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與間諜小說的興起

2021-02-13 譯林出版社

英國間諜作品著名作家約翰·勒卡雷的文學經紀人日前透露,勒卡雷因發疾病去世,享年89歲。

勒卡雷1931年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18歲時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間諜工作,他的小說創作也多取材於情報機構工作的經歷。

他的25部作品中,多部被拍成了經典電影,包括我們熟悉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不朽的園丁》《巴拿馬的裁縫》等。

電影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間諜小說」的歷史:英國最好的間諜小說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的偵探小說中就加入了戰爭焦慮的元素,由此催生了間諜小說這一文學類型。

在大眾想像的世界裡,間諜小說常常和疾馳的汽車、匪夷所思的精巧裝置、精緻酒杯中的高檔烈酒聯繫在一起。從伊安·弗萊明的詹姆斯·邦德,到連·戴頓眾多驚險小說中的無名特工,這些虛構的英雄人物總是喜歡去地球上的偏僻角落,挫敗敵人的陰謀。這些小說裡的反派有時文質彬彬、富有人格魅力,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們一肚子壞水,總想著毀滅世界。

弗萊明和約翰·勒卡雷已經成為這一快節奏類型小說的代名詞,而格雷厄姆·格林則屬於間諜小說作家中更具文學思想的那一類。上述三人都是此類作家中的佼佼者,都生於英國(格林生於1904年,弗萊明生於1908年,勒卡雷生於1931年),三人都曾在英國情報機構任職(弗萊明和格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勒卡雷是在和平時期),三人都是在冷戰時期成了著名作家。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走向沒落,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第二梯隊國家,但英國間諜小說以描寫勇敢無畏的軍情六處、特別空勤團、特別舟艇部隊的特工和國內外的威脅作鬥爭為題材,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20世紀的頭二十年裡,英國文化中瀰漫著一種恐懼氣氛:英國軍隊在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1902)的開始階段表現實在太糟糕,英國正規軍對南非的遊擊隊束手無策,人們對此產生了諸多猜測,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過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英國人的體質和精力下降了。約翰·弗雷德雷克·莫裡斯曾在英國軍隊裡服役,後來成為軍事問題方面的作家,他是當時較早注意到這一問題並提出警告的人。他說,在報名參軍的人當中,有60%體檢不合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間諜小說的高潮出現在英國,這也許是一種補償吧。畢竟,間諜小說的源頭在於戰前英國國內普遍存在的焦慮。如果沒有英國媒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大肆渲染出來的憂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那一代人將找不到適當的語言和文類來表達大英帝國衰落的慘澹心情。

莫裡斯的話引起了「體質下降問題跨部門委員會」(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Physical Deterioration)的注意,也影響了英國童子軍運動。接著,英國作家,尤其是低俗小說和驚悚小說作家,紛紛在大英帝國政治和文化日趨敗落、引發國民恐慌這一問題上做起了文章。

1871年,喬治·切斯尼的小說《多爾金之戰》(The Battle of Dorking)首開先河。在這部中篇小說裡,作者設想英國崩潰,一個虛構的國家(看上去像是剛剛統一不久的德國)成功入侵英國。作為一名陸軍中校,切斯尼寫作的目的很明顯:為增加軍費,特別是軍事技術革新搖旗吶喊。這部小說對未來的間諜小說和科幻小說(例如H.G. 威爾斯的《世界大戰》)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切斯尼也許是英國作家中利用寫小說這一手段呼籲大家提高警惕的第一人,但他絕對不是最後一個。曾經做過外交官的威廉·魯鳩緊跟切斯尼的步伐,寫了兩篇有關入侵的小說。《1897 年英格蘭的偉大戰爭》(The Great War in England in 1897) 描繪了一位俄羅斯間諜操縱法國入侵英國,將這兩個國家視為英國最大的危險;《1910年大入侵》(The Invasion of 1910)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將德國描繪成入侵英國的元兇。

《1910年大入侵》於1906年首先在《每日郵報》上連載,後來成為風靡一時的暢銷書,這充分說明英國民眾中普遍存在著「恐德症」或反德情緒。威廉·魯鳩在書中警告道:

那些退役的德國人來到英國,做起了服務員、文書、麵包師、理髮師和僕人。他們牢記當初的誓言,忠於自己的祖國,時刻為德國打探情報。

這些德國間諜的西服或夾克的翻領或紐扣形狀特別,這是他們相互聯絡的暗號。威廉·魯鳩說,每一位愛國的英國人都應該時刻警惕,注意觀察這些間諜標誌。

發動民眾跟蹤、監視的做法是從偵探小說裡學的。偵探小說和魯鳩等人的「入侵文學」一起,催生了間諜小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期間,最具影響力的偵探小說出自阿瑟·柯南·道爾之手,夏洛克·福爾摩斯在1903年的《空屋子》(The Adventure of the Empty House)中歸來之後,迅速成為大英帝國最了不起的間諜。

