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唱片設計師方序中:離我們最近的藝術品就是流行音樂

2021-02-19 街聲

方序中這個名字相關的音樂人,主流音樂屆包括張惠妹、孫燕姿、五月天,原創音樂屆則有 HUSH 、岑寧兒YoyoSham、Matzka …… 憑藉為這些音樂人設計專輯,方序中曾數次入圍金曲獎。除此之外,他也多次與金曲獎、金馬獎、金鐘獎合作設計,被稱為「三金」設計師。

雖然此刻處於數位音樂時代,方序中卻從不覺得實體唱片會消失。

方序中是設計師也是樂痴,不只愛去 Livehouse、音樂節,他的「究方社」工作室還會播整天的音樂。從華語金曲到當代獨立音樂新秀:老王樂隊、草東沒有派對、甜約翰…… 41歲的他都認識,去 KTV 還會點熊仔和 Julia Wu 的《買榜》來唱。

2018年底,方序中與一群臺灣地區的知名設計師自辦「設計杯紅白歌唱大賽」,比賽至今竟已三屆。那晚包廂塞滿人,由 HUSH、陳建騏、葛大為擔任專業評審,紅白兩隊隊長各派一人出馬參賽:有人拿大聲公唱《黑色柳丁》,有人勁歌熱舞,他自己則選唱永邦版本的《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拿到特別獎,被評審團讚美「唱得有感情」。

做唱片設計,與音樂人評審自然有私交。2018年他才幫 HUSH 完成《換句話說》專輯視覺,還弄了一個展覽:臺北林森北路的文化空間「溼地」,地下一樓燈光昏暗,觀眾持夜光手電筒進場,如遊歷夢中。方序中與 HUSH 領著記者們一同入洞,口頭有條不紊地介紹每一區的巧思,記者能感受到的他都先介紹一輪。反正眼前的人都在抓寫稿素材,未必有空提問展品都用了什麼材質。

對什麼人要說什麼話他清楚得很。面對採訪,方序中是老手,網絡上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採訪都做過。近年媒體愛設定他是「三金」(金曲、金鐘、金馬)設計師,形象永恆是圓框眼鏡、落腮鬍、一頂帽子壓住長發。方序中說話平靜,面部很少有誇張表情,走動時飄飄而來,緩緩而去。

2019年1月初與他單獨面訪,受訪老手經驗不假,我隨手帶上謝明諺的《上善若水》與岑寧兒的《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兩張他2018年的代表作,還沒提問設計理念,作者便已指著專輯道:「這個其實很難印,你看,它本身其實比較適合模造面、手感的(材質)。因為她要的感覺用那個不太容易辦到,所以我們是第一次嘗試用霧面的再結合……」

那一刻我不像記者,反倒成了印刷專員,聽他提案、說故事,等著被說服,然後採納他的創意,幫他印製成白紙黑字。

方序中年輕時曾在臺北公館的玫瑰唱片行上班,親眼見識過大家看封面買 CD ,實體銷售蓬勃的時光:「那時覺得去玫瑰工作是很帥的事,穿著螢光綠背心,跟別人介紹現在有什麼,很專業。」

少年方序中留長髮、穿垮褲,造型不羈,負責的區域是西方音樂與電影原聲帶。在唱片行當店員懂的不能少,於是整天和公司借音樂回家聽,有不懂之處就去宇宙城唱片行,和後來擔任誠品音樂館館長的吳武璋請教。與職人前輩情誼奠基於此,2017年方序中做金馬獎視覺參考了《春光乍洩》,電影的正版藍光正是通過吳武璋詢問才借到。

第54屆金馬獎主視覺海報「粉絲版」

短短工作一年後當兵,剃髮重長至退伍後的方序中,重新考上藝術大學念工藝設計,編起雷鬼頭,並養成對材質的眷戀——《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印上刮刮樂的銀漆;《上善若水》透明封面上,四字標題帶有潮溼暈開的效果…… 「材質控」通過專輯設計玩得不亦樂乎,一聽說國外做過液態黑膠、骨灰黑膠,語氣便顯得特別興奮。

他做不膩唱片也不擔心實體消失,好像它的存在不由市場決定,只要設計師還願意打開耳朵聆聽與創作:「我不怕實體消失,它一定會因為有更好的音樂作品而有更好的姿態。我會用『姿態』是因為我覺得它更符合包裝——音樂的姿態。」

