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2020-11-18 島主說事

二戰蘇德戰爭中,明斯克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中央集團軍群兩支裝甲大軍包圍蘇軍4個集團軍,並於27日佔領明斯克;第二次是1944年6月29日,蘇軍發動明斯克反擊戰,三個方面軍圍殲德軍第4集團軍,並於7月3日收復明斯克。同樣是進攻戰鬥,但蘇軍在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中卻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是把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鬥。

01德軍閃擊蘇聯,蘇軍有險不守,防守打成了進攻

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後,西方方面軍主要擔負著防禦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方向突進的任務。但是,方面軍指揮員巴甫洛夫卻疏忽大意,在蘇軍統帥部3號反擊命令還沒下達之前,他已經派出先頭部隊在蘇波邊境的布列斯特要塞和格羅德諾展開進攻。本身這個決定也沒有太大毛病,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蘇軍提前構築的堡壘地區,對阻止德軍進攻是有防禦效果的。但是,巴甫洛夫忽略了兩個問題。

一方面,兵力上的差距。中央集團軍群是德軍進攻蘇聯三路大軍中最強的一支,除了第4、第9兩個集團軍外,還有第2、第3兩支裝甲集團,總兵力56個師、2個旅和1個航空隊,坦克1700輛,各種火炮3000門,以及910架作戰飛機。相比蘇軍,只有第3、第4、第10、第13四個集團軍44個師,雖然有第6、第11兩個機械化軍,但都配置在方面軍二線預備隊,在裝甲打擊力量方面處於劣勢。

另一方面,蘇軍採取的是梯次防禦部署兵力沿布列斯特要塞、格羅德諾要塞到明斯克要塞以及斯摩稜斯克要塞一線配置,兵力分散,並且空中打擊力量在戰爭開始第一天就遭到德軍突然襲擊,僅西方方面軍就損失了500多架飛機和20多座機場,空中力量基本癱瘓。

戰前5月份,在前線的軍官們曾發現德軍有異常行動,請示巴甫洛夫加強各築壘地區防禦,並配備必要重火器,但都被巴甫洛夫否定他和史達林的判斷差不多,德軍不可能進犯蘇聯,致使蘇軍錯失了關鍵的準備時間。

從這個層面講,戰爭打響後,巴甫洛夫從明斯克方向抽調大量裝甲部隊到格羅德諾阻擊德軍,致使明斯克兵力空虛,客觀上這是造成明斯克戰役失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把防禦戰鬥打成了進攻戰鬥,這個失誤巴甫洛夫還是要認的。

02格羅德諾被困,蘇軍倉促撤退,明斯克無險可守

有些人認為,巴甫洛夫命令進攻也沒有錯,因為戰爭爆發當天,史達林和朱可夫聯合籤署了第3號反擊命令,要求蘇軍全線反擊,把德軍攆到邊境線上去。但西方方面軍的局勢並不允許他這麼做。

首先,當巴甫洛夫下達反擊命令時,他自己也找不到部隊在哪裡。戰爭打響,德軍就癱瘓了蘇軍的指揮系統,他只好來到第10集團軍司令部,在這裡仍然聯繫不上其它部隊。等他聯繫上各個集團軍時,所有部隊都處在各自為戰和被德軍分割包圍的境地。這時候,他仍然向第10集團軍下達了進攻命令,客觀上,第3、第10兩個集團軍就是冒著德軍前進的包圍圈主動鑽進去的。

其次,當巴甫洛夫發現兩個集團軍誤入包圍圈後,迅速下達向明斯克撤退命令,但已經晚了。僅一天時間,德軍兩個裝甲集團就拋開被圍的蘇軍兩個集團軍,而直接繞過比亞韋斯託克,直接向明斯克夾擊前進,就這樣,德軍在布列斯特和明斯克一線把蘇軍包圍在三個包圍圈中。一個是布列斯特要塞,一個是格羅德諾築壘地區,一個是明斯克。這才是西方方面軍失利的重要原因。

