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胡貝口袋戰,蘇軍數倍於德軍,朱可夫與曼施坦因的鬥智鬥勇

2020-12-20 島主說事

二戰胡貝口袋戰也叫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是蘇德戰爭1944年3月到4月間的一次重要戰役,由於這場戰役涉及到幾個關鍵因素,蘇軍由朱可夫指揮,德軍由曼施坦因指揮,而蘇軍又有10倍於德軍的優勢兵力,最終卻讓20萬德軍從蘇軍包圍圈中撤退了出去。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向來能掐會算的朱可夫,怎麼在這場戰役中沒有鬥過曼施坦因呢?

01胡貝口袋陣的形成

1944年1月到2月間,蘇軍烏克蘭第1、第2方面軍將德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包圍在第聶伯河畔的卡涅夫-科爾松一帶。這一戰,有名的德軍「維京」裝甲師和瓦隆突擊旅受到重創,曼施坦因的第8集團軍的第11和第42軍陷於蘇軍重重包圍之中,這就是蘇德戰爭中很有名的科爾松戰役。

為了解救圍困中第8集團軍餘部,曼施坦因命令胡貝率第1裝甲集團軍火速增援,不巧的是,胡貝救出了第8集團軍,他的第1裝甲集團軍卻又陷於蘇軍兩個方面軍的包圍之中,而且蘇軍這次來勢更猛兵力更多,蘇軍準備用兩個方面軍的力量,將第1裝甲集團軍包圍在普羅斯庫羅夫-文尼察-卡緬涅茨-波杜爾斯基一個圓形包圍圈中,到2月底,胡貝口袋陣由此形成。

此時的戰場態勢為:

按戰場防線從西向東,德軍部署為第4裝甲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6集團軍,各自對應區域分別為羅夫諾、文尼察、烏曼和尼古拉耶夫;在德軍的對面蘇軍布防有烏克蘭4個方面軍,西邊還有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負責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共同阻擊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

兵力情況:拋開防守克裡半島的第6集團軍不算,曼施坦因手上能用於救援第1裝甲集團軍的兵力總共只有8個步兵師、3.5個裝甲師;而蘇軍卻動用了25個步兵師和7個坦克軍或機械化軍,兵力相差懸殊。(以上數字摘自曼施坦因回憶錄)

從這個層面講,包括包圍圈中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21個師近20萬人一起,德軍也才只有近30萬兵力,在蘇軍幾個方面軍200萬兵力面前,胡貝想突出重圍難度可想而知。

02朱可夫與曼施坦因的鬥智鬥勇

朱可夫是1944年3月1日直接接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的,在這之前他一直是統帥部副統帥,全面負責前線各個戰場的協調和組織指揮,史達林任命他直接指揮部隊,說明蘇軍已經解決了指揮上的難題,前線各個方面軍的指揮員完全可以獨立擔當起指揮作戰的任務了。

也許是朱可夫過於自信,上任第二天,他就指揮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發動了進攻,胡貝口袋戰役由此展開。在他認為,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已經處於蘇軍的三面包圍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南越過德裡斯特河向喀爾巴阡山脈撤退,從而與羅馬尼亞的部隊匯合。

為了阻止德軍南下渡河,蘇軍先頭部隊已經率先渡河佔領了渡口,堵住了德軍南下的道路。此時,在朱可夫看來,胡貝除了投降別無他選,於是,他寫了一份勸降信希望德軍主動放棄武器,但遭到拒絕。

與朱可夫大舉進攻不同,面對蘇軍包圍圈不斷縮小,作為第1裝甲集團軍的頂頭上司,曼施坦因也面臨幾個難題。一方面,要側應胡貝突圍,必須在外圍有足夠的兵力阻止蘇軍包圍。在他以辭職為威脅下,德軍統帥部才調派給了一個黨衛裝甲軍和100輕型師以及367步兵師前來支援,總共有15個師的兵力,這才基本緩解了蘇軍對包圍圈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選擇突圍方向上,曼施坦因與胡貝發生了分歧。胡貝認為越過德裡斯特河向南突圍時間短、路程近,蘇軍在這裡的布防也比較弱,對第1裝甲集團軍突圍有利。但曼施坦因卻認為,德軍認為最容易突圍的地方,蘇軍肯定也會加強防禦,雖然向西困難更多,但可以與第4裝甲集團軍匯合,又有第4裝甲部隊接應,突圍的可能性大一些。最終,在曼施坦因嚴令之下,胡貝才答應改變突圍方向。

從這個角度講,面對戰場複雜緊張的局勢,曼施坦因的表現似乎要比朱可夫看得更遠一點,如果沒有他及時從統帥部要來援兵為胡貝撤退贏得時間,加上他選擇蘇軍也認為不可能的方向突圍,就不可能有朱可夫的判斷失誤,顯示出了一個戰場指揮員的睿智和才能。

