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能成防禦大師?與朱可夫側重南線有關

2020-11-18 騰訊網

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提到蘇德戰爭勒熱夫戰役(也叫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人們習慣將它作為莫德爾與朱可夫指揮能力的對決之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莫德爾擊潰朱可夫的百萬蘇軍進攻並成功撤出戰鬥,雖然兩人都被稱為二戰當中的戰場救火隊員,朱可夫卻因此飽受爭議。實際上,莫德爾在勒熱夫戰役中的防禦成功,不僅在於德軍集中了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支援,還在於朱可夫集中精力側重於南線;而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較量,也掩蓋了德軍借勒熱夫之戰重佔莫斯科的企圖。

首先,勒熱夫戰役時間長跨度大,德軍重佔莫斯科的幻想一直沒丟

如果按時間來算,勒熱夫戰役還要算在莫斯科戰役的收尾階段上,因為德軍從莫斯科戰役失利後,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帶形成了一個7字型的突出部,之所以德軍要下本錢堅守這裡達一年之久,因為往西就是德軍西面和北面進攻方向的寬泛防線,突破了對德軍相當不利,尤其是在兵力防守方面,守住了勒熱夫,就減少了德軍防禦壓力。

一方面,進攻莫斯科方向一直是德軍閃擊蘇聯的主要目的之一。雖然第9集團軍遭到重創,但經過補充,莫德爾仍然有堅守的實力。加上蘇軍經過莫斯科戰役的對決,短時間內不會發動較大規模的反攻,給德軍有了一定時間的防禦準備。另一方面,堅守住熱勒夫,對於截斷蘇軍熱勒夫-大盧基方向的鐵路運輸線有重大意義。因此,只要莫德爾守住熱勒夫,蘇軍就不可能迅速形成集中兵力,也不能對德軍形成全面包圍的態勢,對西面德軍佔領地區來說,勒熱夫就是對莫斯科進攻的有利出發陣地。

勒熱夫戰役總共分為四個階段,期間兩軍互有進攻,但都沒有取得有效進展,到朱可夫發起「火星」行動時,算是達到了高潮階段。由於這次行動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天王星行動」發起之後,也算得上是相互牽制的一次戰術行動,雖然蘇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並沒讓德軍達到預期目的。

從這個角度講,德軍贏了「火星行動」輸了史達林格勒,蘇軍贏了「天王星行動」輸了第三次熱勒夫之戰,算是打個平手。但從整個全局看,德軍僅僅守在熱勒夫原地沒動,而蘇軍收復了史達林格勒,還殲滅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保盧斯集團,戰略上是先勝一籌。

其次,儘管保盧斯在史達林格勒戰場吃緊,德軍的裝甲主力卻都向莫德爾支援

對於熱勒夫戰役的成敗,人們似乎並不在意,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朱可夫為什麼會敗,莫德爾為什麼能贏得「防禦大師」稱號上?實際上,這只是相對他們的指揮藝術來說的,如果拋開增援和裝甲打擊力量,馬上就能分出誰高誰低了。

第一,1942年對於蘇軍裝甲打擊力量來說,是個起步之年。蘇軍對德軍閃擊戰的認識走了很大一段彎路,本來在二戰爆發之前,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建設還是很有起色的,後來為了精簡整編,史達林將目光和精力投入到空軍和海軍建設上,因此,在二戰初期,德軍半天就摧毀了1200多架蘇軍作戰飛機,事先是有所顧慮的。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前,誰佔有裝甲優勢,誰就佔有戰場優勢,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莫德爾改變了進攻策略,集中防禦變守為攻。對德軍統帥部要展開熱勒夫戰役,起先莫德爾是不贊成的,客觀上第9集團軍打殘了再重振旗鼓有點難度。為了加強防禦,莫德爾調整了作戰方針,變守為攻,在前沿建立了穩固的防禦陣線,一改坦克分散作戰的戰術為集中火力防禦,僅這一項就給蘇軍造成極大傷害。由於莫德爾將所有兵力集中在前沿各個防禦堡壘,又建立多個後方防禦支撐,使德軍整個防線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第三,德軍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後援,是莫德爾防守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些人認為莫德爾防禦能力很強,可是如果沒有3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的支援,它再強的聰明才智拿什麼抵禦朱可夫的人海戰術呢?相比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曼施坦因因得不到裝甲援救,離保盧斯僅幾十公裡之遙而不能及,莫德爾先後擁有11個裝甲師的雄厚打擊力量,它還防守不住就真說不過去了。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國元首寧可要保盧斯戰死也不能投降,寧可丟掉史達林格勒也要確保莫德爾的熱勒夫突出部,還是對重新佔領莫斯科抱有幻想。