在1912年的《布魯斯—帕廷頓計劃》(The Adventure of the Bruce-Partington Plans)和 1917年《謝幕演出》(His Last Bow)中,福爾摩斯和華生受命破案,以避免產生不良的國際影響。在前一篇小說中,皇家軍工廠的小職員陳屍倫敦地鐵軌道旁,身上帶著英國最新潛水艇的設計圖;在後一篇小說中,福爾摩斯偽裝成愛爾蘭裔美國人,阻止德國間諜柏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攜帶有關英國的機密情報回國,是福爾摩斯退隱鄉間前的最後一個案子。這篇小說是柯南·道爾所有作品中最明顯的間諜小說,為20世紀50年代的同類小說確立了寫作規範。

但是,在間諜小說的形成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卻是《布魯斯—帕廷頓計劃》。該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剛成立不久的德國海軍想在規模和火力上超過英國皇家海軍,就在德國人緊鑼密鼓地建設海軍時,英國卻只有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上將一人在推行海軍改革。費舍爾認為英國需要排水量更大、裝備更優的戰艦。不久,「無畏號」戰列艦問世。德國則研製潛艇與英國抗衡。在英德兩國海軍軍備競賽日趨激烈之時,厄斯金·奇爾德斯寫了《沙洲之謎》(The Riddle of the Sands),這部小說常常被稱為「第一部現代間諜小說」。

《沙洲之謎》有兩個主要人物:在英國外交部工作的年輕白領卡拉瑟斯,航海愛好者、「達爾茜貝拉」號遊艇的主人阿瑟·戴維斯。一開始,卡拉瑟斯只想著在深秋的波羅的海上體驗一次輕鬆愉快的航行,後來才發現戴維斯的真正的目的是解開一個謎。兩人來到德屬北海弗裡西亞群島,那裡的航道和沙洲錯綜複雜。戴維斯懷疑德國海軍正在那裡建潛艇洞庫,為入侵英國做準備。兩個男人的度假之旅瞬間變成了愛國青年投身於國際政治鬥爭。

《沙洲之謎》出版十一年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將整個歐洲大陸(除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拖進了戰爭的泥沼,戰爭的影響一直波及到了東亞。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將間諜小說變成了獨樹一幟的文類,而且促進了世界情報機構的現代化。於是,《沙洲之謎》中的卡拉瑟斯和約翰·巴肯《三十九級臺階》(The Thirty-Nine Steps )中的理察·漢內很快讓位于勒卡雷《柏林諜影》(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中的英國間諜阿列克·利瑪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明顯影響了間諜小說中主要角色的人生態度。奇爾德斯筆下的愛國青年戴維斯喜歡誇誇其談,說什麼如果有人站在德國人一邊,「那他對我們來說就是叛徒,我們英國人有權撕下他的偽裝」;格林的《我們在哈瓦那的人》(Our Man in Havana )則乾脆拋棄了愛國主義,同時還對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民族主義行為進行譴責:「我才不在乎什麼忠誠——忠於金主,忠於組織……我認為我的國家也沒那麼重要。如果我們忠於愛,而不是忠於國家,這個世界還會像現在這樣一團糟嗎?」

本文摘自《譯林》雜誌2020年第5期

掃碼訂閱2021年全年《譯林》雜誌,

即可獲贈2021年《祝您健康》雜誌!

