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獨自騎行橫跨中國,最後卻駐足臺南做了個神鵰塑《眾神的狂歡》參展藝術家 呂嘉慶

2021-02-19 NANART納納特

也許他並不算星途坦蕩,他體會孤獨,獨自騎行大半個中國。

他是個遼寧大塊頭,卻心思細膩,他友善熱心,在藝術的道路上拼自己的耐力毅力。

他最後駐地臺南,樂觀親切讓他在異地得到喜愛和幫助。


《眾神狂歡》開幕上策展人王景義先生介紹呂嘉慶

《眾神的狂歡》經過半年的精心策劃和準備,藝術家於10月駐地臺南 嘉南大學。

經過整整一個月高強度的探索和思辨, 實驗性地使用當地原木材料進行創作。 創作成果圓滿呈現!

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及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和社會背景,大家有著包容共進的心問答無神論和藏教轉世活佛。

大家一起深度體會當地風土民情,與策展團隊一起討論宗教演變與社會進程的關係,信仰背後的真相以及它們對人文藝術的影響!

藝術是可以打破隔閡,可以扎針,可以學術可以風情,可以是不同文化之間最圓融的潤滑劑!


展覽前言:

民間信仰從揉合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漢族移民信仰以及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前者隨著閩南、粵東移民由華南地區渡過臺灣海峽東來,於臺灣落地生根,逐漸產生具有本土風格的民間信仰;後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先民渡海來臺時,大多迎請海神、故鄉地方神祇,分靈事奉。

由於當時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到臺墾殖後,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於是這些渡海來臺的海神、鄉土神、瘟神(王爺)等信仰,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 ‬

對於這些影響臺灣社會文化甚深的風格、圖案、雕刻、儀軌等,也吸引了許多當代藝術家的關注與討論,從藝術風格來看,這些豐富的內容其實充滿著思想與文化內涵,在信仰的前提下,比較不容易提純出這些元素和想法,但經由藝術家的解構與重建,我們期待能得到現代藝術的啟發,新的視覺與感官的探索,對下一代人,我們或許能留下對當下看法與藝術創作,而不是只知其然的重複古老儀軌和傳統的外觀與造型。

王景義 臺北清珏雅集

展覽地點:臺南 家具產業博物館

參展藝術家:

李佔陽 洛本天津 楊納 呂嘉慶 Aima Saint Hunon 蔡順河 陳銳

機構支持: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 嘉南美術館 四川大學美術館

參展作品:《當我崇敬神明時,發現有眼睛看著我》材料:木,香灰

呂嘉慶創作自述

第一次到臺南,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傳統文化和傳統產業的傳承與保留之好讓我震驚,尤其是承載著宗教信仰的寺廟。這點與我在中國大陸所見產生很大的衝擊。很有幸這次創作在永興家具這樣的傳統企業中進行,既然在此時此地,就要思考此時此地。在永興家具找到了一塊多年前從大陸運來的原木,經過時間的衝洗,開始碎裂,正如同經過多次政治運動的中國大陸,很多傳統文化被破壞,尤其是宗教信仰。運用永興傳統工藝把破損的原木拼接,使之長久。我在製作《香生》時發現了香柱中有很多類似眼睛一樣的東西,我想那是神的眼吧。在現實的衝擊下,腦海中產生的各種想法匯聚到一起,使我創作了這件作品。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產業在臺灣的延續,臺灣保留的信仰給我帶來的震撼,都一下子湧上心頭,一瞬間我崇敬神明,發現有眼睛看著我。

《香生》

作品《香生》

幾乎所有人與神明之間的交流都要藉助「香」。香菸嫋嫋,把人的訴求與虔誠傳遞給神明。作品中的香與香灰都源於同一塊木材,都是同一本源,正如人類對神明的信仰,人類供奉著神明,神明庇護著人類,是一種相生,是一種輪迴。緩緩飄起的香柱代表了這種過程的持續,持續著祥照的產生。香生-相生-祥生:物質的循環、生命的輪迴、思想的升華,這是這件作品我所要表達的。

呂嘉慶講解中

參展藝術家及博物館團隊

駐地臺南永興家博館工作過程:

