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元帥哪家強?二戰這麼多德國陸軍元帥,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2020-12-23 老周新視野

深度

摘要:戰爭同樣也是舞臺,是各路將領大顯身手的年代,自然名將輩出,僅納粹德國就有二十多位元帥,在這些元帥中,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戰爭同樣也是舞臺,是各路將領大顯身手的年代,自然名將輩出,僅納粹德國就有二十多位元帥,在這些元帥中,到底誰最牛最能打?

從1933年納粹上臺,到1945年第三帝國覆滅,短短十二年間,納粹德國總共晉升了二十七名元帥,其中帝國元帥一名(戈林),陸軍元帥十九名,海軍元帥二名,空軍元帥五名。

今天主要討論陸軍元帥,在十九名陸軍元帥中,除了維爾納·馮·布洛姆貝格一人是在戰爭爆發前的1936年晉升元帥的,其餘十八位元帥都在二戰開始後晉升的,也就是說,這十八位元帥很大程度都是因為戰功而得到了元帥的權杖。

這十八位元帥自然都是在戰場上建立了累累戰功,確立了地位的,誰在這十八位元帥裡最牛最能打?

要說德國的陸軍元帥,「沙漠之狐」隆美爾肯定是名氣最響的。他率領德國非洲軍團在北非面對優勢的盟軍,戰術靈活多變,多次以弱勝強,最終是在盟軍絕對海空優勢、後勤補給優勢以及情報優勢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遭到失利,但他的軍事才華已經熠熠生輝。

不過,北非只是德國的一個次要方向,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來說,應該將優先的資源儘量集中在主要方向,原本給隆美爾指揮的部隊也不多,由於他在北非過於主動,雖然取得了不少勝利,但在客觀上卻分散、消耗了德國寶貴的資源。說明隆美爾缺乏戰略思維,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北非一隅,而不是全局。所以有人說隆美爾只是一個戰術上優秀的將才,而不是戰略上有全局眼光的帥才。

而且隆美爾兩次在最關鍵的時刻,一次北非,一次諾曼第,盟軍發起總攻的時候,都不在指揮崗位上!一次是回國治療,一次是回國給夫人過生日。如果偶然一次還可以說是巧合,但兩次,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隆美爾的戰略判斷確實有欠缺。所以,不少人認為,隆美爾最多就是一個出色的師長或軍長,給他晉升元帥,一方面是出於宣傳的需要,要營造一個以弱勝強而且還是戰無不勝的「軍神」形象,另一方面他不是軍人世家出身,嚴格來說不是傳統的普魯士軍官團,所以希特勒也希望提拔他來制衡傳統的普魯士軍官團。

不過,作為最早和美英盟軍交手的德軍將領,他對於美英盟軍強大的海空力量是有著最直接最深切的體會,所以在擔任防守「大西洋壁壘」的B集團軍群總司令時,他就主張裝甲部隊應該配置在縱深,至少是在盟軍海軍艦炮射程之外。但是當時德軍高層的絕大部分將領都沒有和美英盟軍作戰的經驗,對美英盟軍的海空優勢到底有多厲害,沒有感性認識,還是用在東線和蘇軍作戰的經驗來考慮,所以隆美爾的建議沒有被採納,這也成了德軍在諾曼第失敗的原因之一。

曼施坦因的知名度也很高,他是和隆美爾、古德裡安並稱二戰德軍三大名將。說到二戰時的德國陸軍,就一樣會提到閃擊戰,而閃擊戰正是曼施坦因最擅長的。在法國,在蘇聯,他率領部隊將閃擊戰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從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之後,他頭上的勝利光環就似乎黯然褪色,很少再有令人咋舌的輝煌戰績了。