本期編輯:西子卡

相關焦點

  • 書單 | 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你知道幾部
    2018年1月6日,英國老牌報紙《每日電訊報》檢視過去一百多年各類間諜小說,評出了「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一本中國的間諜小說赫然在列,其他19部,你又知道幾部。《解密》好看,我讀完整本書只用了一個早上,然後認定這是麥家迄今為止最好看的小說,比讓他走紅的《暗算》,至少好看2.5倍。
  • 「此後不再會有勒卡雷」,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病逝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當地時間13日,被譽為「間諜小說大師」的英國作家勒卡雷因肺炎病逝,享年89歲。全球多名小說家紛紛致哀,美國驚悚小說大師史提芬·金表示,「文壇巨匠在這可怕的一年裡走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上)
    如果要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近代和現代之間劃出一條時間標誌的話,理應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更喜歡使用20世紀這樣的時間坐標。國外歷史學家也說,事實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20世紀的大門,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約翰·勒卡雷:不止是間諜小說的第一人而已
    勒卡雷一定知道圖靈的故事,他沒寫圖靈的真人真事,然而他的間諜小說中始終有著這樣子那樣子的不同阿蘭·圖靈,以及其悲傷孤寂荒謬的處境。行內人的小說 有關勒卡雷和間諜小說,至少對我個人而言,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甚至就是一句話來充分說明:勒卡雷就是間諜小說家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可能還沒有出生。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紀錄片《第一次世界大戰》高清中字啟示錄:第一次世界大戰 Apocalypse la 1ère Guerre mondiale (2014) 導演: Isabelle Clarke / 丹尼爾考斯特爾 編劇: Isabelle Clarke / 丹尼爾考斯特爾 主演: 弗朗索瓦
  • 《1917》再現一戰,這些電影帶你走近人類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改編自漢弗雷·科比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軍指揮官達克斯接受的一項戰鬥任務遭遇失敗,之後達克斯的上級米羅為了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而將三名無辜的士兵當做替罪羔羊的故事。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西線無戰事》(1930),8.7分.劉易斯·邁爾斯通執導,由劉·艾爾斯、路易斯·沃海姆主演。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機合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的不義戰爭,也是第一次波及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國家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英國的馬克型坦克,德國的毒氣彈等等,很多新式武器被運用到了實戰之中,幾乎改變了之後所有戰爭的規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一戰期間制霸西歐戰場天空的戰鬥機。
  •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上十大最牛戰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兩個集團,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在戰爭期間投入發明了很多的新武器,而軍艦作為當時最重要的海上力量,更是成為了一戰的主戰場。5.朱利奧·塞薩雷建於:1910年6月朱利奧·塞薩爾是歷史上比較特別的戰艦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從義大利轉俄國。戰艦擁有31,000馬力,可以承載1,000名船員,並有許多炮塔和魚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電影的起源?
    權力的遊戲劇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4年多,為歐洲大陸割開一道又一道傷口般的戰壕,天空上抱彈橫飛,新型化學武器和機關槍派上戰場,保守估計導致16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對歐洲文明摧殘的規模前所未見,但這些數字還未反映其深遠影響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首席記者 張磊世界著名的英國間諜小說作家大衛·康威爾(其創作筆名為約翰·勒卡雷)上周六去世,享年89歲。其中,中國也引進發行了大量其作品,包括了他的自傳體作品《鴿子隧道》,最新的一本是今年發布的,由世紀文景出版的《間諜的遺產》,這也是其生前最後幾本小說。其作品也大量被翻牌為影視作品,最近一部最有名的作品是由加裡·奧德曼、科林·費爾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乘坐長春306公交車 讓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14年6月:斐迪南王子被殺。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起戰爭。1914年8月:德國向俄、法宣戰併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1914年9月:馬恩河戰役。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國。1915年5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
    南丁格爾,亨利·赫林攝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將如何保障普通民眾的社會權利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費迪南大公的遇刺是一戰的導火線,而在此背後的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觀念的勃發可以視為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 不論是奧匈帝國境內的這些國家的民族意識,還是英、法這些國家,當一戰爆發時,原先還在高唱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各國工人階級的領袖也將口號改成「為保衛國家而戰鬥」,法國的反戰領袖饒勒斯被刺殺,可見民族主義的觀念是多麼強烈。
  • 5本驚險的間諜小說,《間諜的戰爭》超刺激,你都看過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5本精彩的諜戰小說,一起來看一下!一、《王牌大間諜》作者:過街鼠精彩集錦:他的情商幾乎為零……徐院長的案頭就擺上了厚厚的一摞資料,都是關於徐福的教官評語。徐院長想笑,建隊以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和遇見這樣的活寶。不過,他相信,上面把徐福送到這,肯定有它的理由和道理。就衝上午一個人對9個一等一高手的表現,就足以震懾人的。
  • 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策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在西線,所以這次把焦點放在西線上,其他地方交錯帶過。這篇的焦點放在主要國家,德國、法國、英國的戰略失策上。 這個侵犯中立國家比利時的計劃,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施裡芬計劃」。 而這個計劃,在小毛奇任內,不斷地修改,使得右翼兵力沒有達到原先評估的水準,以至於功敗垂成,在巴黎城外停下了腳步。
  • 【稱奇】盤點上世紀間諜工具:口紅槍和間諜傘
    為了秘密地拍攝照片,間諜在外套口袋裡偷偷地按下快門,使假鈕扣打開鏡頭。據悉,除了蘇聯之外,歐洲多個國家和美國在這一時期也分別研製不同類型的隱藏相機。間諜雨傘是一種謀殺武器,這種蘇聯克格勃類型的武器除了遮擋雨之外,還能射出有毒針頭。類型的間諜雨傘曾於1978年在倫敦街頭殺死了保加利亞反對派作家喬治-馬爾科夫。
  • 盤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各種奇葩武器
    #老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海陸空三維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板甲最後的輓歌。(波斯特體盾:它看上去笨拙不便,但依然能夠阻擋機關槍子彈。)(全身盔甲上戰場的義大利步兵。)五,在沙漠中英國的炮兵偵察隊使用這種「靈活的杆梯」進行遠距離偵察。六,在缺少救生衣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需要用床墊將自己捆起來充當救命的工具。
  • 為什麼會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原因比較複雜
    我們先談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1870年後的法德矛盾,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完成了統一,新興的德國取代了法國的歐陸仲裁地位,由於德國在條約中對法國的苛刻要求,使法國與德國開始了長期的仇視關係,德國為了孤立法國在歐陸尋找夥伴,而法國一方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德國把自己孤立起來無動於衷,只是早期德國有俾斯麥這樣的外交高手在
  • 西方間諜小說與「007之父」的成人童話
    所以,說實話,與007系列同類的間諜小說,你有一些其他的更好的選擇。弗萊明本人是資深特工弗雷德裡克 •福賽斯在間諜小說領域,福賽斯就是神。福賽斯曾為英國軍情六處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冷戰時期為英國提供前線報導,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和非洲。
  • 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真相
    讀歷史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歷史書上給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完全就是離奇——太兒戲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導致的報仇血拼——這是相當於川普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