再次,明斯克無險可守,蘇軍防禦形同虛設。實際上,即使巴甫洛夫撤退到明斯克一線也於事無補。因為此時,德軍已經從進攻格羅德諾和明斯克築壘地區發現了蘇軍的漏洞,那就是蘇軍所謂的築壘中看不中用,不僅堡壘之間形不成交叉火力,而且堡壘的堅固性和配備的重火器在德軍裝甲和空中打擊力量面前沒有任何優勢。在巴甫洛夫向第3第10兩個集團軍下達撤退命令時,德軍的戰鬥機和裝甲炮火已經將明斯克外圍的堡壘摧毀得差不多了。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從一開始就在戰術運用上出現了問題,從6月22日戰爭打響到27日德軍佔領明斯克,中間就5天時間,德軍是目的明確直插明斯克,而蘇軍卻在戰與退中選擇猶豫,時間就在包圍圈中白白流過。

03包圍圈一個比一個大,蘇軍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從戰後揭秘的資料看,要不是博克元帥阻止,古德裡安當初的想法是把包圍圈擴大到斯摩稜斯克,因為他從西方方面軍的進攻部署中看到了希望,只是博克元帥怕裝甲突擊縱深太大,步兵跟隨不上,容易陷於蘇軍的包圍。那麼問題來了,古德裡安為什麼敢放心大膽地繞過比亞韋斯託克,而直接在明斯克形成包圍圈呢?這與蘇軍的築壘地區有關。

第一,蘇軍的築壘地區歷史久遠,一戰以後就已構成。熟悉蘇德戰爭歷史的人都知道,蘇聯有個很有名的史達林防線,本來也是為防西部敵人入侵修建的,但在1939年波蘭戰役發生以後,蘇聯邊境向西擴展了500多公裡,蘇軍隨即將築壘地區向西延伸,原史達林防線被拆卸。由於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原有防線尚未徹底拆卸完,蘇軍又緊急修補完善,到戰爭爆發,明斯克一線的各個築壘地區有的基本處於半截子工程。可想而知,巴甫洛夫想以這種防禦堡壘,怎麼可能阻擋得了德軍的裝甲進攻呢?

第二,築壘地區梯次防禦對蘇軍的影響。應該說,巴甫洛夫無論是選擇進攻還是防禦,他始終在與德軍作戰,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問題出在他沒有選擇正確的戰略戰術。本身依託梯次築壘地區有一定的優勢,比方說布列斯特要塞的防禦就很成功,如果後來蘇軍有預備隊補上,德軍還要進攻一段時間。原因就是守軍依託堅固工事,使用輕重火器大量消耗了德軍有生力量。但巴甫洛夫想法太簡單了,他將僅有的兩支機械化軍全部派到前線與德軍硬碰硬,蘇軍的老舊坦克哪是德軍坦克的對手,既沒空中支援,又沒有裝甲優勢,僅靠半截子工程堡壘防禦,蘇軍很難堅持下來。

第三,德軍包圍圈還未形成時,蘇軍有一次突圍機會。西方方面軍最終失利,30多萬人被俘,明斯克失利,莫斯科西部門戶洞開。但是在這之前,巴甫洛夫如果在格羅德諾被困時就向統帥部請求增援,明斯克還可能沒那麼快落入敵手。但直到他發現情況不對,眼見撤退到明斯克無望時,才想起求援。德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格羅德諾和明斯克,前鋒已經開始向斯摩稜斯克進軍了。

總結:蘇德戰爭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作為德軍閃擊蘇聯的首次重大勝利,使蘇軍西方方面軍陷於絕境。作為西方方面軍來說,明斯克的失守,一是對築壘地區的防禦和準備不足;二是把防守打成了進攻,完全鑽進了德軍布置的口袋。雖然蘇軍對前線指揮員進行了嚴厲的問責,但也從中汲取了許多經驗教訓。一方面,面對德軍裝甲閃擊戰的優勢,蘇軍應該極力避免與德軍正面交鋒,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另一方面,德軍習慣使用鉗形夾擊攻勢,蘇軍只要預留強大的預備隊,就可形成對德軍側翼的牽製作用。這一點,在隨後的各場戰鬥中,蘇軍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精彩推薦:二戰勒熱夫爭奪戰,為何說是一箭雙鵰戰略?雙方出發點都差不多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3個集團軍被圍格羅德諾,古德裡安抄了後路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的裝甲為何沒有作為主攻?沼澤太多

