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社會程度發展越高,武器越先進發動戰爭的慘烈程度也會高,可實際上一戰要比二戰更加慘烈,這是為何?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前者帶有主動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利益爭奪而發生的戰爭,而後者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安全而被迫捲入世界大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比第二次世界大戰要更加的慘不忍睹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對比。
1.被捲入的國家數量不同,參戰和傷亡人數存在一定差距
第一次世界大戰共有兩大陣營:一個是同盟國,另一個則是協約國。
同盟國由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國家組成。
協約國則由英國,俄羅斯,法國、義大利王國、美國、塞爾維亞、比利時、羅馬尼亞和希臘等國組成。
從參戰國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在歐洲地區爆發,而涉及到的國家大部分都集中在歐洲地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約有6500萬人被迫捲入戰爭,犧牲了大概1000多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兩大陣營:一個是由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組成的軸心國,另一個則主要由蘇聯,中國,英國,法國和美國等國家組成的聯盟國。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到的國家分布更廣,由一戰的歐洲逐漸擴散到了亞洲和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開始到結束大概傷亡了6500萬人。
這樣一組數據對比其實我們就能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戰犧牲的人數更多,那為什麼說一戰還要比二戰更加慘烈呢?
主要是有兩場戰爭決定了一戰的慘烈程度比二戰更高,這兩場戰爭分別是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這兩場戰爭是徹徹底底的反人類戰爭,其慘烈程度連第二次世界大戰都無能與比。
這兩場戰爭悲慘到什麼程度呢?根據後人給他們起的名字就可以略知一二:凡爾登戰役被稱作為凡爾登絞肉機,而索姆河戰役被稱為索姆河地獄。
我們絕不能根據參加的人數和犧牲的人數就蓋棺定論判定一場戰爭悲慘的程度,而是要根據這場戰爭所使用的手段去衡量這場戰爭的悲慘程度。
凡爾登戰役主要是法國和德國之間展開的決戰,當時法國派出了75個師共計114萬士兵,而德國則是派出了55個師共計125萬士兵。
戰爭開始之後,德國用1200多門大炮連續對法國軍營攻擊了長達8個小時,一共發射了多達100多萬發炮彈。
法軍負隅頑抗,在艱難的條件下仍舊佔據了幾個非常重要的點,德軍惱羞成怒居然不顧人道主義使用了窒息性毒氣彈。
這場戰爭持續了將近10個月,最後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
經此一戰,雙方共計投入的200多萬軍隊損失了100多萬,累計發射炮彈共計4000多萬發,最關鍵的是德軍還使用了毒氣彈,給這場戰爭蒙上了更加悲慘的色彩。
凡爾登一戰,法國基本投入了國內70%的軍隊,而德軍只不過投入了20%而已,德國的猛烈進攻再加上毒氣彈的使用試法軍內心崩潰,基本到了叛變的邊緣。
最後還是法國高級軍官答應這些士兵不再和德軍進行正面殘酷的戰爭之後,這些士兵的內心才真正的安穩下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一次非常悲慘的戰役就是英法聯軍和德國展開的索姆河戰役。
這也被稱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由於英法聯軍和德國在軍備和武器上存在太大的差距,所以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基本上都是靠人往上堆上去的。
這場戰爭最後犧牲了100多萬士兵,德國在本次戰爭中還第一次使用了重型武器馬克沁重機槍,所有往前衝刺的英法聯軍絕大部分都在這馬克沁重機槍面前紛紛倒下。
戰爭過後,昔日風景優美被譽為天堂之地的索姆河地區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足足的就像一個人間地獄,所以索姆河戰役也被稱為索姆河地獄。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的人數更多,但是沒有哪一場具體的戰役能與第一次世界大中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相比。
這也就讓一戰成為了名副其實最為悲慘的一次世界性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