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啟程和小編一起了解歷史吧!
提到蘇德戰爭勒熱夫戰役(也叫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人們習慣將它作為莫德爾與朱可夫指揮能力的對決之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莫德爾擊潰朱可夫的百萬蘇軍進攻並成功撤出戰鬥,雖然兩人都被稱為二戰當中的戰場救火隊員,朱可夫卻因此飽受爭議。實際上,莫德爾在勒熱夫戰役中的防禦成功,不僅在於德軍集中了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支援,還在於朱可夫集中精力側重於南線;而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較量,也掩蓋了德軍借勒熱夫之戰重佔莫斯科的企圖。
首先,勒熱夫戰役時間長跨度大,德軍重佔莫斯科的幻想一直沒丟
如果按時間來算,勒熱夫戰役還要算在莫斯科戰役的收尾階段上,因為德軍從莫斯科戰役失利後,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帶形成了一個7字型的突出部,之所以德軍要下本錢堅守這裡達一年之久,因為往西就是德軍西面和北面進攻方向的寬泛防線,突破了對德軍相當不利,尤其是在兵力防守方面,守住了勒熱夫,就減少了德軍防禦壓力。
一方面,進攻莫斯科方向一直是德軍閃擊蘇聯的主要目的之一。雖然第9集團軍遭到重創,但經過補充,莫德爾仍然有堅守的實力。加上蘇軍經過莫斯科戰役的對決,短時間內不會發動較大規模的反攻,給德軍有了一定時間的防禦準備。另一方面,堅守住熱勒夫,對於截斷蘇軍熱勒夫-大盧基方向的鐵路運輸線有重大意義。因此,只要莫德爾守住熱勒夫,蘇軍就不可能迅速形成集中兵力,也不能對德軍形成全面包圍的態勢,對西面德軍佔領地區來說,勒熱夫就是對莫斯科進攻的有利出發陣地。
勒熱夫戰役總共分為四個階段,期間兩軍互有進攻,但都沒有取得有效進展,到朱可夫發起「火星」行動時,算是達到了高潮階段。由於這次行動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天王星行動」發起之後,也算得上是相互牽制的一次戰術行動,雖然蘇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並沒讓德軍達到預期目的。
從這個角度講,德軍贏了「火星行動」輸了史達林格勒,蘇軍贏了「天王星行動」輸了第三次熱勒夫之戰,算是打個平手。但從整個全局看,德軍僅僅守在熱勒夫原地沒動,而蘇軍收復了史達林格勒,還殲滅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保盧斯集團,戰略上是先勝一籌。
其次,儘管保盧斯在史達林格勒戰場吃緊,德軍的裝甲主力卻都向莫德爾支援
對於熱勒夫戰役的成敗,人們似乎並不在意,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朱可夫為什麼會敗,莫德爾為什麼能贏得「防禦大師」稱號上?實際上,這只是相對他們的指揮藝術來說的,如果拋開增援和裝甲打擊力量,馬上就能分出誰高誰低了。
第一,1942年對於蘇軍裝甲打擊力量來說,是個起步之年。蘇軍對德軍閃擊戰的認識走了很大一段彎路,本來在二戰爆發之前,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建設還是很有起色的,後來為了精簡整編,史達林將目光和精力投入到空軍和海軍建設上,因此,在二戰初期,德軍半天就摧毀了1200多架蘇軍作戰飛機,事先是有所顧慮的。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前,誰佔有裝甲優勢,誰就佔有戰場優勢,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莫德爾改變了進攻策略,集中防禦變守為攻。對德軍統帥部要展開熱勒夫戰役,起先莫德爾是不贊成的,客觀上第9集團軍打殘了再重振旗鼓有點難度。為了加強防禦,莫德爾調整了作戰方針,變守為攻,在前沿建立了穩固的防禦陣線,一改坦克分散作戰的戰術為集中火力防禦,僅這一項就給蘇軍造成極大傷害。由於莫德爾將所有兵力集中在前沿各個防禦堡壘,又建立多個後方防禦支撐,使德軍整個防線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第三,德軍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後援,是莫德爾防守成功的重要原因。一些人認為莫德爾防禦能力很強,可是如果沒有3個裝甲師和4個步兵師的支援,它再強的聰明才智拿什麼抵禦朱可夫的人海戰術呢?相比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曼施坦因因得不到裝甲援救,離保盧斯僅幾十公裡之遙而不能及,莫德爾先後擁有11個裝甲師的雄厚打擊力量,它還防守不住就真說不過去了。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國元首寧可要保盧斯戰死也不能投降,寧可丟掉史達林格勒也要確保莫德爾的熱勒夫突出部,還是對重新佔領莫斯科抱有幻想。
再次,史達林想打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朱可夫主要精力側重在南線上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朱可夫遭遇「滑鐵盧」的問題,實際上,這也不能全怪他指揮出現失誤,也有一些客觀因素制約著。
第一,莫斯科戰役後,史達林想打一場大反攻,在同盟國中建立威望。1942年對於同盟國來說是個特殊年份,尤其是在下半年,英美在西線和太平洋戰場戰果頗豐。為了改變蘇德戰場勢均力敵局面,史達林要求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制訂一項大反攻計劃,與英軍的阿拉曼戰役和美軍的登陸北非行動相呼應,基於此,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應運而生。
第二,1942年底,蘇軍已具備兩線作戰的實力,同時發起「二星」行動機會成熟。對於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天王星行動」和熱勒夫戰役的「火星行動」,有人說這是朱可夫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所致,哪怕其中一個行動等前個戰役結束再重新開始也行,那樣也不會導致「火星行動」失敗。實際上,蘇軍想儘早結束兩場戰鬥,莫德爾同樣希望跳出蘇軍包圍圈。正是德軍發現保盧斯集團補救無望,才將主要力量投入到莫德爾身上,以避免第6集團軍覆滅的情況重現。
第三,莫德爾僥倖逃脫,完全是朱可夫輕敵和側重點不同所致。從兩場戰役的總兵力投入來看,蘇軍投在熱勒夫方向的達到了100多萬,而投在史達林格勒戰場上的總兵力幾乎翻倍,不能不說蘇軍是下了最大的決心要解決這兩場戰鬥。正因為朱可夫想一口吃兩個胖子,導致對莫德爾的防禦戰術研究不透,步兵衝鋒與裝甲火力對決,蘇軍自然是吃虧在前了。
總結:無論是勒熱夫戰役還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從戰術上看,雙方都是為了牽制對方投入到另一場戰鬥。從戰略上看,德軍在兩個戰場上堅守,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作為蘇軍來說,雖然朱可夫在軍事生涯上留下一些遺憾,卻並不影響他在蘇德戰爭中率領蘇軍奪取最終的勝利。
隨風來,隨風去。回憶往事,歷史的記憶揮之不去。今天的歷史之旅到此結束了,期待與大家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