二戰史達林十次打擊,蘇軍連續進攻,對大縱深理論的延伸和拓展

相關焦點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巴巴羅薩行動專講:明斯克戰役(1941年)
    巴巴羅薩行動專講:明斯克戰役(1941年)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展後的一段時間,蘇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之前,我們提到過蘇聯組織的布羅迪坦克會戰。但是由於裝備和情報的不足,以及指揮系統的失調,導致這場戰鬥變成了德軍對蘇軍的屠殺。
  • 試圖挽救局勢,卻再一次崩潰,為巴甫洛夫套上絞索的明斯克戰役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後,蘇聯西部特別軍區被改組為西方面軍,執掌方面軍的蘇軍大將巴甫洛夫在開戰前三天就葬送了方面軍66%的兵力,但史達林並非沒有給他機會。巴甫洛夫也試圖通過明斯克戰役證明自己,然而卻為自己套上了絞索。
  • 二戰勒熱夫戰役,為何莫德爾能成防禦大師?與朱可夫側重南線有關
    提到蘇德戰爭勒熱夫戰役(也叫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人們習慣將它作為莫德爾與朱可夫指揮能力的對決之戰。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莫德爾擊潰朱可夫的百萬蘇軍進攻並成功撤出戰鬥,雖然兩人都被稱為二戰當中的戰場救火隊員,朱可夫卻因此飽受爭議。
  • 二戰德軍那麼強悍,為什麼還防禦不住蘇軍進攻,簡析德國1944東線
    該方面軍的各部隊在普裡皮亞特大沼澤地北面突破德軍防禦以後,繼續向西發展進攻,平均每晝夜前進32公裡,其任務是要在明斯克的背後切斷交通線,使這個重要的鐵路樞紐站陷於孤立境地。7月3日,明斯克被蘇軍攻克。隨著蘇軍收復明斯克,白俄羅斯戰役進入最後階段。這一天,蘇軍在該城東南突破德軍仍在堅守的薄弱防線,接著幾乎同時從東面和南面進入明斯克。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二戰第聶伯河戰役,蘇軍2比1兵力強渡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這場戰役打了4個多月,戰線綿長1400多公裡,其中尤以蘇軍同時從750公裡寬大河面強渡成功,開創了戰爭史上大兵團強渡過江的先例。這次會戰,蘇軍有三個地方值得總結。第一,發揮了政治工作在作戰中的引領作用。蘇軍在建立新的指揮體制後,創建了紅軍黨代表制度,政治委員成為帶頭執行上級命令和堅決打擊敵人的帶頭人。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全面實施了政治工作引領的領導作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是哪些?我國入選戰役令人想不到
    迄今為止,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億以上人被捲入戰爭中,共有九千餘萬的軍民傷亡。二戰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經典且著名的戰役,人們評選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我國也有一戰役上榜。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起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動,為了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馬,曼施坦因被緊急從列寧格勒戰場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施救援。但這個行動卻沒有成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原定鉗形攻勢。那麼,第48裝甲軍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把進攻打成防禦的呢?
  • 41年蘇軍戰敗,比亞韋斯託克合圍,庫裡克元帥和第10集團軍
    德軍在一周內佔領了明斯克,並在幾乎整個白俄羅斯地區擊敗了蘇軍。然而,蘇軍第10集團軍成功衝出比亞韋斯託克,突破德軍的明斯克包圍圈。與鐵木辛哥元帥的增援部隊會合。6月23日晚些時候,庫裡克元帥的飛機抵達比亞韋斯託克東部空域,很快,蘇聯飛行員發現兩架德國戰鬥機正在向他靠近,因此他不得不進行迫降,多虧了仍在第10集團軍控制之下的蘇聯第10集團軍的控制,否則庫裡克將成為第一位被俘的蘇聯元帥。