膽大心細

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木之眼

永興家具提供的工作室工作檯

呂嘉慶作品欣賞

淚系列

淚——羊2014

淚——馬2014

淚——犀牛2014

眠2012.2

葉2010.1

記憶和不曾遺忘的-卡扎菲

呂嘉慶肖像簡歷

呂嘉慶,遼寧省瀋陽人
生於1988年5月24日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2011年取得學士學位
2014年取得碩士學位 師從霍波洋先生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本科期間

2008年,作品《韻》山地畫廊展覽
2008年,作品《你好》山地畫廊展覽
2008年,作品《大地藝術系列》山地畫廊展覽
2009年,作品《時間》山地畫廊展覽
2009--2010年,獲得『瀋陽市優秀大學生』稱號
2010年,作品《雨中的手推車》山地畫廊展覽
2010年,作品《妞兒》山地畫廊展覽
2010--2011年,授予魯迅美術學院院優秀畢業生稱號
2011年,作品《空琴》萬象城MixCity展覽
2011年,作品《記憶和不曾遺忘的》參加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本科畢業創作設計展。

研究生期間
2011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
2012年,作品《眠》魯迅美術學院「創造獎」展覽
2012--2013年,參加中國雕塑網舉辦「雷諾克斯雕塑設計大賽」獲優秀獎
2013年,舉辦「美國之行」講座 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2014年,作品《葉》獲得韓國「依戀」獎學金並被韓國「E-land」集團收藏
2014年,畢業作品獲得「魯迅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獎並留校收藏
2014年,受邀參加《曾竹韶獎學金》展覽 於山西大同美術館
2014年,作品《淚-犀牛》獲得『第一屆新繹新人二等獎』並被北京新奧集團收藏,並於今日美術館展覽。
2014年,於《美苑》雜誌2015/5 第189期 發表畢業作品《淚系列》 國際:ISSN1003-5605國內:CN21-1079J
2014年,作品《淚——馬》《淚——犀牛》《淚——羊》入選「雅昌.保利新勢力 」青年藝術家評選活動。
2014年,批准成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2014年,作品《淚——犀牛》發表在《同行同至》書號:ISBN 978-998-1 395-0-2 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

在校期間,素描《大衛》、《雙人體》、等以及雕塑作品《女胸像》、《淚-犀牛》等多個作品留校收藏。

項目經驗:
Ø 內蒙古白音湖朔火車站大型壁畫個人設計與製作
Ø 河北美術館大型紅色組雕參與設計與製作
Ø 開灤煤礦大型浮雕參與製作
Ø 唐山大地震紀念群雕參與製作
Ø 多項繪畫和雕塑設計和製作
Ø 參與李佔洋、艾未未作品製作

留學與遊學
2013年,赴美國Alfred(阿爾弗雷德)藝術學院交流學習
2014-2015年,赴南亞多個國家:尼泊爾、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遊學考察

展覽後續公開講座:

將於11月28日下午2點在臺南文化創意園區熱力放送! 期待您的參與(詳情見下圖)