岑寧兒《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封面

2005年,設計師蕭青陽以王雁盟的《飄浮手風琴》入圍格萊美的專輯裝幀設計獎(他在2019年更五度入圍),這給了唱片設計師很大鼓勵,媒體對唱片設計一行也開始感興趣。金曲獎在2010年增設「最佳專輯包裝獎」(後於2017年改名為「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明星唱片設計師一個個冒出頭來。

2013年,方序中初次入圍金曲獎,非常意外:「我第一張入圍的是客語專輯(暗黑白領階級《回家的路》)。我都沒有想過我會被看到,因為沒有預算、沒有時間,什麼都沒有,上面的照片還是我拿自己的數位相機拍的。」

儘管後來入圍數次也都沒獲獎,但他確實受到鼓舞:「我覺得從那時候開始,設計被更多人看到。以前我們都是在組織、在團隊裡,但從那個時候,作為『個人』被看到了。我也更相信,去做『看得到的音樂』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暗黑白領階級《回家的路》

張惠妹《偏執面》、HUSH《異常現象》、Matzka《東南美》、「三金」典禮視覺統籌…… 他的作品風格多變,「不規矩」為他的特色。方序中卻解釋說都是在配合音樂調性。「規規矩矩的」還是有,比如諸多與相關機構的合作案,只是沒公開而已。

近期較特別的合作是2018年「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企業形象識別(CIS)設計一案。結合「暫停、播放、錄音」三組符號成 logo ,簡單的符號被他形容得不可思議:「你沒有辦法用一個 logo 講完所有音樂類型,我覺得那是一種很制式的。所以我就想,如果我丟出的是一種狀態,這個狀態就像變形蟲一樣,有時候長大有時候縮小,有時候很激動有時候很安靜。」

方序中在2018年底出席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CIS 發布會

Logo 可千變萬化,設計者也能把「業務合作」說成冒險故事。

方序中直言,與北流合作過程很可貴,放他往前衝:「如果你都在防護罩裡做事情的話,進步是有限的。要敢突破,你要當那根針,往外面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發現。我覺得那就是一種勇敢吧,已經無關美或不美。」

即使暢談理想,紳士仍保持優雅,談到實際製作過程更是謙虛。

方序中常形容自己做專輯設計方式笨:《回家的路》封面上的字,是自己一邊看著電腦上的句子,一邊徒手畫在A4紙上的;《上善若水》同樣用「土方法」,四個字隔著玻璃滴液體再翻拍,水、油、木頭的保護漆都試過。

究方社每月接三到四件案子。他說,自己總會挑適合的案子,用笨的手工方法做設計。使用電腦固然方便,但久了會依賴。曾有香港實習生到他工作室工作,做稿不用滑鼠、繪圖板,要移動位置時便輸入1pp、2pp,令他覺得「太神奇」。

擔心對方以工程邏輯做稿、想法都局限在電腦運算中,他建議那位實習生:「你要不要試試看,不用電腦做稿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後來他真的嘗試用各種可能性來表現設計,完成了一些很不錯的作品,回香港也開始延續這種新的風格。」

受訪者故事說得太精彩,進退得宜太聰明,我不禁稱讚他很會提案。眼前紳士竊喜複述「我蠻會提案的」,並開始申明職責所在:「我覺得這是不同設計師的使命。有些人要不斷吸收最新的資訊,想要當領頭羊、要往前衝刺,但我認為我的工作是跟大家產生連結……我會好奇你現在產生了什麼樣的疑難雜症,有沒有可能用設計來做溝通或協調,所以我覺得各種設計師都有他相對應的使命感。」

也許他可以籌備出一本「方序中的說話之道」吧?

2019年3月,究方社將會與攝影師餘靜萍合作,在盧凱彤的生日期間舉辦她的展覽;4月則會開跑「小花計劃」——與相信音樂合作,邀請十位音樂人以「記憶」為主題作歌,並將這批創作帶進美術館,甚至發行合輯。截至採訪當下,小花計劃已準備半年,持續進行跨唱片公司、藝術團隊的聯繫。

事實上在四年前,這朵談論記憶的小花早已開過。那是方序中在2015年發起的「歡迎回家」募資計劃,包括一本「小花」系列攝影集和展覽,替他將被拆除的故鄉——屏東縣東港鎮的「共和新村」留下紀錄。計劃最初還沒命名,直到策展人梁浩軒推薦給他王榆鈞的閩南語創作《故鄉的小花》。