而戰後他的回憶錄,更是將所有的責任、失誤都推到了別人頭上,成了甩鍋俠的典型代表,也因此收穫了很多鄙視。

如果讓小編來說,這十八位元帥裡誰最牛誰最能打?當然是——莫德爾。

奧託·莫裡茨·瓦爾特·莫德爾,1944年3月1日才晉升陸軍元帥,是十八位元帥裡最後第二個得到元帥權杖的。他的戰功主要是在戰爭後期,而且是後期的東線戰場上取得的。1944年以後,德軍在東線的局勢就已經很嚴峻了,戰場主動權已經完全喪失,基本上處在節節敗退的境地,所以,莫德爾更多的是在劣勢情況下,竭力組織防禦,穩定戰局,想想就可以知道這個任務有多艱巨。莫德爾憑藉一系列的戰役指揮,贏得了「防禦大師」和「救火隊長」的讚譽,能在蘇軍鋼鐵洪流一般的衝擊下,得到這樣的綽號,絕非易事。名副其實的挽狂瀾於既倒,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莫德爾被稱為德軍最優秀的將領,或者更準確說,是戰爭後期德軍最優秀的將領,是名至實歸的。

在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莫德爾還只是第4軍參謀長,1940年4月才剛剛晉升少將,躋身將軍之列。但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戰爭成了他施展身手的舞臺,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在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中,莫德爾出任第3裝甲師師長,隸屬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下的第24裝甲軍。這一戰,第3裝甲師作為第2裝甲集群的開路先鋒,一路狂飆突進,勢如破竹,到7月4日,僅僅用了十天時間就從蘇聯邊境打到了第聶伯河,莫德爾也因為這一顯赫的戰功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

中路德軍在攻佔斯摩稜斯克後,希特勒下令改變進攻方向,古德裡安的裝甲集群揮師向南進入烏克蘭。第3裝甲師再次作為南下作戰的尖刀,又是十天時間長驅直入275公裡,在羅克費特沙與南方集團軍的第16裝甲師會師,形成了對基輔地區蘇軍的合圍。

莫德爾正式憑藉在「巴巴羅薩」行動的出色表現,晉升中將。很多人都知道莫德爾是以打防禦戰而著稱的,這顯然是不全面的。在「巴巴羅薩」行動中,莫德爾的進攻戰同樣可圈可點,他指揮的裝甲部隊突進速度之迅速,連最擅長閃擊戰的古德裡安都讚賞不已。

1941年9月,莫德爾升任萊因哈特的第3裝甲集群麾下的第41裝甲軍軍長,受命率部參加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在他的指揮下,41裝甲軍的進展十分迅猛。12月5日,第41裝甲軍的第6裝甲師就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距離克裡姆林宮只有35公裡。這也是整個戰爭期間,德軍打到距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了。

此後隨著俄羅斯嚴寒的冬季降臨,德軍的補給線拉長,德軍的進攻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而蘇軍則調集了大量生力軍展開反攻,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開戰以來的首次敗績。而蘇軍反攻的重點就是莫德爾所在的第3裝甲集群,精疲力盡糧彈不濟的德軍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一直敗退到至拉馬河才重新站穩了腳跟。在這一路的敗退中,莫德爾幾乎是以粗暴的領導作風將部隊帶出了困境。有幾次,他就是在路口親自揮舞著手槍,指揮交通,保證了撤退秩序,正是在他的強力領導下,41裝甲軍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了有序撤退,而沒有演變成災難性的潰退。

就在這場撤退中,莫德爾憑藉卓越的軍事素養,敏銳發現蘇軍在進攻時多兵種協同能力欠佳,而且戰術呆板,往往對德軍重點防守地段進行強攻,而不是在一條連續的戰線上進行全面進攻或者進攻德軍防禦相對薄弱的地段。此外,蘇軍的後勤供應能力也不足以支持機動作戰。所以,即使對德軍形成包圍,也並不就是意味著危機。針對蘇軍的這些缺陷,莫德爾會組織一些由裝甲兵、步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種混編而成的合成戰鬥群擔負突破任務,尤其是儘量發揮德軍在炮火上的優勢,掩護戰鬥群的作戰行動,為主力在蘇軍戰線上打開缺口。莫德爾的這一戰術屢屢奏效,這也成了今後戰爭中,莫德爾一再提倡的戰術。

1942年1月,莫德爾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當時第9集團軍負責防禦熱勒夫—瑟切夫卡—維亞濟馬一線的突出部。

從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面對蘇軍潮水般地一輪又一輪的攻勢,第9集團軍在熱勒夫—瑟切夫卡—維亞濟馬一線的防禦始終相當穩固。在這段時間裡,蘇軍僅投入兵力在五十萬以上的大規模進攻就有四次,最大規模的一次蘇軍投入了一百四十萬部隊,但都被莫德爾指揮的第9集團軍擊退,而第9集團軍的總兵力從來都沒有超過二十萬人!其中代號「火星」行動,是由蘇軍在整個二戰期間有著「軍神」之稱的朱可夫元帥親自指揮的,一樣以失利告終。這這也是朱可夫戎馬一生中所遇到最大的失敗。

