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真善美|《勒熱夫戰役》,被忽略的戰爭電影

2020-10-03 上海國際電影節

這是今年電影節最被忽略的戰爭電影。

這是一部必須只能在電影院看才有醍醐感受的電影。

沒有一個女性角色,沒有好萊塢臉譜化的英雄主義,是正視歷史無可奈何退無可退的抗擊。是一部戰爭群戲,每個主要角色都有其鮮活的個人故事。

勒熱夫戰役。

這場戰役在整個二戰中都具有爭議,因為被同時期正在進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掩蓋,同時該戰役本身從結果來說是以失敗告終,宣傳並不高調和廣泛,但縱觀二戰史,這戰役又以驚人的數字和後續影響力被後人反覆祭奠。它的政治意義、精神意義遠大於戰役本身。

為紀念勒熱夫戰役與衛國戰爭75周年拍攝,電影同時期設計完成的藝術作品勒熱夫紀念碑最近落成。實物非常震撼,由雕塑家Andrey和建築師Konstantin共同完成,雕塑的靈感來自蘇聯名曲《鶴群》,犧牲的戰士已經變成白鶴飛翔,高度達25米,上半身是士兵形象,下半身是成群的飛鶴,基座上刻有17181位英雄的名字。

勒熱夫,是東西和南北兩條鐵路的樞紐中心,地理位置格外重要。在蘇德之戰中,誰佔據該據點,就具有了戰爭增援補給和上攻的能力。當時精兵強將的德國多邊作戰,莫斯科戰役擊敗蘇軍,勒熱夫如果全殲,那史達林格勒不保。蘇軍拼死決戰,牽制德軍兵力,聲東擊西,才有了轉機。而史達林格勒之戰的勝利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勒熱夫之戰是蘇德戰的重要轉折點,慘烈到該戰役又被稱為「絞肉機戰役」。

電影開始,就是10分鐘的惡戰,電影的調度很精準,扣人心弦。雖然不是海陸空宏大場面,但在半尺積雪的寒冬中,戰鬥民族的野性鬥志管窺一斑。

好的戰爭片,是真實地面對歷史,有足夠多的反思,戰爭場面結束後,共克難關後,人性會浮起來,貪婪恐懼自私浮誇,一應俱全。

德國深諳此道,沒有強攻,而是灑下勸降書,蘇軍特意派來監管檢查誰窩藏勸降書。鏡頭裡,和平年代是小混混,戰場上智勇衝殺的小兵說:「蘇維埃什麼時候相信過人民」,而他剛完成生死之戰。

檢查官教條蠻橫地逮住一個違規者,要帶他回去處罰,甚至槍決。戰場上不畏生死的將軍,打電話商量求情,還是不行。能以此角度拍攝自己國家戰爭的,也不是太多。

路上檢查官中槍,違規者帶他逃生照顧他,他依然高高在上,他在善的召喚下,說違規者將功補過,放他走,才從堅硬刻板中柔軟下來,說自己是個孤兒,被蘇維埃養大,對效忠說一不二。

德軍突襲,違規者勇敢力挽狂瀾,背後奇襲的方式喚醒累了幾天幾夜才休息的士兵同伴們,德軍只用一把勸降書就讓其內耗、分化瓦解、自相殘殺,再出其不意地集中火力猛攻。

反力足夠強大,正力才足夠震撼,而多次電話溝通要求增援的小分隊,拼死頑抗,也沒等到救援。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增援部隊,連最起碼的糧食、水和補給兵器都沒有。

戰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的?是從內部的恐懼開始的,是從不再團結被同伴割捨拋棄時結束的。外因是果,內因是實。

另一方面,檢查官一行三人被德軍發現,檢查官最信任的小跟班拿出投降書,背叛了,德軍殘酷地要求他親手殺死檢查官,小兵膽怯,自殺了。這場翻轉戲,很符合人性,人都是環境的產物,有偷生之念,人是死在傲慢與偏見之下的。

寡不敵眾的小分隊違令撤退,剛回到大部隊營地,沒有死而復生的迎接和歡喜,而是還沒休息就要求服從再回原地攻防。內亂陣腳,幸得子民,「我不是為了誰,我們只是守衛自己的家園。」這樣的反思,才體會出絞肉機戰多麼不易。

沒有刻意表現士兵的死傷,沒有突出環境和天氣的惡劣,沒有宏大的海陸空戰爭,只在人性上的揉捏刻畫,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子民,他們曾是小混混、工程師、農夫等等,是家園遭遇危機才臨時組成軍隊,沒有人想送死,他們都只是選擇了提槍保家衛國,以頑強的意志力來對抗強敵,為祖國赴死。單這點,立意已超過許多戰爭片,甚至因奧斯卡大熱的《1917》。