03胡貝口袋戰,三個關鍵人物的作用

關於胡貝口袋戰役前後的一些變化,似乎能昭示這場戰鬥在蘇德戰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朱可夫在關鍵環節接手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指揮權事出有因。由於前任司令員瓦杜丁在戰場上受傷不治身亡,使蘇軍喪失了一員大將,也把朱可夫推到了前線。朱可夫接手後就迅速發起進攻,客觀上也有對戰場形勢了解不夠充分的原因,雖然蘇軍也派出了偵察,但看到的都是德軍向南撤退的跡象。而且他自己也在回憶錄中談到了,對德軍進攻方向出現了誤判。

其次,胡貝口袋戰是曼施坦交給德軍的最後一份答卷。實際上,曼施坦因從向德軍統帥部要援兵到3月26日以辭職為由請求向西撤退,再到30號就接到了解職命令。就此戰來講,既是他軍旅生涯的終極一戰,也是他交給德軍的最後一份答卷,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但此戰他打了滿分。

再次,胡貝在突圍中的作用。有些人誇大了胡貝在突圍中的作用,實際上他的功勞就一項,成功使用欺騙戰術聲東擊西,沒有被重裝備拖累。但是,如果沒有曼施坦因使用強制命令他向西突圍,按他向南突圍的打法,第1裝甲集團軍可能就不復存在了。至於風雪因素的影響,蘇軍同樣遭遇相同的氣候,對雙方都一樣。

總結:胡貝口袋戰役,對於德軍和曼施坦因來說,是跳出一個包圍圈又進另一個包圍圈,對整個戰爭也只是保存了一點實力;可對於蘇軍和朱可夫來說,放跑了第1裝甲集團軍,讓後續的戰鬥又增加了一些進攻難度,遺憾歸遺憾,但不會再有第二次。所不同的是,人們把這場戰役作為曼施坦因和朱可夫的指揮水平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朱可夫放跑了胡貝,卻並不影響他在整個蘇德戰爭中的高超指揮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精彩推薦:二戰伊久姆突出部爭奪戰,蘇軍為何遭受重創?使用預備隊不當

二戰堡壘行動,莫德爾為何不配合曼施坦因南北夾擊?各有各的打算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坦克集團軍為何起步較晚?走了一段彎路