  • 西伯利亞原木,蘇軍在構築防禦陣地上,為何看起來顯得如此奢侈
    近年來隨著各種科普文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防禦工事,知道這裡邊竟然還有很深的學問。防禦陣地的構築對於防守方而言至關重要,其質量也與多方面因素掛鈎,像建造人員的素質、周邊環境和建築材料等。那麼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防禦工事如何?常見的構築材料都是什麼?
  • 二戰德軍「梅利託波爾」戰役,德軍2個步兵師最終只剩下300人突圍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二戰德軍「梅利託波爾」戰役,德軍2個步兵師最終只剩下
  • 奧德河戰役打開柏林大門,蘇軍3萬火炮7000坦克,殲滅德軍15萬
    發源於捷克奧德山的奧德河流經波蘭,一直到波羅的海,沿途有很多美麗的風景,現在已經成為了波蘭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實早在二戰時期,奧德河的名號是及其響亮的,當時德軍苦苦支撐著盟軍和蘇軍的進攻,而1945年1月在奧德河進行的一場戰役成為了壓垮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高加索戰役
    高加索戰役(1942年7月25日-1943年10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和德軍在高加索地區一系列戰役的統稱。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後,為奪佔以生產糧食和石油為主的高加索地區。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為何比史達林格勒戰役意義更重大?斷了脊梁
    但對於1943年7月5日展開的庫爾斯克戰役來說,德軍發動的堡壘行動,不僅在戰場形勢和綜合優勢上,蘇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且整個二戰環境和國際形勢也完全對蘇軍有利。這是因為,堡壘行動展開時,德軍南北兩路夾擊攻勢因莫德爾北線集團受阻而半途而廢,而曼施坦因南線進攻雖然有意想重振裝甲進攻優勢,卻遭遇到蘇軍強大的反攻而變得虎頭蛇尾。
  • 戰鬥民族教你咋放火:二戰蘇軍火焰噴射器的應用
    直到1939年,在經歷了多年對T型噴火器的改進後,終於成功研究出了POKC-1噴火器,但是POKC-1仍存在點火不完善,減壓閥作用力小,射擊協調性差,問題不少,所以蘇軍決定進一步改進,並最終生產出了POKC-2噴火器,而這款噴火器最終也成為了二戰蘇軍的主要裝備。
  • 二戰美蘇如何對付日軍「萬歲衝鋒」?美軍殘酷無比,蘇軍是真狠
    二戰結束後,日軍成編制地向美軍投降時,美軍往往僅派幾名士兵看守。即便如此,日軍也只是老老實實地排隊繳槍,絕沒有人敢作亂。而蘇軍對付日軍自殺式衝鋒的辦法,既直接又殘酷,還非常震撼。在不少朋友印象中,蘇軍作戰靠人多,武器裝備和戰術理念都很落後。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二戰時別的國家有的兵種,蘇軍幾乎都有;蘇軍將一些兵種投入實戰中時,有的國家才剛剛組建。
  • 二戰期間,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會成為美國軍人的夢魘?
    其中在美日硫磺島戰役中,美國遭遇到二戰以來最頑強的抵抗,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美國士兵的夢魘,甚至一些二戰老兵提起硫磺島戰役就依舊心驚膽寒;並且硫磺島戰役爆發期間,日本政府已經被美國原子彈嚇得投降,然而,硫磺島的日本駐軍卻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為此這場戰役被稱為最後的太平洋戰役,也是最劇烈的戰爭。
  • 如何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東線德軍在防禦戰術上的艱難探索
    引言二戰德國陸軍以長於進攻而著稱,以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提出的「閃擊戰」戰術給德國陸軍提供了強大的突擊能力,集中使用坦克所帶來的巨大威力把坦克戰上升到了一個戰役級高度。即便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面對佔據明顯數量優勢的蘇聯陸軍,德軍依舊證明了其無與倫比的進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