看完電影,再回想極度寒冷的俄羅斯,才明白為什麼那裡的男人要靠伏特加續命,酒能禦寒,亦能熱血,而只有血熱了,才能豁命,才能雖死猶榮。

紀念那些捨得一身剮的無名戰士們,他們都是勒熱夫天上的飛鶴。

相關焦點

  • 《勒熱夫戰役》戰爭電影不只是打打殺殺!
    這次上影節,戰爭題材的電影真不少,除了像《獵鹿人》和《現在啟示錄》這樣的經典,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向不覺得俄羅斯的戰爭電影能有多好,即使是俄羅斯電影,真正高質量的微乎其微。《勒熱夫戰役》出乎了我的意料。
  • 《勒熱夫戰役》勒熱夫戰役 勒熱夫絞肉機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西方面軍、加裡寧方面軍與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爭奪德軍據守的「勒熱夫突出部」的一連串進攻與防禦戰役,德國稱之為勒熱夫重點防禦 。
  • 2020「電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題徵文活動獲獎結果揭曉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七次和上海市民文化節牽手,舉行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中的真善美」市民徵文活動,獲得了影迷們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廣大市民用文字講述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相識、相處與相知,抒發影迷們的觀影感悟和電影情懷。經專家組認真評選,此次活動的獲獎徵文已揭曉。
  • 《勒熱夫戰役.Rzhev.2019》中人性反轉
    0200712觀影《《勒熱夫戰役.Rzhev.2019》中人性反轉,全面反好萊塢》《勒熱夫戰役.Rzhev.2019》中人性反轉,全面反好萊塢爆米花戰爭這部片子有4個人性反轉和反觀眾觀影慣性思維。 這個劇情表現出真實的戰爭中戰略意圖的保密性和戰役戰術層面的實施展開
  • 如何評價俄羅斯電影《勒熱夫戰役》?
    整個片子其實沒什麼好說的,既沒有說清楚勒熱夫戰役的前因後果,也沒有講述什麼小人物的故事,屬於是既沒有宏大敘事也沒有人文關懷,所以它註定了是個爛片兒。不過片子在使勁兒黑蘇聯方面還是非常賣力的,正是這種賣力,又沒有一個足夠紮實的故事作為基礎,於是顯得非常的尷尬。這個就是「尬黑」。
  • 戰爭電影不只是打打殺殺
    這次上影節,戰爭題材的電影真不少,除了像《獵鹿人》和《現在啟示錄》這樣的經典,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向不覺得俄羅斯的戰爭電影能有多好,即使是俄羅斯電影,真正高質量的微乎其微。《勒熱夫戰役》出乎了我的意料。
  • 戰爭電影不只是打打殺殺!
    這次上影節,戰爭題材的電影真不少,除了像《獵鹿人》和《現在啟示錄》這樣的經典,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出乎我的意料。 我一向不覺得俄羅斯的戰爭電影能有多好,即使是俄羅斯電影,真正高質量的微乎其微。 《勒熱夫戰役》出乎了我的意料。
  • 影片:《巴爾幹邊界 》、《勒熱夫戰役》、《索比堡》、《末日預言》、《捍衛入侵者》.
    但是特別組織的指揮官安德烈 ·沙塔洛夫並不接受政治:在機場,他心愛的女孩亞斯納是人質之一.勒熱夫戰役 Ржев   (2019)導演: 伊戈爾·科皮洛夫        編劇: Вячеслав Кондратьев        主演: 謝爾蓋·扎爾科夫 / 伊凡·巴塔列夫 / 奧列格·加亞諾夫 / 亞歷山大·布哈羅夫 / 阿塞尼·謝梅諾夫 / 更多...
  • 《勒熱夫戰役》蘇維埃是一個年輕的政權,而俄羅斯卻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
    勒熱夫戰役成功拖住德軍的預備隊,使得史達林格勒的解圍部隊不夠強大。最終德第六集團軍折戟史達林格勒。勒熱夫戰役蘇軍損失上百萬指戰員。而電影裡這個連犧牲的人們都包括在這裡。德軍和蘇軍對於戰鬥的心理是不同的。不管蘇聯大雷雨計劃是否為真。但戰爭確實是德國先挑起來的。就是侵略!加上更多的複雜因素。最後的結果影響也是複雜無比。誰能說的清。蘇維埃什麼時候相信過人民。德國人也是如此。
  • 《勒熱夫戰役》感覺被騙了!
    一部村鬥劇硬生生被取名勒熱夫戰役(聽名字都能讓人高潮迭起,以為能看到虎式對決T43,結果……!)最後機槍掃射的場景像極了某國神劇,德國人配合毛熊表演集體槍斃! 不過對人性的刻畫還是可圈可點的! 最後想想俄羅斯現在的經濟條件也不大可能拍出大製作的電影了,各位看官請息怒,
  • 《勒熱夫戰役》又是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
    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大大咧咧的喝酒,認老鄉,對生活小插曲的閒聊,仿佛戰爭只是日常,發現雪茄的歡喜,也有歇斯底裡的吼叫,接受不了殘酷的場面而失態,,各演員不同的微表情不同職位的不同心態不知道在得知沒有援兵的情況下,他們內心是怎樣的,只看見一片沉默,眼光有點茫然,好像時間停滯在那一刻勒熱夫戰役,著名的戰爭絞肉機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已看太多,我喜歡那片土地的人們