再次,史達林想打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朱可夫主要精力側重在南線上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朱可夫遭遇「滑鐵盧」的問題,實際上,這也不能全怪他指揮出現失誤,也有一些客觀因素制約著。

第一,莫斯科戰役後,史達林想打一場大反攻,在同盟國中建立威望。1942年對於同盟國來說是個特殊年份,尤其是在下半年,英美在西線和太平洋戰場戰果頗豐。為了改變蘇德戰場勢均力敵局面,史達林要求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制訂一項大反攻計劃,與英軍的阿拉曼戰役和美軍的登陸北非行動相呼應,基於此,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應運而生。

第二,1942年底,蘇軍已具備兩線作戰的實力,同時發起「二星」行動機會成熟。對於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天王星行動」和熱勒夫戰役的「火星行動」,有人說這是朱可夫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所致,哪怕其中一個行動等前個戰役結束再重新開始也行,那樣也不會導致「火星行動」失敗。實際上,蘇軍想儘早結束兩場戰鬥,莫德爾同樣希望跳出蘇軍包圍圈。正是德軍發現保盧斯集團補救無望,才將主要力量投入到莫德爾身上,以避免第6集團軍覆滅的情況重現。

第三,莫德爾僥倖逃脫,完全是朱可夫輕敵和側重點不同所致。從兩場戰役的總兵力投入來看,蘇軍投在熱勒夫方向的達到了100多萬,而投在史達林格勒戰場上的總兵力幾乎翻倍,不能不說蘇軍是下了最大的決心要解決這兩場戰鬥。正因為朱可夫想一口吃兩個胖子,導致對莫德爾的防禦戰術研究不透,步兵衝鋒與裝甲火力對決,蘇軍自然是吃虧在前了。

總結:無論是勒熱夫戰役還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從戰術上看,雙方都是為了牽制對方投入到另一場戰鬥。從戰略上看,德軍在兩個戰場上堅守,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作為蘇軍來說,雖然朱可夫在軍事生涯上留下一些遺憾,卻並不影響他在蘇德戰爭中率領蘇軍奪取最終的勝利。

