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他並不算星途坦蕩,他體會孤獨,獨自騎行大半個中國。
他是個遼寧大塊頭,卻心思細膩,他友善熱心,在藝術的道路上拼自己的耐力毅力。
他最後駐地臺南,樂觀親切讓他在異地得到喜愛和幫助。
《眾神狂歡》開幕上策展人王景義先生介紹呂嘉慶
《眾神的狂歡》經過半年的精心策劃和準備,藝術家於10月駐地臺南 嘉南大學。
經過整整一個月高強度的探索和思辨, 實驗性地使用當地原木材料進行創作。 創作成果圓滿呈現!
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及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和社會背景,大家有著包容共進的心問答無神論和藏教轉世活佛。
大家一起深度體會當地風土民情,與策展團隊一起討論宗教演變與社會進程的關係,信仰背後的真相以及它們對人文藝術的影響!
藝術是可以打破隔閡,可以扎針,可以學術可以風情,可以是不同文化之間最圓融的潤滑劑!
展覽前言:
民間信仰從揉合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族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先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故鄉地方神祇,分靈事奉。
由於當時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到臺墾殖後,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於是這些渡海來臺的海神、鄉土神、瘟神(王爺)等信仰,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
對於這些影響臺灣社會文化甚深的風格、圖案、雕刻、儀軌等,也吸引了許多當代藝術家的關注與討論,從藝術風格來看,這些豐富的內容其實充滿著思想與文化內涵,在信仰的前提下,比較不容易提純出這些元素和想法,但經由藝術家的解構與重建,我們期待能得到現代藝術的啟發,新的視覺與感官的探索,對下一代人,我們或許能留下對當下看法與藝術創作,而不是只知其然的重複古老儀軌和傳統的外觀與造型。
王景義 臺北清珏雅集
展覽地點:臺南 家具產業博物館
參展藝術家:
李佔陽 洛本天津 楊納 呂嘉慶 Aima Saint Hunon 蔡順河 陳銳
機構支持: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 嘉南美術館 四川大學美術館
參展作品:《當我崇敬神明時,發現有眼睛看著我》材料:木,香灰
呂嘉慶創作自述
第一次到臺南,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傳統文化和傳統產業的傳承與保留之好讓我震驚,尤其是承載著宗教信仰的寺廟。這點與我在中國大陸所見產生很大的衝擊。很有幸這次創作在永興家具這樣的傳統企業中進行,既然在此時此地,就要思考此時此地。在永興家具找到了一塊多年前從大陸運來的原木,經過時間的衝洗,開始碎裂,正如同經過多次政治運動的中國大陸,很多傳統文化被破壞,尤其是宗教信仰。運用永興傳統工藝把破損的原木拼接,使之長久。我在製作《香生》時發現了香柱中有很多類似眼睛一樣的東西,我想那是神的眼吧。在現實的衝擊下,腦海中產生的各種想法匯聚到一起,使我創作了這件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產業在臺灣的延續,臺灣保留的信仰給我帶來的震撼,都一下子湧上心頭,一瞬間我崇敬神明,發現有眼睛看著我。
《香生》
作品《香生》
幾乎所有人與神明之間的交流都要藉助「香」。香菸嫋嫋,把人的訴求與虔誠傳遞給神明。作品中的香與香灰都源於同一塊木材,都是同一本源,正如人類對神明的信仰,人類供奉著神明,神明庇護著人類,是一種相生,是一種輪迴。緩緩飄起的香柱代表了這種過程的持續,持續著祥照的產生。香生-相生-祥生:物質的循環、生命的輪迴、思想的升華,這是這件作品我所要表達的。
呂嘉慶講解中
參展藝術家及博物館團隊
駐地臺南永興家博館工作過程:
膽大心細
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木之眼
永興家具提供的工作室工作檯
呂嘉慶作品欣賞
淚系列
淚——羊2014
淚——馬2014
淚——犀牛2014
眠2012.2
葉2010.1
記憶和不曾遺忘的-卡扎菲
呂嘉慶肖像簡歷
呂嘉慶,遼寧省瀋陽人
生於1988年5月24日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2011年取得學士學位
2014年取得碩士學位 師從霍波洋先生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本科期間
2008年,作品《韻》山地畫廊展覽
2008年,作品《你好》山地畫廊展覽
2008年,作品《大地藝術系列》山地畫廊展覽
2009年,作品《時間》山地畫廊展覽
2009--2010年,獲得『瀋陽市優秀大學生』稱號
2010年,作品《雨中的手推車》山地畫廊展覽
2010年,作品《妞兒》山地畫廊展覽
2010--2011年,授予魯迅美術學院院優秀畢業生稱號
2011年,作品《空琴》萬象城MixCity展覽
2011年,作品《記憶和不曾遺忘的》參加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本科畢業創作設計展。
研究生期間
2011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
2012年,作品《眠》魯迅美術學院「創造獎」展覽
2012--2013年,參加中國雕塑網舉辦「雷諾克斯雕塑設計大賽」獲優秀獎
2013年,舉辦「美國之行」講座 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2014年,作品《葉》獲得韓國「依戀」獎學金並被韓國「E-land」集團收藏
2014年,畢業作品獲得「魯迅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獎並留校收藏
2014年,受邀參加《曾竹韶獎學金》展覽 於山西大同美術館
2014年,作品《淚-犀牛》獲得『第一屆新繹新人二等獎』並被北京新奧集團收藏,並於今日美術館展覽。
2014年,於《美苑》雜誌2015/5 第189期 發表畢業作品《淚系列》 國際:ISSN1003-5605國內:CN21-1079J
2014年,作品《淚——馬》《淚——犀牛》《淚——羊》入選「雅昌.保利新勢力 」青年藝術家評選活動。
2014年,批准成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2014年,作品《淚——犀牛》發表在《同行同至》書號:ISBN 978-998-1 395-0-2 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
在校期間,素描《大衛》、《雙人體》、等以及雕塑作品《女胸像》、《淚-犀牛》等多個作品留校收藏。
項目經驗:
Ø 內蒙古白音湖朔火車站大型壁畫個人設計與製作
Ø 河北美術館大型紅色組雕參與設計與製作
Ø 開灤煤礦大型浮雕參與製作
Ø 唐山大地震紀念群雕參與製作
Ø 多項繪畫和雕塑設計和製作
Ø 參與李佔洋、艾未未作品製作
留學與遊學
2013年,赴美國Alfred(阿爾弗雷德)藝術學院交流學習
2014-2015年,赴南亞多個國家:尼泊爾、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遊學考察
展覽後續公開講座:
將於11月28日下午2點在臺南文化創意園區熱力放送! 期待您的參與(詳情見下圖)主講人:王景義先生
相關課程
---臺北清玨最新課程及論壇諮詢電話:鄧小姐 +88623393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