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胡貝口袋戰也叫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是蘇德戰爭1944年3月到4月間的一次重要戰役,由於這場戰役涉及到幾個關鍵因素,蘇軍由朱可夫指揮,德軍由曼施坦因指揮,而蘇軍又有10倍於德軍的優勢兵力,最終卻讓20萬德軍從蘇軍包圍圈中撤退了出去。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向來能掐會算的朱可夫,怎麼在這場戰役中沒有鬥過曼施坦因呢?
01胡貝口袋陣的形成
1944年1月到2月間,蘇軍烏克蘭第1、第2方面軍將德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包圍在第聶伯河畔的卡涅夫-科爾松一帶。這一戰,有名的德軍「維京」裝甲師和瓦隆突擊旅受到重創,曼施坦因的第8集團軍的第11和第42軍陷於蘇軍重重包圍之中,這就是蘇德戰爭中很有名的科爾松戰役。
為了解救圍困中第8集團軍餘部,曼施坦因命令胡貝率第1裝甲集團軍火速增援,不巧的是,胡貝救出了第8集團軍,他的第1裝甲集團軍卻又陷於蘇軍兩個方面軍的包圍之中,而且蘇軍這次來勢更猛兵力更多,蘇軍準備用兩個方面軍的力量,將第1裝甲集團軍包圍在普羅斯庫羅夫-文尼察-卡緬涅茨-波杜爾斯基一個圓形包圍圈中,到2月底,胡貝口袋陣由此形成。
此時的戰場態勢為:
按戰場防線從西向東,德軍部署為第4裝甲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6集團軍,各自對應區域分別為羅夫諾、文尼察、烏曼和尼古拉耶夫;在德軍的對面蘇軍布防有烏克蘭4個方面軍,西邊還有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負責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阻擊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
兵力情況:拋開防守克裡半島的第6集團軍不算,曼施坦因手上能用於救援第1裝甲集團軍的兵力總共只有8個步兵師、3.5個裝甲師;而蘇軍卻動用了25個步兵師和7個坦克軍或機械化軍,兵力相差懸殊。(以上數字摘自曼施坦因回憶錄)
從這個層面講,包括包圍圈中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21個師近20萬人一起,德軍也才只有近30萬兵力,在蘇軍幾個方面軍200萬兵力面前,胡貝想突出重圍難度可想而知。
02朱可夫與曼施坦因的鬥智鬥勇
朱可夫是1944年3月1日直接接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的,在這之前他一直是統帥部副統帥,全面負責前線各個戰場的協調和組織指揮,史達林任命他直接指揮部隊,說明蘇軍已經解決了指揮上的難題,前線各個方面軍的指揮員完全可以獨立擔當起指揮作戰的任務了。
也許是朱可夫過於自信,上任第二天,他就指揮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發動了進攻,胡貝口袋戰役由此展開。在他認為,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已經處於蘇軍的三面包圍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南越過德裡斯特河向喀爾巴阡山脈撤退,從而與羅馬尼亞的部隊匯合。
為了阻止德軍南下渡河,蘇軍先頭部隊已經率先渡河佔領了渡口,堵住了德軍南下的道路。此時,在朱可夫看來,胡貝除了投降別無他選,於是,他寫了一份勸降信希望德軍主動放棄武器,但遭到拒絕。
與朱可夫大舉進攻不同,面對蘇軍包圍圈不斷縮小,作為第1裝甲集團軍的頂頭上司,曼施坦因也面臨幾個難題。一方面,要側應胡貝突圍,必須在外圍有足夠的兵力阻止蘇軍包圍。在他以辭職為威脅下,德軍統帥部才調派給了一個黨衛裝甲軍和100輕型師以及367步兵師前來支援,總共有15個師的兵力,這才基本緩解了蘇軍對包圍圈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選擇突圍方向上,曼施坦因與胡貝發生了分歧。胡貝認為越過德裡斯特河向南突圍時間短、路程近,蘇軍在這裡的布防也比較弱,對第1裝甲集團軍突圍有利。但曼施坦因卻認為,德軍認為最容易突圍的地方,蘇軍肯定也會加強防禦,雖然向西困難更多,但可以與第4裝甲集團軍匯合,又有第4裝甲部隊接應,突圍的可能性大一些。最終,在曼施坦因嚴令之下,胡貝才答應改變突圍方向。
從這個角度講,面對戰場複雜緊張的局勢,曼施坦因的表現似乎要比朱可夫看得更遠一點,如果沒有他及時從統帥部要來援兵為胡貝撤退贏得時間,加上他選擇蘇軍也認為不可能的方向突圍,就不可能有朱可夫的判斷失誤,顯示出了一個戰場指揮員的睿智和才能。
03胡貝口袋戰,三個關鍵人物的作用
關於胡貝口袋戰役前後的一些變化,似乎能昭示這場戰鬥在蘇德戰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朱可夫在關鍵環節接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指揮權事出有因。由於前任司令員瓦杜丁在戰場上受傷不治身亡,使蘇軍喪失了一員大將,也把朱可夫推到了前線。朱可夫接手後就迅速發起進攻,客觀上也有對戰場形勢了解不夠充分的原因,雖然蘇軍也派出了偵察,但看到的都是德軍向南撤退的跡象。而且他自己也在回憶錄中談到了,對德軍進攻方向出現了誤判。
其次,胡貝口袋戰是曼施坦因交給德軍的最後一份答卷。實際上,曼施坦因從向德軍統帥部要援兵到3月26日以辭職為由請求向西撤退,再到30號就接到了解職命令。就此戰來講,既是他軍旅生涯的終極一戰,也是他交給德軍的最後一份答卷,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但此戰他打了滿分。
再次,胡貝在突圍中的作用。有些人誇大了胡貝在突圍中的作用,實際上他的功勞就一項,成功使用欺騙戰術聲東擊西,沒有被重裝備拖累。但是,如果沒有曼施坦因使用強制命令他向西突圍,按他向南突圍的打法,第1裝甲集團軍可能就不復存在了。至於風雪因素的影響,蘇軍同樣遭遇相同的氣候,對雙方都一樣。
總結:胡貝口袋戰役,對於德軍和曼施坦因來說,是跳出一個包圍圈又進另一個包圍圈,對整個戰爭也只是保存了一點實力;可對於蘇軍和朱可夫來說,放跑了第1裝甲集團軍,讓後續的戰鬥又增加了一些進攻難度,遺憾歸遺憾,但不會再有第二次。所不同的是,人們把這場戰役作為曼施坦因和朱可夫的指揮水平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朱可夫放跑了胡貝,卻並不影響他在整個蘇德戰爭中的高超指揮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精彩推薦:二戰伊久姆突出部爭奪戰,蘇軍為何遭受重創?使用預備隊不當
二戰堡壘行動,莫德爾為何不配合曼施坦因南北夾擊?各有各的打算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坦克集團軍為何起步較晚?走了一段彎路
二戰歐洲戰場,盟軍與蘇軍開創聯合作戰模式,歷史功績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