二戰歐洲戰場,盟軍與蘇軍開創聯合作戰模式,歷史功績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胡貝口袋戰,朱可夫200萬對20萬十拿九穩,為何功虧一簣
    1944年3月,蘇德戰爭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也稱胡貝口袋戰役),是蘇軍烏克蘭兩個方面軍對德軍南方集群第1裝甲集團軍的的一場不對等戰役。這場戰役中,蘇軍佔有200萬對20萬十倍於敵的優勢,最終卻讓德軍成功逃脫。那麼,蘇軍這場看似十拿九穩的戰鬥,為何功虧一簣被德軍成功突圍呢?
  • 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雖然製造了無數災難,但單論其軍事素養,依然值得稱道,在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以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最為有名。在蘇德戰爭中,曼施坦因負責指揮的北方第11集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了列寧格勒,當南方集團軍的攻擊受到阻礙時,曼施坦因又被調到南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下了塞瓦斯託波爾,俘虜了46萬蘇軍。  這就是曼施坦因在德軍中的地位,絕對的戰神。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一方面,朱可夫實施天王星行動時,蘇軍已經完全控制著戰場局面。史達林格勒戰役從6月28日打響到11月19日天王星行動展開,蘇軍的優勢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期間德軍因為抽調裝甲集團軍支援中線和A集團軍群,這才導致蘇軍有了反攻的機會。
  • 二戰第聶伯河戰役,蘇軍2比1兵力強渡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本來德軍在堡壘行動一開始就出現情報洩漏和進攻受阻的不利局面,到8月中旬,史達林果斷地命令朱可夫和瓦圖京,要他們趁曼施坦因把主要精力放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時,發動一次有針對性的戰術行動,奪取第聶伯河兩岸的登陸場,從而為下步收復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做戰略準備。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能成防禦大師?與朱可夫側重南線有關
    提到蘇德戰爭勒熱夫戰役(也叫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人們習慣將它作為莫德爾與朱可夫指揮能力的對決之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莫德爾擊潰朱可夫的百萬蘇軍進攻並成功撤出戰鬥,雖然兩人都被稱為二戰當中的戰場救火隊員,朱可夫卻因此飽受爭議。
  • 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大勢已去,杯酒釋兵權
    蘇軍仍然在後步步緊追,想一鼓作氣將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納入圍殲目標。曼施泰因識破了蘇軍的意圖,他意識到反擊的時刻已經來到。因為蘇軍名將瓦圖京發生了失誤,錯誤地認為德軍只有退逃而沒有阻擊之了,於是指揮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展開成一個梯隊猛追,兵力分散,戰線過長,後勤保障困難。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可謂是德軍中響噹噹的靈魂人物,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飽受爭議,坊間不僅給他戴了頂「甩鍋帝」的帽子,還對他的指揮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感到惋惜。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由於德軍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再次遭到蘇軍圍殲,致使曼施坦因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甚至冒著違抗軍令的危險下令撤退。那麼,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為什麼沒有再創奇蹟,打出超常水平呢?01三線作戰,曼施坦因再創奇蹟困難重重對於曼施坦因在東線的作戰指揮來講,從1941年6月22日指揮56裝甲軍在北線取得閃擊戰初勝以後,他就渴望在中線建立功勳。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二戰蘇德戰爭,保盧斯的能力真比曼施坦因差嗎?半斤對八兩
    二戰蘇德戰爭,既是對雙方指揮員運籌帷幄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指揮員戰場臨機處置能力的較量。與德軍在戰場上的指揮體制不同,史達林一直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由他倆與戰區指揮員集體決定後上報最高統帥部最後決斷。而德軍在前線的指揮卻是希特勒一人說了算,這樣就對前線指揮員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了制約作用。
  • 曼施坦因三大遺憾:勝利曾在眼前,最終失去一切
    二戰期間德軍有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在戰後眾多軍事專家的評價中,曼施坦因被公認為是德軍戰時最具備戰略視野的軍事家。在古德裡安大將的回憶中,曾經明確表示「我們中最具備戰略眼光的人,就是曼施坦因」,而隆美爾在非洲戰事失敗後,也曾經希望能夠到曼施坦因的手下工作。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盟軍開闢第二戰場以來,美英和蘇聯都認為德軍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當蘇軍發起巴格拉季昂行動基本將德軍中央集團主力攆出東線以後,盟軍的目光重點放在德軍B集團軍群身上,根本也沒想到德軍會從防線薄弱的阿登地區出擊,尤其是放鬆了對德軍第6裝甲集團軍的實力評估。第三,德軍利用了蘇軍與盟軍的間隙漏洞。
  • 「百戰百勝將軍」朱可夫,為何他打的仗,傷亡損失始終都比德軍高?
    二戰時期,蘇聯一直是人們心中戰鬥力極強的民族,這與戰爭中的將領有些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提到二戰時期蘇聯的猛將,大家腦海裡浮出的名字一定是朱可夫,他是蘇聯在二戰時期的"百戰百勝將軍",更是被稱為戰神。可是縱觀他領導的戰役,無論是打贏還是打輸了,蘇聯的傷亡人數都是比德軍要高很多的,這是為什麼?其實說他是百戰百勝的將軍,並不是意味著他真的百戰百勝。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朱可夫奉史達林命令,發動了代號為"火星"的行動,為了殲滅德軍第9集團軍,朱可夫調動了蘇聯7個集團軍來進攻德軍,蘇軍總人數超過了190萬。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從戰術層面上講,蘇軍的梯次防禦為什麼輸給了德軍的鉗形攻勢呢?01守株待兔是梯次防禦的絆腳石,3個集團軍成了待宰的羔羊明斯克首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蘇軍3個集團軍落入德軍布置的「比亞韋斯託克-諾沃格魯多克口袋」,而直接原因卻是方面軍指揮員巴甫洛夫沒有及時下令從口袋撤出。
  • 納粹名將曼施坦因的「敵友轉化」之路
    ,他也是戰後一位深受全球戰史研究者、戰略戰術研究人員及二戰史粉絲們所關注青睞的重量級歷史人物(其回憶錄《失去的勝利》戰後還被美國海軍陸戰隊列入其《軍官手冊》的閱讀書目。他傑出的軍事指揮能力還受到了他的前上司克魯格、同僚古德裡安及隆美爾等德軍將領甚至多位前交戰對手國家著名軍事家及政治家發自內心的高度讚賞評價(知名者如稱其為「唯一可敬的敵人」的前蘇聯元帥朱可夫;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將軍及前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等;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甚至為其積極籌集辯護資金,英國共黨議員佩吉特還出庭為其進行辯護)。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如果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施坦因救援就會成功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儘管剛晉升為陸軍元帥的保羅斯其麾下第6集團軍折戟史達林格勒,意味著德軍喪失了在東線的一半主力,但德軍遠未到不堪一擊的態勢,曼施坦因元帥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絕對堪稱東線德軍在潰敗中,非常給力的反擊戰。瓦杜丁大將以為德軍在冬季大反攻後,已經被蘇軍打得喪魂落魄,只要西南方面軍繼續追擊,德軍就會一路逃過第聶伯河,對於一支喪家犬一般的軍隊,絕對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擊,顯然瓦杜丁大將高估了蘇軍的實力,同時低估了曼施坦因所部的反擊能力。
  • 盤點二戰八大名將,日本的山本五十六隻排第八,德國有三大將上榜
    雖然蒙哥馬利有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三大傑作,但市場花園行動才應該是蒙哥馬利的真實能力,畢竟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戰和諾曼第登陸戰都是有二戰最偉大的戰略家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親自操刀設計的;蒙哥馬利更多的是執行計劃。 TOP、6 曼施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