解
    魚鉤的分類以及號數的關係組的製作首先要做的是製作整根大線,具體可以參照下圖的規律製作:大線的粗細也應當選擇不同大小的太空豆,以便很好的固定浮標座與鉛座,不同粗細的大線也應當配合不同大小的浮標而選擇不同大小的浮標座,鉛座也是根據線組而確定大小的
  • 最受傷的也許還是路亞臺釣釣魚人!且最容易被誤傷!
    根據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業監督管理辦公室發布的關於規範長江垂釣管理的有關通知:各地人民政府都會制定垂釣管理辦法,且原則要求一人,一竿,一鉤(單鉤)。這樣的情形下!對於臺釣路亞釣魚人來說,真的太受傷了!對於臺釣人來說,受傷程度有限。大家知道,一般都是臺釣雙鉤,雙鉤釣法已經深入到臺釣人的腦海裡,骨髓裡面,總感覺雙鉤入水垂釣,心裏面才有那種踏實的感覺,而如今原則上要求單鉤垂釣。這樣的規定確實過於嚴厲了一點,但是對於臺釣人來說,傷害十分有限。
  • 釣魚時子線綁1魚鉤肯定不如綁2根魚鉤?不一定!看老釣手咋說!
    臺釣時魚鉤的捆綁方法有2種:一種是單鉤,一種是雙鉤,單鉤就是子線上面只綁一根魚鉤,雙鉤就是指的直接綁兩根魚鉤,但是我們在買已經綁好的線組會發現,一般都會給我們綁上的雙鉤,那麼雙鉤一定比單鉤要好嗎,其實,這都是一些釣魚新手不太了解情況所想像的問題,沒有誰好誰壞之分,只有哪種情況適合實際垂釣時的使用
  • 冬季釣鯽魚,用子線夾鉛釣法,省時省力,調漂不糾結!
    其實長竿的好處夠到深遠的魚窩只是一個優勢,關鍵在於下鉤精準不驚擾到魚,並且可以逗釣,這都是臺釣做不到的。臺釣使用長竿確實可以釣遠,但是不得不使用比較重的釣組,並且沒有太好的逗釣技巧,所以不管承認不承認,冬季野釣鯽魚傳統釣優勢更大。臺釣也並非不好用,在冬季一定要主要釣場和釣點的選擇。
  • 子線長度到底多長最合適?高手告訴你答案,下次釣魚照做就可以!
    子線是我們臺釣中經常遇到的,很多釣魚的朋友經常在和我聊天的時候詢問關於子線長度的問題,也就是什麼魚情下用多長的子線最合適,接下來我們就和大家說一下子線長度的選擇問題。在釣小鯽魚的時候,我一般採用40cm的子線綁鉤,綁完以後是18cm的子線雙鉤,這個長度的子線不管在釣鯽魚的時候使用何種釣法,包括釣底、釣浮、釣飛鉛,都是完全適用的!這主要是因為小鯽魚在水裡一般遊的都比較快,而短子線在入水以後,擺動幅度比較小,就可以壓住餌料,起到一個非常好的將魚定層的作用,不管是野釣還是競技比賽,大家一定記得用的子線不要太長!
  • 子線打結,並不全是鉛墜的鍋,這些原因也是罪魁禍首
    大多數情況,出現子線打結,我們都會將鍋放在鉛墜上,比如鉛墜沒有裹好,所以重心不穩,鉛墜沒有修邊,所以重心不穩,鉛墜和浮漂的間距有問題,釣組重心不穩,所以鉛墜打著轉,導致子線纏繞,反正子線只要纏繞,那多半都是鉛墜的鍋;而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雖說鉛墜的重心不穩、和漂座的間距以及子線的長度不同,都是導致子線打結的第一誘因,但是要真的從根源來追溯,子線打結的常見根源性原因,往往是細節不到位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