主講人:王景義先生


相關課程


---臺北清玨最新課程及論壇諮詢電話:鄧小姐 +886233933926



相關焦點

  • 【川大美術館·展覽】亞洲現場個人的現場藝術項目臺南展
    臺南嘉南美術館《亞洲現場個人的現場藝術項目臺南展》展覽現場展覽地點:嘉南美術館(文獻及繪畫部分)臺南 家具產業博物館(雕塑及裝置部分)臺南14日閉幕時間:2016年5月15日學術支持: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學術部主任 王嘉穗 嘉南美術館 館長 熊 宇 四川大學美術館 館長 何晉渭 亞洲現場藝術總監 策展:亞洲現場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
  • 時代空間 x 臺南藝術博覽會
    今年的年度主題為「古都風華,活力再現」,期許臺南藝博融合古都風華與精神,帶來藝術的嶄新活力。時代空間也將攜重磅作品亮相本屆臺南藝術博覽會,藝術家包括曹雲、孔景才、吳允鐵、俞科、禹露、曾子、張慧、張佔佔等。
  • 藝術家工作室 | 鄭宏南:挖「洞」的藝術家
    1977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現職:藝術空間工作室負責人南南美術館(臺南)館長廣州大新美術館駐館藝術家(2014~至今)參展經歷:2018年「透 ‧
  • 2020年海內外瓊籍藝術家作品展開幕
    展覽吸引市民駐足觀摩。 張茜翼 攝圖為展覽現場。 張茜翼 攝展覽吸引市民駐足觀摩。 張茜翼 攝中國僑網海口12月19日電 (蓀翩)2020年海內外瓊籍藝術家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來自海內外70多位瓊籍藝術家的90多件美術和雕塑作品參展。此次展覽主題為「情系故土 展望未來」。此次參展的畫作和雕塑形式多樣,內容涉及山水、人文、鳥獸等多種題材。作品中展示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飽含著藝術家們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 藝術萬歲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在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公開的120位主題展參展藝術家名單中,藝琳發現了六位中國藝術家的名字,包括耿建翌、關小、郝量、劉建華、劉野、周滔(音譯)。他的創作活動涉及書法、水墨繪畫、攝影、錄像、裝置、劇場等多種方式。他代表了一種溝通中國文人傳統與當代藝術、溝通社會關懷和藝術的個人解放力量的嶄新嘗試。
  • 神牌的尊嚴,狼牌的狂歡—眾神之戰
    ▲此版型為8人局,從版型列表中隨機出現本局的角色,狼人陣營*3、神陣營*5。那麼如何做才能發揮自己底牌的最大效益呢?眾神之戰板如其名,是技能牌的狂歡。這個板子主要有兩個特點:全是神牌或技能狼牌。在這個板子裡預言家沒有警徽,女巫因為輪次很可能壓毒,獵人、守衛和騎士經常互穿身份,而白狼王、狼王與惡靈騎士則互相攪亂著好人的視線……狼王與白狼王都是攻守兼備的牌,進可悍跳帶好人,退可倒鉤推好人。
  • 索卡·現場丨席時斌—當代雕塑語言新邊境
    大競技場——席時斌個展已於昨日隆重開幕,此次展覽是臺灣藝術家席時斌在北京的首個個展,展覽將持續至4月19日,歡迎大家蒞臨現場,感受其作品的震撼與張力。真的能觸動你的心,觸動每一個普通的生命,沒有所謂的門坎,沒有知識性的障礙,可以很容易引起共鳴。冷冰冰的不鏽鋼,作為人類工業文明下的產物,在席時斌這裡變得柔和飄逸靈動。席時斌,用他的「剪刀手」,帶給世界另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在當代藝術的世界裡,慢慢成長,逐漸有溫度,拓展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當代雕塑語言新邊境。 他第一次接觸金屬在大學時期,做了個爐子打鐵,別人問他,你怎麼蓋了個烤肉爐燒鐵。
  • 2019廣州空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全名單正式公布
    文 | 廣州翼作為中國首個關注城鄉人文的雙年展,「極限混合:2019廣州空港雙年展」將於2019年6月1日在中國首個以文化藝術煥新鄉村的新樣本——廣州翼 空港文旅小鎮正式開幕。展覽由江寧和魯明軍共同擔任策展人,藝術家徐震、範勃擔任藝術顧問,展覽為期三個月,將於8月31日結束。
  • 《孤注一擲值千金》記臺灣美女雕塑巨匠——廖迎晰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細細揣摩:這新年第一天就讓大家看到狗屎,莫非是想讓現場的來賓今年都走狗屎運發大財圖個好彩頭!?亦或是對當今藝術界的一個小小的譏諷——藝術就是一坨屎,藝術家就是一坨屎!?細思極恐!越往下想越是猶如醍醐灌頂,頭皮發麻!「鄉原,德之賊也!」如今這麼有膽識有魄力的藝術家確是藝術界的一股清流。
  • 奇點藝術節2020 · 廣州站 | 開票&參展藝術家目錄
    因疫情防控限流,本屆早鳥票/普通票實行分場次購票觀展,所有場次參展藝術家均相同。
  • 封神之後,眾神歸位,而姜子牙沒能封位,卻最後成為眾神之上的神
    封神之後,眾神歸位,而姜子牙沒能封位,卻最後成為眾神之上的神姜子牙出自於封神榜神話故事中比較被熟知,因為天界要重新洗牌,將神位進行新一輪的篩選重置,順便將烏煙瘴氣的人界進行清理,開啟新的三界規劃局面,便安排了一個比較合適的人出面將此事給辦穩妥了,此人就是姜子牙。
  • 2016明天當代雕塑獎入圍藝術家及作品 (一)