對手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試金石,能夠擊敗朱可夫,莫德爾的水準如何就不用多說了。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莫德爾的防禦作戰主要是基於以下的原則:

第一,確保情報準確而且及時。根據前線偵察獲得的一手情報來制定戰術,而不是根據上級的命令。

第二,組織連續不間斷的防線。在戰線前方布置警戒部隊,負責發出預警,以及遲滯蘇軍進攻,主力則布置在戰線主要地段。

第三,將裝甲部隊化整為零。進攻時需要將裝甲部隊集中成攻擊的矛頭,而防禦時則正相反,將裝甲部隊分散配屬給步兵,作為直接支援步兵進行防禦作戰的支撐,以提高防禦的穩固性。

第四,集中使用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軍通常是將火炮分散使用,這使得戰線上任何一點都不能在火力上取得優勢。莫德爾則是將火炮集中起來,重點支援重點地段的部隊。具體是將火炮集中交給師或是軍的指揮官指揮,必要時甚至可以將全師、全軍的隊屬炮火全部支援某一個步兵營,從而確保在火力上的優勢。

第五,組織多層次防線。希特勒是嚴禁組織多層防線,他認為這樣做會使士兵失去堅定作戰的決心,一有風吹早動就會向後一道防線撤退,莫德爾不理會這種不利於作戰的命令而是堅持組織建立多層次的防線。

正是將這些戰術原則靈活運用,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在熱澤夫突出部進行了極為成功的防禦,由此贏得了「防禦大師」的讚譽。

943年3月,第9集團軍為節約兵力,縮短防線,主動從熱澤夫突出部撤離。在面對兩翼都有蘇軍重兵的不利局面下,組織撤退絕對是非常艱難的,稍有不慎就會遭到蘇軍的追擊、夾擊,從而陷入全軍覆沒的險境。但莫德爾指揮撤退,同樣相當完美,只付出了很小的傷亡,就成功撤出了30萬人、100輛坦克和400門火炮。

懂行的人都知道,組織這樣的撤退行動,才是最能看出指揮能力的,而莫德爾顯然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因為在熱澤夫突出部的防禦和撤退中表現非凡,莫德爾獲得了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在1943年夏季的庫爾斯克戰役,莫德爾從一開始就是持反對意見,不出意料,德軍遭到了失敗,並就此徹底喪失了在東線戰場的主動權。儘管德軍遭到了失敗,但莫德爾指揮的第9集團軍卻沒有被德軍優勢兵力殲滅,還給了蘇軍造成了很大損失。庫爾斯克戰役後,希特勒免除了一大批前線軍官的職務,莫德爾也在9月底被免去了第9集團軍司令的職務。但並不代表希特勒對他失去了信任。在此時的東線戰場上,莫德爾毫無疑問是德軍最優秀的將領。所以僅僅兩個月的11月,他就被任命為北方集團軍司令。

在他上任前半個月,在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第2方面軍及沃爾霍夫方面軍發動的列寧格勒-大諾夫哥羅德戰役中,德軍北方集團軍損失慘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不得不命令部隊撤至愛沙尼亞。很顯然,希特勒這次任命是將莫德爾作為救火隊員來使用,說明在希特勒眼裡,莫德爾已經是東線戰場最為倚重的將領。但莫德爾商人後首先制止了候車,同時開始採取「劍與盾」的防禦戰術,也就是在面對蘇軍猛烈進攻時暫時撤退,用逐次抵抗來消耗對方戰力,等到增援後再發動反擊重新奪回防線,這樣不但能削弱敵人戰力,還能穩定防線。莫德爾就是採用了這樣的戰術,成功地指揮部隊且戰且退,最後於1944年3月撤至愛沙尼亞。不但保全了大部分有生力量,還給蘇軍以重創。

