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昂昂
「我會經常查詢自己的履職檔案分數,了解自身的履職情況。」近日,省政協委員黃樂通過政協雲查看了委員履職質量評價分數,因為獲得加分項,她的總得分是105分,超過滿分100分,履職評價獲得「優秀」。她說,委員履職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後,政協工作變得更加精準,委員履職也更積極了。
近年來,湖南省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政協部署,積極探索構建和運用履職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推動各項工作從注重「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做出效果」轉變,為政協工作提質增效作出了有益嘗試。
量化考核標準,激發委員履職積極性
如何更好地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提高履職水平,是省政協一直在思考的命題。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謀劃、設計以及徵求意見,2018年1月,《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委員考核評價辦法(試行)》正式試行,同年7月全面上線運行。
運行一年後,省政協制定了《履職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並基於這一指標體系,出臺評價辦法。這是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建立的「政協履職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年底的評分就像是考試成績,反映的是一年履職成果。」省政協雲管理中心主任劉志峰介紹,按照履職考核評價辦法,全年得分60分以下的委員第一年給予提醒,連續兩年給予警示,連續三年將提請辭免。省政協委員通過政協雲參與履職,都會生成記錄數據,自動形成履職檔案,作為省政協履職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推動政協委員向「責任委員」轉變。
2020年,省政協委員顏玫積極參與省政協「三個一」扶貧行動。在她的帶動下,公司籌集扶貧資金1184萬元,發動貧困地區種植菸葉2000畝,提供兜底就業崗位98個。通過參加政協會議、提交提案、參加雙助活動等履職活動獲得的評價分數,2020年顏玫履職檔案分數達126分,排名靠前。「有了履職質量評價後,我就知道在履職過程當中,我要聚焦到哪些重點,我要完成哪些工作,我應該主動去承擔哪些任務,這也強化了委員的責任意識。」
「綜合近年來的運行情況來看,委員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明顯提升,委員參與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的頻率也顯著增加。」劉志峰說。
用數據說話,引導政協履職工作更規範
除了給委員「打分」,省政協履職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還擔負著為省政協工作「打分」的重任。
省政協2020年度履職質量評價體系以三項職能和凝聚共識的履職活動為橫軸,以委員、界別、專委會等履職主體為縱軸,全方位、全流程覆蓋政協工作。其中設置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等4項「一級指標」,並結合履職實踐和特色工作,分解成21項「二級指標」和57項「三級指標」,每一項指標都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和具體的工作流程、質量標準。
政協雲上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省政協在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凝聚共識板塊,評分相較於去年有所增長,尤其是凝聚共識指標,評分增長明顯。
「省政協所有履職活動和經常性工作,全部運用政協雲線上線下一體推進,各項工作都在政協雲數據中心自動形成履職數據,各項數據又相互關聯,最大程度減少人為幹預,力求評價過程客觀公正。」劉志峰介紹,對於不能直接自動生成履職數據的工作,由黨政部門、社會公眾以及老委員諮詢團等第三方定性評價後,根據對應的權重分值,轉化為量化指標錄入數據中心。
「受疫情影響,2020年民主監督板塊的活動變少,但在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凝聚共識板塊,評分相較於去年有所增長,尤其是凝聚共識指標,評分增長明顯。」劉志峰表示,2020年省政協常態化組織政協雲委員工作室值班、設置熱點關注話題、提交微建議幫助解決民生問題,各項工作有效傳達到委員所在的各界別群眾,群眾的關注度和滿意度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