隨風來,隨風去。回憶往事,歷史的記憶揮之不去。今天的歷史之旅到此結束了,期待與大家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二是沒想到史達林格勒戰場從次要戰場打成了主戰場,而且還打贏了。由於莫斯科戰役以後,史達林和蘇軍統帥部一直把重點放在防守莫斯科方向上,因為德軍雖然在莫斯科戰役失利了,但仍有70個師的重兵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作頑強防禦,而且大有重新進攻莫斯科的勢頭。
  • 《勒熱夫戰役》勒熱夫戰役 勒熱夫絞肉機
    這讓史達林如芒在背,如坐針氈,早在1942年9月26日,紅軍總指揮史達林制定出兩個反攻計劃,即對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和防禦勒熱夫的德軍第9集團軍,同時進行毀滅性打擊,行動代號分別為「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為何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意義更重大?斷了脊梁
    01從戰場形勢上分析,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東線戰場最後一次主動進攻如果將蘇德戰場分成三個重要階段,那麼第一階段的莫斯科戰役就成了閃擊戰的滑鐵盧,因為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失利,奠定了蘇軍了解閃擊戰和從戰爭中學習閃擊戰的基礎,從而為1942年打贏夏季戰役埋下伏筆。
  • 二戰第聶伯河戰役,蘇軍2比1兵力強渡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第聶伯河會戰是蘇德戰爭決定性戰役,是蘇軍為收復西線和南線失地作準備的前奏提到第聶伯河會戰,就必須與庫爾斯克戰役發生聯繫。由於希特勒1943年7月13日終止堡壘行動,從而使曼施坦因在庫爾斯克戰役中面臨三個難題:堡壘行動終止曼施坦因獨自承擔結果、北線莫德爾集團向西撤退曼施坦因要孤軍奮戰、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希特勒需要從東線抽調裝甲主力支援。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一方面,朱可夫實施天王星行動時,蘇軍已經完全控制著戰場局面。史達林格勒戰役從6月28日打響到11月19日天王星行動展開,蘇軍的優勢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期間德軍因為抽調裝甲集團軍支援中線和A集團軍群,這才導致蘇軍有了反攻的機會。
  • 二戰蘇德戰爭,保盧斯的能力真比曼施坦因差嗎?半斤對八兩
    二戰蘇德戰爭,既是對雙方指揮員運籌帷幄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指揮員戰場臨機處置能力的較量。與德軍在戰場上的指揮體制不同,史達林一直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由他倆與戰區指揮員集體決定後上報最高統帥部最後決斷。而德軍在前線的指揮卻是希特勒一人說了算,這樣就對前線指揮員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了制約作用。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二戰蘇德戰爭中,明斯克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中央集團軍群兩支裝甲大軍包圍蘇軍4個集團軍,並於27日佔領明斯克;第二次是1944年6月29日,蘇軍發動明斯克反擊戰,三個方面軍圍殲德軍第4集團軍,並於7月3日收復明斯克。同樣是進攻戰鬥,但蘇軍在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中卻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是把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鬥。
  • 二戰胡貝口袋戰,蘇軍數倍於德軍,朱可夫與曼施坦因的鬥智鬥勇
    二戰胡貝口袋戰也叫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是蘇德戰爭1944年3月到4月間的一次重要戰役,由於這場戰役涉及到幾個關鍵因素,蘇軍由朱可夫指揮,德軍由曼施坦因指揮,而蘇軍又有10倍於德軍的優勢兵力,最終卻讓20萬德軍從蘇軍包圍圈中撤退了出去。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向來能掐會算的朱可夫,怎麼在這場戰役中沒有鬥過曼施坦因呢?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如果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施坦因救援就會成功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方面,解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失利,曼施坦因從此與南線綁在了一起。1942年11月20日,曼施坦因授命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主要任務是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戰場的保盧斯第6兵團,但德軍的企圖並沒達到,曼施坦因被迫轉入防禦作戰。