  •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能成防禦大師?與朱可夫側重南線有關
    提到蘇德戰爭勒熱夫戰役(也叫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人們習慣將它作為莫德爾與朱可夫指揮能力的對決之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莫德爾擊潰朱可夫的百萬蘇軍進攻並成功撤出戰鬥,雖然兩人都被稱為二戰當中的戰場救火隊員,朱可夫卻因此飽受爭議。
  • 推薦三部俄羅斯二戰戰爭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三部超然俄羅斯二戰戰爭電影。第一部:《勒熱夫戰役》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與德國中英集團軍反覆爭奪德軍據守的勒熱夫突出部的故事。第二部:《潘菲洛夫28勇士》本片講述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而這28名士兵只有6人倖存。
  • 俄羅斯電影《勒熱夫之戰》:人性戰勝仇恨的一部經典之作
    李雲龍的粗魯、狡猾、重情重義反倒更讓我們覺得親切、覺得更貼近我們生活,更反映出真實的人性,讓我們更有代入感,因為這才是我們生活中無數人的原型。戰爭,是人類社會產生後的一個畸形產物,戰爭的殘酷是毋容置疑的,古往今來,人類無數的生命凋零在這些行為中。無數人性也在這些行為中泯滅。有人統計過,古往今來人類戰爭死亡的人數甚至可以高達到今天世界總人口的數倍。
  • 精選幾部電影推薦20200906
    「勒熱夫突出部」的一連串進攻與防禦戰役,德國稱之為勒熱夫重點防禦。也由於當時正值進行史達林格勒戰役,因此這場蘇德戰爭的光芒和認知度被同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所掩蓋,但勒熱夫戰役的慘烈程度和雙方所投入兵力對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電影中的真善美|《醜聞》:真善美的覺醒
    人性的美麗與醜惡、內在道德感的掙扎與抗爭,以及引申出的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一直是黑澤明電影著力表現的主題,影片《醜聞》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部黑白電影,黑、白、灰構成了影片的視覺色彩,而這三種顏色恰恰對應了影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雜誌社負責人堀社長、畫家青江一郎和律師蛭田乙吉。通過這三種顏色相互「角力」,生動展現了影片主人公、小人物蛭田乙吉內心的道德掙扎以及人性深處真善美的力量。其中,堀社長是典型的反面角色,一個沒有任何道德感、為了金錢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他象徵著當代世界的時代弊病,對應的是「黑色」。
  • 《勒熱夫戰役》蘇維埃什麼時候相信過人民?!
    2、戰爭場面描寫真實殘酷,屬中上水平。3、作為誘餌的部隊,無論如何英勇無畏,都是悲劇的犧牲品。4、傷亡慘重,孤立無援,冰天雪地,疲憊不堪,上級沒有送糧食援兵彈藥,倒是很快送來了內務部特別處(契卡?)的少尉,氣勢洶洶囂張跋扈地追查德國人的勸降傳單,每個人都必須裡裡外外徹底搜身,不服從者用槍指著腦袋威脅恫嚇。
  • 《勒熱夫戰役》勒熱夫之戰
    真實戰場異常殘酷,看了託翁《戰爭與和平》後更加深切體會到當時戰場上還有另外一股逆流幹擾著戰爭的進程,那就是作為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政治正確的絕對要求,對"愛國"的絕對追求以及軍隊內部的勾心鬥角。莫斯科保衛戰充斥著無數紅軍的鮮血,即使殘酷的戰爭正在發生,還是會有人因為"立場"問題被自己人盯上,比如衝鋒時那些怕死的人,比如勒熱夫之戰中那個私藏德軍勸降書的老兵。
  • 《勒熱夫戰役》關於本片的一些問題,俄羅斯越發的民族主義,聯繫現代思考
    針對熱評第一,如果蘇維埃不相信他的人民,那麼10月革命就不可能成功,蘇維埃政權也不可能建立,衛國戰爭更不可能戰勝法西斯真的就是為黑而黑唄本片子還有神的元素,一個唯物主義政黨誰信神呢,完全是對唯物主義者的褻瀆,對布爾什維克的污衊,當然也無法排除,可能當時的軍隊個人有這種人,不過這種傾向並不適合出現在這種電影,出現了就說明有人別有用心現在的俄羅斯戰爭電影只能拍出表面,不能拍出裡子所謂的俄羅斯民族主義
  • 新雕塑追憶「被遺忘」的勒熱夫
    從國家心臟莫斯科到面向歐洲的大門聖彼得堡,還有許多遍布在前蘇聯地區的城市中,都有數不勝數的雕塑和紀念碑銘刻著它們為二戰勝利作出的卓著貢獻。蘇聯時期,政府向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12座城市授予了「英雄城市」稱號,然而還有一些同樣經歷過腥風血雨卻未能躋身「英雄城市」的地方,最終被命名為「軍人榮譽城市」,勒熱夫就是其中之一。說起勒熱夫,很多軍事迷們都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