1944年3月1日,由於在指揮北方集團軍撤退中的出色表現,莫德爾晉升陸軍元帥,他從上校升到元帥只花了6年的時間。雖然這個升遷速度很驚人,但全是靠莫德爾自己的能力和戰功,可以說以莫德爾的表現,是完全配得上元帥的頭銜的。

1944年3月30日,莫德爾取代了曼施坦因出任北烏克蘭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由於面對蘇聯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重壓,正在節節撤退。莫德爾改變了原來曼施坦因的戰術,採取一面加強防守,一面不斷抓住戰機組織反擊的戰術,而不是一味單純防禦。但由於雙方力量懸殊太大,莫德爾又一直沒有得到增援,所以最終沒能守住明斯克。但在得到4個裝甲師的增援後,莫德爾就立即組織反擊,成功地將蘇軍阻擋在華沙城下,並能夠騰出手來鎮壓華沙市民起義。

1944年8月17日,莫德爾被調往西線,取代馮·克魯格出任B集團軍群和西歐戰區總司令。此時,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已經兩個月,德軍在西歐的戰線幾乎已經崩潰,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正如卷席之勢殺向塞納河,在法萊茲地區的德軍有被全殲的危險。

莫德爾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守住法萊茲,但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說服希特勒同意第7集團軍和艾伯巴赫裝甲集群從法萊茲撤退,最後他撤出了大部分部隊,雖然丟棄了幾乎所有的坦克和重型裝備,但卻保存了大部分的有生力量,在當時絕對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後,當希特勒要求堅守巴黎時,莫德爾回答他可以這樣做,但前提是得到20萬部隊的增援。這當然不可能有這麼多援軍,所以他就等於是將希特勒的命令頂了回去,而是放棄巴黎以保存有生力量。最後巴黎在1944年8月25日被盟軍解放。但同時,莫德爾把西線德軍主力成功撤至德國邊境。

9月,莫德爾把西歐戰區總司令的職務交給格特·馮·龍德施泰特,他繼續保留B集團軍群總司令的職務。接著,莫德爾又成功挫敗了盟軍的「市場花園」行動,將蒙哥馬利打得灰頭土臉。

1945年4月,B集團軍群被盟軍包圍在魯爾地區。希特勒命令徹底摧毀魯爾區的工業,以免落入盟軍手中。但莫德爾拒絕執行。

4月15日,眼看敗局已定,繼續抵抗已經毫無意義,莫德爾下令解散B集團軍群,最年老和最年輕的士兵復員,其餘士兵可以自行選擇投降或突圍。莫德爾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部下結束了戰爭,他在解散自己的司令部之前,對參謀人員說:「是否你們已做了一切事情來證明我們在歷史中的作用?有什麼可以留給一名戰敗的指揮官?在古代,只有毒藥」。

他自殺的決定是保密的,尤其是當他得知蘇聯正準備控告他犯有戰爭罪行的時候。1945年4月21日,莫德爾在於森林開槍自殺。自殺的具體地點位於杜伊斯堡和拉廷根村莊之間。希特勒在得知莫德爾自殺後,說道「如果莫德爾做的到,那麼我也可以」。9天後的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莫德爾最後的選擇沒有辱沒一個軍人的尊嚴,更沒有辱沒元帥的榮譽,比起一些苟確偷生的元帥,莫德爾強太多了。

