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2020-12-24 騰訊網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二戰中的德國軍銜共有7等26級,其中最高軍銜為帝國元帥,只有赫爾曼·威廉·戈林一人獲得。他是德國納粹黨的重要頭目,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一位黨政軍領袖,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衝鋒隊總指揮、經濟部長、普魯士邦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並曾被元首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

戈林早在1935年就被授予空軍元帥軍銜,但是後來因為有很多將軍被授予元帥軍銜,為了顯示戈林的特殊地位,1940年希特勒又授予他帝國元帥的軍銜,地位高於其他元帥。帝國元帥的軍銜不同於其他元帥,由於戈林是空軍將領,因此他的帝國元帥軍銜上保留了象徵空軍的鷹,下面是象徵著納粹黨的「卍」字,以及代表著元帥權力的兩柄交叉權杖。整個軍銜底板都是由三股金線編制,顯得異常尊貴。

元帥軍銜

帝國元帥之下才是元帥軍銜,不同軍種的元帥軍銜大致是相同的,可以通過軍銜底板的顏色來區分,鮮紅色代表陸軍,深藍色為海軍,白色為空軍。

二戰期間德國除戈林外,共授予了26位元帥,其中海軍元帥2名,陸軍元帥19 名,空軍元帥5名。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納粹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以及「帝國之鷹」曼施坦因。

大將軍銜

元帥之下是大將軍銜,德國納粹的大將軍銜的底板是用三股金線編製成的底板,上綴三顆金燦燦的將星,很多人因此誤認為是上將軍銜。德國著名的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就被授予大將軍銜,雖然古德裡安軍事才能和隆美爾、曼施坦因齊名,但是他在很多意見上和希特勒相悖,最終才沒能躋身元帥之列。

陸軍

元帥:陸軍元帥;

將官:大將、兵種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軍士長、上長、中士、下士、軍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總參勤務軍官軍銜設總參勤務上校、總參勤務中校、總參勤務少校、總參勤務上尉等。

總參勤務軍官的待遇、晉升等方面均優於同級別的軍官,一個總參勤務上校可以監督、參與集團軍群級部隊的作戰指揮,頗有點欽差的味道。

陸軍元帥(19名)

維爾納·馮·布洛姆貝格 (1878-1946)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1881-1948)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費多爾·馮·博克(1885-1945)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凱特爾(1882-1946) 陸軍元帥 1940 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

約特爾·漢斯·馮·克盧格(1882-1944) 陸軍元帥 1940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約瑟夫·弗朗茨·馮·勒布(1876-1956) 陸軍元帥 1940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利斯特(1880-1971) 陸軍元帥 1940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875-1953)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1881-1944)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瓦爾特·馮·賴歇瑙(1884-1942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1881-1969)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1887-1973) 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1891.11.15-1944.10.14) 陸軍元帥 1942 北非遠徵軍司令,義大利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總司令

恩斯特·馮·布施(1895-1945)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雷德裡克·威廉·保盧斯(1890-1957) 陸軍元帥 1943 6集團軍司令

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 (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瓦爾特·莫德爾(1891-1945) 陸軍元帥 1944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費迪南德·舍爾納(1892-1973) 陸軍元帥 1945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空軍

元帥:帝國元帥、空軍元帥;

將官:空軍大將、兵種上將(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術兵、航空通信兵、空軍等6種,其中「空軍上將」只授予非空軍出身而從其他軍種、部隊或地方調入的人員)、空軍中將、空軍少將;

校官:空軍上校、空軍中校、空軍少校;

尉官:空軍上尉、空軍中尉、空軍少尉;

士官:空軍軍士長、空軍上士、空軍中士、空軍下士;

士兵:空軍上等兵、空軍一等兵、空軍二等兵、空軍三等兵、空軍列兵。

飛行勤務軍銜設飛行勤務上校至飛行勤務下士。

帝國元帥(1名)

赫爾曼·戈林(1893-1946) 空軍元帥1935 帝國元帥1940 總理兼內政部長

空軍元帥(5名)

埃爾哈爾德·米爾奇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總監

阿爾伯特·凱塞林 (1885-1960)空軍元帥 1940 空軍南軍區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