  • 二戰1944年阿納姆戰役英軍傘兵戰史最為黑暗的一個星期
    說到德軍第506裝甲營,其著名程度遠不及德軍第503裝甲營,因為德軍第506裝甲營組建的日期比較晚1943年7月20日,德軍第506裝甲營以德軍第9裝甲師為骨幹進行組建,組建後直接開赴前線參與庫爾斯克戰役,但抵達前線後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已經全線潰敗,8月中旬又在東線轉為了第聶伯河戰線防禦戰役,東線激戰直到1944年,德軍第506裝甲營以戰損32輛虎式坦克情況下,累計擊毀蘇軍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其次,莫斯科戰役以後,德軍迅速調整了打法,把佔領南線能源資源作為戰爭首選。1941年6月22日德軍分三路閃擊蘇聯時,其進攻的順序是按照先佔領列寧格勒、再佔領莫斯科然後才是佔領基輔的順序,但到莫斯科戰役以後,德軍發現這個順序並不合理,因為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因蘇軍的持久戰和消耗戰,完全把閃擊戰的兵力不足、補給困難和戰線太長問題暴露得一覽無餘,所以,只有佔領南線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才能緩解德軍短板的不足。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二戰這麼多德國陸軍元帥,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但是從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之後,他頭上的勝利光環就似乎黯然褪色,很少再有令人咋舌的輝煌戰績了。而戰後他的回憶錄,更是將所有的責任、失誤都推到了別人頭上,成了甩鍋俠的典型代表,也因此收穫了很多鄙視。如果讓小編來說,這十八位元帥裡誰最牛誰最能打?當然是——莫德爾。
  • 蘇德戰爭胡貝口袋戰,朱可夫200萬對20萬十拿九穩,為何功虧一簣
    1944年3月,蘇德戰爭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也稱胡貝口袋戰役),是蘇軍烏克蘭兩個方面軍對德軍南方集群第1裝甲集團軍的的一場不對等戰役。這場戰役中,蘇軍佔有200萬對20萬十倍於敵的優勢,最終卻讓德軍成功逃脫。那麼,蘇軍這場看似十拿九穩的戰鬥,為何功虧一簣被德軍成功突圍呢?
  • 《勒熱夫戰役》又是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
    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大大咧咧的喝酒,認老鄉,對生活小插曲的閒聊,仿佛戰爭只是日常,發現雪茄的歡喜,也有歇斯底裡的吼叫,接受不了殘酷的場面而失態,,各演員不同的微表情不同職位的不同心態不知道在得知沒有援兵的情況下,他們內心是怎樣的,只看見一片沉默,眼光有點茫然,好像時間停滯在那一刻勒熱夫戰役,著名的戰爭絞肉機二戰蘇聯戰場的慘烈,已看太多,我喜歡那片土地的人們
  • 希特勒的救火隊長,心狠手辣的防禦大師,這位絕望的元帥最後兵敗自殺
    莫德爾仍不服從,並堅決反對希特勒幹涉他的指揮權。他說,他對前線戰況了如指掌,而最高統帥部的人只能按地圖進行判斷。 希特勒終於讓步了,但他強調說,莫德爾必須對由此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負責。 戰爭的進展證實了莫德爾的判斷,蘇軍對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勒熱夫—奧列尼諾鐵路構成的暴露的大四邊形地區的進攻,以在勒熱夫西北最為猛烈。
  • 這一仗讓蘇軍損失150萬人:勒熱夫戰役為何如此籍籍無名?
    1942年初的蘇德戰場上,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正在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邊也在發生著一場規模浩大的戰役,這場戰役讓蘇軍損失了150萬人,最後艱難取得了勝利。可奇怪的是,許多人對這場大戰並不了解,連蘇聯軍方都對這場戰役的記載三緘其口,甚至曾多次修改過戰役記錄。它就是勒熱夫戰役。
  • 二戰蘇德戰爭,閃擊理論為何遭遇進攻瓶頸?缺乏保障的快速打擊
    可此時,古德裡安仍然想用在閃擊法國時的打法,還想用裝甲孤軍突擊的方式從正面向蘇軍突擊,企圖從蘇軍縱深再來一次鉗形攻勢,殊不知這次防禦莫斯科的守將是朱可夫,他採取了在莫斯科中線構築三道堅固防禦工事,將大量預備隊部署在兩側作牽製作戰,這樣的部署就迫使德軍的裝甲部隊前方受到反坦克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強烈反擊,而德軍的步兵又跟不上來,致使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損失慘重。
  • 二戰歷史上最艱苦難耐的野戰——勒熱夫突出部戰役
    二戰歷史上最艱苦難耐的野戰——勒熱夫突出部戰役。關於這次戰役很多軍迷朋友都已經很熟悉了,我們今天說說戰役中一些有趣的細節。1942年1月,莫斯科附近的勒熱夫真的很冷啊!有多冷呢?零下三十度左右,假如是城市戰士兵們還有地方取暖的地方,可是在蘇聯的荒郊野外,那滋味臺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