2019年的小花計劃預計展期兩個月,王榆鈞自然不會缺席。採訪繞到宣傳活動,他仍在為流行音樂正名:「我一直認為,說唱可以進入格萊美音樂殿堂,塗鴉也可以變成各個美術館的收藏,其實就證明了一件事情:現代藝術品不再局限於高高在上地被裱框、產生距離感。也許距離我們最近的藝術品就是流行音樂。」

對音樂深深表白,便是這位唱片設計師的說話之道。

本文轉載自Blow吹音樂,文章標題及內容有改動。

校對:馬外外

相關焦點

  • 數位音樂時代,這位唱片設計師卻從不覺得實體唱片會消失.
    除此之外,他也多次與金曲獎、金馬獎、金鐘獎合作設計,被稱為「三金」設計師。雖然此刻處於數位音樂時代,方序中卻從不覺得實體唱片會消失。方序中是設計師也是樂痴,不只愛去 Livehouse、音樂節,他的「究方社」工作室還會播整天的音樂。
  • 聶永真、方序中、顏伯駿、廖小子、布雷克作品齊聚東京「臺灣唱片設計展」
    「臺灣唱片設計展」匯聚了臺灣備受關注的5位CD唱片設計師,堅強陣容就算是在臺灣也難得一見,展覽更把聶永真、方序中兩位設計師請到東京開講,各自分享從音樂的世界觀到視覺化的構思經過。匯聚臺灣5位設計師的CD唱片設計作品,(左起)方序中、廖小子、顏伯駿、布雷克、聶永真對臺灣設計圈來說,CD的包裝設計是非常特別的存在,特別是近幾年來,許多具特色的CD包裝設計為臺灣的印刷設計革命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 2017金馬獎第54屆主視覺海報致敬《春光乍洩》,由臺灣設計師方序中操刀打造
    ⭕⭕⭕2017金馬獎主視覺設計師方序中設計首重想像力以唱片設計的角色為人所熟知的方序中,其實有好一陣子原本從事與音樂無關的設計以及輔導傳統產業。但在因緣際會下,他開始設計了第一張專輯封面,也開始用設計為音樂說故事。
  • 【方序中】從專輯設計跨界到舞臺劇的魔法師
    除了專輯設計,方序中也曾參與五月天策展與金曲獎入圍片頭設計;此外,他也開始跨足舞臺劇主視覺設計,參與夢田文創監製的舞臺劇「男言之隱」主視覺創作。方序中曾這麼說:「我只是一個喜歡說故事的人,也幸好還有更多想要聽故事的人。」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方序中說他的故事。
  • 大獲好評的設計師方序中再度操刀...
    ✎ 關於方序中,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他的頭銜,曾任好氏創意的創意總監,目前同時為究方社負責人、金馬獎視覺設計師,Sense30視覺總監、熱血品牌創意總監、音樂專輯設計師……方序中1978年出生,臺灣中生代極為活躍之設計師
  • 跟隨方序中在臺北找尋工業的溫度
    剛完成歌手阿密特專輯封面設計《阿密特2》、2015烏託邦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場平面設計的音樂專輯設計師、究方社負責人方序中,
  • 方序中 | 這個大師的設計囊括了臺灣半個娛樂圈!
    金馬獎歷年來都會邀請不同的設計師操刀主視覺海報。而今年海報依舊是由設計師方序中操刀。第54屆海報「影痴版」 設計:方序中方序中(1978)2013-2015年連續三屆入圍金曲獎專輯包裝設計獎經手唱片作品有張惠妹、孫燕姿、
  • 唱片的第二生命:包裝與設計
    歌詞本和寫真則變成了收據的模樣,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消費明細,以具象的商品的形式,隱喻了流行音樂在不斷地為每個人製造出情感消費。但同時,因為聶永真的影響力太大,讓他的風格極大的影響了一批設計師,我們不難發現他這種圖形為輔,一直玩字體構造的設計模式,我們總能一眼看出是他的作品,但是久而久之,唱片界的封面設計開始趨同化。
  • 第52屆金鐘獎主視覺遭設計師瘋狂吐槽:「這牌的保險套不知道用起來如何?」
    創始於1965年,第1屆至第46屆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47屆之後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接續主辦。金鐘獎設立之初,是以獎勵廣播(即無線電廣播)事業為主,設置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1971年始將電視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為獎勵對象。每年一年一度的金鐘獎分為「廣播金鐘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兩部分,兩者分開頒獎。