胡戈·施佩勒 (1885-1953) 空軍元帥 1940 駐法國空軍總司令

沃爾夫岡·馮·裡希特霍芬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羅伯特·裡特爾·馮·格萊姆 ( 1892.6.22~1945.5.24)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海軍

元帥:海軍元帥;

將官:海軍大將、海軍上將、海軍中將、海軍少將、海軍準將;

校官:海軍上校、海軍中校、海軍少校;

尉官:海軍上尉、海軍中尉、海軍少尉;

士官:海軍軍士長、海軍上士、海軍中士、海軍下士;

士兵:海軍上等兵、海軍一等兵、海軍二等兵、海軍三等兵、新水兵。

海軍元帥(2名)

埃裡希·雷德爾(1876.4.24—1960.11.6)海軍元帥1939 海軍總司令

卡爾·鄧尼茨(1891.9.16-1980.10.24) 海軍元帥 1943 海軍總司令,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德國總統

黨衛隊

納粹德國的黨衛隊作為納粹黨的準軍事組織,其軍銜等級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軍銜,而是一種類似陸軍軍銜的等級制度,從黨衛隊領袖一直到黨衛隊隊員共分為6等21級。

領袖:黨衛隊全國領袖(陸軍元帥);

將級軍官:黨衛隊全國總指揮(大將)、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上將)、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中將)、黨衛隊旅隊長(少將)、黨衛隊區隊長(準將);

校級軍官:黨衛隊旗隊長(上校)、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少校);

尉級軍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

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軍士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一級上士)、黨衛隊二級小隊長(上士)、黨衛隊三級小隊長(中士)、黨衛隊三級小隊副(下士);

隊員:黨衛隊代理三級小隊副(上等兵)、黨衛隊組長(一等兵)、黨衛隊突擊隊隊員(二等兵)、黨衛隊隊員(列兵);

黨衛隊全國領袖由海因裡希·希姆萊一人獨享,他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將衝鋒隊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衛軍,使用黑色制服以及恐怖的骷髏標誌。他屬下的集中營屠殺了約六百萬猶太人。戰爭末期,他企圖單獨和英美媾和談判,被發現後被免除一切職務,之後化裝逃亡,途中被俘。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服毒自殺。德國《明鏡》周刊中對希姆萊的評價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