而他的戰績,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堪稱超凡。所以,要說二戰那麼多德軍元帥裡,誰最能打,誰最厲害,小編我一定是選——莫德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二戰最窩囊德國元帥:能力平平,甚至被人恥笑為「應聲蟲」!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德國將軍,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都是指揮能力和戰術思想屬於一流的將軍,他們確實也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讓納粹德國苟延殘喘到了1945年。但是德軍中卻有這麼一個例外,他雖然高居元帥,但戰功平平,能力一般,這人就是凱特爾元帥。
  • 二戰時期,世界公認的最傑出4大元帥分別是誰?其中一中國人上榜
    第一位:朱可夫。他是二戰的常勝將軍,史達林的救火隊長。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軍隊,他都以少勝多、以劣勢逆轉強勢,從而一步一步地吞食強大的納粹德國,成為史達林戰勝希特勒一個關鍵。從諾門罕到列寧格勒,他從莫斯科到史達林格勒,都能在蘇軍陷入困境的情況下,打贏所有的戰役。 特別是莫斯科保衛戰,當時連史達林都沒有把握,而朱可夫臨危受命,硬是把屢敗之師打造成威武之師,最終奇蹟般地戰勝所向披靡的德軍,真是二戰的一代「戰神」。
  • 唯一死於盟軍槍彈的德國元帥,殲滅敵軍200萬,無條件效忠元首
    在二戰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中,只有此人和龍德施泰特是德國陸軍元帥中資歷最老的!他是非常傳統的且擁有「普魯士風格的舊時代的軍人」。他跟龍德施泰特元帥一樣,並不醉心於政治,也非常討厭納粹分子。由於他是傳統的舊貴族出身,所以極端的蔑視平民,更不把平民出身帝國元帥、空軍總司令戈林放在眼裡。但他對於元首希特勒,卻是忠心耿耿,即便是因為他後來被元首希特勒無故解職,勒令退休,從那以後再未起用,他也不變初心。在後來的刺殺希特勒事件中,反希特勒集團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和聲望來擔任組織的領袖,均被他嚴詞拒絕,他還說出「誰要反對元首,我就反對誰。」這樣的話(真愛粉)。
  • ——二戰風雲人物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
    他就是二戰期間德國的著名將領,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悲哉,壯哉!奇襲斯卡帕灣就是他這種指揮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作。斯卡帕灣是英國海軍本土艦隊最重要的錨地,英軍防守十分嚴密,在斯卡帕灣的7個入口中,有6個設有重兵把守,並密布防潛網和水雷;第7個入口則非常狹窄,水流湍急,且一戰時在關鍵航道沉有3條舊船,基本難以通航。人們普遍認為,任何企圖突破斯卡帕灣的嘗試都將是徒勞的,是九死一生。
  • 納粹德國27名元帥的最後結局,有的沒有活到戰後,有的活到1980年
    ·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躋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二戰期間,凱塞林指揮空軍參與了波蘭與法國的入侵行動、不列顛戰役和巴巴羅薩行動;他亦曾擔任南方戰區總司令,指揮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全部的德軍部隊;在二戰最後幾天裡,凱塞林還擔任德軍西線總司令。
  • 世界上公認的四大元帥是誰?
    那時,元帥只是一個稱謂。與軍中長官相同,它不屬於軍銜,也不是官職。在南北朝時期,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作戰的正式職務。唐代有元帥、副元帥等戰時官職,其中元帥通常由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一般由軍事上有聲望的大臣擔任。古時候,當上元帥就是君主對自己的資歷和戰績的一種確認。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彭德懷,也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
  • 曼納海姆元帥的外國玩具,二戰芬蘭軍隊中的德國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自然出售給了德國的友好或中立國家,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匈牙利、義大利以及芬蘭,其中芬蘭獲得數量排名第二。1943年春季芬蘭做出了從德國購買突擊炮的決定,1943年7月6日獲得了10輛,1943年8月10日獲得了8輛,1943年9月3日獲得了12輛,芬蘭獲得的全是全新的戰車,芬蘭人去掉了裙甲,使用了自己國家的三色迷彩,還將車頂機槍換成了繳獲的蘇聯DT機槍。
  • 蘇聯二戰名將,從死刑犯走到元帥,令德國顫抖的蘇聯戰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徹底結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結束了14年的艱苦抗戰,蘇聯也在二戰中一鳴驚人,他是蘇聯二戰的名將,從死刑犯走到元帥,令德國顫抖的蘇聯戰神!最後又經過2年的漫長審查終於核實當初羅科索夫斯基是被誣陷,於是官復原職,當他復出的時候二戰也來臨了!二戰期間的他令德國顫抖,為之害怕!最後從一個死刑犯走向元帥的位置,這可能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位置,但是想要坐穩也是不容易的!
  •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與沙漠之狐隆美爾哪一個人的軍事才能更高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和號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都是二戰時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但是,當他們同種實力下對決時,誰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呢?蒙哥馬利作為英國的陸軍元帥,可以說是非常的優秀。他先後指揮了著名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等一系列著名的戰役,使的他成為了二戰中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尤其是在阿拉曼戰役中擊敗了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但蒙哥馬利如果在擁有同種實力的情況下,他還能贏得了隆美爾嗎?