  • 郭元益 ╳ 方序中|小樂曲鳳梨酥融合音樂與設計,打造生活儀式感
    小樂曲鳳梨酥郭元益 ╳ 方序中結合音樂與設計,打造生活儀式感
  • 方序中失手了?
    說到臺灣設計師方序中,絕對是設計屆的頂級高手,由他操刀的金馬獎海報幾乎是有口皆碑。
  • Sandu 新書 | 唱片背後的故事
    音樂人用音符和旋律創作樂曲,設計師用色彩和線條勾勒圖畫。唱片設計作為一部音樂作品的視覺方向標,不僅肩負以視覺表達音樂本質的責任,也代表著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其創作價值不容忽視。當數位化音樂不斷發展,網絡音樂逐步取代碟片專輯,實體唱片的發售變得尤為艱難,唱片封面的魅力也值得被重新發現認識。幸運的是,設計界對專輯設計的痴迷從未削減,我們也正邁入一個新的唱片黃金時代。
  • 設計專訪 | 除了他們,臺灣沒人做唱片設計了?
    聶永真,顏伯駿,蕭青陽,方序中……除了這些當紅的唱片設計師,你大概很難再數出更多人,甚至還有媒體誇張說「臺灣70%的唱片都是聶永真設計的」,臺灣的唱片設計真如傳言所說,被這些人所「壟斷」了嗎?本期我們邀請到臺灣紅紅火火的唱片設計師顏伯駿,和我們一起從設計的角度聊聊音樂行業的故事。
  • 黑膠唱片也是藝術品!
    黑膠唱片「從裡到外」都散發著藝術的氣息,如果你想收藏一些有格調的藝術品,不妨先從一張黑膠唱片開始。黑膠的製作就是一件耗時、耗資金、耗精力的事情,壓制黑膠的機器經常需要昂貴的費用來維護保養,而工廠花費好幾個月來完成一份黑膠訂單也是經常的事情,過硬的品質是黑膠唱片的另一亮點。
  • 臺灣唱片設計師顏伯駿:用視覺連接音樂
    作為華語音樂最權威的獎項,金曲獎中還專門設有一項「最佳裝幀設計獎」。臺灣的唱片設計向來具有代表性,從早期的蕭青陽到中後期的聶永真,總有那麼幾張唱片的包裝設計被人津津樂道。而如今,在2020年的第31屆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入圍名單中,我們見到的名字已經更新迭代,新生代設計師顏伯駿就是代表之一。
  • 這個拿下兩屆金馬獎、橫掃臺灣樂壇的男人竟然是位設計師!
    有了「配角」這個主題之後,方序中就想要從光與影的角度去進行切入。因為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其實就是光和影的關係,如果沒有影子的話,光就只是一個平面而已。金馬55的logo看著是很簡單的兩個5字,可是其實方序中在這裡將正負片的關係給反了過來,我們看到的亮的部分其實是影子,而主體的部分被影藏了再黑暗裡。因為這次的主題是「配角」,所以方序中希望能讓影子發光,讓配角凸顯出來。
  • 第55屆金馬獎海報發布,方序中再度操刀!
    去年負責設計金馬海報並擔任頒獎典禮視覺總監而大獲好評的設計師方序中再度與金馬合作海報以面對電影每個人都是「配角」的概念出發李安、侯孝賢、鞏俐、小野的臉龐輪廓是透過細微的光影粒子來呈現的光與影,互為表裡就像電影的主角與配角、幕前與幕後同樣的,金馬「55
  • 方序中操刀,第51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主視覺形象設計
    第51屆臺灣電視金鐘獎由臺灣地區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三立電視承辦。
  • SHURE x 鵜鶘音樂學院「流行舞臺幕後探秘」即將直播
    大家觀看《樂隊的夏天》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主唱華東,一語道出調音師和幕後聲音團隊的重要性:沒有你們,所有的聲音將化為烏有,所有的聆聽將失去意義。調音師也可以被看作聲音廚師。他們把音箱、話筒、調音臺當作廚房工具,將舞臺上的各種聲音食材通過精細恰當的調配,做出一席均衡可口的音樂盛宴。
  • 設計勞模 | 今年第55屆金馬獎海報設計師,以一己之力承包了臺灣大半個娛樂圈的設計!
    方序中(1978)2013-2015年連續三屆入圍金曲獎專輯包裝設計獎經手唱片作品有方序中說,其實白色有很多種白我如果可以表現白裡面的層次就是一種「偏執面」在方序中眼裡設計是帶著使命感的我們在思考和甲方的關係點時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能夠回饋什麼我們能夠留下什麼東西跟大家產生關係大概就是這種帶著價值的思考