    2012年  第六屆《中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年鑑》年度金獎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獲得第三名,北京房山收藏情況∶2013年 2014年造型藝術新人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收藏。2014年   廣州琶洲「態」青年藝術家雕塑作品展,廣州琶洲保利館,私人收藏2012年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2012年度獲獎與入圍作品展 ,山西大同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收藏。2011年  中國嘉德拍賣  大學時代—2011中國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專場。私人收藏。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北京房山,組委會收藏。
  • 2016明天當代雕塑獎入圍藝術家及作品(一)
    2012年  第六屆《中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年鑑》年度金獎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獲得第三名,北京房山收藏情況∶2013年 2014年造型藝術新人展,北京 中國美術館收藏。2014年   廣州琶洲「態」青年藝術家雕塑作品展,廣州琶洲保利館,私人收藏2012年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2012年度獲獎與入圍作品展 ,山西大同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收藏。2011年  中國嘉德拍賣  大學時代—2011中國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專場。私人收藏。2011年   第2屆中國漢白玉創意大賽,北京房山,組委會收藏。
  • 燃點發布 | 2019亞洲藝術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名單
    作品提供:藝術家與 C LE A R I N G 紐約/ 布魯塞爾、Carlos / Ishikawa倫敦及曼谷城市城市畫廊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第七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亞雙展)於10月5日開展,本屆亞雙展由臺灣藝術家許家維與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共同策劃,將邀請來自16個國家,共30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展出作品囊括繪畫、裝置、錄像、行為表演、工作坊等多元形式。
  • 騎行、公益、美食、娛樂--愛荷華州的七日狂歡
    儘管他介紹了半天RAGBRAI,我依然是一頭霧水。於是我和朋友從芝加哥出發,開了6個小時的車,去往愛荷華州一個叫Stuart的小鎮,通過現場參與者的講述,試圖去理解這個讓無數人慕名前往的RAGBRAI。
  • 正觀•藝術家 「青衿計劃(2016)」參展藝術家:聶力
    魏祥奇:在這個最新的系列創作之前,也一定是經過很多摸索和嘗試,請自我梳理近幾年在創作上的體驗。聶力:美院的學習結束後,我又像小時候在木門上亂畫那樣在本子上塗鴉,當我有勇氣面對那個鄉下少年,那個羞愧的自己時,我就像個天才一樣一下子塗畫了很多個小本子。
  • 惟嵩——雷宏亮雕塑作品
    .榮獲優秀獎2019年 作品《喧壑系列之墨迥》榮獲2019第三屆「琵鷺杯」公共藝術優秀作品展的「優秀獎」2019年 作品《但入心扉》榮獲第三屆「國青杯」全國高校藝術設計大賽作品大賽教師組二等獎聯展2015年 作品《禿記》參展於瀋陽市中興新一城青年藝術家雕塑展2016年 作品《巡嶼》參展於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 馮至炫|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藝術家
    藝術家在過往參與公共雕塑實踐的經歷中常常思考,雕塑的內部結構為何不被雕塑本身包括在內?工藝所需要採用的聚氨酯泡沫是否具有除去功能以外的現實意義?雕塑形成後剩餘的負形又是否有機會成為主角?在逐步進入個人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家嘗試將雕塑的內外空間進行顛倒,將內部結構向外顯現而使其成為不得不被重視的一部分。
  • 新疆天馬國際雕塑邀請展開幕
    48名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內外雕塑藝術家的70多件精品雕塑作品參展,展期7天。    據新疆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永欽介紹,此次邀請展由昭蘇縣人民政府主辦,新疆西部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承辦,新疆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協辦。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金秋亮相壹美美術館
    他說,從學生到老師,怎麼學,怎麼教是最本質的問題,美術院校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基本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其中創造力是美術教育的核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對雕塑創作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甚至有人質疑數碼技術會不會代替傳統的雕塑技術?在他看來,任何科技都是藝術創作的工具,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維,代替不了藝術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