  • 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回憶錄,他與希特勒產生了哪些矛盾?
    《崛起與毀滅:納粹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回憶錄》內容簡介本書譯自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的自傳《我的一生》,雷德爾在其中回顧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家戰略的制定與海軍的全面建設,闡釋了德國海軍與國家、納粹黨及陸軍的相互關係,在歷次戰略戰役中德國海軍所能起到的作用,敘述了他與希特勒最終決裂的原因
  • 這位德國元帥二戰後主動要求死刑
    在二戰結束以後,不少戰爭罪犯都被押解上了軍事法庭,其中日本戰犯為了逃脫罪責,或是裝瘋賣傻,或是狡辯頑抗,死不認帳,讓大家看到了卑劣的人性。可和日本不同,在德國之中,海軍元帥埃裡希·雷德爾,在被判刑之後,卻自行上訴要求死刑,這真是讓日本戰犯無地自容啊,都是軍人,這差距也忒大了。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銜辨識
    (上圖)德軍空戰藝術大師馬爾塞尤正與眾飛行員談論戰術德國空軍的軍銜體系是以德國陸軍的軍銜體系為基礎建立的,兩者大體相仿,在軍銜標誌方面也有共同之處,均以肩章、領章、臂章輔以兵種色加以區分,但在細節上又有空軍獨有的特徵。
  • 二戰結束後,納粹德國著名軍人的結局如何
    但此報告當時沒有公開,德國當局禁止他發表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之後,他甚至因此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貝拉與中國的淵源在清朝就有了,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二中結束後被逮捕,最後面見朱可夫元帥,在確認無罪後,於1946年6月被同盟國判無罪釋放,1950年1月5日拉貝於西柏林中風逝世,最後拉貝墓原墓碑1997年被捐贈給中國位於南京市,到現在都還在,只不過已經破爛不堪了。
  • 全球公認的四大元帥, 中國有一人, 且排名第一
    ,了解元帥的人都知道,能夠稱得上是元帥的人,都應該是能夠做有戰爭的人,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全球公認的四大元帥,其中就有中國人的名字,而且這個中國人還排名第一,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第四名:麥克阿瑟他是美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將領,也是最為傑出的將軍,在二戰的時候,麥克阿姨是美國陸軍的司令,而且還是太平洋戰區的司令,可以這麼說吧,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管理陸軍、空軍、海軍的人,而且還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將軍,還有就是韓戰,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雖然說麥克阿瑟將軍十分的厲害,但是還是敗給了中國的一位元帥,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第一位元帥。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 一個純種猶太人,為了當上德國空軍元帥,竟不惜給已故父親送帽子
    咱們知道,二戰納粹德國向全人類犯下的重大罪行就是屠殺猶太人,幾百萬猶太人被送到集中營屠殺。而且那個時候在整個德國,猶太人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的,到後期你只要是個猶太人,馬上給你抓到集中營去。但是在這樣一個極端反猶的國家,竟然有一個元帥是猶太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二戰日軍「元帥」是最高軍銜?從元帥府職能看,它只是個榮譽稱號
    研究二戰史應特別注意,日軍的「元帥」嚴格來說並非是一級軍銜,而僅僅是授予少數陸海軍大將的「榮譽稱號」,可以理解為帶有「勳位」的性質,所以某位大將銜軍官獲授元帥後,其正式稱謂是「元帥陸軍大將」或者「元帥海軍大將」,說明其正式軍銜仍然是大將,這個稱謂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確如此。
  • 一將功成萬骨枯,盤點二戰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你認識幾個?
    ,曾在二戰期間提拔多位將領。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進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的戰略方針,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退役。
  • 二戰時期,德國最有可能以哪種方式打贏二戰,看看專家怎麼說!
    總結起來,德國戰術上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戰略上有很多問題。事實上德國在佔領波蘭後,蘇聯希望德國繼續進攻法國,以至於決戰英倫三島。而英,法所希望的是犧牲波蘭,然後禍水東移。令人遺憾的是,無論英,法還是蘇聯他們的願望都達到了。德國居然兩線開戰了。
  • 帝國軍事權力的象徵——二戰德軍元帥權杖淺談
    手持德陸軍元帥權杖的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有時候我們在看外劇,特別是二戰電影時,常會看到劇中高級軍官手裡拿了根裝飾華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