相關焦點

  •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近五百年來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人們被它空前的殘酷所震驚,開始對戰爭深惡痛絕。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恰恰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地方。 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都是德國。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小國林立的鬆散聯邦。
  •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一款以二戰為主題的戰爭策略類遊戲,玩家將在遊戲裡選擇盟軍和蘇軍的陣營加入進去,面對來自各方的敵人,招募更多的軍人,培養出最強大的軍隊,引進不同類型的裝甲車可以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提升整體實力,在戰鬥中通過合理的排兵布陣取得戰鬥的勝利,喜歡戰爭的玩家趕快來下載吧!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什麼德國是最大贏家?
    二戰過後最大贏家看分什麼情況,如損比再到重建之猛當屬德國,為什麼這樣講,源於德國在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慘敗收場,逼得德皇威廉二世退位,但不久建立納粹德國後,德國實現驚天逆轉。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帶「呼啦圈」的德國飛機有什麼作用?
    帶「呼啦圈」的容克-52運輸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曾經研製了形形色色的怪異裝備,其中很多都不為人們所熟知。 德國空軍的容克-52 /3m運輸機 這種容克-52在德軍中通常被稱作容克-52/3m(MS),嚴格的說它已經不屬於運輸機的範疇了,而應當是在容克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迪金勳章」的戰犬
    戰場上的奇普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動物被派往到軍隊中服役,包括馬、鴿子和狗。在服役期間,它做出了許多非凡的壯舉,使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嘉獎最多的狗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什麼品種的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不同的犬種被用來對抗軸心國。其中一些最受歡迎的是德國牧羊犬,公牛Terriers,巨型施諾澤犬,牧羊犬,杜賓犬和比利時牧羊犬。
  •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掠奪多少土地?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蘇俄的結局大相逕庭,沙皇俄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參與國之一,也是最悲慘的,戰爭結束前,中國爆發十月革命,政權被推翻,國家垮臺,沙皇一家慘遭屠殺,失去大片領土,新蘇維埃政權一誕生,就受到英美兩國集結的14個武裝國家的幹預,導致了長達4年的內戰,然而,二十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蘇聯的「冬天」戰勝了德國嗎?
    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的寒冬天氣成為了阻擋德軍裝甲部隊進攻的「神器」。也有人認為,如果不是蘇聯的冬天那麼冷的話,或許德國早就佔領了蘇聯全境。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可信度呢?實際上,冬天只能算是輔助角色,而並不是CARRY。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武器的重點:創新,技術,通訊和醫學上。美國最終在這場戰爭,發明了最具破壞性的原子彈,結束了戰爭,並最後中取得了勝利果實,二戰以德國的瓦解以及日本和義大利帝國的淪陷而告終。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與法國兩國誰更強?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戰爭,席捲了5個大洲,61個國家,20億人口,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其中的很多插曲令人匪夷所思,其中法國在德國強橫的攻勢下,僅堅持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也讓當時的戰爭局勢陡增了很多懸念,那麼同屬於歐洲的兩個資本主義強國,為何法國在戰爭面前如此不堪一擊
  •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戰國的表現?
    李三萬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幾個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幾個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個好萊塢傳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下和未來的影星都佔據了榜首。關於好萊塢數百人的書籍已經以某種方式為戰爭做出了貢獻。這裡有四個關於一些好萊塢傳奇人物(或即將成為傳奇人物)的快速故事,他們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你應該知道(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度過、日本、義大利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及其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世界,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戰後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
  • 若無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會開始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就是德國的希特勒,在他領導下的德國儼然變成了一部戰爭機器,基本橫掃了歐洲所向披靡。但假如希特勒死在一戰的時候,那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會發生麼!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都是主要的參與者,而且還是勝利者,那麼英國到底在戰鬥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邱吉爾一戰結束後,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逼迫德國籤訂了《凡爾賽合約》,這個強盜合約直接在德國的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而英國在後來針對德國的綏靖政策,直接讓德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當實力足以撐起德國野心的時候,報復世界是必然會發生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去年,女兒說想了解一下二戰,在網上搜了一下相關書籍信息,簡單對比了一下,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英〗李德·哈特 著)。問過女兒,二戰史看了有什麼體會?她講,隆美爾好厲害哦,義大利軍隊太水了,根本就是打醬油的,甚至連醬油都打不好⋯⋯😳春節假期,想起這本書,問女兒,看完了嗎?
  • 凸起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凸起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七十年前,阿道夫·希特勒的阿登高地攻勢,或萊茵河上遊艇,最初是如此成功,以至於它在盟軍前線創造了巨大的隆起,德國軍隊深入滲透到以前解放過的比利時,但還不夠遠,整個巨大的戰場上確定的地理標誌發現了他們的平衡並為重要的高速公路交界處進行了辯護,致使德國的時間表遭到致命的打擊,今天,它最出名的是凸出之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常敗之師,軸心國裡屢戰屢敗的義大利軍隊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軸心國成員由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組成。德國我們就不用多說了,在歐洲大陸上所向睥睨,那是差點統一歐洲的存在。日本呢?在太平洋戰場上和美軍交戰,甚至一開始還和蘇聯打了幾仗,戰鬥力還算說得過去。至於義大利呢,仿佛一直在拖德國的後腿一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蘇英都付出巨大代價,三國誰的功勞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日本、德國以及義大利所組織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也是迄今為傷亡最慘重對世界格局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戰爭,世界上有將近60個左右國家和地區被捲入這個戰爭當中,而在這場戰爭當中,反法西斯同盟戰勝了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為人類贏得了現如今的安穩,而在這場戰爭中,真正充當主力的就是美蘇英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何50萬德國女兵神秘消失?
    或許你認為,這樣的情節只能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小說情節中出現。但我可以告訴你,在近代也有著這樣的一批英雄,他們矗立在風雨中不倒,在炮火中前進,甚至比男人更不容易屈服!他們不僅是中國的女將,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國出徵的50萬德國女兵們。辛棄疾曾寫道:「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他表達的是一種渴望回到戰場,為國廝殺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